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108影响人类的重大事件
11849900000034

第34章 覆灭的“无敌舰队”(2)

中国禁烟斗争的胜利,极大地震动了英国朝野。1839年10月1口,英国内阁召开会议,经过讨论,接受了资本家们和鸦片贩子们的意见,决定发动侵华战争。

1840年2月,英国政府任命乔治·懿律和查理·义律为正副全权代表,懿律为侵华英军总司令。6月,懿律率领4000名英军,分乘40余艘战船,气势汹汹地到达中国海面,封锁珠江口。从此,一场由英国资产阶级发动的、旨在维护鸦片贸易的对华战争开始了。

英军虽浩浩荡荡地开到广州,但看到广东海防在林则徐的布置下是如此的严密,他们无法捞到半点便宜,便于6月底开拔到福建厦门。他们炮轰厦门以示挑衅。随后沿海北犯浙江沿海。7月初,他们轻而易举地拿下定海。侵略军将定海攻下并洗劫一空后,8月,侵略军窜至天津大沽口,直逼清政府统治的心脏地区--京、津。清政府让直隶总督主和派琦善到天津与侵略军交涉。侵略者向琦善提出了割地赔款等要求,并威胁说如不答应便继续开仗。琦善吓得赶快向侵略者赔礼道歉,并保证只要英舰撤回广州,其他一切问题都好说,侵略者便同意回广州等消息。道光皇帝大夸琦善退敌有功,马上派他为钦差大臣,到广州查办,而林则徐则因“办理不善”,被撤去了职务。

1840年11月底,琦善到达广州。一味以媚行博取外夷欢心。

他污蔑广东民众是汉奸、贼党,拆撤海防,罢斥抗英有功之人。但对于琦善的这些媚行,英国侵略者并不领情。1841年1月7日,英军突然进攻虎门的大角、沙角炮台。义律蛮横地提出早已准备好的《穿鼻条约》,要求割让香港、赔偿军费和开放广州贸易等。因割地事关重大,琦善不敢自作主张,但答应“代为奏请”。英军不等答复,就于1月26日强占香港,造成既成事实。

琦善的卖国行径引起了广大人民的愤慨,纷纷状告琦善。道光皇帝也大为光火,他撤换琦善,改派其皇侄奕山为靖逆将军,率兵前往广东对英作战。

2月26日拂晓,英军乘清援兵未到,突然袭击虎门炮台。守台将士在关天培的率领下奋起抵抗,终因寡不敌众,关天培等400将士壮烈殉国。接着,英军闯人珠江,扼住了广州的咽喉。

4月中旬,接替琦善的奕山的大队人马到达广州。

英军突然炮轰广州城,吓得奕山心惊肉跳,不多会儿就命人在广州城上竖起了白旗。随后与英军订立了屈辱的《广州停战协定》,答应率军退出广州城60公里以外,缴纳赎城费600万元,赔偿损失30万元。

1841年4月,英国政府为谋取更大的在华权益,决定扩大侵略战争,改派璞鼎查为全权公使来华。8月,璞鼎查到达香港,随即率军沿海北上,攻陷厦门。9月26日,英军再次进攻定海。在定海三总兵葛云飞、郑国鸿、王锡明的率领下守城官兵奋起抵抗,与敌激战6昼夜,终因敌我悬殊,定海再次失陷。三总兵及6000将士力激烈的海战竭战死。接着,英军进攻镇海,浙江提督余步云闻风溜走。但两江总督裕#(蒙古族)亲临战场,表示宁可战死也决不投降议和。最后,镇海失守。裕#投水自尽。不久,英军攻占宁波。

1842年3月6日,英军攻打长江口岸的吴淞口炮台。江南提督老将陈化成身先士卒,奋力杀敌,直至壮烈牺牲,炮台失陷。随后,英军沿长江西上,8月初,闯入南京下关江面,以扼断运河南北交通威胁清政府就范。此时道光帝已无斗志,急派盛京耆英、伊里布等到南京与英国谈判。至此,历时两年多的中英鸦片战争,以清朝的失败而告终。

1842月8月20日,耆英、伊里布等与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开始谈判。璞鼎查提出投降条件,要耆英等全部接受,同时又摆出攻城架势,吓得耆英等赶快答应英方的条件。8月29日,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条约共十三款,主要内容是:割让香港;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英国商人进出口物资税率,由中英共同协定。1 843年7月10月,英又强迫清政府签汀《虎门条约》作为补充。通过这个条约,英国侵略者进一步#取了领事裁判权和片面的最惠国待遇。从此,古老的中国大门被打开,中国终于被列强拉人了世界资本主义旋涡。

鸦片战争,是西方文明强烈冲击东方文明的开始。中国一直以人朗上国自居,但是在英军的炮火之下,这种一相情愿的想法破火了,这对中国思想界是一个冲击,同时对日本等东方国家也是一个冲击。经过鸦片战争,英国在东方击败了中华帝国,从而更加奠定了英国以及其他西方国家对东方的优势,东方逐渐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产品倾销市场。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由此而更加迅速地发展起资本主义,形成一个强大的资本主义世界。

自从荷兰东印度公司在1610年首次把茶叶带入欧洲,茶叶在扮演世界大事件的催化剂这一角色方面就鲜有对手。

到l 8世纪中期,茶已经成为大英帝国的首选特饮,喝茶可以刺激工人们的神经.使他们保持兴奋,由此提高生产效率并加速了工业革命 到世纪末.英国决定向中国出口其在印度种植的鸦片,以弥补因从中国进口茶叶太多而造成的贸易逆差。

这是一场没有丝毫正义的战争,它将战火燃到了别人的家园,又种下了侵略的祸根。

无耻之尤的战争--日俄战争爆发1900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使帝国主义的各种固有矛盾更加尖锐化。在这次危机的冲击下,日本生产下降,失业人数巨增。资本家与工人、农民的矛盾日趋激化。日本垄断资产阶级想通过战争寻找出路,摆脱危机。同时,这次经济危机也使俄国的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了。大规模的罢工、农民起义接连爆发。沙皇政府也企图通过战争摆脱国内的政治、经济危机。

中国的东北和朝鲜在他们眼中是两块“肥肉”,也就成了他们攻打和争夺的目标。

沙俄侵略中国由来已久,它本是一个欧洲国家,同中国并不反映日俄战争的漫画接壤,16世纪下半叶,才从乌拉尔山脉那边向东扩张。17世纪中叶,又进窜到外兴安岭北面的勒拿河流域和贝加尔湖,从此不断侵扰中国边境。在短短的半个世纪里,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先后强占了中国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得寸还要进尺。沙俄在中国东北的侵略势力急剧膨胀和称霸亚洲,以求它的太平洋计划得到实现,这和日本的“大陆政策”发生了尖锐的、不可调和的矛盾。

日本是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它从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才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在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主义发展已经经历了差不多整整一个世纪,并且已经完成和正在完成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掠夺了大片殖民地,控制了广大的海外市场的时候,日本却还什么也没有。这种力量的悬殊,使日本的资产阶级急于使用直接的军事扩张手段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

明治政府成立的第二年,日本就在“征韩论”的口号下,发动了侵朝战争,把朝鲜变成了它的半殖民地。接着又侵占中国领土台湾。1890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马关条约》,从中国割去了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又进一步鼓吹要扩充军备、维持“主权线”,加紧扩大“利益线”,进而充当“东亚的盟主”。这就形成了一个吞并朝鲜、灭亡中国、独霸亚洲的所谓“大陆政策”。但辽东半岛的割让破坏了沙俄鲸吞我国东北的罪恶计划,于是沙俄向英、德、法求援,对日本进行共同干涉,迫使日本放弃了辽东半岛。

沙俄是日本的宿敌。“明治维新”以前,日本是一个闭关自守的封建国家,也是西方列强的侵略对象。1853年,沙俄舰队开到日本长崎,用武力胁迫日本于1855年在下田签订了第一个日俄不平等条约。1861年春,沙俄的舰队还占领了日本的对马岛。沙俄一开始就以江洋大盗的身份出现在日本人面前。三国干涉“还辽”

后,日俄两国固有的矛盾更加深了一步。

日本明白,实施“大陆政策”的最大障碍是沙俄,而要打败沙俄,必须在外交上和财政上得到帝国主义各国的支持。英、美、法、德等国考虑各自得失,有的扶植日本,有的支持沙俄,竭力怂恿日俄开战,以便从中渔利。

战争前夕,双方一面都在调兵遣将,加强军备,疯狂地进行战争准备;一面又都在放着“和平”的烟幕弹。沙俄打着“正义战争”

的旗号,日本则打着“东亚和平”的幌子,各自在为自己的侵略制造舆论。同时,双方又在进行“和平”谈判。谈判的中心问题是怎样协调他们在中国东北和朝鲜的“利益”,但谁也不肯妥协让步,谈判宣告破裂。于是只能用战争来解决谈判桌上悬而未决的问题,日本在这次战争中是进攻的一方,对战争的准备比较充分。

沙俄军队在开战前虽然也作了大量准备,但由于骄傲轻敌,具体的战争准备工作没有日本那么充分。一开始,日本就占了优势,先后经历19个月,俄国就兵败求和。

日本首先占领了旅顺,控制了中国东北。从而确立了其陆军在世界上的地位。接着在对马海战中,日本在舰队司令官东乡率领下大败俄国舰队,控制了太平洋地区的制海权,日本海军也由此崛起。打败了欧洲列强之一的沙俄之后,日本昂首进入了世界强国的行列。

这场战争,使日俄双方在军力和财力上损耗巨大。沙俄在军事上的惨败,使帝国主义之间在远东的矛盾得到了部分的暂时调整。于是重新瓜分中国东北的肮脏交易开始了,其结果是,日本占领沙俄在大连港的军事基地,并继承在南满的特权。从此,中国东北的南部划人日本帝国主义的势力范围,北部则归进沙俄帝国主义的势力范围。

这场帝国主义强盗战争的真正受害者是中国人民。他们在中国的土地上打仗,把中国的领土当做战利品来分赃,战争尤其东北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使他们遭受了空前的浩劫,成千万的东北人民成了这场战争的无辜牺牲品。这次战争为日本加全面侵华埋下了祸根。“战争引起革命”,它是俄国1905年革命导火线,而这次革命又为俄国1917年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作一次“总演习”。

1900年7月16日沙俄制造的“海兰泡惨案”中.全副武装沙俄军警把当时居住在瑷珲江对岸海兰泡的中国居民4000多押到黑龙江边.刀砍枪击,强行赶入江里。最后游水逃向南岸被的不过80人。一天后.沙俄侵略军又制造了“江东六十四屯案”,先后有7000多人惨遭杀害。列宁曾愤怒地谴责沙俄帝国义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认为“沙皇政府在中国的政策是一犯罪的政策”。

这个年仅17岁的男孩不会想到,他仇恨枪口下喷射出的怒火,不仅仅要了斐迪南夫妇的两条命,更燃了一战的导火索,千千万万的人死于战场。

萨拉热窝的枪声--奥地利皇储遇刺引发一战1914年6月28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天。这天清早,一列长长的汽车队,正在向波斯尼亚的首府萨拉热窝市区缓缓驶去。

在几个保镖的严密护卫下,奥国皇太子斐迪南大公威风凛凛、神气十足地坐在一辆敞篷汽车的软椅上,旁边是他的妻子索菲亚。

这一天,斐迪南觉得十分得意,他知道,6月28日,正是他和夫人索菲亚结婚的十四周年,而且还是塞尔维亚的“维多夫丹”国耻日。斐迪南选定这个时刻来波斯尼亚检阅军事演习,看来是有他的用意的。

其实早在当年4月皇储要指挥演习的消息,已传至塞尔维亚的秘密民族主义组织--民卫社和黑手党,那时他们就决定派人去暗杀皇储,以警告奥匈帝国的当政者。被选中的6个年轻的暗杀者都是波斯尼亚人,当中5人是塞尔维亚族人,包括普林西波和查布利诺维奇、古拉贝茨。他们埋伏在阿佩鲁·克伊路边等着。

上午10时,当大公夫妇的车子以30公里的时速沿着河边前进时,第一个伏击者并没有开枪,但是,紧接着,河岸对面的查布利诺维奇向大公车内投入一枚自制的炸弹,情急之下,大公马上站起来把炸弹踢到路面上,炸弹随即爆炸,数名民众被炸伤,坐在后一部车上的人也受了伤。查布利诺维奇跳到河中,旋即被捕。

司机见有人行刺,加足马力把大公夫妇送到市政府,愤怒、激

动的大公对市长致的欢迎词几乎只字未听入耳。欢迎典礼之后,大公拒绝等待保卫军队的到来,又经由原路去医院探视受伤者。

这时,车主哈拉哈伯爵要求坐在踏板上保护大公,他选择的是左侧踏板,如果他选的是右侧踏板,也许被击中的就不是弗兰茨·斐迪南大公了。

司机并没有预先得到变更行程的指示,因此,车到了拉丁桥时,司机被命令停下来,向左转弯开往医院。就在这时,在一旁等待大公的17岁的普林西波,在5公尺的距离内向静止的目标--斐迪南大公开枪,一颗子弹射中大公的颈项,另一颗子弹射中王妃的腹部。车子尚未抵达总督官邸,王妃即已气绝,15分钟后,大公也离开了人世。大公对他妻子最后说的话是:“索菲亚,索菲亚,不要死。要为我们的孩子活着。”

皇储被刺死后,所有人都感到有点不安,但是,直到7月23日,一直没有发生什么大事,于是人们几乎把这件事淡忘了。

然而,在奥地利,短短的3星期内发生了一连串重要事件。奥匈帝国早就蓄谋用军事手段制伏塞尔维亚的民族主义,这次终于找到了一个绝好的借口。奥匈帝国国王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取消了每年对波罗的海国家的例行访问。舆论界一片惩治塞尔维亚的呼声。7月5日,帝国外交部特使求见奥匈帝国的同盟--德意志帝国皇帝威廉二世,约定无论奥地利采取什么行动,德国都将助一臂之力。于是,奥匈帝国于7月23日向塞尔维亚政府发出了最后通牒。最后通牒10条要求中,有1条竟提出由奥军临时占领塞尔维亚首府贝尔格莱德,这无异要求塞尔维亚放弃独立和主权。

这种无理要求,纯粹是挑衅行为,想藉此燃起战火。果然,7月28日,奥地利军队开始炮轰塞尔维亚首府贝尔格莱德。

奥地利的宣战,在欧洲列强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德国在当时的欧洲,无论军事或经济实力都令人侧目。当时,英、法两国拥有广大的海外领地,而德国竞连一块殖民地也没有。对此,威廉二世极为不快。为了争得“日不落国”的地位,德国制定了武力扩张的国策。德意志帝国的陆海军在短期内急剧膨胀,形成了在陆上对付法国,在海上抗衡英国的咄咄态势。萨拉热窝事件后德国大喜过望,立即决定介入危机,准备与在巴尔干地区有重大利益的俄国及其协约国法国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