书城医学中医外科处方手册
12328600000008

第8章 乳房疾病(2)

处方

1.肝郁气滞证:乳房胀痛,随喜怒消长,乳头时有溢液或有结块,伴有精神抑郁,胸闷不舒,食纳不佳等症。舌淡,苔微黄,脉弦或沉弦。治宜疏肝解郁,通络散结。

基本处方开郁散加减。柴胡10g,白芍10g,郁金10g,香附10g,川楝子10g,白芥子10g,全蝎6g,鬼箭羽15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乳癖消:每次6片,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肝郁气滞者。(2)小金丹:每次0.6g,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肝郁气滞者。

(3)逍遥丸加减:柴胡、白术、茯苓、法半夏、八月扎、海藻各10g,陈皮、橘叶各6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肝郁湿阻者。

(4)龙胆泻肝丸:每次5g,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肝郁火旺证。(5)丹栀逍遥丸:每次5g,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肝郁火旺证。(6)青敷膏、金黄膏:外敷。适用于肝郁火旺证。(7)鲜蒲公英捣烂外敷。适用于肝郁火旺证。

2.阳明血热证:乳头溢液,时为血性,反复发作,或有结块,伴有发热、口渴等症。舌红,苔黄,脉略数。治宜清阳明气热,佐凉血止溢。

基本处方白虎汤合清热地黄汤加减。生地10g,丹皮10g,赤芍10g,水牛角15g,生石膏15g,知母10g,蒲公英10g,紫草10g,通草3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李氏粉刺乳痈方:生地15g,丹皮10g,水牛角30g,紫草根15g,苏木10g,田三七6g,藏红花3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粉刺性乳痈,乳头溢血。

(2)化核膏:2~3日1换,外贴。适用于房乳结块,乳头有血性溢出液者。

(3)金黄如意散或玉露散:外敷。适用于有急性炎症表现者,或用矾冰液加庆大霉素溶液纱布湿敷患处。

(4)皂角刺10g,柴胡10g,白芍10g,生甘草6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粉刺性乳痈结块者。

(5)蒲公英60~120g,加水煎服,外用蒲公英渣,敷于患处。适用于粉刺乳痈皮肤红热者。

3.热毒壅滞证:乳房结肿,明显疼痛,皮色发红,乳头溢出粉渣样物,有异臭味,随之化脓、溃破,形成乳漏,伴有全身发热,口干便结等症。舌红,苔黄,脉数。治宜清热解毒,通络散结。

基本处方仙方活命饮加减。金银花30g,连翘10g,天花粉10g,当归10g,浙贝母10g,制乳香10g,制没药10g,炮山甲10g,皂角刺10g,蚤休10g,蒲公英15g,甘草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银花解毒汤:金银花、地丁、水牛角、赤苓、丹皮、川连、夏枯草。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热毒壅滞者。

(2)乳疮丸:每次9g,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热毒壅滞者。

(3)梅花点舌丹:每次3粒,每日1~2次,服时先放于舌上,待其口麻,即用温开水送服。用于热毒壅滞者。

(4)切开排脓术:对合并急性感染、局部脓肿形成的病人应及时切开排脓,必要时彻底搔刮脓腔壁,便于肉芽生长。术后常规换药,每日1次,可用细小纱条粘八二丹等提脓去腐药。

(5)挂线法:适用于炎症已经消退,瘘管形成,且位置较深者,可在局麻下,用橡皮筋或粗丝线挂断瘘管。管道挂开后,先以五五丹腐去管壁,次以七三丹或八二丹提脓祛腐,最后用生肌收口药,促其愈合。

(6)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青皮各5g,赤芍、牡丹皮、郁金、生地黄、柴胡各10g,蒲公英30g,天花粉20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肝郁火旺者。

(7)九一丹:适用于溃后脓腐未尽者。

(8)五五丹:适用于溃后脓腐较多者。

(9)生肌玉红膏:适用于疮面脓腐已尽而肉芽不鲜者。

4.痰瘀凝结证:乳中结核,小者如豆,大者如索状,皮肤如橘状,自觉胀痛。舌淡,苔白,脉弦或略滑或沉涩。治宜软坚散结,化瘀祛痰。

基本处方李氏消核软坚方。柴胡10g,郁金10g,山慈菇10g,三棱10g,莪术10g,天花粉10g,白芥子10g,威灵仙10g,人工牛黄(冲服)1g,姜黄10g,月季花6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化毒回生丹:菊花、银花、蚤休、山慈菇、黄连、三棱、蜈蚣、首乌、漏芦、山豆根、马钱子、牛黄、麝香。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痰瘀凝结者。

(2)芋艿丸:每次9g,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痰瘀凝结者。(3)消肿片:每次2片,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痰瘀凝结者。

(4)阳和汤加减:熟地黄、当归、白芥子、炮姜、鹿角胶(烊化)、仙茅、仙灵脾各10g,麻黄5g,肉桂3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阳虚痰凝者。

(5)阳和解凝膏:外贴。适用于阳虚痰凝证。

警示

1.注意调节情绪,平衡心理,顺利地渡过更年期。

2.有更年期综合征应及时治疗。

3.可在医生指导下,试用乌鸡白凤丸、定坤丹等,或有助益。

4.及时纠正乳头凹陷。

5.避免穿紧身上衣及戴过紧胸罩,以免乳头凹陷。

6.保持乳头清洁,及时清除分泌物,以免异物阻塞乳孔。

§§§第三节乳房结核

乳房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乳房慢性特异性感染疾病。其特点:病程缓慢,初起乳房内有一个或数个结块如梅李,边界不清,日久穿溃,流脓清稀,夹有干酪样坏死物。本病居中医“乳痨”、“乳痰”等病证。临床少见,多发于20~40岁身体虚弱的已婚、育龄期妇女,更以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的发病率高。

诊断要点

1.乳房结核初如梅李,一个或数个,触之轻痛。

2.继之肿块成脓、溃破,脓液稀薄如痰;形成窦道或溃疡,经久难敛。

3.患侧腋窝淋巴结肿大。

4.全身有低热、盗汗、消瘦等症状。

5.脓液涂片可找到结核杆菌,胸部X线检查可有结核病灶。

辨治原则

乳痰之治,与其他流痰病基本相同,但本病患生乳部,与肝肾相连,故初宜疏肝解郁化痰,以求其消散;后期则宜滋阴清热,以固肾阴。不过乳痨毕竟还是阴证疮疡,消、托、补仍是其治疗绳墨。

处方

1.气郁痰凝证(初期):乳中结核,形如梅李,多少不一,边界不清,皮色如常。可伴体倦、纳呆等症。舌淡,苔白,脉弦或缓。治宜疏肝解郁,化痰散结。

基本处方开郁散合消瘰丸加减。柴胡10g,白术10g,茯苓10g,郁金10g,川楝10g,香附10g,白芥子10g,全蝎6g,浙贝母10g,牡蛎15g,百部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消胖美片:每次5片,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气郁痰凝者。

(2)初起未溃者可选用阳和解凝膏或回阳玉龙膏掺桂麝散外敷,每2天换药1次。也可用猫爪草熬膏外敷,或化核膏外贴,3~5日换药1次。

(3)清肝解郁汤加减:生地黄、当归、夏枯草各12g,香附、白芍、贝母各10g,陈皮、青皮、苏叶各6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气滞痰凝者。

(4)蒌贝散加减:瓜蒌、贝母、南星、茜草、连翘各3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气滞痰凝者。

(5)小金丹:每次1粒,每日2次。适用于气滞痰凝型。

(6)柴胡、陈皮各6g,夏枯草15g,当归、白芍、郁金、香附、白术、半夏各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本病未溃期。

(7)如意金黄膏:外敷患处,每日更换1次。适用于本病未溃期。

(8)玉露膏:外敷患处,每日更换1次。适用于本病未溃期。

(9)回阳玉龙膏:外敷,每日1次。适用于本病早期。

(10)阳和解凝膏:贴于患处,3日1换。适用于本病早期。

(11)回阳玉龙膏:贴于患处。适用于本病未溃者。

2.痰热酿脓证(中期):乳中结块,渐次增大,皮色微红,或不红,继肿块渐趋变软,液化成脓,可伴潮热、盗汗等症。舌质红,少苔或微黄,脉细数。治宜托里透脓。

基本处方透脓散加减。黄芪30g,当归10g,炮山甲10g,川芎10g,皂角刺10g,百部15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手术外治:对局限于一处的乳房结核硬块,可行病灶切除手术。对于病程长,病变范围较广,病情较严重,形成干酪样坏死、脓肿、溃疡等的乳房结核则最好将整个乳房(尽量保留正常皮肤和乳头)连同病变的腋窝淋巴结一并切除。若单个窦道形成,溃口过小者,应做扩创引流。若有多个脓腔,应切开打通并清除坏死组织。若溃口过高,脓腔成口袋状者,应于溃口的低位做对穿切口引流。有多个窦道者,可做瘘管切开或挂线术,术后选用五五丹或白降丹外敷疮面以祛腐蚀管,腐脱新生时,外敷生肌收口药。

(2)夏枯草膏:每次15ml,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本病各个证型。

(3)芩部丹片:每次5片,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本病各个证型。

3.气血虚损证:脓肿穿溃,脓液淋漓,稀薄如痰,溃疡经久不愈,形成瘘管,可伴消瘦乏力,饮食减退,面色少华等症。舌红,苔白,脉沉细而弱,或浮而无力。治宜补益气血,托毒外达。

基本处方人参养荣汤加减:党参15g,炙黄芪30g,当归10g,熟地10g,五味子6g,白芍10g,白术10g,茯苓10g,远志10g,百部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已形成窦道者,可选用红升丹或白降丹药捻插入,每天换药1次,脓尽后改用生肌散或生肌玉红膏等外敷。

(2)托里消毒散加减:黄芪20g,当归、白芍、茯苓、川芎、白术各10g,金银花15g,白芷、皂角刺各10g,穿山甲5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正虚邪恋者。

(3)香贝养荣汤加减:白术6g,人参、茯苓、陈皮、熟地黄、川芎、当归、贝母、香附、白芍各10g,桔梗、甘草各5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正虚邪恋者。

4.阴虚火旺证:患部溃破,腐肉难脱,疮口紫滞,脓液稀薄,时夹败絮物,伴有午后潮热,心烦失眠,消瘦纳呆,颧红盗汗等症。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养阴清热。

基本处方青蒿鳖甲汤加味。青蒿10g,鳖甲10g,生地15g,丹皮10g,猫爪草10g,百部10g,龟板10g,银柴胡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溃后疮口有腐肉,可选用五五丹或七三丹撒于疮面,外用红油膏盖贴,或用黄连素油膏纱条蘸八二丹、七三丹等提脓祛腐药塞入脓腔,每天换药一次,脓腐化净,新肌已生时,用生肌玉红膏或生肌散、生肌白玉膏等外敷,以利生肌收口。

(2)青蒿鳖甲汤合托里散加减:青蒿、鳖甲、生地黄、知母、牡丹皮、赤芍、香附各10g,金银花15g,枸杞子12g,茯苓、川芎各9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阴虚火旺者。

(3)六味地黄汤加减:熟地黄24g,山茱萸、淮山药各12g,泽泻、牡丹皮、茯苓各9g,黄芪、太子参各15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阴虚火旺者。

(4)生黄芪、玄参、生地黄各15g,白芷、炒皂角刺、白芥子、当归、白术各10g,白芍12g。阴虚内热加银柴胡、青蒿、地骨皮、牡蛎;血虚加熟地黄、丹参,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本病已溃者。

(5)五五丹:掺于疮面,覆盖黄连油膏纱布。适用于疮面脓腐多者。

(6)九一丹:掺于疮面,覆盖黄连油膏纱布。适用于疮面脓少者。

(7)三仙丹:掺于疮口中或药线裹药插入,外盖膏药或药膏。适用于腐肉难脱者。

(8)拔毒散:掺于疮口中或药线裹药插入,外盖膏药或药膏。适用于脓水清稀者。

(9)拔毒锭:视病变深浅和范围大小,每次用锭1~2条插入疮口,外盖膏药。适用于窦道形成者。

(10)生肌玉红膏:纱布敷于疮面,隔日1次。适用于疮面脓腐已净而肉芽不新鲜者。

(11)生肌散:掺于疮面隔日1次。适用于疮面脓腐已净而肉芽不新鲜者。

(12)八宝丹:掺于患处隔日1次。适用于疮面脓腐已净而肉芽不新鲜者。

警示

1.加强营养,多食水果、蔬菜及血肉有情之品,如龟、鳖、鲫鱼炖汤食用等。

2.避免乳房损伤。

3.外贴膏药治疗者,宜注意是否发生膏药风。

4.外用丹药的,应注意是否对汞剂过敏,有过敏者必须立即停用,改用他药。

5.切开排脓或病灶清除术,应避免损伤正常乳络。

6.积极治疗原发病,乳房结核多继发于机体其他部位的结核病,因此全身综合正规治疗很重要。

7.保证合理营养,增强机体免疫力,以防止结核病的发生。

8.一旦发病,病程较长,疮口不易愈合,因此患者要保持乐观的情绪,充满战胜疾病的信心,以利康复。

9.保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多晒太阳。

10.多食新鲜蔬菜,多食大蒜、百合、银耳等食品,有助于康复。

§§§第四节乳腺增生病

乳腺增生病是综合乳痛症、乳腺结构不良症、乳腺纤维性增生症、乳腺腺病、乳腺囊肿病等临床多种病症的统称。目前,本病主要是由于内分泌激素失调所导致的观点已为大多数研究者公认。按本病的临床证候表现,属中医“乳癖”病证。本病是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年龄从青春期到绝经期的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20~40岁多见,35~40岁为发病高峰,绝经期后发病率有所下降。

诊断要点

1.多见于中青年妇女,常伴月经不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