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齐民要术
12268900000026

第26章 齐民要术卷第二(11)

一株蔓上结出三个果实时,就用马鞭打掉蔓心,不让它再向前长出;因为结实多了,果实就细小了。拿稿秆垫在果实的下面,不让果实直接贴在泥土上,否则会使它多结疮疤的。估量果实大到可以作瓢了,用手在果实外面,从蒂到底整个地摩抹一遍,抹掉果皮上的毛;这样,果实便不会再长大,可是长得厚实。八月,下过轻霜后,就采收回来。

掘一个一丈深的土坑,坑底和四边都铺上一层一尺厚的稿秆。把收回来的瓠放在坑里,使瓠底朝下。放好一层瓠,盖上一层三尺厚的土。过二十天,取出来,瓠已经变成黄色,好了,便可以剖开作瓢。里面白色的肉,可以养猪,使猪膘肥;种子可以用来作火炬式的烛,作照明用。

一株蔓上结三个瓠,一区十二个瓠,一亩地可以收到二干八百八十个瓠。十亩地〔共得二万八干八百个瓠,剖开来〕共得五万七干六百个瓢。一个瓢值十文钱,共值五十七万六干文钱。用去蚕屎二百石,再加上牛力、人工,共计工本二万六千文钱。这样,净余纯利五十五万文钱。肥猪和照明烛的利益还没有计算在内。

《汜胜之书》区种瓠的方法:收取种子,须要选择大形的瓠。原来容量一斗的,区种后可以收到容纳一石的;原来容量一石的,可以收到容纳十石的。

先在地里掘出坑,坑的直径三尺,深也是三尺。用蚕沙和土对半相拌和,如果没有蚕沙,用生牛粪也可以。放进坑里,用脚踏实。浇透水。等到水都渗尽了,就种下十颗瓠子,再用原先对半相和的粪土盖在上面。

出苗后,长到二尺多长的时候,把十条茎集合在一处,用布缠扎集合茎的一段,大约五寸长,外面再用泥土涂封。过不了几天,缠着的地方便愈合成为一条茎了。这时,只留下十条茎中最强的一条,其余九条全都从愈合的上端掐掉。让留着的蔓长出去结果实。没有结实的旁枝,也都掐掉,不让蔓徒长。留果实的方法:最初结的二、三个果实不好,都给去掉;保留第四、第五、第六个,一区留三个就够了。

天旱须要浇水。浇水的方法:在坑的周围掘一道小沟,四五寸深,在沟里灌水停留着,让水从外面慢慢地渗进去,可不能往坑里浇水。

崔定说:正月,可以种瓠。六月,可以育瓠。八月,可以摘下瓠来作蓄瓠。瓠里的白肉,可以养猪使膘肥;种子可以做烛,用来照明。。

《家政法》说:二月可以种瓜和瓠。

种芋第十六

《说文》曰①:芋,大叶实根骇人者,故谓之芋。齐人呼芋为莒。

《广雅》日②:渠,芋;其茎谓之蔌。(公杏反)③藉姑,水芋也,亦日乌芋④。

《广志》曰⑤:蜀汉既繁芋⑥,民以为资。凡十四等:有君子芋,大如斗,魁如杵簇(lǚ)。有车毂芋,有锯子芋,有旁巨芋,有青边芋:此四芋多子。有谈善芋,魁大如瓶,少子;叶如散盖,绀色;紫茎,长丈余;易熟,长味,芋之最善者也;茎可作羹臛,肥涩,得饮乃下。有蔓芋⑦,缘枝生,大者次二三升。有鸡子芋,色黄。有百果芋,魁大,子繁多,亩收百斛;种以百亩,以养彘(zhì)。有早芋,七月熟。有九面芋,大而不美。有象空芋,大而弱,使人易饥。有青芋,有素芋,子皆不可食,茎可为菹。凡此诸芋,皆可干腊,又可藏至夏食之。又百子芋,出叶俞县⑧。有魁芋,旁无子,生永昌县⑨。有大芋,二升,出范阳、新郑⑩。

《风土记》曰:博士芋,蔓生,根如鹅鸭卵。

【注释】①引《说文》稍有异文。下条见莒字下。芋有大义,又有吁义,《说文·口部》:吁,惊也。②引文上条见《广雅·释草》,渠字多草头。《要术》原引作其叶谓之。按:蔌读gěng音,与梗同音,现在口语中还有呼茎为梗,叶显系茎字之误,因据《广雅》原文改正。下条见《广雅·释草》,作:薛菇、水芋,乌芋也。《要术》引有亦日,王念孙《广雅疏证》认为:《广雅》之文,无言亦日者,盖误引。启愉按:古人引书,重在征引明事,往往对原文有删约,或在不违反原义下有加添,乃至前后倒置。这样的引法,见于《要术》中他人引《广雅》的,不乏实例。例如卷一○胡荾(五九)郭璞引《广雅》就有:臬耳也,亦云胡臬;郁(二五)《诗义疏》引《广雅=》一名、亦名还多至五个。说明这里是《要术》所添,不是误引。③公杏反,各本或作分杏反,或作必杏反,均形似致误。按,《玉篇》:公杏反,据改。④藉姑:即慈姑。乌芋:即荸荠,也偶有指慈姑的。本条水芋和乌芋,虽有芋名,实际都和芋无关。⑤《御览》卷九七五芋引到《广志》这条,但多有错脱,几不可读,大不及《要术》完整明顺。《要术》引蜀地者十四种,非蜀地者又百子芋等三种,合共十七种。《御览》引十四种中脱锯子芋、谈善芋二种,而以非蜀产的百子芋、魁芋凑足十四种,殊不经。《王氏农书·百谷谱三·芋》又把《风土记》的博士芋混在《广志》十四种中。⑥蜀汉:蜀郡和汉中一带地方。⑦蔓芋和下文蔓生的博士芋应是薯蓣一类的蔓性草本植物,虽有芋名,与芋无关。⑧叶俞县:《御览》卷九七五引《广志》作叶榆县,汉置,故治在今云南大理东北。⑨永昌县:三国吴置,故治在今湖南祁阳。⑩范阳:县名,故城在今河北定兴。又郡名,三国魏置,郡治在今河北涿县。新郑:县名,秦置,即今河南新郑。《御览》卷九七五引到《风土记》此条,文同。

【译文】《说文》说:芋,叶片大,根一大蔸,骇人,所以叫做芋。齐人管芋叫做莒。

《广雅》说:渠,就是芋;它的茎叫做蔌。藉姑,就是水芋,也叫做乌芋。

《广志》说:蜀汉的芋很多很多,老百姓拿它作生活资料。共有十四种:有君子芋,一蔸有斗那么大,中央的芋魁像饭箩大小。有车毂芋,有锯子芋,有旁巨芋,有青边芋:这四种芋芋子都多。有谈善芋,芋魁像瓶子那么大,但芋子少;叶片像张开的伞,青红色;叶柄紫色,一丈多长;容易烧熟,味道好,是上等最好的芋;叶柄可以加肉煮作羹臛,但肥腻,又噎喉,要喝水才能咽下去。有蔓芋,缘着枝条生长,大的差不多有二三升大。有鸡子芋,黄色。有百果芋,芋魁大,芋子很多,一亩地可以收到一百斛;种上百亩,可以养猪。有早芋,七月成熟。有九面芋,虽然大,不好。有象空芋,大而绵软,吃了容易饥。有青芋,有素芋,芋子都不可以吃,叶柄可以腌作菹菜。这十四种芋都可以晒作干,也可以生藏到明年夏天吃。另外还有百子芋,出在叶俞县。有魁芋,魁旁没有芋子,产在永昌县。还有大芋,有二升大,出在范阳、新郑。

《风土记》说:有博士芋,蔓生,块茎像鹅蛋、鸭蛋。

《汜胜之书》曰:种芋,区方、深皆三尺。取豆萁内区中,足践之,厚尺五寸。取区上湿土与粪和之,内区中萁上,令厚尺二寸;以水浇之,足践令保泽。取五芋子置四角及中央,足践之。旱,数浇之。萁烂①。芋生,子皆长三尺。一区收三石。

又种芋法:宜择肥缓土近水处,和柔,粪之。二月注雨,可种芋。率二尺下一本。芋生根欲深,厮其旁以缓其土。旱则浇之。有草锄之,不厌数多。治芋如此,其收常倍。

《列仙传》曰②:酒客为梁③,使蒸民益种芋:三年当大饥。卒如其言,梁民不死。按:芋可以救饥馑,度凶年。今中国多不以此为意,后至有耳目所不闻见者。及水、旱、风、虫、霜、雹之灾,便能饿死满道,白骨交横。知而不种,坐致泯灭,悲夫!人君者,安可不督课之哉?崔定曰:正月,可菹芋④。

《家政法》曰:二月可种芋也。

【注释】①萁烂:豆茎腐烂。埋得那么厚实的隔年豆茎,在蓄水保墒方面会有作用,但不易腐烂提供腐殖质,供给养料的作用很有限。②《列仙传》:旧题西汉刘向(约前77~前6)撰,今存。后人认为是伪托。书中记述赤松子等神仙故事70则。刘向,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丛书集成》本《列仙传》卷上所记有异文,作:酒客……为梁丞,使民益种芋菜,曰:三年当大饥。《御览》卷九七五芋引《列仙传》亦作梁承,使(承通丞)。则与《要术》金抄等所引有梁县的正职或佐贰之异。③梁:县名,汉置,故治在今河南临汝。④可菹芋,各本相同,但《玉烛宝典·正月》引《四民月令》作可种……芋。启愉按:菹是腌菜,但芋艿富于淀粉,不宜于作菹,卷九《作菹藏生菜法》介绍大量菹菜,惟独没有芋菹。只有芋茎(假茎)可以酿菹,但正月未有鲜芋茎。菹宜依《玉烛宝典》作种。

【译文】《汜胜之书》说:种芋,作区三尺见方,三尺深。拿豆茎放入区里,用脚踏紧,要有一尺五寸厚。把区里掘出来的湿土,和粪拌匀,填入区里豆茎的上面,要有一尺二寸厚。浇上水,踏实,让它保持润泽。拿五个芋子放在区的四角和中央,踏紧。天旱时,多次浇水。豆茎腐烂。芋生长后,芋子都有三尺长。一区可以收到三石芋。

又一种种芋法:应该选择肥美、松软而靠近水的地,耕整松和,施上粪。二月,下大雨时,把芋种下地,株距的标准是二尺。芋生长时,根长得深,可以在根的四围锄土,把土锄疏松。旱时就浇水。有草就锄,锄的次数不嫌多。这样管理芋田,收成常常可以加倍。

《列仙传》说:酒客作梁县县长,叫老百姓多多种芋,说:三年内有大饥荒。后来果然应到他的话,因此梁民没有饿死。〔思勰〕按:芋可以救饥荒,度过凶年。现今中国人往往不把这个当一回事,后来甚至于长着耳目也不闻不问。一旦水、旱、风、虫、霜、雹的灾害袭来,便会出现满路饿殍、到处白骨的悲惨景象!明明知道而不去种植,因而招致灭亡,真可悲啊!作为君王,怎么可以不督促大家去种呢?

崔定说:正月,可以〔种〕芋。

《家政法》说:二月可以种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