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新婚孕育指南
12063300000002

第2章 做好为人父母的准备(2)

医务工作者,尤其是某些科室的临床医生、护士,在传染病流行期间,经常与患各种病毒感染的病人密切接触,而这些病毒(主要是风疹病毒、流感病毒、巨细胞病毒等)会对胎儿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在病毒性传染病流行期间,有怀孕计划或正处于早孕阶段的临床医务工作者,应当加强自我保健,严防病毒的危害。

许多农药已证实是危害妇女及胎儿健康,引起流产、早产、胎儿畸形、弱智的。因此,农村妇女应从准备受孕起就远离农药。尤其应加强乡镇企业劳动妇女的防护。

在最理想的年龄生育

随着生殖系统的逐渐发育、完善,男人和女人在工作、学习、日常交往中产生了真挚的爱情,从而要求结婚,组织家庭,生育孩子。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和社会现象,它促进了种族的繁衍和社会的正常发展。但是怀孕生子也是要讲究时机的,如果妇女过早怀孕,不但会对母亲的健康不利,而且还会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容易生下不合格的新生儿。

首先,女性身体中的各个重要器官,虽然在20岁以前一般已经逐渐发育成熟,但是骨骼要到23岁以后才能完全钙化。如果妇女过早地怀孕,胎儿就会在体内与仍然正在发育的母亲争夺营养,从而影响母子的健康。体重3千克的新生儿,在母亲怀胎10个月的时间内,至少要从母亲体内摄取1.7千克的蛋白质、0.5千克的脂肪,以及0.5千克多的钙。除此之外,胎儿所需要的葡萄糖、铁及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也全靠母体供给。如果孕妇过于年轻,必然会加大母亲身体的负荷和压力,从而影响母亲的身体健康,同时也不利于胎儿的正常生长。

其次,过早生育会极大地损害妇女产后健康。如果妇女怀孕的时候骨骼系统还未发育成熟,就会很容易造成母体在怀孕期间营养物质的大量消耗,这极易导致妇女在生产时宫缩无力、胎位不正、产后出血等不良后果。在临床上,就有不少早育女性因为产后身体虚弱,从而患上高血压、风湿热、心脏病、肾病等10余种合并症。

再次,如果妇女过早地生育,还会增加患宫颈癌的危险。据有关调查,过早生育的妇女的发病率要高出正常年龄生育者的3~7倍。

最后,早孕会提高产妇的死亡率,年龄在20~29岁的产妇死亡率为4.5‰,而年龄在20岁以下的产妇死亡率在8.6‰。

除此之外,由于女性过早生育的孩子在宫内母体营养供给不足,所以其产生低体重儿及发生早夭的概率也比较高,达6%。早育妇女还多发生流产、早产、死胎、婴儿窒息、新生儿智力愚钝等情况。而早育女性由于太过年轻,过早地负担起了为人母的重担,这不但会影响到其自身的工作、学习,而且还会因为缺乏生活经验不能妥善处理生活事务和婴幼儿教育等问题,从而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和智力开发产生不利影响。

除了不能过早生育之外,还不宜过晚生育。妇女一生中最佳生育年龄为24~29岁,如果是第一胎婴儿最迟也不要超过30岁。超过30岁,尤其超过35岁后生育被称为高危产。

首先,随着年龄的增长,妇女的卵巢功能开始衰退,卵细胞逐渐老化,而且因为卵子在卵巢中贮存的时间越久,长期受感染、放射线等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影响越大,卵子分裂时染色体越容易产生变异,因此,胎儿先天性畸形或痴呆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因而生下畸形儿,特别是先天性愚型儿的概率便增多。有大量资料证明,35岁以上的妇女分娩出的孩子,发生先天性缺陷的概率较25~30岁的妇女多2倍以上,并随着年龄增长而递增,45岁以上则为10倍以上。

其次,高龄(35岁以上)初产妇,骨盆和会阴弹性都有所减弱,骨盆关节松弛性差,子宫收缩力弱,分娩时间延长,妊娠期并发症和难产的危险性也增加,很容易发生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合并症,新生儿并发症的概率也会增多。

再次,年龄越大,产后恢复越慢,这对产妇健康不利。当然,由于种种原因,生育年龄超过这个界线,也不必过于紧张,只要做好产前检查,是可以预防上述问题的,多数高龄初产妇仍可平安生育。但是为了优生、提高人口素质和母亲的健康,最好选择最佳生育年龄24~29岁之间。因为妇女到了这段年岁身体发育成熟,并正处在生育旺盛期,对妊娠、分娩期间的心理变化和精神刺激均能很好地调节,各方面已具备做母亲的条件,并可担任起哺育和教育下一代的任务。

抓住最佳受孕时机

女性从13~15岁开始进入性成熟期以后,大约每28天都会有一个月经期。在每一个月经期,左右两侧的卵巢都会交替排出1个卵子,一个女性一生中大约共可排卵400个左右。卵子的寿命非常短,如果不及时受精,大约24小时后就会退化死亡。男性从14~16岁开始性成熟以后,在与女性的性交过程中,通过射精排出精子,进入女性的体内。一名正常男性每次射精可大概排出2~5毫升精液,每毫升含精子6000万个以上。精子在女性的体内一般可待48个小时左右,性交后5~20分钟,精子就可到达宫颈管内口,但只有一个精子能与卵子结合,其余精子都会先后死去。

由此可见,一对夫妇要想成功地怀孕,除了双方有健康的精子和卵子,以及通畅无阻的输卵管之外,还必须掌握女性的排卵规律,仔细观察和记录自己的月经周期中的生理变化,掌握排卵前后的生理现象,使精子与卵子会合的时间是双方都在成活期内。

一般来说,在正常的月经周期(28天)中,月经来潮第12~16天即是排卵期。如果夫妻双方在这段时间同房,那么妻子就极有可能受孕。此外,还可以通过测量体温的方法推算排卵期。准备怀孕的妇女,每天在起床后用体温表测量好自己的体温,然后用坐标图的形式逐日记录在一张纸上(注意必须是用同一支体温表,每天在同一时间测量,测量的时候要空腹、不能起床)。随着时间的推移,根据记录,将每次温度连结成线,就可以得到一体温曲线,在曲线上观察静息的体温随时间上升或下降。这种温差是微乎其微的,如果有一天,发现体温有明显上升,这就说明是排卵了。以前曲线一直保持在36.5℃左右,排卵这一天可能比以前要高0.3℃~0.5℃。这样持续10~14天后,如果不怀孕,温度重新下降到以前的水平(36.5℃),这一天便是新的月经来潮之日。如果已怀孕,温度将持续保持在37℃左右。了解了排卵期的时间,就可以知道哪天性交容易受孕。易受孕期可以是排卵的那一天或者排卵前2天或3天。

除了计算出排卵期之外,受孕的季节也非常重要。要想实现优生优育,夫妻双方最好选择一个最佳的时节怀孕。那么什么时候受孕为最佳的受孕时节呢?

一般来说,受孕后280天就到了预产期,所以此时应该避开炎热的三伏天。因为在夏天生产,不但孩子要经受炎热的考验,而且产妇不能出屋乘凉,也不能随意消暑,如果住房再狭小拥挤,通风不良,会容易发生产褥期中暑和增加患病的概率。

从妊娠的营养保证来说,如果三月、四月受孕,对孕妇和胎儿的营养需求都有好处。这是因为整个妊娠过程历经春夏秋三个主要食物供应季节,能为孕妇提供足够的蔬菜和水果,使人体需要的矿物质和各种维生素得到保证。这就像种子播种在土地里一样,如果土地贫瘠没有养分,再好的种子也难以发芽,即使发了芽,苗儿也难以茁壮成长。钙是组成骨骼的重要物质,而胎儿所需要的钙主要来自母亲,如果孕妇钙摄入不足,胎儿发育就会受影响,出生后很可能患佝偻病。由于缺钙,孕妇还会出现腰酸、腿痛、关节痛和牙齿脱落等现象。除了牛奶、蛋黄等动物性食品外,豆类、许多新鲜的蔬菜水果里也含着大量的钙。在妊娠中,铁的摄入也很重要,除了保证孕妇本身铁的需要以外,胎儿还要储存一部分,供出生以后半年里的发育用。除了源于一些动物性食品以外,铁更多地存在于桃、杏、枣、桂圆和绿叶蔬菜中。由此可见,如果妊娠过程历经春夏秋三个季节,不但可获得大量存在于蔬菜水果中的矿物质、维生素,而且整个妊娠过程中都能有良好的日照条件。孕妇可在晒太阳中获得足够的维生素D,促进妊娠中钙的吸收和平衡,有利于胎儿骨骼的钙化。

怀孕前的饮食与营养

女性怀孕的前3个月,正是胎儿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分化并成规模的重要时期,且大脑也在这段时间内急剧发育。因此,这段时间内胎儿必须从母体内获得足够的营养。但是这一时期孕妇最容易发生恶心、呕吐、不想进食等妊娠反应,从而大大影响了孕妇的营养摄取,也势必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所以,女性孕前的营养储备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此,在怀孕之前,女性就应该在日常饮食中注意营养的摄取,这对生出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大有好处。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内脏、肌肉以及健脑的基本营养素,所以女性如果有怀孕的计划,就应该早做准备补充足够的蛋白质,来应对即将到来的妊娠生活。如果体内储备的蛋白质不够,就很容易出现怀孕困难、孕期胚胎发育迟缓、产后母体恢复困难等情况。情况严重的,还会因为身体过于虚弱而引起多种并发症。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有牛肉、瘦猪肉、鸡肉、肝类、鱼、蛋、牛奶、乳酪等;植物性食物中含蛋白质丰富的有黄豆及其制品、大米、小麦、小米、红薯、花生等。成年人每千克体重每天应摄取蛋白质1~1.5克,而准备生孩子的女性每天应摄取1.5~2克,这样才能为怀孕做好准备。

钙质是形成骨骼与牙齿的主要成分,是胎儿发育过程中不可缺少而且用量较多的一种物质。因此,女性在怀孕前必须补钙,以供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钙质还可以加强母体血液的凝固性,安定精神,防止疲劳,对将来哺乳婴儿也有利。如果孕妇钙摄入不足,胎儿会从母体中夺取钙质,进而造成孕妇腰酸腿痛,还可出现软骨症。含钙丰富的食物有鱼类、牛奶、乳酪、海带、虾皮、银耳、大豆及其制品、核桃仁、西瓜子、南瓜子等。

铁质是血色素的主要成分,女性在怀孕中期以后,因为胎儿迅速成长每天都要吸收约5毫克的铁质,使母体血液中的铁质减少而容易发生贫血。孕妇贫血不但不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而且在分娩时会出现低热或迟缓出血等合并症,出血量也会增加,致使产后母体恢复较慢,甚至可能造成致命的伤害。所以,女性在孕前就要有意识地多摄取铁质。含铁丰富的食物有猪肝、猪肾、猪血、牛肉、猪肉、蛋黄、芝麻酱、黑木耳、黄豆、芹菜、白菜、海带、香菇、田螺、牛肝、羊肝、鸡肝等。

锌是人体内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所必需的多种酶的重要组成成分,对人体的新陈代谢活动有重大影响。缺锌会导致味觉及食欲减退,减少营养物质的摄入,影响生长发育。锌对女性怀孕和胎儿生长发育都有重要作用,孕妇缺锌会影响胎儿,导致胎儿生长发育迟缓,身材矮小,甚至出现胎儿畸形。所以,在准备怀孕时要注意补充锌。成人每天大约需要2.2毫克锌,孕妇应在此基础上增加一些。含锌丰富的食物有豆类、小米、萝卜、大白菜、牡蛎、牛肉、猪肉、茶叶、干酪、花生酱、鸡肉、面粉等。

叶酸是一种水溶性B族维生素,因最初是从菠菜叶中提取得到的,故称为叶酸。如果孕妇在妊娠早期缺乏叶酸,就会影响胎儿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严重时将造成无脑儿和脊柱裂等先天畸形,也可因胎盘发育不良而造成流产、早产等。因此,在怀孕前后补充叶酸,可以预防胎儿发生神经管畸形。绿叶蔬菜中,如菠菜、生菜、芦笋、龙须菜、油菜、小白菜、甜菜等;谷类食物中,如酵母、麸皮面包、麦芽等;水果中,如香蕉、草莓、橙子、橘子等,以及动物肝中均富含叶酸。但是叶酸遇热会被破坏,因此建议加工上述食物时不要长时间加热,以免破坏食物中所含的叶酸。营养学家曾推荐孕妇每天吃1只香蕉,因为香蕉富含叶酸与钾元素。另外,还可补充一些富含叶酸的奶粉。为预防神经管缺陷,也可以口服一些药物补充叶酸。斯利安0.4毫克/日,或叶维胶囊0.4毫克/日,孕前3个月和怀孕后3个月口服。

维生素不仅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必需,同样是生殖功能正常的需要。如果女性体内缺乏维生素,就很容易不孕。就算成功怀孕了,也很容易出现胎儿骨骼发育不全、抵抗力弱、贫血、水肿、皮肤病、神经炎等缺陷,严重的还会导致流产、早产、死胎,或影响子宫收缩导致难产。因此在孕前就应有意识地补充维生素,多进食肉类、牛奶、蛋、肝、蔬菜、水果等。

黑棉子油是一种粗制棉油,含有大量棉酚,为国家规定允许数值的10~90倍不等。如果女性孕前长期食用棉子油,其子宫内膜及内膜腺体就会逐渐萎缩,子宫变小,子宫内膜血液循环逐年下降,不利于孕卵着床而造成不孕。即使孕卵已经着床,也会造成营养物质缺乏,使已植入子宫内膜的胚胎或胎儿不能继续生长发育,出现死胎现象。因此,女性在怀孕前应忌食棉子油。

怀孕生子并不是女方一个人的事情,需要夫妻双方的共同努力。所以在妻子补充营养为将来的妊娠做准备的同时,丈夫也不能忘了改善自己的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