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海盗
11990900000004

第4章 血色历史——海盗族谱(3)

经过长时间的海上漂泊,他和他的战士们发现了一片盖着厚厚冰层的海岸,在有浮冰的岸边登陆是一件冒险的事情。于是他沿着西南海岸继续航行,终于找到了一处宜人的海湾。这个地方的地形能够阻挡来自北极方向的寒冷的狂风的侵袭,而且在冰极圈短暂的夏季还会有绿色植物生长起来。于是他们弃船登岸,盖起了大片的房屋。埃里克明白,尽管这里的冬天比冰岛更为严酷难挨,要忍受夹杂着冰雪的刺骨寒风,但这片冰天雪地的荒原,总算是属于自己的领地。埃里克放逐期满后,就返回了冰岛。临走前,埃里克就将这片长满绿色植被的地段命名为“格陵兰”,意为“绿色的土地”。

回到冰岛的埃里克,逢人便讲那块“绿色的土地”有多么地美丽和富饶。他的溢美之辞使得很多人都动了心,有许许多多人都打算追随他到那块新领地去淘金。满满25艘船的移民,加上他们的所有家当——家畜和生活用品,在埃里克的统一指挥下于公元986年离开冰岛,驶往新的居住地。可是不幸的是,他们遭遇了暴风雨的袭击,许多船只沉没了,还有一些不得不掉头回到冰岛,最后只有14艘船抵达了格陵兰岛,一共有400多移民成功到达了目的地。

维京人性格中天生带有吃苦耐劳的美德。可是格陵兰岛的自然状况让他们真正感到了绝望。开始的时候,移民们选择定居的这片狭长的草地正好位于峡湾之上,正对着冰河。冰河定期流动,这常常给他们的石屋和茅舍带来灾难。短暂的夏天根本不可能播种农作物。他们唯一能吃的只有鱼,还有那些从冰岛带来的瘦弱的牛羊提供的肉和奶。尽管这些从冰岛来的移民也需要有个精明强干的头头来领导,而埃里克又崇尚“伟大的荣誉,喜欢所有人都承认他的权威”。但是埃里克并没有处心积虑地要把自己变成专制君主,而是按照维京人的传统,采取了比较民主的治理。岛上的居民迅速地建立起一套类似于冰岛的管理机构,相应的法律也很快建立起来。在这样的保证下,殖民地便安稳地发展起来,也因此而吸引了更多的来自于冰岛的维京人。他们在这片白色的海岛上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很多年后,人们才知道它是地球上最大的岛屿,面积达217.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冰岛面积的20多倍,挪威面积的5倍多。

斯人已经远去,今天的冰岛人和格陵兰岛人应该感谢那些在遥远的时代开拓的祖先们,虽然他们是粗野的海盗,可是他们不畏艰险地打造了一片新天地,没有他们,今天的冰岛和格陵兰岛,也许至今还是无人区。

看到龙头船等于看到了死神

维京人是天生的海洋民族,也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航海家,这个族群自从存在那天起就与海洋打起了交道,他们有几个世纪的航海经验,他们了解大海就如同了解他们自己。

船是他们生活的重中之重,是他们对外掠夺的有效工具,是他们称霸海洋的象征。他们的船只特征非常明显:狭长的船体,船首刻着高高仰起的龙头,与此前欧洲人常见的希腊式或罗马式船只外形完全不同。在当时的欧洲,只要一看到这种龙头船,人们就知道维京人来了!也就如同看到了令人心惊胆寒的死神!正是因为有了维京式的龙头船,维京人才得以在惊涛骇浪中纵横四海。

维京人的祖先本来就是生活在北欧陆地上的游牧民族。他们把生活的重心转到海上之后,其民族的性格和作风丝毫没有改变,由陆上的游牧民族成了海上的游牧民族。维京人之所以能在海盗行径中屡屡得胜,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维京人的勇猛、冷酷、狡猾、顽强和善战,每当大战来临,他们几乎能以疯狂的热情投入战斗。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拥有高超的造船和航海技术,可以说维京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造船专家,又具有最好的航海本领,这几大因素汇合在一起,便形成了使整个欧洲闻风丧胆的维京海盗。

维京人为了进行海盗活动,是以船代替马匹作为战斗利器。他们的龙头船是一种狭长的快速战船,这种船的制造原料是厚实的橡木板,它有一根稳定的龙骨和一张大型的中央帆。船上最多配置有30个桨,每个桨都有一个划桨的人分列在船的两侧。当需要快速接近陆地,或者是风力不足以推动船只的时候,他们就会使用这些桨。每一艘战船还有一张单帆,这张帆是用皮条加固的粗羊毛皮做成的,它通常是在公海上才使用。

这种龙头船的主要用途是运载进行海上抢劫的军队,或者是用于在海上长距离的探险以及远洋贸易。船上配备的水手并不多,约有15至30人。船的两侧都安装着盾形的防御物,船上没有磁铁罗盘,但是却有一种太阳罗盘。这种船吃水浅、速度快、灵活性强,在港口和海湾这样的浅水区也能灵活迅速地航行或转弯,在内陆的河道中行驶也十分便利。因此,维京人常常利用这种船只发动突然袭击,并在成功地抢掠之后快速撤离。当然,在不进行海盗活动的时候,这种船也能组成船队,在远洋上航行并从事贸易。捎带一句维京人也是天生的国际商人,他们很善于利用自己的龙头船进行易货贸易。

维京人的海盗船在航行时,习惯于挂上红白相间的直条纹船帆,如果是一条24米的船,那它的桅杆就能达到18至20米,船帆差不多有100多平方米大小。船帆由双层的亚麻或粗羊毛织品制成,有时也染成红色,它可以为船的航行提供巨大的动力。对维京人来说,之所以把船帆染成红色并非是想显示自己,而是用来作为指引航行的导航信号。维京人的另一项独特风俗,就是他们的“船葬墓”。他们几乎整个一生都是在船上度过的,海洋是他们第二个家,维京人对船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因此,当他们死亡的时候,经常是把船作为埋葬他们的坟墓。当一位骁勇善战的维京首领去世时,一条船以及他生前的战利品也将随之陪葬。他们先挖一个战壕式的大坑,将一切都放下去之后,再填上泥土和石头。在日德兰半岛及挪威,都曾挖掘出一些这样的维京船。

在今天,遥想当年维京人驾着龙头船走在海上的英姿,那深邃寒冷的波罗的海见证了他们有过怎样的辉煌。来自北极的刺骨狂风会向你诉说野蛮王者的不朽传说。那有关于维京人和龙头船的故事至今仍飘荡在风中。

我若为王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强盗只不过是一群烧杀抢掠的人,根本不会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作为。可是在维京人的海盗史中却有过许多成就了伟业的著名海盗。你也可以称他们为海盗国王。他们所创立的霸业丝毫不逊于那些记载在史书上的帝王将相们。

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挪威的海盗王哈拉尔德。根据挪威古代传说,挪威国王金发王哈拉尔德出身于皇室,其祖先在挪威历史上都是赫赫有名的海盗首领。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挪威历史上众多小王国中的国王。他们的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对周边小王国的征战、征服和扩大自己国家的疆域上,同时作为海盗,他们在海上四处横行,抢掠了无数的财宝,以此来支付他们的战争费用。当哈拉尔德的父亲去世时,留给他儿子金发王哈拉尔德的,已经是个很富裕的小王国了。

哈拉尔德年仅10岁便继承了王位,他的性格中天生带有维京海盗的那种勇敢、坚强与凶残。哈拉尔德天性好斗,有维京人的尚武精神。他的身边也总是有众多勇士相陪,他对身边的勇士们倍加欣赏,对他们非常慷慨。不过,从小在宫廷中长大的哈拉尔德,在刚开始登上王位时只是挪威众多国王中很平常的一个,并没有野心去征服整个挪威。这种让人惊叹的雄心壮志是后来发生的许多事情促成的。

当哈拉尔德成长为一位年轻的君主时,在一次偶然的闲谈中听说,挪威西南海岸的霍达兰王国的公主名叫居达,相貌如同天仙一样美丽非凡。于是正当婚嫁之年的哈拉尔德便派他手下的人去向霍达兰国王埃里克求婚。没想到,居达竟然傲慢地拒绝了哈拉尔德的求婚,她对哈拉尔德派来的手下人说,她不愿意嫁给一个“只拥有一个城镇般大小的王国的国王”,她还表示,除非哈拉尔德成为了整个挪威的统治者,否则根本不要妄想把她娶到手。

居达这些极其傲慢的话让哈拉尔德的使臣深感羞辱,他们认为,一个女子竟对一位国王提出这样无理的求婚条件,简直是不知天高地厚。于是,使臣愤怒地回到了挪威向国王哈拉尔德转告了居达的条件。可是让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听完居达的求婚条件后哈拉尔德有好一阵子沉默不语,然后竟然对手下宣布他接受居达的条件,他不但不对她的话感到气愤,还对她充满感激之情。因为,正是居达的傲慢话语让他醒悟过来,让他意识到了自己作为一国之君,应该负担起统治整个挪威,进而称霸世界的重任。

当立志要成就一番惊天伟业时,原本十分英俊而且爱修饰的哈拉尔德竟然对天发誓说:“在我统治整个挪威之前,我决定不再作任何修饰打扮,也不再修剪我的头发。”蓄发明志的哈拉尔德为了向傲慢的居达证明自己决非平庸无能之辈,不久之后就掀起了向北方诸国袭击的狂潮,向邻国发动了一次比一次更猛烈的战争。在战争中,海盗出身的哈拉尔德仍采取了祖上传下来的海盗战术:在海上搜寻抢掠其他国家的所有船只,把金银财宝洗劫一空,把俘虏当做奴隶。凡是他的士兵经过的地方,都变成了血与火的战场,许多村庄成了荒芜的无人区。邻近国家都称哈拉尔德为“海盗国王”。

征服北方之后,哈拉尔德随后便率领着他的海盗舰队向西海岸大举进军。到最后只有霍达兰国王埃里克(居达的父亲)和他的盟国仍在西南方顽强抵抗。可是没过多长时间,在哈拉尔德狂风暴雨般的猛烈攻势下,那些最后拼死顽抗的人,也在斯塔万格附近进行的一场大海战中被他全部歼灭。

这时的哈拉尔德除了扩张的欲望和极度的野心什么也不去考虑,战争在无限制地发展下去。他开始实施更大规模的疯狂征服。可是他的侵略也引起了受害者的顽强抵抗,在他所烧杀掠夺的地方,涌现出一批不甘逆来顺受的地方首领,那些地方首领为了摆脱他的控制,便带领自己的臣民向海外远航,向外拓殖,在荒无人烟的僻远之壤开拓移民区,建立殖民地。在这一过程中,成千上万的挪威人向苏格兰群岛、法罗群岛和冰岛迁移。正如挪威的编年史所言:“在那个年代,所有荒芜之地都成为移民区,北欧本土卷起一场巨大的风暴,并席卷向海洋,在风暴席卷的沿途或留下一片废墟,或带来新生。”

由于霍达兰国公主居达的任性、傲慢、狂妄引动了哈拉尔德的野心,千千万万平民百姓在残酷的战争中遭受苦难,同时也造成了她自己的不幸和痛苦。不仅她父亲的国家被哈拉尔德灭掉,而且她本人也没有得到什么好结果。哈拉尔德在同她结婚之前,已经是妻妾成群。这样一来她出嫁之后必须作为哈拉尔德的8个妻子之一共同享有这位国王的爱。后来,哈拉尔德为了迎娶一位丹麦公主,把居达和另外的8个挪威妻子全部无情地抛弃。

爱情激起了哈拉尔德的雄心壮志,成就了他的一番惊天伟业,把他造就成了称霸挪威的国王,虽然哈拉尔德始乱终弃,没有将这份爱情进行到底,可是终究霸业已成,无论是在海盗历史中,还是挪威的历史中哈拉尔德都写上了浓重的一笔。挪威人会长久地铭记这位海盗国王。

除了哈拉尔德,历史上以海盗行当起家的旷世霸王还有很多,对这些强者而言,做海盗只是他们积蓄力量的必要阶段而已,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磨炼了坚强的意志,增长了定国兴邦的才干,培养了健硕的体魄,积累了充足的财富,一旦机会来临,便可以大展宏图,把成就伟业的理想变为现实,随之而起的必定是一个强盛的帝国。你要问他们为什么能成功,因为啊,注定在天上翱翔的雄鹰,是决不会在地上奔跑的。

8世纪时,法兰西王国同德意志王国以及意大利王国正在打得不可开交。法兰西国王秃头查理的领土曾多次受到维京海盗的猛烈袭击,当丹麦维京人大肆向法兰西进攻时,秃头查理为了能够阻止维京人的劫掠风潮,想尽了一切办法。他建造了许多要塞,并与维京人谈判,甚至收买一些丹麦首领,想游说他们放弃进攻。双方取得了一段风平浪静的停战期。可是当秃头查理去世后,他生前与丹麦维京人签订的那些军事和外交手段已无法保护法兰西王国。丹麦人蜂拥而至,溯塞纳河而上,直抵法国核心地区,开始大举进攻法国。在40年的时间里,巴黎就被围攻过4次,洗劫过3次,焚烧过2次。从汉堡到波尔图,凡是北欧海盗们的足迹所至,城市、村庄和修道院都未能逃脱被劫掠的厄运。昔日查理大帝开创的帝国盛世和他战无不胜的大军已不复存在,欧洲大陆不再安全。每年夏天维京人都会把他们的战线向前一推再推,沿路烧杀抢掠,并蚕食欧洲各国的疆土。

当时攻击法兰克王国的海盗大都是丹麦维京人。而挪威维京人尽管在北方岛屿大量拓展,但仍不满足,他们还想到法兰克来争夺统治权,一个名叫罗洛的挪威维京人也来到了法兰克王国。

罗洛是挪威贵族罗格瓦尔之子。罗洛是法国人对他的称呼。而在挪威,当地人都叫他“工头罗夫”。这个绰号的由来,据说是因为他长得四肢短粗,大腹便便,举动笨拙,好像粗蠢的工头一样。他的父亲罗格瓦尔是金发王哈拉尔德最受宠爱的亲信。罗夫从年轻时就当海盗,其最大的嗜好就是抢掠。经过在国外一段时间的海盗生涯,他带着大批抢来的财物,情绪高昂地返回挪威,向别人炫耀自己的“战果”。这种公开的抢劫行为,让金发王哈拉尔德非常不快。虽然哈拉尔德也是海盗出身,但他当了国王,在公开场合总要注意一些面子。因此,他不能容忍罗夫这样公开的海盗行为。于是金发王哈拉尔德下令:“任何劫掠都必须服从于国家的指令,否则将受到最严酷的惩罚。”

但是罗夫倚仗自己父亲的权势,仍然为所欲为,毫无悔改。国王忍无可忍,在一次司法会议上,他宣布像罗夫这样的海盗行为违背了法律,要将他驱逐出境。罗夫的母亲见儿子处境不妙,便向金发王苦苦求情,乞求他宽恕自己儿子的行为,但哈拉尔德始终不为所动。此时的罗夫看到自己在国王的面前已成了一个极为不受欢迎的人,于是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他离开了挪威,加入了丹麦海盗的队伍,继续到欧洲参加抢劫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