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108影响人类的重大事件
11849900000069

第69章 冷暖也由人

——冷冻装置的发明

1882年2月的一个上午,泰晤士河两岸挤满了人群。大家翘首观望着,等待从新西兰驶来的迪努登号蒸汽大帆船进入伦敦港。从外表看,吐着黑烟的船只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可这确确实实是一次革命性的航行。原来,这艘1300吨重的船上,拥有刚刚发明的最新冷冻设备,满载了5000头冷冻羊驶往英国。

经过98天的长途航行,迪努登号的船帆终于出现在泰晤士河港。大家都以为,羊肉经过长时间保存,即使不致腐败,恐怕也只有乞丐才愿意吃,一般人甚至连尝一口的欲望也不会有的。

然而,奇迹出现了。冷冻羊肉居然和当天屠宰的活羊一样,味道依然十分纯正、鲜美。冷冻装置的发明和长距离运输的成功。使新西兰的畜牧业得以蓬勃发展,而英国等欧洲国家也能享用到大量的上等肉类。

提到制冷装置的发明,还得从古代人类如何成功地储存食物说起。为了长时间地保持食物的新鲜,人类陆续发明了干燥、盐腌、熏制等多种保存食物的方法,后来还发明了罐头保鲜法等等。但是,这些方法中的任何一种都没有冷冻贮藏法的保鲜效果好。有一个非常特殊的例子正好可以说明这一点:当人们在西伯利亚的冻土中发现被埋了近五万年的长毛象时,竟然发现这头象全身的肉体还保存得十分完好。有人大胆地食用了这头大象的肉,坯让猎狗也吃了一些,居然没有任何不适的感觉。这说明在冷冻的状态下,食物(特别是肉类食物)可以在非常长的时间内保持新鲜而不腐烂。所以,很早的时候,人们就开始使用天然的冰块来保存食物。

在中国,大约在三千多年前就已经使用天然冰块来储藏食物了。公元前7世纪的《诗经》里就有关于采集、储存和使用天然冰来冷藏食品的诗句。中国封建社会时期,为了使皇帝皇后以及皇亲国戚们在盛夏季节依然能够享受到凉爽,皇宫里在冬天时就开始从河里取冰、储存在地窖里。金庸在他的著作《天龙八部》第36回里也描写了西夏皇宫的地下冰库的情景。

到了19世纪的时候,欧洲有些家庭开始有了自制的冷藏箱。当时的这种冷藏箱是以隔热性能较好的木板制成,从中间隔成两部分:上层放冰,下层放食物。冰块是在冬天从结冰的河流或湖泊蟹凿下来的。平时这些冰块先保存在地下的仓库中,等到要用的时候再取出来。可是,这些冰块从冬到夏就已经消融掉一大半了。

这样,如何人工制冷就成了问题的关键。欧美的许多科学家和发明家在人工制冷装置的研究和发明上不断做着努力,相继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进步。

早在1748年,英国的w.卡伦就已经发现,当挥发性液体在真空的条件下蒸发时就可以产生制冷效应。他曾经做过这样的试验:将充有乙醚的封闭容器沉入水中,当用真空泵抽气时水便被冻结。1805年,美国的0.埃文斯在其所著的《热力学》一书中,比较详细地论述了挥发性液体在封闭系统中经压缩和膨胀就会产生制冷现象的可能性。1820年,英国化学家法拉第也曾经研究过氨气蒸发能降低温度的现象。

在民间用冰块自制冷藏箱的实践经验以及前辈科学家制冷理论的启发下,1834.年,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一位发明家雅各·珀金斯试验成功了一台可以连续工作的制冷机。这台机器用人力转动,使用乙醚作为制冷的工作介质。尽管珀金斯的这台制冷机还不太实用,但它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台可以人工制冷、不再需要到冰天雪地里取运冰块,就可以在夏天祛暑降温保存食物的机器,其意义非同小可。所以,英国的专利局很快就向珀金斯授予了专利权。

经过多年来的改良,冷冻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冷冻食物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方面罢了。冷冻被用于医疗、工业、家庭、空气调节等领域。而今天,出现在普通家庭里的民用冰箱,更给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冰箱储藏、保存食物和制冰,为人们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有了冰箱,人类可以不分季节地享用过去无法长期保鲜的食品,方便地把半成品和成品的菜肴在冰箱里放上1星期、1个月、甚至1年之久,仍然能够在加热后保持色香味俱全。

空调设施的出现,也完全得益于冷冻技术的进步。从此,人们有可能在室内度过凉爽的夏天和温暖的冬天,实现梦想中的四季如春。雅各·帕金斯绝不会想到,他的发明会给后人带来这么多的好处。如果他活到今天,肯定会大吃一惊的。

直到近期仍在数百万台电冰箱和压缩机中使用的含氯氟烃气洚,对臭氧层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而臭氧层可以保护地球免受紫外线辐射。自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这个安全的保护毯已变得越来越薄.近几年.每年春天都会在南极上空出现有中国面积两倍大的一个洞。环境保护主义者预计,下个千年中皮肤癌和白内璋的患病率将会上升,同时,农作物和敏感的生态系统也将会遭到损害。

一缕黑烟将千年断开,在此之前,不会发生卓别林在《摩登时代》中的尴尬,在此之后世界才天翻地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