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清清
端午的黄昏,下着蒙蒙的细雨,惹得窗外大片的栀子花点点总是离人的泪滴,看着叫人心疼、怜爱。不觉让我想起昨个儿掌灯时节品读的一篇绝妙的文章《不速之客》,字里行间的韵味,百转千回,千言万语,饶有一番情趣,如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作者郑振铎先生写到,他是去山上的滴翠轩小住了几日,离妻子箴的住处上海虽然不过隔了一天的路程,但却以为上海市远了,很远了,心里总是想念。虽然大约每天总有一封信来往,然而写了信、读了信却更引起了离别之感,虽也兴冲冲地写了信约了箴来,但妻却终于没有成行,凄然的离情,弥漫了整个心头。在作者的心底,别离是不消说的,即使山上有那么多朋友间的友趣,以及旅人们富有风趣的故事。
在这篇文章里,我读到作者对妻子深深的爱恋,那一份爱是毋庸置疑的,如蜜蜂轻轻蛰在花朵上,温柔愉悦地痛楚;如汩汩泉水从山间无声滑落轻吻着潭中的水草,舒坦、呢喃;如冬天里的阳光轻抚大地的模样,亲切、自然。文章的最后是心有灵犀的妻在一个漆黑的夜里摸上山去。“铎,你想得到是我来了么?”作者听着箴的声音,情绪没有比这一时更激动更厉害的了,这真是一个完全想不到的“不速之客”。
作为一名党员,我以为,如若能像作家郑振铎先生描述的那样,“如果你偶然孤身作客在外,如果你不是怕见你那母夜叉似的妻,如果你没有在外眷恋了别一个女郎,我必定会时时地想思到家中的她,必定会有一种说不出的离情别绪萦挂在心头”,无论我们身在哪里,无论身份地位如何,能够每时每刻将家里的妻子惦记,将一份责任铭记双肩,少出去应酬,多回家吃爱妻做的可口饭菜,那么我相信,我们的事业定会蒸蒸日上,震古烁今。
一个社会是由千千万万个家庭组成的,诚然,假若我们每个党员都能修身齐家,时刻走在道德的前线,起模范表率作用,毫无疑问就会潜移默化地成全社会这个大家庭,那么普天下的黎明百姓就会其乐融融,神采奕奕地为中国之梦而努力奋斗生命的每一分钟每一秒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