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工会主席工作手册(最新工会干部培训与业务指导手册)
11849700000014

第14章 工会主席的角色定位(1)

1.工会主席是一个特定的社会角色

基层工会主席社会角色的含义

角色原本指文艺舞台上由演员按剧情要求扮演的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物。把角色引入社会领域,则是指处于不同社会位置并按不同社会规范限定而进行活动的人。工会主席的角色具有明显的社会性。这是因为工会是一个具有广泛群众性的社会团体,工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会职能的社会广泛性、较强的社会影响力以及社会各界对工会的关注与期望,都使工会主席的角色和社会作用备受瞩目。基层工会主席虽然主要活动于基层企事业单位,但基层企事业单位本身就是社会的细胞,况且基层工会主席的活动也不可能不与社会发生联系,所以工会主席角色具有的社会属性,同样适用于基层工会主席。

角色是与相应的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紧密相连,因此,基层工会主席需要对自身的特定角色有完整的理解和准确的把握,即清楚自身所处位置、能够承担和运用与基层工会主席相适应的义务和权利,这对于基层工会主席正确行使权力、履行好岗位职责,做到不缺位、不错位、不越位,开展好基层工会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从社会角色的特定视角来认识工会主席,对于分析认识工会主席的成长过程、现实行为模式与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工会是一个具有广泛群众性的社会团体,工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工会主席的成长与活动过程具有明显的“社会属性”,如社会公众的关注与期望、职能的社会广泛性、较强的社会影响力等等。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人们对工会主席的角色日益关注。例如:有人提出工会系统应有类似于“企业家阶层”的“工会活动家”,这里强调了工会领导者应善于开拓创新、勇于实践的特性;有人从工会及工会干部的社会影响力角度提出“工会人”的概念,如果说“工会人”有其本质属性的话,那么实际上是指善于处理公众舆论和塑造公众形象的优秀工会工作者。从以上可以看出,今天人们已从多个视角来剖析工会领导者的特征与要求。因此,从社会角色的特定角度来分析基层工会主席的特征有其现实的基础。

把工会主席当作一种“社会角色”,对于认识工会主席的特征与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过去往往把工会主席孤立看待,仅仅结合工会业务看待,其结果,对于工会主席与社会各方面的联系,对于工会主席的社会地位和价值,难以作出正确的估量和评价,工会主席的成长过程也变成简单的孤立的发展过程。在今天的社会政治经济条件下,这种分析态度和方法已不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会主席的成长要求。只有把工会主席当作有其工会特征的“社会角色”,才能把工会主席的成长过程与其他组织的领导者的成长过程既相联系又相区别,从而更客观、全面地分析新时期工会主席的特征与要求。

基层工会主席社会角色的内容

基层工会主席的社会角色具有多重性,即他是集多种社会角色于一身的,其中最主要的角色包括:

(1)基层工会主席是职工群众具体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代表和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是我国工会的基本职责。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劳动关系逐步由政府的行政管理行为变为企业行为,并向企业化、市场化、契约化的方向发展,尤其是随着劳动关系矛盾的不断增加,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任务更加突出。基层工会主席作为基层工会组织的负责人,应充分利用自身工作生活于职工群众之中的优势,当好职工群众代言人的角色,使自己真正成为职工群众具体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

(2)基层工会主席是党同职工群众的联系者。工会是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党正是通过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把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任务传达贯彻于职工群众,把关怀和温暖送达职工群众。所以基层工会主席在同级党组织和上级工会领导下做好本级工会组织的工作,就能把广大职工群众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真正当好党同职工群众的联系者。

(3)基层工会主席是企事业单位管理的参与者。参与企事业单位的管理是广大职工群众的民主权利,也是职工群众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主要途径。职工群众参与企事业单位管理是有组织进行的,这就是企事业单位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其他民主管理形式。工会是职工群众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是职工代表大会的工作机构,因此,基层工会主席作为本级工会组织的负责人,担负着组织开好本级职代会和以其他形式参与本级乃至上级企事业行政管理的重任,基层工会主席只有牢记自身的责任和使命,增强参与管理的本领,才能代表职工群众行使好民主管理权利,并在促进企事业发展中,当好企事业单位管理的参与者。

(4)基层工会主席是职工群众的教育引导者。工会是共产主义学校,要使基层工会真正发挥出教育人、引导人、激励人的共产主义学校作用,基层工会主席就必须组织带头做好广大职工群众的思想和文化技术教育工作,着力回答和解决职工群众的思想观点、政治立场问题,教育引导他们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提高文化技术素质,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基层工会主席在做职工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时,既要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又要把思想教育与解决职工实际困难相结合,避免泛泛空谈,以使思想政治工作产生最好的激励效果,真正调动起职工群众的生产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做到这些,基层工会主席才称得上是合格乃至优秀的职工群众的教育引导者。

(5)基层工会主席是基层工会和职工群众活动的组织者。组织各类具有工会特色的、职工喜闻乐见、广泛参与的生产性、学习性和娱乐性活动,是基层工会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基层工会的传统和优势。基层工会主席是基层工会工作的主持者,工作在基层工会工作的第一线,因此应当担负起组织工会各类活动的职责。基层工会主席要善于掌握和运用方法技巧,精心组织各类活动,吸引和诱导广大职工群众积极参与到工会活动中来,为增强基层工会活力作出贡献。

(6)基层工会主席是工会组织内外关系的协调者。工会是群众团体、社会组织,其存在、发展和发挥功能与作用都离不开自身的内外环境,因此,只有协调好工会的内外关系,才能达到和谐、有序和平衡。

基层工会主席协调基层工会组织内部关系,主要是基层工会组织与会员和职工群众关系的协调、职工内部关系协调、基层工会领导班子成员及工作人员之间关系的协调以及与上级工会组织关系的协调、与工会组织外部关系的协调等。协调基层工会组织与会员和职工群众的关系是关系基层工会组织巩固、工作开展的一件大事。协调这一关系最根本的是要树立群众观点,密切联系会员和职工群众,切实为会员和职工群众说话办事。协调职工内部关系主要是要协调处理好企事业内部各类职工群体间的利益矛盾以及职工的各类家庭与社会关系。协调基层工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及工作人员的关系,关键是要做好分责分权,强调分工合作和相互理解支持。协调基层工会组织与上级工会的关系,主要是要服从上级工会组织的领导,贯彻落实上级工会的指示和工作部署,及时向上级工会组织反映有关情况,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同时还要从自身所处实际情况出发,独立负责、创造性地开展基层工会工作。

基层工会主席协调工会组织的外部关系,最主要的是要协调好与同级党组织和行政的关系。协调的原则就是既要自觉接受同级党组织的领导,又要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既要支持协助行政工作,又要代表、反映职工群众的愿望要求,敦促行政改进工作,力求达到既促进企事业发展,又维护职工群众具体利益的目的。

总之,基层工会主席只要按照上述协调的内容和要求做好工作,就能当好基层工会组织内外关系协调者的角色,为基层工会组织和基层工会工作的和谐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2.扮演好工会主席角色的主要方法

工会主席的领导特征

基层工会主席是经工会会员民主选举而产生,以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为基本职责,并对工会活动施加影响,使之有利于工会组织目标实现的各级工会组织的法定代表者。作为工会领导者,他是工会领导系统的第一要素,在工会领导系统中居于首要地位。现代领导科学的研究表明,领导者所从事的领导活动是社会分工中的一种必要劳动,他赖以凭借的武器是领导科学和领导艺术。因此,领导者要按照领导科学和领导规律办事,违背了领导规律和准则,也要像违背其他规律和准则一样受到惩罚和制裁,这才是科学力量之所在。

工会领导者除了具备一般领导的特征以外,还具备其自身固有的特征。工会领导者的特征包括:工会领导者是经工会会员民主选举而产生,能够代表广大职工的工会系统的优秀分子。工会是法人,工会领导者是工会的法定代表人。工会领导者的基本职责是代表和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工会领导者是众多工会专业人员中的最高代表者,他不具体地负责工会的某些专业工作,他工作的重点是将工会各专业工作的核心和关键点连接起来以形成自己独特的工作面。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不是成功工会领导者的形象。工会领导者应该是深入于职工群众之中,急职工群众之所急,想职工群众之所想,紧紧抓住维权这一基本职责,思想明确,围绕重点,统筹全局,协调有序地去推动和开展工会工作的优秀领导者。

中国几千年的任官制度,前后经历过世袭制、传子制、禅让制、军功爵制、九品官人法、察举制,一直发展到近代的科举制。我们现在提倡的是“群众推荐,组织考察,上级任命”。现阶段的任官制度较比历史虽然有所改进,但考虑到工会组织的性质和要求,基层工会主席还不能是“群众推荐,组织考察,上级任命”。基层工会主席必须由会员代表大会民主选举而产生,这是《工会法》对工会领导产生的法律规定。我们形式上也是这样做的,但现实生活中工会领导的产生尚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工会领导产生机制中的最大弊端是委派制,而委派制条件下产生的工会领导是难以得到广大职工的信任的,他也难以从根本上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他的素质、工作的稳定程度也难以得到真正的保证。同时,他也很难真正地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有鉴于此,工会领导一定要由广大职工群众民主选举产生。

邓小平指出,“工会要为工人的民主权利奋斗,反对形形色色的官僚主义,它本身就必须是民主的模范。”(《邓小平文选》第128页)工会领导实行民主选举,体现了尊重广大工会会员的民主权利,也充分体现了工会是工人阶级群众组织这一本质属性。经广大工会会员民主选举产生的工会领导容易得到职工的信任和支持,从而使其工作有坚实可靠的群众基础。经广大工会会员民主选举产生的工会领导,由于其权力是广大职工所赋予的,他也会珍惜这份权力,真正对广大职工负责,为广大职工说话办事,排忧解难。同时,这样的一种产生机制也有利于真正建立起党与职工群众之间的联系,架起职工群众与党组织之间的桥梁,使工会组织真正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最后,以这种方式产生的工会领导也有利于其素质的提高和职务的稳定。因此,工会领导一定要由职工群众民主选举而产生。工会主席在任职期间,未经会员代表大会和上级工会的同意,不得随意罢免,这是有法律规定的,也是工会主席权益维护的法律保障。

工会主席的法律地位

明确了工会领导者的产生和罢免以后,还要遵循工会主席的任用原则。工会主席的任用原则应遵循逐级选举的原则、产生和罢免同一的原则,以及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原则。

所谓逐级选举的原则是指下到基层工会,上至全国总工会,工会领导的产生都要经过民主选举。逐级选举和党管干部并不矛盾。党对工会的领导主要是思想政治领导,即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领导,这与组织领导是有区别的。在逐级选举工会领导的过程中,工会要与同级党委和上级工会取得协调,既要遵从民意,又要体现党管干部以及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工会要处理好这之间的关系。

所谓产生和罢免同一的原则是指工会领导由哪一级产生,就由哪一级罢免。产生和罢免的同一,不仅体现在工会领导干部的任期届满,还应该体现在工会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由于其渎职和业绩平平,职工群众有权对其提出不信任、弹劾甚至罢免。只有这样,各级工会领导者才能真正意识到自己的权力是广大职工群众赋予的,才能珍惜这份权力,更好地为广大职工群众服务。

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工会领导干部的产生应从企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出发,该兼职就兼职,该专职就专职。对专职工会干部的职数,《工会法》有明确的规定,但现在各企事业单位出于精简机构的需要,对人员都进行了较大的压缩,这种情况下,工会干部的任职就不能再拘泥于传统的做法,而应该采取更符合市场经济和实际情况的做法,专职和兼职相结合。

基层工会主席是官又不能像官。他的社会角色是被工会组织的性质和行为特征所决定的。他应该符合工会组织的行为规范。加拿大著名的管理学家明茨伯格在论述管理者的角色定位时,曾明确指出,为了有效地履行各种职能,管理者必须明确以下两点:自己要扮演哪些角色?在扮演这些角色的过程中,自己需要具备哪些技能?沿着这样一种思路,我们来研究和探讨一下基层工会主席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和应该发挥哪些作用。

政治地位,即工会主席作为一级工会组织的代表,在国家和社会政治生活中应当占据的位置,这是由工会组织的性质所决定的。随着工人阶级夺取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工会由被压迫阶级的群众组织变成了国家领导阶级的最广泛的群众组织,工会这一性质的根本变化决定了工会领导地位的根本变化。工会各级组织的领导都是工会法人的代表,都是群众组织的负责人,都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