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这样带孩子就对了
12018500000041

第41章 后记

你要留下来吗?

在美期间许多人问我们要留下来找教职吗?

或者为何不干脆将小孩留下来接受美国教育?

在美国期间,不断被问到的问题就是:“你们要留下来吗?”听到一年后全家就回台湾的计划后,下一句则多是:“那你们不将孩子留下来吗?”

有趣的是,问的人多为移民、移居的华人,或者他国的移民者,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倒是没一个问过这样的问题,我想或许是他们长期已为络绎不绝的外来移民伤透脑筋了吧!根本不会想要鼓吹他人留下来,反而造成他们社会成本的负担。

我和老公从刚开始的惊讶──为什么会这么问?到最后,以半开玩笑的语气一致对外回答:“是呀,我们在台湾还有工作呢!”事实上,我们压根儿都没想过要留下来,但面对怀疑的眼神或者疑惑的表情时,也很难解释心中真正的感受:“我们并不觉得美国比台湾地区好!”

或许你并不认同,连我回台之后,也面对不少自己台湾朋友问我类似的问题,当我说出这句话时,他们也是以很狐疑的态度回答我:“真的吗?那为什么这么多人都移民到美国?”老实说,这个问题我也无法回答,毕竟我不是那些移民的人。但就我们不管是在美东或美西的华人圈里所遇见的早期移民者,从他们嘴里所听到的都是停留在三四十年前的台湾,凡是治安、教育以及生活环境等都让他们感到非常的不满意,因此才会走上移民这条艰辛的路。但是台湾这些年来已经进步很多,早已脱离他们脑中的旧有印象。况且每个国家或地区自有它的优缺点,每个人也都容易只看到别人的好处,而放大自己的缺点。

走过近二十个国家,短期待过日本、英国,长期如美国,但每每出去,除了赞叹美丽的风景及享受不同文化的冲击与刺激之外,我们的感想却都是:“每次出去就会更加感受到──台湾真好!”毋庸讳言,台湾地区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其他国家或地区也是一样,哪有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十全十美的?就看你看重的是哪一点罢了!

我们喜欢台湾的便利性,要买什么可说是随手可得,选择又多样化;喜欢台湾的言论自由,我们可以自由地抒发自己的看法;喜欢台湾的男女平等,男女社会竞争的公平性大于多数国家和地区;喜欢台湾的丰富蔬果,便宜又新鲜;喜欢台湾的人情味,一句简单的问候与关心都让人感到温暖……我们喜欢的东西太多了,但最重要的是,在台湾,这里是我们的土地(简言之,是自己的地盘),在别的国家和地区生活,必须遵照别人的游戏规则,“迁就”与“融入”别人的风俗民情与文化。当孩子在美国念着它的地理历史以及长篇与印第安人相关的记载时,我内心里仍希望,孩子学习的是台湾地区的地理文化以及整个大中华的悠久历史。因此我们从不考虑留下来。

至于有人问:“那不然就想办法让孩子留在美国念书。”这回答就更简单了,因为我们一家人决不分开,到哪里都要在一起(等孩子大了当然另当别论)。或许有人会很难理解,但我和阿嘉都是同样的想法,家人没有在一起就不是家了,即使将来孩子有较好的成就又如何?牺牲掉的是家人之间的感情以及成长当中共同的回忆!重点是,孩子留下来就会比较好吗?我们并不这么认为。毕竟孩子的成就与否,父母的因素还是占最大的成分。另外一点须思考的是——家的意义是什么?只是要把孩子栽培成顶尖人才就好了吗?还是在成长过程中家人之间充满欢笑与泪水的各种回忆?更何况孩子的品格、价值观以及待人处事的态度,都是需要父母从小在旁点点滴滴引导的,这些也都是家人感情之间维系的重要元素,如果缺少,对我们而言都是一种遗憾,这也是我们不考虑将孩子留在美国的原因。

记得曾有几位来自动荡不安国家的妈妈,与我聊天时也问过类似的问题,对话大多如下:

“你们会在美国待多久?”关心地问。

我们笑着说:“一年后就回台湾了!”

“那什么时候回来?”接着理所当然地问。

我们通常会迟疑了一下说:“应该不会再回来住,有机会会是以旅游的方式!”

这时面对的通常是惊恐(她们的表情像是:“天啊!你们脑筋有问题吗?”)或者是非常疑惑的表情。因为她们通常是想尽办法要留在美国,即使其中几位在他们的国家或地区里都有不错的工作,例如小学教师或大学讲师,但是能够永远合法地留在美国却是他们一直努力追求的梦想。其中亘亘同学布兰登的妈妈芭哈更是瞪大她美丽的双眼不解地看着我一会儿之后,带着些微的怒意说:“那你们到底是来做什么的啊?”这时换我愣在那里,呃……我们就是来做研究的啊!

由于我听过芭哈与先生为了留在美国所努力的辛酸史,她甚至快得忧郁症了,因此可以理解她的怒气从何而来。芭哈来自苏联解体之后的小国,政权不断地被争夺与转移,国情长期的动荡不安,让她坚信唯有美国他们才能够有更好的生活。因此除了努力找寻合法身份停留之外,这期间芭哈也很努力地生孩子,看着她一手抱着稚龄的女儿,一手牵着儿子,身为长子的布兰登依偎母亲身旁的景象,让我充分地感受到,这位坚毅的妈妈,为下一代努力寻找更好生活环境,其坚韧且顽强的耐力。同时,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出生于一个科技进步与生活质量还不错的地方是件很幸福的事。至少,我们不是“必须”在他国或地区寻找能生存的环境,我们是有所选择的!

旅游的心情和旅居是大不相同的,在另一个国度过生活,连看街道风景的心情与感受也大不相同。以往旅游时看到的都是观光景点的美,或是街景市民的片段场景,连遇到不肖商人,都因为旅游的好心情而一笑置之。住了下来之后就不同了,当开满鲜花的街道变成日常生活必经之路时,赞叹与欣赏之余,已不自觉地将此美景视为理所当然。再者,旅游不必接触到电费、水费及数字电视等费用的申请,也不必节俭地买二手家具,全家人挤在一张两人沙发上看电视,更不必每天为昂贵的蔬菜价格与家人的健康,而与荷包拉锯着。最不同的是,旅游看到的都是其他国家美好的文化与习俗,深入生活面时,你才会看到其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的问题面,甚至其文化与习俗的优缺点才会呈现在你眼前。住下来之后,你就会感受到,事实上人性都是一样的,不管你到哪个国家、哪种肤色发色都一样,差别只在于人民素质齐一的程度,千万别因为外表是金发碧眼,还是黑发黑眼而有先入为主的观念。

这一年,有孩子相伴也与以往的旅游或学术活动大不相同,因为孩子,你会看到更多!因为孩子,我们在这里过的是很正常的家庭生活模式,而不是只有往返于研究室(或研讨会)与宿舍而已。通过女儿们的学习、交友以及活动,我们更深入地体验了当地小学的教育模式,参与了许多当地的节庆民俗(请问如果没有小孩,万圣节时你好意思自己拿着篮子去敲门要糖吗),更结交了不少有同年龄孩子的家庭朋友。因为孩子,让我们这一年过得很精彩!

而对于孩子而言,换一个不同的环境,她们真的可以学习到很多。

由于身处一个不熟悉的环境,才会看到许多的不同,进而产生许多不同的感触,激荡出平时不会有的想法。这些感想不管是好或不好,对孩子而言都是一种历练与成长,让她们换个角度看世界,真的很特别!

在此也非常感谢澄澄一家人,在我们返台前一周热情地招待我们借住在他们家中,同时让女儿在美国最亲密的五人组,把握最后的时光好好玩一玩。同时也非常感谢美丽姐出借她家的大型休旅车以及她的老公杰夫(司机),专程载我们到芝加哥的机场,特别是当天来回八个小时的车程,真的非常感谢!

除此之外,最感谢的当然是孩子们的雷伯伯一家,在美国时就像是我们的亲人般对我们全家人无私地照顾,并且提供许多的协助,感谢之情无法言喻,除了感谢还是感谢!

在这一年里所认识的好友:细燕、辛迪、艾尔夫妇、戴夫一家、芭哈、佩芸、葛瑞丝一家、茂青大哥、矞华姐、林医师夫妇、珍妮弗、芭芭拉、米优契等,感谢你们在这一年里的相助与陪伴,有了你们,让我们的生活更精彩,在此一并感谢!

回顾这一年来,让我和阿嘉停下了平时忙碌的脚步,全心地陪伴孩子,并且重新对生活有了新的定义与体会,也让我们一家四口的心紧紧维系着,我想:如果时光倒返,我们仍会毫不犹豫地做出相同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