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土楼之乡南靖书洋往西行12公里,到了一座小山包——当地人称作狮子地岽,登上山头,视野豁然开阔,对面是巍峨的青山(狮子山),脚下是美丽的土楼村庄;两条小河流在狮子山左边的山脚下交汇,像是一个飘逸的“丁”字,在河的两岸,青竹绿树,十余座方楼圆楼就掩蔽其中,在狮子山后还有一片谷地,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几座方楼和圆楼,白云浮动,炊烟升起,土楼若隐若现,远远望去,这个美丽的土楼村落就像一片仙境楼阁。
这就是列入世遗的最重要的土楼群之一——河坑土楼群,青山绿水之间映照着14座土楼,壮丽而和谐,好像土楼就是从土地里生长出来一样,浑然一体。这14座土楼中共有13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福建土楼列入世遗最多的土楼群。从狮子地岽往下俯瞰,春贵楼、裕兴楼、裕昌楼、阳春楼、永庆楼、晓春楼、东升楼七座圆楼恍若形成一个勺子状,就像是天上的北斗七星,而朝水楼、永贵楼、阳照楼、永荣楼、永盛楼、南薰楼、绳庆楼7座方楼也如影随行,形成一个新的北斗七星阵;两阵并不对峙,而是相辅相成,方圆相配阴阳相合,这是土楼里绝无仅有的奇特景观,令人遐想无穷。
从公路往下有一条小径,穿过弯弯的田埂,经过河坑张氏的祖堂——世英堂,就走进了村庄。那些仙台楼阁般的土楼便一一展现在面前了。在这些土楼里,比较古老的都是方楼,其中朝水楼、阳照楼约建于五百多年前,永盛楼建于四百多年前,永荣楼建于三百多年前,而圆楼则大多是1967年到1972年间相继建成的,专家学者论述土楼从方到圆的演变,河坑的土楼可谓是一个典型代表。
河坑土楼都是卵石砌基,墙体用发酵过的深层泥土夯成,虽经风吹雨打,已出现斑斑陈迹,却依然无比坚固。除了绳庆楼有三个大门外,其它土楼都只有一个大门,门楼用石条半圆拱顶建成,门闩都是用一根六寸见方丈把长的硬木直插墙内,没有两个人根本就开不了楼门。永盛楼是河坑土楼里最高的,4层,高14米,东升楼、春贵楼、裕昌楼是最大的,每层有36个开间,可以住一百多人。绳庆楼的形状则是比较奇特的,呈“日”形,后面的“口”是主楼,约建于三百年前,高3层12米,一层21开间,后排却是3层半,天井里建了一座祖堂;前面的“口”是附楼,是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末修建的,高2层8米,以主楼为东面墙而围起三面墙,依地势高低而逐次降落,看起来颇有层次感。整座楼有上下两个天井,有三个大门一个侧门十部楼梯,陌生的游客初次走进来,犹如进了迷宫,大多会迷路。永贵楼有点像是一个“吕”字,不过后面的“口”是主楼,要比前面的“口”稍大一些,高3层11米,在天井建了一列三间的祖堂,绕着祖堂又建了一圈平房,每隔三间房留出一条小通道,在祖堂里又留出一个小天井,显得别有洞天。前面的“口”只有两层,每层18开间,是1995年新建的。南薰楼也是方楼,但是在建造时受到用地限制,大门右侧的两个墙角由直角砌成钝角,看起来就不那么方方正正了。
河坑的圆楼建造时间都很晚,大都没有超过五十年的,其中阳春楼2001年被一场大火烧毁,新近刚刚重修完毕。河坑的圆楼像是同胞兄弟一样,面目相似,虽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一帮兄弟手挽手站在一起,一片虎虎生气的阳刚,令人不敢小觑。
正是这样一些普通的土楼,和青山绿水融为一体,与蓝天翠竹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质朴清丽的山水画卷。一个普通的土楼村庄,生活着一群普通的村民,一座土楼就像是一个家庭,欢乐热闹,和睦相处,在旅游者看来,他们就像是生活在风景画里,那一座座土楼就是仙台楼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