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范围内,褐土广泛分布于西欧地中海沿岸,非洲北部、俄罗斯、美国西南部、墨西哥北部、南美西部。另外,在澳大利亚也存在褐土。在我国,褐土分布在燕山、太行山山前地带,泰山、沂山山地的西北部和西南部的山前低丘,晋东南和陕西关中盆地,秦岭北麓及黄河一线,这些地区有很多不同的母质,同时也有各种岩石的风化物,主要的仍然是黄土状物质。由于其属于暖温带半湿润的大陆季风性气候,所以气候比较温和,降水量较大。其自然植被有包括辽东栎、洋槐、柏树在内的干旱明亮森林和包括酸枣、荆条、茅草在内的灌木草原,到目前为止,这里盛产小麦、玉米、棉花、苹果,一般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棕壤也称棕色森林土,它是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下形成的土壤。棕壤所在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旱。由于受东南季风、海陆位置及地形影响,东西之间地域性存在明显的差异。
棕壤主要分布在欧洲,如英、法、德、瑞典、巴尔干半岛和原苏联欧洲部分的南部山地……在北美主要分布在美国,在亚洲主要分布于中国、朝鲜北部和日本。棕壤在中国的分布,纵跨辽东与山东半岛。另外,在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的山地也有棕壤的分布,如燕山、太行山、嵩山、秦岭、伏牛山、吕梁山和中条山……灰色森林土是温带森林草原土壤植被下形成的土壤,由于其具有深厚的灰色土层,所以取名为灰色森林土。它属于森林土壤向草原土壤的过渡类型。在世界范围内,灰色森林土在俄罗斯分布面积最大,它也存在于美国北部的一些地方。同时,我国也有部分地区存在灰色森林土。如内蒙古大兴安岭北段山地的西坡及南段山地垂直带上部、新疆阿尔泰山与准噶尔盆地以西。在气候方面,与漂灰土和亚高山草甸土地区相比,灰色森林土略显温和干旱,但与草原地区的黑钙土相比则要凉爽湿润。由于其处于温带,所以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这非常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在灰色森林土的形成过程中,不仅包括一般森林土壤的淋溶淀积过程,而且还包括草原土壤高度腐殖质的累积过程。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
灰色森林土的植被主要为落叶阔叶杨、桦林,同时也包括混生落叶松、云杉等针叶林。在灰色森林土的成土过程中,高度的腐殖质累积过程是必需的,而较弱的淋溶作用以及某种程度的残积淀积黏化也是非常重要的。其由上而下的地表为枯枝落叶层、腐殖质层、淀积层。地表为枯枝落叶层,它是由木本和草本植物凋落物组成的;腐殖质层有丰富的腐殖质含量;灰棕或棕带灰色的淀积层的结构体表面或裂隙中有时有较多的白色二氧化硅粉状物,有时可见少量褐色胶膜。总之,灰色森林层全剖面呈微酸性至中性反应。灰黑土肥力很高,但它不适合农业生产,因为其坡大、土薄、湿润,所以以林为主。
§§§第三节土地危机亮出“黄牌”
1997年我国人口为 12.4亿,2000年为 12.8亿,1990~2000年10年间增加 1.4亿人,年均增加 1400万人。预计到 2020年人口将达到 15亿,2030年 16亿,2030年以后人口可能减少。
目前全国粮食消费量约 5亿吨,人均 400千克左右,预计到 2020年要达到约 6亿吨;2030年约 6.5亿吨,比目前多 1.5亿吨。如按目前的耕地生产力水平生产 1.5亿吨粮食,需要耕地 2000万公顷。
1996年全国人均耕地为 0.078公顷,不及世界人均耕地的 1/3,1957年我国人均耕地为 0.17公顷,目前还不到 1957年的一半。如果耕地照目前 10年净减少 193万公顷速度持续下去,到 2030年耕地还要减少 667万公顷。耕地总量只有 8867万公顷,人均仅 0.055公顷。
1996年全国沙漠戈壁及沙化土地普查结果显示:我国荒漠化土地(沙漠和石山)面积为 262.2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 27.3%,近 20年来荒漠化土地平均每年以 2460平方千米的速度在继续扩大。
在我国,由于采矿、工业生产活动、过多地使用化肥和农药,已有多于 1000万公顷的农业土地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土壤污染使我国粮食减产已超过 1300万吨。被污染的耕地种不出粮食,对国民的“吃饭问题”构成威胁。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年复一年的污染物积累,部分土壤已严重质变,呈深褐色,并且龟裂,连生命力极强的野草都不能生长,成为不折不扣的“不毛”之地。
人口激增和建设用地的增加导致了耕地减少,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人均耕地面积的警戒线是 0.053公顷,如果低于 0.053公顷,即使在现代化农业生产条件之下,也难以做到粮食自给。目前,我国人均耕地少于 0.053公顷的有北京、天津、上海、湖南、浙江、广东、福建、贵州等八个省、直辖市,这些省、直辖市都是粮食净调入地区,年均净调入粮食约 3000万吨,包括口粮和饲料粮。近年世界粮食市场上的商品粮约为 2亿吨,1995年我国进口粮食 2000万吨,占世界粮食市场量的 10%,还不到我国粮食年消费量的 4%,可就是这种情况已使世界粮食市场沸沸扬扬,粮价急剧上升了。
据统计,1949~ 1994年我国共减少耕地 4600万公顷。1994年与1957年相比,耕地总面积减少 1700万公顷,相当于四个日本,或两个半英国,或两个意大利的耕地面积,平均每年净减少约 47万公顷,比海南省现有总耕地面积还要多。只1990~ 1994年全国就锐减耕地 300万公顷,相当于 20个中等县的面积。
在 1992年、1993年,全国各地掀起开发区热潮,各处都在圈地搞开发区,在全国范围内建起了 4000多个开发区,圈出 100多万公顷的土地,比当时全国城市建成区的面积还大,但时至今日,只有 1/6被开发利用。除开发区占用耕地外,公路建设、厂矿企业等都需要占用耕地。
加之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土地污染,使得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失去了平衡,人类如果不立即行动起来拯救地球,那么总有一天,地球将会像月球一样没有了生命存在。到那时,人类也将随之消亡。有人认为,人类可以到其他星球去寻找生存和发展的新场所。其实,迄今为止,在茫茫的宇宙中,人类还尚未发现适合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其他星球。即使有这样的星球存在,人类是否有那么先进的技术和庞大的财力来实现整个人类的大迁徙 ?与其如此,还不如现在就采取措施避免不幸的日子的到来,而不要寄希望于遥远而渺茫的将来,寄希望于另一个“地球”的发现。地球只有一个,人类应以此为起点迎接挑战。
20多年前,大批知青离开上海我仿佛听到了黑土地痛苦的呻吟。和北京,奔赴“北大荒”。在那里,黑土是大自然赋予人类最宝贵的黑油油的热土给了他们极大的诱惑,“北大荒,北大仓”的歌声在那片土地上飘荡。然而,20多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却看到当年知青们用汗水和热血浇灌的土地已是沟壑纵横,贫土裸露,用当地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淌血的河,剜肉的沟,扒皮的地,伤筋动骨的身躯”。黑土地资源之一,全世界只有三大片黑土区,我国拥有一片,多少年来,东北黑土区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素有“谷物仓库”的美称,然而,目前这座“粮仓”却在遭受着水土流失的严重危害。
在吉林省双阳、九台、榆树等市,我们看到的景象令人痛心。通过大大小小的侵蚀沟侧壁,土壤层次清晰可辨,大部分地方最上面的黑土层已经很薄,有的地方甚至已经看不出黑土层的厚度了。据史料记载,100年前,这里还是山清水秀、鸟语花香。那时黑土层有 1米厚,翻出的黑土油亮油亮的,可以捏得出油来,只要撒下种子,就能长出庄稼。而现在,农民们说:“化肥稍微少施一点就会影响产量。”
沐石河是吉林省松花江的一条支流,从沐石河 20年的变迁,我们可以更真切地感受到,黑土地流失的速度让人触目惊心。
因水土流失严重,沐石河被当地人无奈地称作“小黄河”。在城子街桥头,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这一称呼是多么名副其实。在宽 20多米、深七八米的河道中,一条涓细的浊流汩汩而下,大部分河床袒露在外,桥基就像一块块被散置在河床上面的方石头,河岸陡峭,中间已被流水掏出深槽,岸上十五六年前种下的杨树,有的已悬在半空,眼看就要连根塌落。
当地人告诉我们说,“无雨断流,有雨浸槽”是这条河多年来的特点。20年前这条河宽只有 7米,两三米深,每年汛期来水,沐石河都要向两岸扩张,蚕食良田。据调查,仅流域内 6台乡这一个乡,20年间就因此而损失耕地 4.15万亩。
由于严重的水土流失,黑土地上出现了无数条大大小小的侵蚀沟,这些侵蚀沟侵吞土地,伤害人畜,淤积河床,危害极大。
在吉林省榆树市刘家乡,站在松花江二级阶地上,放眼望去,满目深沟险壑,恍如置身于黄土高原,真的是“平眺一马平川,低头万丈深渊”,哪里还看得见千里沃土。
据刘家乡合心村的村民说,仅在他们村沿松花江 15千米的堤防内,就有 306条大侵蚀沟,这些侵蚀沟平均每年要“吃掉”82.5亩耕地。同时,这些大沟还仿佛是一条条“游”龙,沟头不断溯源直上,逼迫着百姓不断搬家。
合心村南城子屯的城墙沟,1961年时还只是一个樟树密实、野鸡野兔经常出没的浅沟,沟坡很缓,但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却是一眼望不见尽头的三四十米深、二三百米宽的大沟,沟坡陡如斧削,贫土裸露。站在这条沟边俯视沟底,最深刻的感觉是:这已不是什么“沟”,而应当叫做“地裂”。由于雨水不断冲刷,这条大沟沟头不断发展,南城子屯的村民被迫不停地搬迁。现在,整个自然屯已经平挪了一个位置,屯东头变成了屯西头,并且沟头仍在向前挺进,离最近的一户农家只有十几米。
合新村一共有 1100多亩农田,被侵蚀沟切割成了 11个孤岛,村民下地种田,不得不带足干粮,翻“山”越“岭”。
据统计,目前像刘家乡这样的侵蚀沟在吉林省松花江二级阶地共有466条,在黑龙江省乌裕尔河中上游10年之内就形成了 989条。
黑土地上这些纵横交错的深沟险壑,仿佛一张张张开的大嘴,发出了“救救黑土地”的无声呐喊。
黑土区水土流失与其他地区水土流失的最大区别是,黑土区可供流失的有效土壤是有限的,黑土层下面是黄土状成土母质,有机质含量不足1%,农作物难以生存。因此,当黑土层流尽以后,黑土地将寸草不生。尤为严重的是,我国东北地区大部分是丘陵漫岗地形,当地农民又习惯于顺坡耕种,大雨一来,雨水顺垄沟自坡顶流向坡底,就像扒皮脱衣一样,带走一层厚厚的腐殖质含量极高的疏松表土,土地在不知不觉间就没有了。
顺坡耕种
据统计,东北黑土区平均每 3年就至少有 1厘米厚的优质黑土被冲走,而形成 1厘米厚度的黑土则需要300~ 500年的时间,流失的速度百倍于成土的速度 !目前,东北大部分地区黑土层只有 20~ 30厘米,按照这个流失速度推算,再过 60年左右的时间,黑土区的黑土层就将流失殆尽,我们引以为自豪的黑土区就将不翼而飞 !
郁郁葱葱的绿色森林是人类文 障”。它能承接雨水,减少落地降水量,明的摇篮和发源地。它不仅给我们以 增强土壤的渗水和蓄水能力,涵养水美的享受,而且还是大地的“绿色屏 源,保持水土。丘陵山区在森林植被覆盖下,林冠状如无数把张开的雨伞,可截留降雨量的 15%~ 40%,减弱了雨滴对土壤的打击和冲刷作用。树枝落叶可驻留降雨量的 10%左右。据我国有关部门的测定,四川西部高山森林树冠的截留降水占总降水量的20%~ 30%。森林中 1米厚的疏松腐殖质层和枯枝落叶层,每公顷吸水约 240吨,森林地带的蓄水量比采伐迹地的蓄水量要大一倍。林区的树根密集,均有一定空隙深入土层深处,林地上还有许多昆虫孔道也能贮水,渗入土壤的水分较多时可达降雨量的50%~70%。这些水分暂存于土壤中,供植物生长。另一部分则渗入地下水中,在地下蓄水层中缓缓地流动,一年流动 1~ 2千米,这就大大减少了地表径流量,防止水土流失。不仅如此,山区森林覆盖率较高时,还能减少和减轻滑坡和泥石流的产生。水电站、蓄水湖、水库周围茂盛的森林,能减少径流中的泥沙含量,有效地防止淤泥堵塞。此外,森林还有净化空气、吸收有毒气体等作用。因此,森林被誉之为“绿色的金子”,其生态学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森林是土壤的保护神,人类永恒的朋友。然而,无知、贫穷和急功近利使得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在不断毁灭森林。
约 8000年前,随着农业社会的到来,地中海的森林几乎被破坏殆尽。
4000年前,中国也开始大规模破坏森林。这个例子就是,秦始皇为修建奢侈华贵的阿房宫,曾征集大量木材,对山林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以致后人有“蜀山秃,阿房出”的说法。历代的砍伐,使曾一度水草丰美、森林广布的黄河流域的许多地区沦为一片片裸地。
500年前开始,欧洲将大片森林开垦成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