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破译世界政坛悬案之谜(破译奥秘大世界丛书)
12084400000004

第4章 近代世界政坛悬案之谜破译(4)

1914年6月,奥地利皇储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遇刺身亡,第一次世界大战由此爆发。这一事件也促成了墨索里尼由激进的革命党人向法西斯主义分子的转变,在此过程中,墨索里尼充分表现了他为攫取权力不择手段的本质。在奥地利皇储被刺后,奥匈帝国首先断绝同塞尔维亚的外交关系,战争在所难免。当时意大利国内反战情绪高涨,为了拉拢人心,墨索里尼站在了反战立场上,而且调门极高,哗众取宠,一时成为人们心目中“最坚定的反战英雄和领袖”。后来,意大利的左派在主战派的影响下,内部出现分化,一些人纷纷抛弃中立立场,加入主战行列。随之,墨索里尼的态度出现了波动,生怕自己走错一步,就会影响自己在社会党内的领导地位和威望。经过多番演说和反复,他终于撕下“中立”的面纱,赤裸裸地鼓动人们参加帝国主义战争,他还自己主办了《意大利人民报》,来宣扬自己的主战,从而引起党内多数人和人民群众的不满。1917年,意大利军队在卡波雷托对德奥军队的斗争中惨败,给了主战派当头一棒,此后墨索里尼便开始公开反对社会党的纲领,逐步向法西斯主义演变。起初,墨索里尼灰心丧气,甚至痛不欲生。他苦思冥想,认为战争失败的内部原因就是“国内不团结”,便到处发表演讲,鼓动全国各种力量团结一致去争取新战役的胜利,甚至鼓吹“专政是手段,民主是目的”,公开要求立即实行专政制度,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府。

1918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意大利虽为战胜国,但经济实力几乎崩溃,各地矛盾重重,怨声载道,抱怨政府无能。墨索里尼看到社会党的势力日益强大,十分嫉妒。决定成立一个组织,以对抗社会党。1919年3月他与米兰的合作者组成“米兰战斗队”,又设立了意大利法西斯运动中央委员会。此后,其他地方也纷纷成立战斗队,各地的法西斯战斗队纷纷用恐怖手段向社会党和革命群众发动进攻。法西斯运动逐渐成为一股举足轻重的势力。墨索里尼也以法西斯势力为杠杆,不断为自己开拓仕途,扩大在政界的影响。1921年5月,他当选为焦利蒂政府的众议员,开始进入国家权力圈,11月,为了进一步加强自己对法西斯运动的控制,解决法西斯运动四分五裂的局面,墨索里尼对法西斯运动进行了大力整顿,将其改建为政党“法西斯国家党”,使之朝有组织、有计划、有政纲的方向发展。在墨索里尼起草的该政党纲领中,最突出的就是军国主义思想。

墨索里尼的野心极大,他坚信自己有决定意大利命运的强大力量。因此,当上国会议员的他并不满足,而是开始觊觎国柄,企图登上国家权力顶峰。他利用战后的法克塔政府陷于危机,劳动联盟准备发动全国总罢工的机会,开始加快夺权的步伐,准备进行夺权“演习”,要求各地的法西斯工会组织和战斗队随时准备战斗,一旦国家对劳动联盟的罢工表现出软弱无能,法西斯政权将取而代之。事实上,各地法西斯分子武装攻打省会主要公共机关,并对停止罢工的群众仍进行凶猛攻击和搜捕,引起国内的极大恐慌;墨索里尼认为,在意大利政治舞台上除现任政府和法西斯武装组织这两大力量以外,其他力量已无立足之地。于是,他向政府发动挑战,准备伺机取代它,1922年10月底,他组织发动各地法西斯武装“进军罗马”,迫使现任总理法克塔下台,又逼迫国王任命他为内阁总理,终于登上了国家权力的宝座。

墨索里尼上台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软硬兼施,一方面清理整顿法西斯小分队和其他党派的非正式军事组织,改组法西斯党的领导机构,成立法西斯国家党大议会和国家安全志愿民团,一方面积极改善同人民党的关系,并拉拢罗马教皇。1924年,在他的精心策划下,法西斯党在议会大选中获得多数席位,议会便成了他手中随心所欲的一个工具。但是,他的暗中作弊行为和法西斯党徒的暴力行径却引起了反对派的不满,统一社会党政治书记马泰蒂奥的公开指责,使墨索里尼气急败坏,便指使手下人组成秘密警备队,将其秘密处死。孰料此事在全国引起强大反响,人们纷纷指责议会法西斯暴行。墨索里尼表面上佯装调查,暗中又因担心事情败露而寻找两名亲信替罪。在被其中的一位揭穿真相后,墨索里尼干脆采取了强硬措施,公开要求国王停止众议院工作,并在1925年1月的众议院会议上宣称自己对马泰蒂奥一事负责,并鼓吹“当两个处于斗争状态的事物相互僵持时候,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战斗。”从此,意大利的议会民主彻底结束,开始了漫漫几十年的法西斯独裁统治。在墨索里尼的高压政策下,所有的俱乐部和聚会厅被关闭,所有“捣乱”分子的组织以及对国家政权有威胁的组织被解散,公共活动被监视,所有反政府的秘密组织被取缔,甚至人们的电话和信件都要被监视和检查,全国上下一片恐怖,许多进步人士被投入监狱。不仅如此,墨索里尼还把法西斯党变成太上皇党,通过法西斯大议会把政府、议会和国王的权力牢牢把持在自己手中,成了一个不受任何约束的独夫民贼。对外,墨索里尼的野心也日益膨胀,妄图称霸世界,建立一个疆域包括多瑙河、巴尔干和地中海地区的“新罗马帝国”。他穷兵黩武,四处侵略,与德日结成反共国际联盟,嚣张一时。最终,这名战争狂人落得被抛尸街头的下场。

从墨索里尼的政治历程看,他之所以一步步从激进的革命分子堕落为法西斯独裁者、战争狂人,根本原因就在于他的权利欲望、政治野心的不断膨胀、他为了得到他要的东西,不择手段,不顾国家人民的利益,也不顾自己的党派和同僚。正是他背正道而行之的暴行,才使自己走上遭人唾弃的不归路。

巴顿将军的车祸之谜

巴顿将军是威名赫赫的美国将军,号称“血胆老将”。他于1885年出生于美国一个军人世家,先后在弗吉尼亚军校、西点军校、顿利堡骑兵学院及轻装甲部队学院接受军事训练,可谓经纶满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巴顿再奔赴欧洲参与作战,积累了经验;二战时期,他更是驰骋沙场,威名远扬。1942年11月,他以美国装甲军团司令的身份参加了北非战役;1943年7月,他率领的第七集团军在38天内就攻下西西里岛,创下辉煌战绩;1944年8月,他又率军横扫法国德军占领区。在战场上他最有特点的话语是“混蛋,你们的刺刀应毫不犹豫地刺向那些杂种的胸膛”。正是由于他的勇猛神武,1945年8月,美国军方授予他四星上将的军衔。

本该躺在战功簿上安享成果的巴顿将军,却在被授予军衔的四个月后遭遇了一场有蓄谋的车祸。

1945年12月9日早晨,住在德国曼海姆的巴顿将军要和盖伊上将去养雉场打猎,明天一早,他将搭乘艾森豪威尔将军的专机离开这里。他的司机霍雷斯·伍德莫开了一辆超长豪华卡迪拉克送他们去,沿途他们还参观了山顶的一座城堡。

当轿车驶入曼海姆郊区的38号公路后,在一个宪兵检查站停了下来。巴顿将军上了右后方的座位。盖伊少将坐在了左后座上。

经过军需仓库时,将军让车停下来,观察并讲述了一番。司机注意到离火车道只600码处停着两辆大卡车。当他把车发动时,发现一辆卡车从路边开过来,向着巴顿将军的轿车慢慢驶来,同时另一辆卡车也由相反方向驶近。情急之下,巴顿将军的司机迅速踩了刹车。但是事故还是发生了。卡迪拉克车重重地撞在了卡车右边的底盘上,被撞出10英尺开外。巴顿将军被惯性向前甩去,头部重重地撞在司机席后面的围栏上,脊柱完全裂开,眉骨上方的头皮也被隔板玻璃撞成3英寸的伤口,当时的时间是11时45分。巴顿将军那时还有知觉,咒骂了几句。

1个小时后,巴顿将军躺在海德堡医院的病床上,他的头脑还比较清醒,但是四肢不能动,脖子以下没有知觉。医生诊断说,他脊柱严重错位,头骨也受了重伤。

巴顿将军发生车祸的消息传开后,问候的电报、信件和卡片从四面八方雪片似地飞来,报纸和电台也长篇累牍地报道他的病况。犹太战区、爱尔兰战区、国外战区和美国地区的老兵都真诚地祝愿这位“美国最伟大的战斗英雄”早日康复。

经过精心救治,巴顿将军的病情开始好转,他的一条胳膊变得有力,另一条腿也有了些微弱的知觉。医生们认为他已经脱离了危险,但是巴顿夫人却担心他会出现血栓。因为15年前巴顿将军曾因腿骨折,差点死于血栓。

12月20日下午,可怕的血栓还是发生了,巴顿将军的病情急转直下。12月21日清晨5时55分,他终因重伤抢救无效而停止了呼吸,死因是血栓和心肌梗塞。

人们唱着赞美诗,将巴顿将军的灵棺送到卢森堡哈姆的大型美军公墓。在葬礼的最后一刻,为巴顿将军服务多年的勤务兵威廉·乔治·米克斯将覆盖过灵棺的旗帜交给巴顿夫人。12名士兵组成的枪队举起步枪,齐射3响,为他们所爱戴的将军送行。

在巴顿将军死后,留给我们的是一个谜。车祸发生时轿车里坐的共有3人,为什么只有巴顿将军受重伤,而其他二人则毫发无损呢?案发后肇事司机竟能溜掉,也令人不可思议。车祸后赶来的宪兵们对现场进行的例行调查也极为草率,甚至没有留下任何官方记录。那两辆卡车是干什么的?为什/厶早早停在那里,等巴顿将军的车到来后又同时向它驶近?究竟是有意还是无意?

有人认为,巴顿将军的死与“奥吉的黄金案”有关。“奥吉的黄金”是二战中纳粹埋藏的一批黄金,被美军一些将领发现并据为已有。巴顿将军奉命调查此案,进展迅速,案情就要大白。也许有些人怕事情败露而下了毒手。

也有人说,巴顿之死与艾森豪威尔将军有关。二战以后,巴顿一直有亲德倾向,他曾公开批评盟军的“非纳粹化政策”,并把纳粹分子和非纳粹分子的斗争比喻成美国民主党与共和党之争,甚至要扶植德国几个未受损失的党卫军部队。这些行为无疑与艾森豪威尔的主张大相径庭。艾森豪威尔对此不满,派人除掉巴顿也未可知。

究竟是哪种原因,恐怕只能等车祸策划者本人坦白才能弄清吧!

丘吉尔生日宴会遇险之谜

温斯顿·丘吉尔是本世纪最负盛名的英国资产阶级政治家,曾两度出任英国首相,多次担任内阁大臣职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领导英国人民取得了抗击德国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被人们推崇为英国的拯救者。丘吉尔的一生坎坷曲折。在大战期间,他的非凡魄力和出众人格得到了大显身手的机会,更遭到了他的敌人的仇视。他在一次生日宴会上安全脱险的故事,更让人津津乐道。

1943年11月30日,正值丘吉尔69岁的生日。当时,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正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会议,主要讨论开辟第二战场的问题。为了隆重地庆祝自己的生日,丘吉尔邀请了斯大林、罗斯福以及各方代表34位客人参加宴会。席间,正当人们举杯祝贺之时,大厅内灯光突然熄灭,接着响起了一阵枪声,只听得碗碟碎裂声、客人们的骚乱声混成一片。这场枪击案使一位盟国领导人的私人秘书倒在血泊中,还有一个侍者被一根毒针刺进喉咙,当场死亡。值得庆幸的是,丘吉尔只受了一场虚惊,毫发未损,而在场的斯大林、罗斯福及其他客人都安然无恙。

事件发生后,人们不禁提出许多疑问,究竟是谁借生日宴会之机企图谋杀丘吉尔?又是谁在关健时刻使丘吉尔转危为安?长期以来,这一事件在世界历史上成为一桩令人费解的悬案。

后来,据二战期间曾担任丘吉尔侍卫长的英·汤普森的回忆,当时的情况是这样:

“德黑兰会议”在苏联使馆举行。敌人在会议期间企图制造混乱,但被挫败了。那个倒在血泊中的私人秘书被纳粹用几十万英镑的现金所收买,准备在会议室内安放定时炸弹,可是,当时别说携带定时炸弹进不了会议室,就连一根小小的针未经检查也带不进去,因此,那个私人秘书在等待时机。

宴会要开始了,丘吉尔以主人的身份领着客人们朝餐厅走去。那个私人秘书犹豫了片刻,转身从口袋里取出一个精致的小包放在桌上,然后若无其事地步入了餐厅。汤普森警觉地注视这一切,随后取走小包,带到另一间屋子,轻轻地打开小包一看,里面只有一只十分昂贵的钟表。他又仔细地把小包和钟表检查了几遍,也没有发现有什么可疑的地方。于是,他放心地走进了餐厅,来到了丘吉尔的身边,但是,他的脑海中已经存有疑虑,两眼更加警觉地注视着周围的动向。

此刻,餐厅中正在进行切割蛋糕的仪式,一只精致的大蛋糕摆在餐桌上,上面点燃着69只蜡烛,在客人们祝贺声中,丘吉尔完成了这个值得纪念的仪式,然后,他十分高兴地致词说:“我衷心感谢诸位光临我的庆寿仪式。尤其是,两位伟大的朋友斯大林元帅和罗斯福总统抽出宝贵的时间出席这个聚会,我深表感谢。”席间,宾主频频举杯,鼓掌声、碰杯声不时响起,大厅内洋溢着一片祥和、喜庆、热闹的气氛。

突然,餐厅的南门打开了,一个惊慌失措的侍者托着一只盛着冷饮杯子的大盘子,踉踉跄跄地闯入了餐厅。紧接着,这个侍者连人带盘栽倒在斯大林的译员鲍罗克的身上,盘子中的布丁和冰淇淋溅的鲍罗克满身都是,望着鲍罗克尴尬的模样,人们不禁哄堂大笑。正在此时,餐厅的灯突然全部熄灭了,一片漆黑中,只听有人大声嚷道:“抓住侍者!”接着立即响起了枪声、碗碟的碎裂声和人们的骚乱声。当人们刚刚反应出来这是怎么一回事的时候,突然,四周亮起了手电筒。这时,人们发现私人秘书的头部已经中弹,被击毙,一只手枪掉落在一张椅子底下。那个侍者则倒卧在地,身体早已变得冰凉,他的喉咙里刺进了一根半寸长的细针。经过检查,发现侍者的托盘的底部有个按钮,启开后,里面装有一枚微型定时炸弹和一只袖珍时钟,指针离12点仅差了3分钟。汤普森急忙拔掉定时炸弹的引信,避免了一场大的惨案,使三国首脑幸免于难。事后,想起这件惊心动魄的事件来,汤普森还心有余悸。

事发之后,人们只知道当时德国的密探和间谍千方百计跟踪丘吉尔的行迹。希特勒曾下过一道死令:“无论如何要干掉丘吉尔。”大批的纳粹特务已汇集到德黑兰。然而,那个被纳粹收买的私人秘书与携带定时炸弹的侍者是什么关系?是谁幕后指使侍者将定时炸弹带进餐厅的?尤其令人难解的是,谁在关键时刻打死了私人秘书并刺死了侍者,使丘吉尔逢凶化吉、安全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