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108影响人类的重大事件
11849900000035

第35章 覆灭的“无敌舰队”(3)

面对奥匈帝国和德国的战争行动,与法国有协约关系的沙皇俄国于7月31日发布了全国总动员令。次日,德国向俄国宣战,在世界性的全面战争方面踏出了第一步。当天,德国要求法国在德俄交战时保持中立,遭到法国政府的拒绝。法国对1870年普法战争期间德国强占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一直耿耿于怀,正欲趁目前国力强盛之际报此一箭之仇。8月1日,法国发出了总动员令。8月3日,德国向老对手法国宣战。

在对法国宣战前,德国曾通知比利时,要求借道比利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迎头痛击集中在德法边境的法军,完成德军参谋总部专为对付法军而制定的“施里芬计划”。向法国宣战后,德军于8月4日大举进攻比利时,破坏了欧洲列强一致保证的比利时中立地位。英国在德军进犯比利时的当天向德国宣战,加入了俄、法协约的行列,英国的自治领、日本、意大利、罗马尼亚、希腊、美国、中国等也先后加入协约国。同盟国方面除奥匈帝国和德国外。

土耳其和保加利亚也宣布参战。两大帝国主义战争集团为争夺商品市场和重新瓜分世界,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导火线,终于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4年零3个月,动员兵力达7351万人,伤亡失踪者共计37494186人,战争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700亿美元,交战国直接军费达3316亿美元。战争造成巨大破坏,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战后,帝国主义各国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德国战败,割地赔款;奥匈帝国彻底瓦解;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英、法虽获胜利,但在战争中被削弱;美国从战争中获取暴利,成为世界经济强国。战争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各国之间的矛盾。在欧洲,德、法矛盾尖锐。在远东,日、美矛盾加剧。这就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播下了火种。

刺客普林西波在事件的审判中,曾大胆地陈述了他的信念和动机:“我毫不后悔,因为我坚信我消灭了一个给我们带来灾难的人,做了一件好事。……我看到了我们的人民每况愈下。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知道乡村中所发生的一切……这一切都对我产生了影响,而且,我还知道他‘大公’是德国人,是斯拉夫民族的敌人。

……作为未来的君主,他会阻止我们联合,实行某些显然违背我们利益的改革。”

一趟满载犹太人的列车驶往散发着死亡气息的集中营,人类陷入集体性梦魇,而这一切的梦魇都从这一刻开始。

噩梦醒来迟--希特勒建立法西斯政权1933年1月的柏林,寒流滚滚,阴森凄冷。形形色色的政变谣言四处流传,一日数惊。28日,执政才五十七天的施莱彻尔内阁又倒台了。30日11时刚敲过,在总理府,老军国主义分子、总统兴登堡把总理的印章授予纳粹党魁希特勒。入夜,二万五千名纳粹党徒如痴如狂地举行火炬游行,#旗在火海中狂舞,“恢复帝国光荣”的叫喊声甚嚣尘上。站在总理府窗台前的希特勒望着这幅情景,手舞足蹈,得意忘形,扬言他所建立的第三帝国将历千年而不衰。这幕闹剧告诉人们,希特勒在德国建立了公开的法西斯专政。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给共和政府带来了严重的困难。希特勒乘机兴风作浪,在纳粹党在柏林机场举行的一次火炬游行社会主义招牌下,进行欺骗宣传。他对工人说,将给他们提高工资,改善劳动条件;对小农说,将取消地租,废除债务,提供补助:

对小商人说,将降低捐税,发放低息贷款。这些笼络人心的口号~时蒙蔽了群众,在1930年9月的选举中,纳粹党获得107个席位.从国会中位居第九位的小党一跃成为第二大党。

纳粹势力也渗入军队内部,一些年轻军官在部队中进行鼓动,散布说一旦纳粹党武装起事,军队不予干涉。这引起了军官团高级军官的恐慌。1930年9月,卢丁、施林格和温特3人因在军队中宣传纳粹主义,被莱比锡最高法院以叛国罪进行审判。希特勒出庭作证,趁机安抚军队说,冲锋队不会给陆军带来威胁,并虚伪地保证纳粹党无意诉诸暴力,只想通过议会选举取得政权。希特勒的证词博得了国防军的好感。

同时,德国的垄断资本家也对这位昔日的流浪汉另眼相看。

从20年代末开始,他们就不断出资帮助纳粹党。

希特勒还得到了国际垄断资本的支持。美国垄断巨头摩根、洛克菲勒,英国报业大亨罗特米尔等,都给希特勒提供了大量金钱。美、英等国的垄断资本把希特勒看成是能够把德国和欧洲从无产阶级革命危险下拯救出来的救星,他们希望希特勒上台,消灭德国的革命民主力量,以确保他们在德国的大笔投资和贷款。

在1932年7月的第六届国会选举中,纳粹党获得230个议席,成为国会中第一大党。1933年1月30日,兴登堡总统“按照完全合乎宪法的方式把总理一职的重任委诸阿道夫·希特勒”。德国的、也是人类的灾难就此降临。

希特勒上台仅28天,就制造了臭名昭著的国会纵火案。2月27日,一群纳粹冲锋队员点火焚烧了国会大厦。希特勒政府马上发表公告,反诬国会纵火案是共产党干的,是共产党发动武装暴动的信号,并以此为借口,大肆逮捕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其中包括当时正在德国的国际工人运动的杰出活动家季米特洛夫。短期内.约二十多万人被投入监狱或遭残杀。3月,希特勒正式宣布取缔共产党,并强迫国会通过一项名为“消除人民和国家痛苦法”的昕谓授权法,授予希特勒可以不受宪法约束,有制定任何法律的权力。至此,议会民主这块遮羞布被撕得粉碎。5月,希特勒下令解散工会,6月和7月,又取缔和解散社会民主党以及其他一切资产阶级政党,宣布纳粹党为惟一合法的政党。次年8月兴登堡死后,希特勒自任总理兼国家元首,最终确立了法西斯独裁体制。希特勒挥舞沾满血污的手,狂妄地宣称:“在今后一千年中,德国将没有其他革命。”

希特勒为了使德国摆脱经济危机,在“大炮代替牛油”的口号下,加紧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军火工业高速发展,1939年德国的军火产量为美英两国总和的两倍多。1933年10月,希特勒以大国拒绝给德国以“平等的军备权”为借口,宣布退出日内瓦裁军会议和国际联盟。1934年8月,又秘密下令把陆军由凡尔赛条约规定的10万人增加到30万人,同时加速建造条约所禁止的大型战舰、潜艇和军用飞机。1935年3月10日,德国正式宣布建立一支凡尔赛条约所禁止的空军。6天后,希特勒又颁布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的法令,正式宣布建立一支在和平时期拥有36个师共50万人的常备军。6月18日,希特勒又同英国签订海军协定,把舰队扩大到相当于英国舰队吨位的35%,并建造相当于英国45%吨位的潜艇。1936年3月,希特勒派兵进入凡尔赛条约规定的莱茵非军事区。这样,希特勒把凡尔赛条约加在德国头上的种种束缚统统扫光了。此后,希特勒就通过武装干涉西班牙(1936年7月)、吞并奥地利和侵占捷克斯洛伐克,急速踏上了征服欧洲的道路。

1937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新的经济危机,给新的世界大战投下了最后的引燃物。希特勒穷凶极恶地叫嚷:“如不扩大生存空间,夺占他国领土和资源,就不能解决德国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1939年9月,希特勒下令进攻波兰,终于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6年后,“轴心国”被击溃,约1700万参战人员和6000万平民死亡。而在这场恐怖之中,邪恶又有了新的标准:6000万犹太人和几乎同样多的其他“不受欢迎的人”(吉普赛人,同性恋者,左翼人士,斯拉夫人)遭到了有计划有组织的屠杀。

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法官杰克逊曾沉痛地说:“历史上从没有记载过杀死这么多人的罪行,或者记载过用这种预谋的残暴手段犯下的暴行。”这一切都与希特勒的上台有关。

纳粹种族灭绝措施令人发指,他们采取一切能迅速有效地大规模屠杀的方法--在集中营广泛设立毒气室和焚尸炉。最为臭名昭著的要数设在波兰的奥斯威辛集中营。毒气室入口处的牌予上写着“浴室”字样,犯人被以“消灭身上的虱子”的谎言骗入。为了加强让他们去洗浴印象,党卫队还从囚犯中挑选年轻貌美的姑娘,一律穿着白衬衣和蓝裙子,组成小乐队演奏音乐。在轻音乐的伴奏下,男女老幼走向“地狱”。一到里面,有人催他们脱下衣服准备“淋浴”。浴室的大门关上之后,一种结晶的氢氰酸二K化硅颗粒被从气孔倒入。在27℃左右的室温下,这种结晶迅速蒸发力气体,一刻钟之后,囚犯全部毙命。奥斯威辛曾创造一天毒死6000人的记录。

抛开道义的角度,这是一次近乎完美无缺的偷袭,在世界军事史留下成功范例。站在道义的立场,这是一次卑鄙的行为,直到今天它仍是美国人心头的一伤口。

“虎!虎!虎!"--日本偷袭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晨曦初露,檀香山电台和往常一样,播送着爵士音乐。珍珠港内的美国军舰安静地停在泊位上,大多数水兵和军官都上岸休息去了,其余的还刚刚起床。主力舰“内华达”号的水兵乐队正整队准备升旗。突然,从东南方金石刚岬的上空,飞来了一队鱼雷攻击机。机群俯冲下来,紧贴着海面飞行,一个急转弯进入港内。接着响起了晴天霹雳般的爆炸声,海面上升起高达数十公尺的水柱,发出了一片耀眼的火光。瓦湖岛的机场上空,也升起滚滚浓烟。另一队从西北方向飞来的俯冲轰炸机,投弹之后正在拉起。这时,正是夏威夷时间七时五十七分。日军偷袭珍珠港开始了。

日军的机群,从停泊在距离珍珠港230海里的6艘航空母舰}:起飞,分两批袭来。第一批183架,首先对停泊在港内的美军重型战舰和陆上机场进行猛烈袭击。同时,日军几艘袖珍潜艇也在水下进行攻击。一小时以后,第二批171架继续进行攻击。当时,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主要军舰,除两个特混舰队出海执行任务外,都停泊在港内,因而损失很大,计有主力舰8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和其他辅助舰多艘被毁伤。基地内的美国空军飞机,也大部分被炸毁在机场上。美军死伤官兵3000多人。日本飞行员欣喜若狂地发出偷袭成功的信号“虎!虎!虎”。

1940年春夏之际,希特勒的闪击战横扫西欧,法国、荷兰投降,英国陆军丢盔弃甲逃回本土,只剩下了困守英伦三岛的力气。

这对日本侵略者来说不啻为天佑神助,英、法、荷败退正是日军进军的大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