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菜根谭一日一悟
12224600000002

第2章 为人处世篇(2)

得意时要知道尽早回头,失败时也不必灰心丧气。这种看上去不足为奇的“老生常谈”,却是我们的先人从长期的生活积累中总结出的至理名言,同时更是经过历史上的无数先例反复证明过的经验之谈。所谓“弓满则折,月满则缺”,说的也都是“知足长乐”的人生哲理。懂得这些道理的人,常常能够在“功成”之后明智地选择“身退”,来作为保全自己的最佳方法,就像春秋时期的范蠡或是西汉时代的张良等人;而不明白这些道理的人则往往因为一时的贪念最终落得一个脑袋搬家的下场。就像为秦国建功立业却终究难逃一死的李斯,或是西汉年间发动“七国之乱”的吴王刘濞等人。尽管追求名利是再正当不过的人之常情,可是如果为了贪恋这些终将失去的身外之物,却害得自己丢了气节甚至是掉了脑袋,就显然有悖于做人的初衷了。

如果说出于对成功的渴望而迷失了自己还是一件值得同情也可以原谅的事情,那么因为对失败的恐惧便放弃了希望显然就是一种既令人悲哀更不可容忍的错误了。

无法回避的一个事实就是,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大环境中,确实存在着一种事事处处都在倡导“自谦”和“自制”的社会风气,而许多约定俗成、广为流传的至理名言,也时时刻刻在提醒着我们要有一种“自知之明”的人生态度。可是所有的这些社会风气或是人生态度,除了在告诫我们什么是需要避免的东西外,却没有提示我们什么是需要坚持的东西。这样一来,也许我们是学会了如何才能呵护自己和保全自己,可是我们丢失的却是执著奋斗的意志和锐意进取的信心。而人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拥有着高级智慧的生命,不仅在于我们可以在思考的基础上作出总结,更是因为我们能够通过约束和控制自己的情感和意志,来达到征服命运和改变世界的最终目的。所以只要在保证社会公理或是他人利益的前提下,能够做到正确地认识自我,那么我们就应该可以勇敢地面对任何的挫折和失败,在无论顺境或是逆境的人生中继续自己的追求。

事实上,失败也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可怕。只要我们能够在失败中发现自身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在充实自己和完善自己的同时,提高和增强我们的意志力以及战斗力,那么也就等于是拥有了避免再次失败直至赢得成功的能力与智慧。而失败还有另外一个极其重要的意义,那就是能够让我们品尝到由失败造成的种种不健康的情绪。在经过了这样的磨砺后,当我们真正地赢得了成功的时候,我们才能更加充分地去享受那份快乐和喜悦,同时也就更加懂得如何去珍惜已经得到的这一切了。而这也许就是所谓“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全部意义吧。

英国作家萨克雷曾经说过:“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实际上这句至理名言也无非就是在提醒我们:无论是在成功还是失败的时候,都应该经常去照照这样的“镜子”。只有这样,快乐才可以变得更加长久,痛苦也终将消失在我们的生命里。

心底宽厚,福泽绵长

【菜根语录】

面前的田地①要放得宽,使人无不平之叹;身后的惠泽要流得长,使人有不匮之思。

【菜根注释】

①田地:这里指心田和心胸。

【菜根新读】

活着的时候,对于生活中遇到的任何事,都应该宽以待人,不要让别人有愤愤不平的怨恨;至于死去之后,也应该让恩惠长期地造福后世,这样才能让别人千秋万代怀念自己。

【菜根解味】

人人种下一棵树,沙漠也能变绿洲

漫漫人生路,究竟应该抱着怎样的一种态度去为人处世?是“争一世而不争一时”的宽厚待人,还是“争一时更要争千秋”的斤斤计较?是“各家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自私自利,还是“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的天下大同?虽然这是两种世界观和人生观之间的一场较量,可是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人们,又有谁不渴望着能从他人那里得到一份宽容和关爱的人间温情呢?如果我们能够做到推己及人的话,那么所有问题的答案也就变得一目了然了。

只要我们在为人处世的时候能够付出自己的宽容与爱心,那么不但很多没有必要的矛盾和麻烦可以一一避免,同时还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更多的快乐和更大的幸福。

宽容和爱心就像是一面镜子,不仅可以充分反映出一个人的胸怀与气魄,更能让世人清楚地看到我们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品格。也正是因为如此,宽容和爱心的付出才不是为了摆摆样子去给别人看,而是为了让我们能够成为一个在道德修养方面具有强大力量的人,同时也在此基础上把自己放在一个最为安全也最为有利的位置上去。这不仅需要直面人情世故的一份勇气,更需要洞悉世态炎凉的一种智慧。所以一旦我们真正地拥有了这样的勇气和智慧,那么即便是有再大的困难或是再无法预料的变化,我们也还是能够做到有条不紊地一一化解,从而展现出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从容和自在。

著名的精神医学家阿弗莱德·阿德勒在治疗档案中,曾经记载了一个发人深思的经典案例。那是一个50多岁的女人,在短短的时间内先后失去了自己的丈夫和儿子,而这种突如其来的连续打击,不仅使她患上了严重的忧郁症,甚至还一度萌生了自杀的念头。直到在一些热心人的劝说下,她才来到阿德勒这里接受治疗。可是让人感到意外的是,阿德勒并没有对她进行任何的药理治疗,却只是建议她去做一些能够使别人快乐起来的事。于是,已经确认自己无药可救的这个女人,便开始在自家的花园内种上了很多美丽的鲜花,并每隔几天就把这些鲜花送给附近医院里的病人们。当一声声感谢和祝福的话萦绕在这个女人的耳边时,她的忧郁症竟然不治而愈,而快乐也重新回到了她的生活中。就在很多人因为这个女人的经历而夸奖阿德勒的治疗手段确有奇效时,阿德勒本人却在治疗档案中得出了自己的结论:是一种对于痛苦的宽容还有对于他人的关爱,才让这个女人的身心得以痊愈。

难道这个世界上真的没有比宽容和爱心更好的治病良药了吗?看过这个故事,就算我们不能完全赞同阿德勒的这一观点,但至少无法否认宽容与爱心确实是能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种更好的改变的。因为每一个人从他拥有了生命的那一天起,就注定要在一种与身边事物相互依存的关系中度过一生,更不用说还会在这个过程中始终享受着来自于父母、师长、爱人、朋友以及其他并不相识的人的种种恩惠了。所以能够在接受宽容与爱心的同时,再以同样的宽容与爱心去回报他人,这也只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礼尚往来罢了。如果连这点最起码的事情都做不到的话,那么我们还有什么资格或是什么理由再去要求别人呢?懂得了这个道理并且能够去有所行动的人,即使在他的生命中出现了再多或是再大的艰难与挫折,又有什么是不能容忍或不能克服的呢?

人人种下一棵树,沙漠也能变绿洲。这不是什么不可能发生的人间奇迹,而只是因为当我们拥有了这样的一份宽容和爱心之后,付出的越多,收获的自然也就越多。仅此而已。

侠气待友,素心为人

【菜根语录】

交友须带三分侠气,做人要存一点素心①。

【菜根注释】

①素心:素本来是指未经染色的纯白细绢,后引申为纯洁的意思,这里指代通常所说的赤子之心。

【菜根新读】

结交朋友时应该有几分大方豪爽的侠义之气,为人处世要有一点儿淳朴真诚的赤子之心。

【菜根解味】

结交朋友,也要有颗赤子般的心

真正的“朋友”,不在于有事没事时聚在一起吃吃喝喝,也不在于他是否能帮你解决多少难题,帮你做多少事情。真正的“朋友”,既不必志趣如何相投,也不用有着什么共同的利益关系,甚至可能不会拥有经常见面的机会,而仅仅取决于彼此之间能否在坦诚相见的基础上,做到始终如一地相互信任和相互支持。因为“朋友”本来就应该是我们生命中最大的一笔财富,其重要意义和无可取代的作用,就如同是双目失明的人拿在手中的那根导盲棍一样。

关于友情这一人世间最为珍贵的美好情感,在古今中外的众多历史记载中,我们早已听到过太多太多。即便仅仅是以发生在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鲍叔牙和管仲之间的故事为例,也足让我们对于“朋友”这两个字所蕴涵着的全部内涵有了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

作为一对相知很深的朋友,鲍叔牙和管仲曾合伙做过生意,而且也一样地出资出力。可是到了分配利益的时候,管仲却总是要多拿上一些。而鲍叔牙因为知道管仲家里贫穷且还有老母亲需要奉养,所以从来不把此事放在心上。另外,当有人由于管仲曾三次充当逃兵而讥笑他“贪生怕死”,或是因其屡次做官屡次失败而指责他没有才干时,鲍叔牙却一再地强调这只是因为管仲没有碰上施展才能的机会而已。

能够如此信任朋友已经十分难得,而鲍叔牙在此后的所作所为,就更是让人叹服不已。因为那体现出的已经是一份为了友情甘于牺牲自身利益的奉献精神了。

就在鲍叔牙成为齐国王位候选人公子小白的谋士后,管仲却选择为另一个王位候选人公子纠效力。而在那场王位争夺战中,管仲曾想尽办法阻止公子小白继王位,甚至还用弓箭射过对方。于是,当公子小白最终继承了王位(即齐桓公)后,作为阶下囚的管仲自然难逃厄运。

登上王位的齐桓公,打算要拜鲍叔牙为相,还想杀了管仲以报那一箭之仇。可鲍叔牙却希望齐桓公能够不计前嫌,任用管仲为相,并指出管仲的才干远远胜于自己。于是,得到齐桓公重用的管仲,果然将其才华全部施展出来,不仅使齐国变得强大起来,甚至还最终让齐桓公成为了我国春秋时期最为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

发生在鲍叔牙与管仲之间的这些关于友情的故事,不仅成了一段千古传诵的人间佳话,也让后世的我们明白了一个最为简单朴素的事实,那就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朋友的全部内涵,以及我们在与朋友的相处过程中应该始终保持着的那一份赤子情怀。所谓“三分侠气”,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这里的“侠义之气”,绝不是很多人嘴里所说的那种“哥们义气”,而是一种互相支持、患难与共的侠义精神,以及一份不为名利所动、始终坚持如一的道德操守。至于那种只是为了无聊时吃喝聚会、有事时相互利用的交友态度,不仅早已违背了正确的交友之道,而且以这样的态度和原则来待人接物,也根本不会拥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朋友。

事实上,一个最为简单也最容易赢得朋友的办法,那就是以一种赤子般的坦诚来对待他人。又因为这种真诚是相互作用的,所以一个善于结交朋友的人就应该先从自身做起。只要我们能够捧出一颗真诚的“素心”,就会有越来越多的朋友来到我们的身边。

退即是进,与便是得

【菜根语录】

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①;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

【菜根注释】

①张本:前提、基础。

【菜根新读】

为人处世有退让一步的态度才算高明,因为让一步就等于是为以后的进一步做好了准备;以宽厚的态度待人接物才是福分,因为给人家好处实际上是为以后的自己能够得到好处打好了基础。

【菜根解味】

以退为进,也是求得成功的一种捷径

无论何时何地,我们在为人处世的具体过程中都应该遵循着一种以退为进的人生准则。即使这种忍让和宽容,有时甚至需要建立在自己痛苦的基础上,但这却是我们完善自我人格、实现自我价值的最佳策略和方法。而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态度和做法,之所以至今仍被广为传颂,其根本原因也正是由于它所展现出的就是这样一种既难能可贵又不失智慧的人生品格。

即使是从最为功利的角度来看,凡事懂得以退为进的人生智慧,也同样堪称是我们求得最终成功的一种捷径。尤其是在如今这个事事都讲求突出自我、处处也都强调激烈竞争的时代里,虽然人人都渴望能在奋斗的过程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但适当地采取以退为进的处事原则,却往往可以让我们更快更好地达到获取成功的最终目的。

曾有这样的一位留学美国的博士高才生,他的成功经历就能很好说明善用以退为进这一方法的重要意义。几年前,刚刚完成学业的这位博士在最初的求职过程中屡屡碰壁。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结果,无非是因为他所拥有的那个博士头衔让众多企业望而生畏罢了。于是痛下决心的他终于在隐藏起自己的博士身份后,成为了一家公司中的基层工作人员。此后,因为他毕竟拥有着极高的业务水平,于是很快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升迁机会,直到最后获得了与他的博士身份相对应的高级职位后,他才名正言顺地亮出了自己的博士证书。而他的这种求职策略不仅被事实证明是完全正确和足够聪明的,而且同时又再次证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这种以退为进、间接行事的方式和策略,有时确实是比直截了当、贸然行事的那种做法更加行之有效,也更容易达到最初的目标和计划。

要知道,暂时的后退并不意味着畏难情绪的滋生或是消极态度的存在,而只是为了能够达到养精蓄锐、等待时机的目的罢了。就像故事中的这位博士所采取的策略一样,既然原本具备的高水准和高姿态不能让我们达到自己的目的,那么就不妨先退后一步,在降低要求和希望的基础上,先给自己找到一个起码的立足之地,然后再去利用机会来展示自身的能力和才干,直到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执著的追求,去获得自己最终的成功。如果真的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这种所谓的“退”也就已经具备了“进”的内涵。尤其是当合适的机会一旦出现后,这种有目的有策略的“退”,就更是可能随时变成一往无前、直至成功的“进”了。

事实上,这种不得不退的情况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会经常碰到。当我们身处逆境或是遭逢不幸的时候,与其不管不顾地鲁莽行事或是怨天尤人地消极懈怠,从而导致时间和精力上的巨大浪费,还不如选取以退为进、迂回向前的路径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因为一味的“进”很有可能就会转化为最终的“退”,而暂时的“退”也很有可能就会转化为日后的“进”,这种退与进之间的相互转变和因果循环,其实正像日月星辰在天地之间的运转和更替一样正常。如果不懂得这样的道理,自然也就无法通过暂时的“退”去换取长久的“进”,更不要说是得到人生中的任何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