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女儿还很小的时候,就与丈夫离婚。女儿一直跟着丈夫,这些年来,她一直觉得自己亏欠着自己的女儿。现在女儿渐渐的大了,她总想找机会补偿自己的女儿。一次,在跟女儿的闲谈中,女儿想要一部手机,她说自己给他买,但女儿却说出了一个非常贵重的手机的牌子,这让她为难了。因为如果答应了女儿,显然是在纵容她,而不答应,又怕伤了女儿的心。为此,她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
其实,这个母亲的困惑在于没把自己摆正位置。这位母亲的困惑在于身份的困惑:第一,作为一个监护人,出于为女儿负责的态度,显然,买手机可以,但买太贵的手机就不合适了。第二,害怕女儿怨恨自己,怕女儿误会,不敢拒绝女儿,这种讨好女儿的心态,又不符合作为正常的母亲的心态。
如果作为一个正常的母亲,在处理类似的问题上是不会有这样的困惑的,因为无论怎么做,他的内心都是理直气壮的,只要有底气,当让就不会左右为难,没有底气,是因为身份上的困惑,既然是母亲,却又自己觉得不称职。
既然这种困惑来自身份上的尴尬,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从身份上入手。先要确定自己的身份,也就是一个负责任的母亲应该怎么做。当然,这样做,可能会让女儿误解,但一个负责任的母亲,宁愿让女儿误解,也不会为了讨好女儿而做出不合适的事情的。更何况,女儿如果误解,那是女儿的错误,女儿的错误,可以用其他正确的方式去解决,而不能用自己的错误,去迁就女儿的错误。
用符合自己的身份,理直气壮的正确的去做事,这是解决复杂的矛盾的方法。家庭中很多的矛盾和误解,就是由于一些身份的错乱,而导致彼此的不理解,比如,婆媳之间。
家庭的秩序,在于每个人先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只有定位清晰之后,才会收敛自己的言行。当每个人都主动收敛自己的言行的时候,家的空间就大了。彼此之间的冲撞和摩擦自然也就会减少了。
家庭当中一旦出现矛盾,很多人往往一直纠缠在谁对谁错上。其实,家庭矛盾,主要要以空间的概念来解决。因为家庭矛盾,主要是空间矛盾,而不是原则上的对与错之间的冲突。矛盾一旦到了这个地步,已经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而是如何用正常的心态来看问题了。
每件事情,都有一个大原则,有些原则是不能动摇的,只能接受,如果原则性的问题都不讲,那就是无理取闹了。比如,孝养双方的父母,这是每对夫妻应该尽的义务,在这个原则之下,有些问题是可以商量的。所以,在婚姻里面,一些东西应该先确定一个底线,确定一个基本态度,任何的问题,不能超过了这个态度。
比如,对双方的父母,保持起码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