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名家看定南
11927200000002

第2章

《重访定南》

王巨才

有一首民谣,叫“小小定南县,三家豆腐店;城里磨豆腐,城外听得见”。这自然是前尘往事老照片了,无非极言其地域之偏僻与市井之萧条。但要说这只有21万人口,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处的老区县,现在已是“宝马”、“奔驰”满街跑,财政增长幅度位列江西第二、赣州第一,总还是让人犯嘀咕。

我是七年前到过定南的。那次我们一共跑了赣州的十一个县。就我个人而言,主要目的还在于踏访毛泽东那些马背上哼成的著名诗篇赖以生发的地理人文环境,感受“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的壮阔,“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的豪迈,“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的激越。采访过程中,心头时时激起的,是对革命先烈的缅怀和对红土地的礼赞,是灵魂净化和精神陶冶的欣悦。定南是行程安排的最后一站。那时,面对新世纪、新机遇,全县上下正在紧张动员,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推动当地改革开放而做“筑巢引凤”的准备。规划蓝图矗立在街道中心和公路路口,广而告之,分外醒目。新的工业园区已经破土,工地上机器轰响,车水马龙,一派繁忙。各部门各单位纷纷派人外出,投亲靠友,联系项目,吸引投资。干部群众情绪昂扬,信心十足。嗣后不久,陆续从媒体上看到京九铁路和赣粤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贯穿定南全县的消息,心里真是感同身受般为他们高兴。这次重访,果然了解到,正是有了四通八达的交通便利,过去因封闭、滞后而得以保留下来的青山绿水,白云蓝天,一时竟变成最具吸引力的招商优势,潜藏的各种资源全都被激活起来,短短几年,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现在,单是在城区周边五个工业小区落户的外资和合资企业就有94家,去年完成总产值14亿元,上缴税金一亿多元。今年上半年税收已达两亿元。我们去实地考察的大华公司,是一家由江苏客商投资创办的稀土深加工企业,厂区坐落在四周林木蓊郁,景色优美的山坳里,其终端产品细如脂粉,洁如棉絮,畅销日本等地,今年的产值预计可达五亿元,提供税金六千万。一个企业能有如此的业绩和贡献,则全县经济总量可想而知。参观归来,顿觉茅塞为开,原先的种种猜疑随之冰释。

七年前,按照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思路,县上确定了生猪、脐橙两大主导产业,并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到去年,生猪出栏达到56万头,其中万头以上的养殖场就有25家,成为全省生猪养殖示范县和供应粤港的主要基地。脐橙种植面积达到三万亩,公路沿线的百里林带已经建成,并继续延伸。随着财政实力的增强和农民收入的增长,早在四年前,新农村建设就已起步。从让农民喝上干净水,走上平整路,上上卫生厕等最急切的事情做起,致力培养新型农民和发展现代农业,已显示初步成效。从我们走过的历市、龙塘等几个乡镇看,凡是试点的村组,村容村貌和村民精神面貌都有明显改观。在去龙塘镇的车上,有人讲了一个笑话,说长富村有个老俵会编斗笠,拿到集市上去卖,每顶五毛钱,有人要拿一块钱买两顶,他硬是不给,说我算不了账,也没见过这张票子,你还是拿两个五毛钱给我吧。到长富村,我问有没有此事,老乡们异口同声笑着说,瞎编的!瞎编的!都什么年月了,还把我们当面朝红土背朝天的人来取笑。再怎么说,我们也是县上最早的试点村,哪会有这样的事情……在历市镇的车步村,当我们沿着干净的水泥路面和路边流水淙淙的水渠漫步,看到一处处整洁的农家小院花枝摇曳,鸡犬悠然的情景时,心里真是有说不出的舒坦,欣慰。只是有一处客家围屋,样子十分老旧,与焕然一新的村容不很协调。见我寻思,镇党委书记解释说,这便是有名的“虎形围”,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县上已下拨经费,正准备维修。经他一说,打眼望去,这围屋正面的大门和上方的两个圆型窗户,左右两边和屋后的三座碉楼,正好构成一只“一扑、二咬、三扫尾”的猛虎形态,给人赫赫生威,惟妙惟肖的冲击。再一打听,围屋的主人,竟是赣籍名人方其道先生。方其道即鲁迅先生笔下刘和珍烈士的未婚夫。刘牺牲后,方尽心关照刘母,一如至亲,其子女称刘母为外婆,称和珍的弟弟和理为舅舅,两家的后人互为表亲相待,一直保持往来。由此看来,这围屋也确有保护价值。在新农村建设中,类似的体现客家开拓自强精神的文化依存大都得到保护和开发,属颇有远见之举。

得益优越的生态环境和区位优势,加之交通便利,距广州、深圳都只不到三个小时的车程,这些年定南的旅游业有了长足发展。每逢节假日,从沿海各地包括港澳地区前来休闲度假的游客络绎不绝,人气颇旺。也有看上这里的风水,购房居住的。我们这次来,正赶上周末,各旅馆饭店的床位早已预订一空。能够入住国际大酒店,据老板说,是费了很大周折才调剂安排进去的。老板姓邓,年龄看去不到40岁,湖北荆州人,三年前投资建成了这座大楼。“当时算是最豪华的,现在看来规模和档次都还适应不了接待要求。”他谦然而又不无兴奋地介绍说,“形势变化快,出乎预料,人们普遍富了,开始注重生活质量,渴望回归自然,健康休闲,定南正好靠近粤港澳发达地区,是珠江三角洲游人的首选之地,想不火起来都不行。”定南的旅游点,最有名的当属九曲度假景区。从定南的九曲河至广东龙川北部,沿线的数十座山峰,上百条溪流,处处鸟语花香,风光旖旎,自三年前开展生态保健旅游项目以来,已接待游客十多万人次,知名度越来越高。为适应旅游业迅速发展的要求和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近几年县上投入相当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完善文化设施,组织大型文化活动。曾经广有影响的县采茶剧团,上世纪90年代陷于瘫痪,去年县上决定恢复重建,计划每年投入一百万元补助创作和演出。那天晚上在行政中心宽敞舒适的礼堂里,与中外游客和当地群众一起观看剧团演出,优美的采茶歌舞,诙谐的传统小戏,虽然用的是客家方言,我们听不大懂,但仍能从观众席里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和舒心的大笑中,体味到政通人和、安居乐业的生活信息,让人陶醉和宽慰。

定南之行,最让大家感动和赞佩的,还是历届县委县政府一脉相承,真心实意关心群众疾苦,千方百计为他们排忧解困的优良传统。这个县的老年活动中心,无论规模、场地还是环境、设施,目前在赣州乃至全省县市一级都算得上数一数二的。2005年有关部门酝酿筹建时,找不到合适地皮,县委书记和县长经过商量,果断拍板:如果看得上,就把政府后院和周边地块划拨给你们!经费困难,领导又帮忙出主意:原有的破房子能拍卖的拍卖,再到各单位化点缘,不足部分,县财政兜底!于是,不到半年时间,一栋崭新的五层大楼拔地而起。同时交付使用的,还有门球场、排球场、文体广场、露天舞台等场地。现在的活动中心,整天锣鼓喧天,人来人往,成了县城最引人注目、最具暖色的一道风景。随着社会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的变化,城乡鳏寡孤独人员的养老、照顾问题日愈突出。前些年,县委县政府经过调查研究,本着改革、创新精神,决定撤销全县13所乡镇敬老院,在县城附近新建了一所直属民政部门的敬老院,将所有“五保”对象全部接纳进来集中供养。机构定为副局级。经费列入财政预算。院址选在城郊依山傍水的风景区。正是秋高气爽时节,我们走进这花园般的环境里,看到明媚阳光下,四周山色中,小桥流水旁,柳荫花圃间,三三两两、成群结队的老人们或练歌,或演奏,或打拳,或漫步,怡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情态,心底真为他们感到庆幸。庆幸他们赶上了一个好的时代,遇到一批好的领导者。陪同参观的县民政局长徐美清,是全国抗冰救灾十大先进人物之一,她充满爱意地朝老人们环视,对我们耳语:“别看年纪大,搞黄昏恋的还不少,这几年结婚的就有好几对。也有结了又散,争风吃醋,寻死觅活的。老小老小、蛮天真可爱的”。见大家对他们的工作赞不绝口,她反而略显不安,说这有什么呀!和谐社会,以人为本,不就是要让每个成员都能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分享到改革的成果么?

“子美千间厦,香山万里裘”(清人叶舒璐诗句)。是的,正是这样,在定南这块红土地上采访,你会不断为改革开放带来的城乡巨变兴奋不已,又会时时为老区干部这种质朴的伟大而真挚的人文情怀深深感动。与此同时,还会由然引发关于精神和物质、主观和客观、局部与全局、历史和未来等这些既抽象又具体,既古老又现实的哲学命题的深长思索,真是百感纷至,情不能已。小小定南,真像由20万人共同写就的一部言近旨远、意蕴无穷的时代经典,需要认真品读,反复琢磨,仔细鉴赏。

正因为如此,当县上领导邀请我们再次“光临”时,我同样真诚地点头表示:当然。会的。我一定会再次来访。

《定南九咏》

陈世旭

金秋时节,进入赣南边陲定南,所到之处,层林叠彩,众水扬波,百业兴旺,百姓安详,感奋不已,成此九咏。

一、赣粤铁路界碑

老城莲塘龙珠耀,

赣山粤岭至此分。

定南自来知人少,

一声长啸天下闻。

定南所在,是江西最南端,明隆庆三年(1569年)设县时,因其扼江西、广东咽喉,“岭表之所谓长治久安实赖其地”,因有“定南”之名。定南人有个自嘲的笑话:当初为与广东邻县划定县界,双方县吏约定,鸡鸣时各自从本县县衙出发,步行至相遇处即为县界。对方县吏敬业,鸡鸣即行。而定南县吏懈怠,睡过了头。结果可想而知,定南成了一个小县,至今不过区区二十万人——“小小定南县,三家豆腐店。城内磨豆腐,城外听得见。”

两县吏相遇处,就是老城莲塘。如今,这里也是京九线铁路赣粤交接点。界碑是一座巨大的高塔,塔顶托着一个巨大的钢球,在蓝天下闪闪发光。我不知道设计者当时的立意,我的想象是,如果把赣粤两边铁路想象成飞龙,它便应该是二龙抢珠的那颗龙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