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医心方
12266700000005

第5章 绪论(4)

《本草》说:凡是汤酒膏药,旧方都说到咀嚼,认为它指称完捣碎如像大豆,又吹去细末。就事理而言,这就很不公平。药有容易破碎难于破碎,多细末少细末的不同,秤两就不再平均。现在都细切,加工比较简单,使人们如像咀嚼加工而病愈,是得到没有细末而凭借粒片调和药力,药物同出却没有生熟的分别。凡是丸散药也应先细切晒燥,才捣碎。有各捣各的,有合在一起捣的,随药方所说而捣。那些润湿药如麦门冬、干地黄等,都先切晒干,单独捣,让它偏碎。又拿出来细细用手指分开,晒干时碰上阴雨,就用微火烘干。已经干燥就稍停,冷却后仍然捣它。凡是湿药干燥后都损耗太大,应当事先增加分两,必须得到药屑才称,才正确。那些放在汤酒中的药就不必如此。凡是筛丸药就用又重又密的绢制成的筛子。让丸药比蜜丸细,就容易熟;如果筛散、草药就用又轻又疏的绢制成的筛子。泡酒服的药就不研成泥状,那些石药也用细绢,筛子如同筛丸药的。凡是筛丸散药完毕,都又合在一起,放入臼中,用臼杵舂研几百次,看色理调和一致就最好。凡是在汤酒膏中用各种石药,都要细捣成如像粟米。也用葛布筛使它们调和,同用新棉各自裹好放入其余药之中。那些雄黄、朱砂细末像粉。凡是煮汤将熟。用微火让汤小小沸腾,用水量依据处方多少大概符合升两,药用水一斗,煮取四升,以这为比例。但是利汤要生,少加水而多取汤。补汤要熟,多加水而少取汤。好好端详,看所得取的汤而定,要让水少,多用新布。两人用一尺的木棍绞缠新布,澄去渣滓浊物。用纸覆盖药汤使它严密。加温药汤不要让加温器中有水气,在热汤上煮使药汤温暖。也要好好服汤,宁可使汤微热容易通下,汤冷就呕吐上涌。说明分成两次三次服的,要使药力足够赶得上病势,同时看病人体质的强弱、疾病的轻重,作为进退增减。不必完全依照医方说的。凡是浸泡药酒,随着寒暑,浸泡天数看药酒浓烈,就可过滤出来,不必等待到酒完。凡是健中肾沥各种补汤,两剂药的渣滓合拢加水煮,饮完,也抵得上一剂新药,穷人当依这种方法使用,都应当先晒使药渣干燥。凡是配合膏药,开初用苦酒浸泡,取出,让苦酒和药份量相当浸泡,不用多汁,严密覆盖而不要外泄。所说的啐时,是一个对时,即从今早到明早,也有只是一晚上。三上三下地搅拌以排泻药物的焦气,让药味能够出来,把药翻在上面使它沸腾,沸腾后就仍然放在下面,放在下面取得沸腾,静等很久才把药翻在上面,宁肯要让药稍微生点儿。药中有薤白的,以它两头稍微焦黄作为特征。有白芷、附子的,也应使它们成浅黄色。猪脂肪都不要经过水。腊月的更好。绞取膏药也要用新布。像这样,可服用膏药。膏药渣滓也可用酒煮。稍微饮用,可涂抹膏药,膏药渣滓适宜用在轻病上。

凡是膏药中有雄黄、朱砂之类,都应分别捣细碎如像面粉,必须绞膏完毕才投放中间,用东西快速搅拌到干而凝结就好,不要使它们沉聚在膏的下面而不调和。有水银,就在凝结的膏药中碾研,使它消散,胡粉也像这样处置。

凡是汤酒中用大黄,不须细锉,作汤时应先把大黄用相当分量的水浸泡,覆盖一晚上,第二天才煮汤,将要熟时,才在汤中放入太黄。又煮沸腾两三遍就绞出汁,药的势力就猛,容易取得快速的疗效。丸散中用大黄,原来的医方都要求蒸,现在不必这样。

凡是汤中用麻黄,都应先单独煮沸腾两三遍,全部去掉泡沫,再加水如本来数量,才放入其余药。否则,药汤使人烦恼。麻黄都折断去掉节,使药理贯通,斩断成一寸长,小草、瞿麦斩断成五分长,细辛、白前斩断成三分长。在丸散膏中,就锉成细末。

凡是汤中用的整个药物都用手指分开,干枣、栀子、栝楼子之类是这样。用具有细核的药物也应打碎,山茱萸、五味、蕤核、决明子之类是这样。细茎子药物正好完整使用,旋复花、菊花、地肤子、葵子之类是这样。米麦豆类用完整的,各种虫先微炙,也煮完整的。只有螵蛸在当中破开。生姜、夜干,都切成薄片。芒硝、饴糖、阿胶都须绞汤,完毕后放入汤汁中,再用大火烧开两三次,溶化完了才服用。

凡是用麦门冬都放在汤中微微滋润,抽去麦门冬的心。杏仁桃仁汤揉搓去掉皮。巴豆打破,剥去皮,割去心,否则,使人发闷。石韦、辛夷刮去毛,辛夷又去掉心。鬼箭(一名卫矛)削取羽及皮,现在只取羽。藜芦剔取根,微炙。枳实去掉核,只用皮。也要炙。花椒装入加温器中微熬使椒汗出来,药性强大的矾石放在瓦上或铁器中熬使沸开的汁完尽。二矾石都用黄泥土包裹使它干燥,烧半日,使它加热而解散。犀角、羚羊角都要刮,断截作成细屑。各种齿骨一共炙,捣碎。皂荚去皮、子,炙。

凡是汤丸散中用天雄、附子、乌头、鸟喙、侧子,都在热灰中炮制,使它微微裂开,削去黑皮才称重量。只有姜、附子在汤及膏酒中生用。也削去皮才称。顺着纵向纹路破作七八片,随着它的大小并割去白黑部分。凡是汤酒膏丸散用半夏都在早上用完。用热汤洗去上面的滑物,用手揉搓,皮释开随即剥去,再换汤用手揉搓使滑物完尽。否则,刺人咽喉。旧方要求作二十回左右,现在六七回就足够。也可以直接煮沸一两次,换水,如此三回,仍然用手揉搓洗净就完毕,随它大小破成细片。才称重量,放入汤中。如果放入膏酒丸散中都须晒干燥才称。凡是丸散用胶都要先炙,使整个胶体开沸起,干燥,才可捣,有不沸的部位就再炙。凡是丸中用蜡要烊(溶化),投在少许蜜中搅拌,调匀后和药。如果用熟艾,先用手分细,配合众药捣碎使它成散。不可以筛的,另外捣碎,放入散中调和。

凡是用蜜,都先在火上煎,完全去掉泡沫,使颜色微黄,制的丸药就经久不坏。用蜜的多少,随蜜精粗而定。

凡是丸散用巴豆、杏仁、桃仁、葶苈、胡麻,各种有膏脂的药,都先熬使它们黄黑,分别捣,使它们如同膏脂,貌似一样,才把它们大致弄成散状,渐渐放入臼中一同碾,捣,使它消散,才又都用又轻又疏的绢筛筛过,必须筛完。又放入臼中依法捣几百杵。在汤膏中用也有熬的,即使生的也一共捣破。

凡是用桂、厚朴、杜仲、秦皮、木兰之类,都削去上面虚软的甲状错列的皮,取里面有味的称重量。茯苓、猪苓削除黑皮,牡丹、巴戟天、远志、冶葛等,都捶破去心。紫菀洗去泥土,都完毕才称重量。薤白、葱白除去尽青叶,莽草、石南草、茵芋、泽兰,剔取菜及软茎,去掉大枝。鬼臼、黄连都除掉根部毛须。蜀椒去掉闭口的及椒目(内核)。

凡是狼毒、枳实、橘皮、半夏、麻黄、吴茱萸都要陈久的。其余药物只须又精又新的。

《录验方》说:蜜腊膏髓类的都成汤,放入汤内溶化使它们调和。又,用血及酒配合汤的,汤将熟时放入血及酒。然后绞取汤。

《葛氏方》说:凡是只说细末的,都是捣筛而成。

7药斤两升合法

《本草经》说:古秤只有铢两却没有分这名称,现在是把十黍当作一铢,六铢是一分,四分成一两,十六两是一斤。

又说:凡是药方有说到分等的,不是分两之分,说到众药斤两多少都与此相同。

又说:凡是散药有说到刀圭、十分、方寸匕(匙):一方寸匕的标准如梧桐子大。方寸匕,是一寸见方制作匕。

又说:钱五匕,是现在边上有五个字的五铢钱。

又说:一撮,是四刀圭。十撮是一夕,十夕是一合。

又说:药升,作成方形,上径长一寸,下径六分,高八分。

又说:凡是丸药有说到如细麻,细麻即是胡麻。又把十六粒黍(小米)的重量当作一粒大豆的重量。如大麻,即一粒大麻子的标准量是三粒细麻。如胡豆,即是现在的青斑豆,标准量是二粒大麻子。如小豆,即是现在的赤小豆,它的颗粒有大有小,标准量是三粒大麻子。如大豆,标准量是二粒小豆。如梧桐子,标准量是二粒大豆。一方寸匕散,标准量是它与蜜调和而得到十粒如梧桐子大的丸药。如弹丸及鸡蛋黄,标准量是十粒梧桐子。

又说:巴豆若干枚,巴豆粒有大有小,应当先去皮,称重量,十六枚的标准量是一分。又说:附子乌头若干枚,去皮,一枚的标准量是半两。

又说:枳实若干枚,去核,二枚的标准量是一分。橘皮三枚的标准量是一分。枣有大有小,三枚的标准量是一两。干姜一支的标准量是一两。

又说:桂一尺,削去尽皮,标准量是半两。

又说:甘草一尺,标准量是二两。

又方:凡是药方说半夏一升,洗净称,标准量是五两。

又说:凡是花椒一升,标准量是三两;吴茱萸一升,标准量是五两;蛇床子一升,标准量是三两半;地肤子一升,标准量是四两;菟丝子一升,九两重;庵艹闾子一升重四两。

又说:凡是药方说某草一束,标准量是三两;说一把,标准量是二两。

又说:蜜一斤,有七合;猪膏一斤,一升二合。《范汪方》说:胶一廷如三手指大,长三寸,是一枚。《僧深方》说:艾及叶物一莒,标准量是二升。《极要方》说:生葛根一挺,是长-一尺、直径三寸。

《经心方》说:胡粉十二棋(一寸见方大小的棋子)。

《小品方》说:凡是黄檗一斤,标准量是二两。人参一枚的标准量是二分。又说:服汤说一杯,标准是装:合的酒杯子。

8药不人汤酒法

《本草经》说:药有适宜制成丸的,适宜制成散的,适宜用水煮的,适宜用酒浸泡的,适宜用膏煎的,也有一物同时适宜多种制法的。也有不能放入汤酒的,都随药性而定,不能违反。

朱砂雌黄云母阳起石矾石硫黄钟乳孔公孽银屑白垩铜镜鼻胡粉铅丹卤碱石灰藜灰等十六种石类。

冶葛狼毒鬼臼毒公莽草巴豆踯躇蒴藿入酒皂荚藿菌梨芦贯众芜荑雷丸狼牙鸢尾蒺藜女菀苍耳紫葳薇衔白芨飞廉蛇衔占斯辛夷石南草虎掌练实虎杖入酒蓄根羊桃马勃苦瓠瓜蒂陟厘狼跋子云实王不留行槐子地肤子蛇床子青葙子茺蔚子菥萁子牡蒙等四十六种草木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