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龙腾砚
12075400000001

第1章 序言

从前有座山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

记得孩童时代,每天晚上临睡前,我都要缠着爷爷讲故事。在我的眼里,没上过学的爷爷非常了不起,几乎对全天下的民间故事了如指掌,比如《癞哈蟆姑》、《琛姑娘与瑙姑娘》、《孤儿当皇帝》,还有《孟姜女哭长城》、《牛郎织女》等等,讲得也尤为精妙传神,就跟他亲眼看到过一般。讲完一个又一个,见我仍不肯入睡,爷爷便会使出最后的“杀手锏”: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这个似乎永远都没有结局的“绕口令”故事,总能把我绕进梦乡,比摇篮曲都管用。不过,好像是在上小学三年级那年,我发神经般跟这个故事较上了劲,屁颠屁颠地跟在爷爷身后,一再追问老和尚对小和尚到底说了些什么。瞅到爷爷也犯了闷,我倒摆出大人状安慰起他来:等我长大了,一定把这个故事写下去!

“从前有座山”,只是中国千千万万个民间故事中的一个。但就是这个简简单单的传说,让我爱上了故事,欲罢不能。大学毕业后,喜欢旅游的我每到一处,都会留心当地的趣闻轶事。对这种口口相传的文艺题材,有的地方叫“瞎话”,有的地方叫“古经”,在许多人看来,它只是耕种闲暇的“消遣品”,茶余饭后的谈资笑料,如“下里巴人”很难与“阳春白雪”相提并论一样,登不得大雅之堂。

果真如此吗?

此后,在从事小说和剧本创作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当然,想的最多的还是“从前有座山”——这座山在哪儿?是高山还是低山?山上有座庙,庙是什么年代盖起的?老和尚多大岁数,为什么要剃度出家?他的身世如何?又为何要给小和尚讲故事……如果发挥想象,给出合理的解释,很有可能会是部优秀的作品。忽而有一天,我动了重新创作这个故事的念头,也坚信民间故事绝非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而是一眼隐藏在深山密林中的活泉。它的生命,它的活力,同任何文学形式一样蓬勃,精彩,生动,鲜活!

6年前,我终于下了决心,从今往后专门写故事。一旦静下心,你就会发现故事里的世界无比精彩,它传达给世人的道理虽朴素却厚重,格外耐人寻味,发人深省。就像不老的传说《孟姜女哭长城》:始皇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万喜良、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三日三夜不止,城为之崩裂,露出丈夫尸骸,孟姜女于绝望之中投海而死。想想看,这般惊天动人的爱情是多么的感人,多么的悲壮,再看看时下“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爱情,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反省吗?

还有前文提到的《孤儿当皇帝》,它便用极其简单明了的语言讲述了一个情节跌宕的故事:一个孤儿有幸娶到天神生老的幺女为妻,皇帝得知后,非常仰慕幺女的容貌,思之再三决定与孤儿换妻,并将皇位让给孤儿。幺女设计置皇帝于死地后返回天廷并生育一女,又与其女历尽千辛万苦与孤儿团聚后共同治理国家。这个故事与时下年轻人追捧的《杜拉拉升职记》一样充满了励志元素,通过孤儿从穷苦孩子到皇帝的描写,展现了苗族人民渴望幸福、进取向上、不畏权威、英勇斗争的精神风貌。别人能写出如此寓意深刻、脍炙人口——是的,民间故事多以口头形式传播——的作品,我为何不能?这种传统的讲故事模式,又能不能加以突破,融入时代特征?在创作故事的过程中,我不断学习,思考,尝试。一路走来,蓦然回首,居然发现自己也写出了数百万字的故事,大多数都得以发表。

我深知,我的精力和能力都有限,但在民间故事创作这条道路上,我不会轻言放弃。我会继续前进,继续完善“从前有座山”的情节,让这座山、这座庙里的老和尚和小和尚的故事传得更远,更精彩,更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