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菜根谭全书(第三卷)
11845300000062

第62章 忍得住耐得过 则得自在之境

“原文”

语云:“登山耐侧路,踏雪耐危桥。”一耐字极有意味,如倾险之人情,坎坷之世道,若不得一耐字撑持过去,几何不堕入榛莽坑堑哉?

“译文”

俗语说:“爬山要耐得住倾斜坡上的险径,走雪路要有胆量过危险的桥梁。”可见这一个‘耐”字具有极深长的意义,例如险诈奸邪的人情,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假如没有这一个“耐”字苦撑下去,有几个不会堕落到杂草丛生的深沟里呢?

“解说”

清代著名养生家曹廷栋在《老老恒言》中说,遇到急事,即使你再急躁,也是无济于事的。应当以——“耐”字处之,百事自然就顺,血气既不妄动,神色亦觉平和,可以养生兼养性。

我国传统道德观念把忍让作为一种美德,也作为评价一个人修养程度的重要方面。不仅如此,古人还认为注意忍耐,敬人持己,可免除忧患,不使神形受伤,从而益寿延年。俗话说,“百战百胜不如一耐,万言万当不如一默”,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持耐心,可以练就人体精气的柔性,以调和人的情志冲动。特别是在矛盾激化时,更是要“耐”字去暴烈脾性,以免弄出不良的后果。

“例解”

龟之长生之道

东汉时,颖川郡有一个人叫张广定,为躲避战乱时常远走他乡。他有一个四岁的女儿,不能徒步远涉,又无法用担挑她走。他想,丢下女儿一定会饿死,可又不忍心让她的尸骨暴露在野外。他家村口有座很大的古墓,墓顶原先有个洞,直通墓中。于是他将女儿盛放在筐中,用绳子系吊墓底,并留下数月干粮和饮水,匆匆离去。

三年后,世道安定,张广定才返回家乡,准备到古墓中收拾女儿的尸骨,并加以埋葬。张广定前往一看,女儿依然坐在古墓中,见到父母还认识,非常高兴。而张广定夫妇起初怀疑是女儿的鬼魂。等到张广定下到墓底,接近女儿,才知道女儿真是未死。张广定就问女儿从哪里得到食物。女儿说,当食物刚吃完时,肚子很饿,见到墓角落有一个动物,伸长脖子吸气,她就模仿试验,就不再感到饿了,以后天天如此,一直到今天。父母离去时所留下的衣服被子,仍在墓中,因不来回走动,衣服也不破损,所以就不挨冻。张广定听完女儿的讲述以后,就寻找女儿所说的动物,结果发现是一只大龟。女儿出墓以后,起初吃食粮感到小腹痛,而且呕吐,很长时间才习惯。由此足以说明,龟有长生不死之法,习道的人仿效此法,就可与龟一样长寿。

不听良言劝 恋权命难保

灭吴之后,越王勾践进入吴宫,在吴王的文台上举行盛大的酒宴,以庆贺胜利。文种上前献祝辞称颂说:“皇天佑助,我王受福。良臣共谋,我王之德,先群显灵,辅君成事。君不忘臣,臣尽其能。功配不天,德不可掩。举酒祝君,万福无疆!”越王听了这一番颂辞,却默然无言。文种再上祝辞说:“我王仁贤,怀道抱德,灭仇破吴,不忘返国。赏无所吝,群邪杜塞。”越王仍然面无喜色。

这时范蠡已看出勾践这个人,只可共患难,而不可共成功。他不惜群臣之死,以成就自己的功业。却不愿封赏功臣,他面有忧色而不乐。这时范蠡就已暗下决心,要离越而去。因此,等到勾践从吴返越,又北上争霸中原,意得志满凯旋而归之后,范蠡便对文种说:“现在已是离开越王的时候了,否则必有杀身之祸。”文种却不以为然。范蠡又写信给文种说:“我听说天有四时,春生而冬伐;人有盛衰,泰极而否来。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道,大概只有贤人才能做到吧。蠡虽才能低下,还能明白进退之道。高鸟已尽,良弓当藏;狡兔已死,良犬当烹。越王的为人,脖子长而嘴如鸟喙,目如鹰视,行步如狼,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处荣乐;可与历危,不可与处安。您如不忍离去,必为所害!”但文种始终不信越王会加害于己,到底没有离去。

勾践大业成就之后,果然对他的功臣们态度逐渐冷淡起来,并且愈来愈疏远他们。文种因此而心中郁闷不乐,整日忧心忡忡,并且多日辞病不朝。于是有人向越王诬告文种说:“文种自以为是他才使君王得有今天,但他却官不见加,地不益封,因此他心怀怨恨,愤疾于内,而色形于外,故而不来朝见君王。”勾践听了这一番话,便开始对文种产生恶感。有一天文种对越王说:“臣多年来之所以早朝而晚归,苦身焦思,就是为了助王灭吴。现有吴国已灭,大仇已报,君王也就不再有什么可忧虑的了。”勾践听出了文种话中的意味,心中不快,默然不语。

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2 年)的一天,越王召文种问道:“我听说,知人易,自知难。难道有谁能知道相国您究意是什么样的人吗?”文种回答说:“君王提出这样的问题,令人感到太可悲了。君王知臣之勇,不知臣之仁;知臣之忠,不知臣之信。臣多次劝谏大王损声色,减淫乐,对王尽心竭忠,言无所讳,因此多次触犯了大王。不能阿顺大王意而言,必然难免获罪。臣不敢畏死而不言,但愿言而后死。从前子胥被吴王所杀,临死前曾说:‘狡兔死,良犬烹;敌国破,谋臣亡。’范蠡临行前,也和我说过同样的话。从大王之问,臣可见大王之志了。”勾践默然不应。文种回到家里,对他的妻子说:“我已看出,君王有杀害忠良之意。我的性命难保,只不过在须臾之间了。”

果然不久,勾践又召文种,对他说:“你有阴谋兵法,克敌制胜的九术之策,今用其三,即已灭吴。还有六术在你那里,望你能用其余的六术辅我前王于地下,以谋灭吴之前人。”于是文种仰天叹道:“可悲呀!我悔不从范蠡之谋,而终为越王所杀!”勾践赐给文种一把剑。文种得剑,又叹道:“本为南阳之宰(这是说自己本是楚国宛铳,宛即南阳),而今为越王所擒!”又自笑道,“后世百代,忠臣必以我为鉴!”说罢,便伏剑而死。文种死后,勾践把他葬在国都郊外的西山上。

潜龙跃深渊 无力难回天

司马昭上台后,便有了代魏称帝的野心。亲信贾充劝他派人去慰劳镇守四方的大员,并试探他们对司马昭代魏的态度。司马昭最不放心的是诸葛诞,就派贾充到淮南来了。

到了淮南,贾充试探诸葛诞说:“京师许多人都主张皇帝禅位给司马昭,你觉得怎样?”诸葛诞大怒,厉声大叫说:“你难道不是贾豫州之子吗?你家世受魏恩,怎么能负国?若皇帝有难,我将以死报国!”贾充讨了个没趣,只得灰溜溜地回来了。

司马昭得知,认为诸葛诞早晚要起兵反抗,为了激他早反,下令召诸葛诞回京任司空。诸葛诞早有思想准备,便杀掉扬州刺史乐琳,起兵反抗司马昭,司马昭在贾充的谋划下,裹挟太后,天子,亲率二十六万大军南征,花费了十个多月的时间,才攻破寿春,平灭的诸葛诞。

平灭诸葛诞之后,司马昭便沿着曹操的道路向皇帝的宝座进逼了。在此之前,司马昭已有权穿带皇帝的衮冕、赤舄(皇帝穿用的鞋子)。甘露五年(260),又逼着曹髦封他为相国,晋公,加九锡。

魏帝曹髦可不象曹芳那样逆来顺受,他性情刚烈,有志做一个中兴君主,只是朝廷大权都被司马昭控制,他已无法改变目前的局势,抑郁之中,自作《潜龙诗》一首来发泄自己的苦闷:

伤在龙受困,不能跃深渊,

上不飞天汉,下不见于田。

蟠居于井底,鳅鳝舞其前,

藏牙伏爪甲,嗟我亦如然。

不想,这首诗却遭来司马昭的一顿羞辱。一天,司马昭佩剑上殿,曹髦对他怒目而视。这时,群臣已尽是司马昭的党羽,他们齐声高叫:“大将军功德卓著,应为晋公!”曹髦装做没听见。司马昭厉声说,“我父兄三人立有大功,封我为晋公,还不容许吗?”曹髦迫于情势,只得回答说:“谁敢不从。”“那么,《潜龙》诗里的鳅鳝是指何意?”司马昭咄咄逼问之后,就冷笑着退下殿去。

回到后宫,曹髦越想越气,他再也不能忍受如此凌辱了。第二天,他把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召进后宫,气愤地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不能坐以待毙,今天我要和你们一起讨伐他!”王经一听,这不是以卵击石吗?赶忙劝阻说:“军政大权在司马昭手里,朝廷四方都为他效死,更何况陛下兵甲寡弱,这不是自取灭亡吗?”血气方刚的曹髦从怀里掏出诏书摔到地上说:“我主意已定,死而不惧!”王沈、王业见势不妙,慌忙向司马昭告密去了。

曹髦亲率宫中宿卫和奴仆数百人,鼓噪而出。司马昭的弟弟,屯骑校尉司马亻由率众正奔入皇宫,与曹髦相遇于宫门,左右大喝道:“乘舆(皇帝)在此!”司马亻由吃了一惊,不敢动手,率众人转身就跑。这时,司马昭的亲信,中护军贾充率军拦住了曹髦。曹髦大声呵叱说:“我是皇帝,你们想造反吗?”一边喊,一边手提利剑奋击。众士卒见是皇帝,都不敢还击,纷纷后退。太子舍人成济是个亡命之徒,操戈在手,问贾充说:“事急矣!怎么办?”贾充厉声说:“司马公养活你们,正是为了今日。司马公事败,你们都要族诛,还犹豫什么!”成济冲上前去,操戈朝曹髦刺去,曹髦当即死于车下。这位年仅20岁的年轻皇帝,凭着一时激愤,未免也过于鲁莽和缺乏心机了。如果他利用这数百人,在司马昭入宫时暗中动手,说不定还有一线希望。

曹髦死后,司马昭为了掩人耳目,将成济诛灭三族,同时又让郭太后下令历数曹髦的罪行,将其贬为庶人。另立14岁的陈留王曹奂为皇帝。

无谋性寡断 兵败吐血亡

曹操和袁绍是三国时期北方的两大势力,袁绍兵力强大,曹操弱小,袁绍拥有冀、幽、青、并四州,有精兵10万,战马万匹,而曹操集结在官渡的部队,不过三四万人。

袁绍看曹操的势力越来越大,心中不安,在公元 199 年以前他一直与公孙瓒作战,顾不上曹操,公元199年他败了公孙瓒。公元199年,袁绍率领10万大军向南推进,矛头直指许昌。他的谋士田丰认为己方连年多战,百姓疲劳,府库空虚,不宜发动大规模的战争,而应首先发展农业生产,稳定经济,增加军事力量,准备充足的粮草和兵器,这样才可以和曹操决战,谋士沮授也认为制胜之策,不在强胜,曹操在政治上处于奉天子以令诸侯的有利地位,且法令统一,士兵精练,己方兴无名之兵,难以取胜。

谋士审配则认为我强敌弱,消灭曹操,易如反掌,不必再拖延战机。谋士郭图也认为攻伐曹操,实为讨伐汉贼,可谓师出有名,应当及早攻伐。

袁绍自认为实力强于曹操,就听从审配的意见,点了10万大军向许都进攻。

沮授为监军,统率三军,郭图等人与沮授不合,就对袁绍说:沮授在军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如果再任其发展下去,将来就不好控制了。袁绍本来对沮授反对进军不满,听郭图这样说,就把沮授原来的统率的军队,分别由沮授、郭图、淳于琼三人各自带一军。

沮授的军权被削弱了。

袁绍还积极联合刘表、张绣,动员他们从南方进攻曹操,刘表口头上答应,但后来并未采取行动。张绣不但没有进攻曹操,反而听从谋士贾诩劝告,投降了曹操。

曹操也聚集他的谋士进行策划。

谋士郭嘉说:“昔日楚汉相争之时,高祖刘邦的实力远远比不上项羽,而高祖以智获胜,项羽虽然强大,终于被刘邦擒获。我认为袁绍有十败,主公有十胜,袁绍虽然兵力强大,也无济于事,终将失败。袁绍礼仪繁多,公体任自然,这是道胜;袁绍出师无名,举动属于叛逆,公奉天子以率天下,此为义胜;当今乱世,刑罚不严,袁绍以宽济宽,不能慑服群下,公以猛纠宽,因而上下知禁令,这是治胜;袁绍外宽内忌,用人有疑,任人唯亲,公外简而内心机智明察,唯才是举,用人不疑,不问亲疏,这是度胜;袁绍多谋少决,常失时机,公策定即行,善于应变,这是度胜;袁绍凭借先补助资荫,喜高谈阔论,好捐让沽誉,所以浮夸喜言之士多归附于他。公真心待人,推诚置腹,不虚美,以俭率下,录赏有功之士毫不吝啬,因此忠正多识,喜欢务实,而有远见的人都愿为公效力,这是德胜;袁绍见人饥寒,恤念之情溢于言表,而他所看不到的就想不到,这是妇人之仁,公对于眼前小事,虽时常有所忽略,而十分注意大事,考虑周全,这是仁胜;袁绍臣属争权夺利,谗言惑乱,公以道御下,流言恶语不行,这是明胜;袁绍是非不分,公对所是以礼奖进,所非绳之以法,这是文胜;袁绍好虚夸声势,不知用兵之道,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为军士所仰仗,为敌人所畏惧,这是武胜。公有此十胜,何愁不能战败袁绍?”

曹操听了转忧为喜。

根据谋士们的建议,曹操决定采取防守的战略方针,公元199年 8月,曹操把部队推进到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南),作了如下部署:

(一)派臧霸带兵进入青州,以牵制袁军,同时巩固自己的右侧。

(二)派于禁带骑兵2000人屯守延津(今河南延津北),同白马(今灌南滑县东北)太守刘延共同防止袁绍的正面进攻。公元199年2 月,袁绍带10万人马进驻黎阳,准备进攻许都。

袁绍令大将颜良攻白马城,沮授对袁绍说:“良虽勇,但性情促狭,不宜专任。”袁绍不听。

颜良围白马,东郡太守刘延看情况危急,就向曹操求救,曹操立即提大军,要亲自迎敌,关羽也随军出征。曹操的军师荀攸为曹操提出分兵之计,荀攸说:“敌人兵多。我军兵少,派一将带兵西出延津,作为疑兵,装作要进攻袁绍的后方,待袁绍西向防堵,我军直达白马城。乘他不备,可擒获颜良。”荀攸这个建议,实际是声东击西。曹操依计而行,派一支部队直达延津。袁绍果然中计,派兵堵截,曹操带大军立即进逼颜良,颜良不防曹操到来,仓猝出战,尚未出去,在麾下指挥士兵,关羽飞马而至,连斩数员大将,直到颜良麾下,手起一刀,颜良措手不及,被砍落马下。关羽下马,割了首级,回马而去,如入无人之境。袁军失去主将,立即大乱,曹操乘机掩杀,袁军毫无抵抗之力,被杀很多,损失严重,曹军解了白马之围。

袁绍听说颜良被斩,曹操从白马退军,不由大怒,要亲自率军渡河南进,沮授又劝阻说:“战争胜负的变化,不能不认真考虑,现在应驻军延津,分出一部分兵力进攻官渡。如果能攻下,再来迎接留驻延津的大军,也不算晚,如果大军前进,万一有失,就会有全军覆没的危险”,袁绍根本听不进去沮授的正确意见,决定命令部队渡河前进。

大军将要渡过黄河,沮授说:“黄河啊!黄河!我们还能渡河回去吗?”

袁绍看沮授没有斗志,就削减了他的部队,归入郭图带领。

大军渡过黄河,至延津南岸。以文丑为先锋,向曹军发起进攻。

曹操得知袁军先锋文丑向前推进,就命令部队在延津南面山坡上扎好营。曹操接到探马的报告,就令骑兵卸下马鞍子,把辎重车辆停在路上。曹操的部将不明白曹操的意思,就纷纷请求上马,退入营垒。

曹操的谋士攸大声说道:“如今正是擒敌之时,为什么要离去。”一会儿文丑带领的6000人马到来,将领看情况危急,又催促曹操上马迎战。曹操反而令大家丢下辎重,不要管。文丑兵到,看到曹军的辎重无人防守,争先恐后的去抢夺,乱成一片。曹操立即指挥全军,一齐上马冲杀,袁军大败,文丑被杀,没有死的袁军纷纷投降。

白马、延津之战,袁绍两战两败,曹操两战两胜,袁绍连损两员大将,应从中吸取教训,但他却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曹操得胜以后,退回官渡,袁绍进逼官渡,双方开始相持。

袁绍虽然在白马、延津两次失败,但他有10万人马,曹操只有三四万人马,因此,袁绍的量仍然比曹操强大得多。从经济实力上来讲,袁绍占据的河北等地,是比较富庶的地方,而曹操的后方,却是连年战争,农业生产遭到很严重的破坏,就军用物资来说,袁绍比曹操雄厚,特别是军粮,曹操比不过袁绍。如果袁绍认识到这一点,可以与曹操打持久战,待曹操粮尽,必自败。

袁绍却没有认识到上述问题,他认为自己的军队比曹操强大得多,可以一举消灭曹操,而无须打持久战。

7月,袁绍命令部队集结到官渡的阳武,准备发动大规模的进攻。

袁绍的谋士沮授头脑始终十分清醒,他再次劝袁绍说:“我军虽然人数众多,但勇猛不如曹军。曹军虽精,但存储的粮草不如我军,曹军利战,我军利守。最好是坚持不动,待敌军粮尽之时,不战自溃,到那时,我军可一举获胜。”

袁绍一心求战,听了这话,心中不高兴,他说:“你怎么屡次泄我军斗志,你看我怎样破曹。”

袁军进逼官渡,择地立营,绵亘至数十里,曹操也分营抵御,发兵挑战,双方交战多场,互有胜负。

公元200年9月,曹操向袁军发动了一次进攻,但没有获胜,曹操只得采取守势,深沟高垒,固守阵地,以等待有利时机。袁军采取进攻的战术,在曹营外面堆起土山,砌起高高的壁楼,令弓箭手登楼放箭,箭如雨下,曹营的士兵来往都得用盾牌遮住身体,一时曹军人心大乱。

曹操集合谋士商量对策,终于发明了一种机器,叫作发石车。车中储石,扳机发动,能击空至数丈以上。发石车造成以后,对着土山,冲击发石,石势凌射,把袁军的壁楼击破,袁军无处躲藏,被打得头破血流,因此又称该车为霹雳车。

袁军不敢再登楼放箭,曹军士气大振。不久,袁军又暗凿地道,曹操又想出办法,在营墙内挖掘长沟,进行防御。

双方相持了3个多月。

在袁军人数多,粮草充足的情况下,曹军十分不利,一些人已经动摇了,有些郡县叛变了。在前线指挥作战的曹操也很忧虑,他写信给在后方的荀,想退守许都。

荀 是个很有智慧的大臣,他给曹操写了回信,分析双方的形势,鼓励曹操坚持下去,等待有利的时机。荀 在信中说:

“如今,军粮虽少,但还没有楚汉之际,高祖刘邦与项羽在荥阳、成皋(今河南荥阳西北汜水镇)相持时的情况严重。当时刘邦与项羽都不敢先退兵,因为先退者势屈。现在袁绍倾其全部兵力于官渡,欲与我军决一胜。将军以仅占两军十分之一的兵力,扼咽喉要地,阻止袁军前进,已达半年之久。这是以弱抵强,如果不能制胜,必然为之所乘,是关系天下大势的关键时机。再坚持一下,袁军攻势衰竭,战局就会发生变化,如今已到出奇制胜的时候,千万不可退兵,坐失良机。况且袁绍不过是布衣之雄,能招致人才而不能用。将军神武明哲,而辅之大顺,必能获胜。”

曹操看了荀 回信,又增加了信心。荀 又从后方组织了部分军粮。

曹操得到粮草,就决定坚守下去,等待情况变化,寻找有利时机。

曹操粮食不足,袁绍也不轻松,因为袁绍有10万之众,因此也更费粮草。

曹操的随军谋士荀攸,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他派人侦察后,对曹操说:“袁绍的运粮车队一两天内就要来到,督运的将领虽然勇猛,但自傲轻敌。如果派兵进攻,必定能破敌军。”

曹操问:“谁可担此重任?”荀攸说:“徐晃有勇有谋,可担此任。”曹操派徐晃、史涣二将,带一支精兵截击袁军的运粮队,袁军毫无防备,被击败,粮草被烧。

到了10月,袁绍又从河北运来了1万多车军粮,屯积在大营以北40 里的故市、乌巢(都在今河南延津县境),还派大将淳于琼带领1万人在那里防守。

沮授十分注意军粮这个问题,他建议袁绍派一支军队驻防在淳于琼的外侧,以防曹军偷袭,袁绍没有采纳。

袁绍的谋士许攸,向袁绍献计说:“曹操兵将不多,现在全部来防御我军,许都必然空虚,如果派军攻许都,破操也就不难了!”袁绍不从此计。恰好在这时,有人报告说许攸家属犯法,被留守邺城的审配拘捕起来,许攸预料袁绍必败,就去投奔曹操。

曹操听说许攸来投,高兴得连鞋子都来不及穿,光着脚迎了出来。拍着手笑道:“子远(许攸字子远)肯来,事情就好办了。”曹操将许攸迎入大帐,问许攸计策,许攸说:“我曾劝袁绍轻兵袭许都,首尾夹攻,袁绍不听。”

曹操说:“你怎么出如此毒计。”

许攸接着说:“公不必惊,袁绍无知,不用此计,反将我家属拘捕,所以背绍来投公。”

曹操笑着说:“袁绍不用子远妙计,怎么不败?”

许攸问道:“公现在尚有多少粮?”

曹操说:“可支一年。”

许攸冷笑道:“恐怕未必。”

曹操说:“可支半年。”

许攸拂袖而起,作色道:“公不想破袁绍吗?怎么欺骗我呢?我要告辞了。”曹操忙上前挽着许攸低声说:“军中不便明言,实告子远,军粮只有一月了!”许攸又笑道:“我料公粮食已尽,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危急在眼前了!”

曹操皱眉说道:“子远既不忘老朋友,惠然肯来,应当为我想个办法。”

许攸这才说道:“袁绍有辎重万余,屯积在乌巢,派淳于琼把守。淳于琼嗜酒无度,必然防备不严,公可用轻骑偷袭,烧其粮草,不出3日,袁军自乱,公可大胜。”

曹操听了,十分高兴。但曹操身边的许多将领都怀疑许攸有诈,担心上当受骗。只有荀攸与贾诩二人认为他的话是实。

曹操相信了许攸的话,选马步兵5000人,密制袁军旗帜,乘夜至乌巢劫粮,留曹洪、荀攸二人守营。

曹操披挂上马,带许褚、徐晃等猛将,及5000人马,至黄昏后起行,人负薪,马衔枚,打着袁军旗号,从小道急走,直指乌巢。乌巢距绍营40里,淳于琼虽奉令把守,但恃有大营为蔽,自谓无虞。且喝得酩酊大醉,高枕卧睡,四更将尽,只听到寨外有哔剥声,方才惊醒,起来观看,已是火光四射,如同白昼。慌忙召兵迎敌,兵士都手忙脚乱,毫无纪律,如何能抵住曹军。

曹军四面杀入,捣破袁军营寨。

淳于琼尚有三分醉意,没有气力,勉强上马出战,迎面碰上许褚,二人交战,只六七个回合,就被许褚劈落马下。主将一死,部众也无斗志,又被曹军杀死千余人,其余溃散。

曹操命将士们焚毁粮草,烈焰熊熊,光彻百里,袁绍营中也看得见,巡逻兵报告袁绍,袁绍欲派将前住救援。郭图献计道:“操军若攻乌巢,寨内必定空虚,我军不如乘虚劫寨!”

袁绍说:“此计甚妙!”遂命张、高览去袭曹营。

张癭进言说:“曹操善于用兵,营内必然有防备,不如先救乌巢,若淳于琼败,粮被焚毁,我等束手就擒了。”

袁绍说:“我自有安排,你们只管去袭曹营,我另派蒋琦去救援乌巢。”张癭与高览去袭曹营,由于曹军早有防备,中了埋伏,败回。

郭图见自己的计谋没有成功,就对袁绍说:“张癭等以败为喜,不肯效力,现在已报称退回。”

袁绍顿时大怒,立即派人召回二人,从重治罪,张癭听到这个消息,非常害怕,就投曹营而去。

曹洪正要收兵,闻张癭、高览来降,不敢受降,怕其中有诈。荀攸不怀疑,这才开营纳降,等待曹操回来发落,曹操在乌巢,正烧粮草,蒋琦率军到来,士兵见援军到来,忙请分兵迎敌。

曹操大喝道:“贼至背后,回战未迟!”直至蒋琦进攻,曹兵才回身迎战,许褚、徐晃迎战夹击蒋琦,蒋琦抵挡不住,被杀死。袁军惊恐溃败,曹军也不追赶,将粮草焚尽,方才撤军回营。

袁军失去粮草,军心已乱,曹操又散布谣言,说要大举进攻邺城,切断袁军后路,袁绍疑为实事,忙令撤军。袁绍与长子袁谭,渡过黄河,曹操趁机截杀,袁军又死伤数万。

曹操在这次战役中,缴获了袁军丢下的全部军用物资。袁绍的主力部队,经此一战,损失得所剩无几。

曹操战败袁绍,收兵回许都。

袁绍退回河北,惭愤成疾,吐血不止,到了公元202年,袁绍病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