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菜根谭全书(第三卷)
11845300000021

第21章 过归己任 功让他人

“原文”

当与人同过,不当与人同功,同功则相忌;可与人共患难,不可与人共安乐,安乐则相仇。

“译文”

要有跟人共同承担过失的雅量,不可有跟人共享功劳的念头,因为共享功劳彼此就会互相猜忌;可以有跟人共患难的胸襟,不可以有跟人共安乐的贪心,因为共安乐彼此之间就会互相仇视。

“解说”

自古到今,能够同安乐共富贵的例子不多,倒是兄弟相煎君臣猜杀父子干戈的例子比比皆是,尤其是君臣之间,遵守的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惯例,能像宋太祖那样“杯酒释兵权”,已经足够仁义的了。所以待人处世勿争,存与人共患难之心,不存与人同欢乐之伐幸。欲成就一番事业之人,如果连这简单的俗世心理都看不透,还谈何追求?

“例解”

徐勉尽职守 家犬不识主

世间动物之中,狗是最善辨别主人的,也对主人最为亲热。在历史上,竟出现过主人归家时,家中群狗惊吠不已的反常现象。这现象就发生在南朝梁的大臣徐勉身上。

徐勉(466—535),字修仁,东海郯县(今山东郯城北)人,东晋、南朝时曾侨置郯县于今江苏镇江市。他虽在南朝齐时已出仕,但在萧衍建立梁政权后,他的才干始得以充分施展,成为梁前期的主要辅政大臣之一。

徐勉任职十分勤劳,家犬惊吠之事即发生于梁武帝天监(502—519)初。他任侍中兼尚书吏部郎时。“时王师北伐,候驿填委。勉参掌军书,劬劳夙夜,动经数旬,乃一还宅。每还,群犬惊吠。勉叹曰:‘吾忧国忘家,乃至于此。若吾之后,亦是传中一事。’”当时,官员每旬都有休假,徐勉不仅平日不归家,休假日亦在官府日夜辛劳,无怪乎连家犬都觉得他是陌生人了。这事确如徐勉当时所言,成为他忧国忘家的一段佳话。

徐勉以后历任吏部尚书、侍中、尚书仆射、中书令等要职,但此作风一直未改,“尽心奉上,知无不为”。他处理公务效率甚高,“虽文案填积,坐客充满,应对如流,手不停笔”。因此,当徐勉因脚疾求解内职时,梁武帝萧衍下诏不许,命令他停在下省,三日一朝见,有事则派遣主书来与他商议。

徐勉的次子徐悱先他而亡,他十分哀伤,但不愿因之而久废公务,就作《答客喻》,以劝勉自己,其中最后两句是,“即日辍哀,命驾修职事焉。”足见他萦于私情,以国事为重的心怀。

亲览万机事 焦劳为庶政

北宋开宝九年(976)十月,宋太祖突然逝世,其弟赵光义(后改名赵炅)登上帝位,史称宋太宗。当时,北宋建国仅仅十七年,一切还都在初创时期,五代时形成的割据局面,还没有完全结束。北宋的东南有钱 于吴越称王,陈洪进占据漳泉;西北有北汉偏霸于太原,还有待于荡平。北宋会不会继五代后周之后再成为第六个短命朝代,这个问题依然严峻地摆在北宋统治者面前。因此,宋太宗表示,决心要效法宋太祖“勤劳启国,宵旰临朝,万机靡倦于躬亲”的榜样,以实现赵宋王朝的长治久安。

宋太宗即位不久,因求治心切,特降一诏书命令群臣议论政事,凡要求当面论奏者,及时召见。以后,又屡次降诏以求群臣直言。凡文武官不论名位高卑,“或闻民间利病及时政得失,并得上书直言,无有所隐”。淳化二年(991),又恢复了百官依次奏对的制度,每逢起居日,命常参官两人次对 门司接受其奏章。群臣所上奏章,宋太宗都亲自一一阅览,“如所言有可采,必行旌赏,如无所取,亦不加罪”。

同时,宋太宗又承袭宋太祖亲试举人的作法,自出试题复试进士及诸科人。仅太平兴国二年(977)一科,就录取五百人,取士之众,前所未有。当时,宋太宗曾对侍臣说:“朕欲博求俊才于科场中,非敢望拔十得五,止得一二,亦可为致治之具矣。”

宋初,常参官(即朝官)的除授皆由中书决定。太平兴国六年(981),设立差遣院,凡常参官任外官受代而归者,皆由差遣院“考校劳绩,品量材器,以中书所下阙员,类能拟定,引对而授之”。从此以后,宋太宗又亲自过问官员的考核、除授。

淳化二年(991),宋太宗担心大理寺、刑部的官吏断狱时舞文弄法,特于禁中设审刑院。各地上奏的狱案,皆交审刑院,由审刑院加盖印记,然后发付大理寺或刑部检断,断毕上奏皇帝,皇帝再交审刑院详议,议定后复奏请皇帝裁决,然后交付中书行下,所断不当者,许宰相奏闻,另行论决。宰相所领之职,于是改由皇帝主掌。

为了防止刑狱冤滥,凡是百姓击登闻鼓告御状,宋太宗都亲自听断,同时还亲自录问京城在押囚犯。淳化四年(993),京畿百姓牟晖击登闻鼓,太宗召问,牟晖说他家丢了一头猪,太宗赐给他一贯钱作为赔偿。宋太宗曾以此事对宰相说:“似此细事,悉诉于朕,亦为听决,大可笑也。然推此心以临天下,可以无怨民矣。”史书记载,宋太宗御便殿,录问京城所押囚犯,常至天黑,侍奉的近臣认为是劳苦过甚。宋太宗说:“不然。倘惠及无辜,使狱讼平允,不致枉挠,朕意深以为适,何劳之有?”

宋太宗在位二十二年间,每每是黎明即御前殿受朝、听政,日旰而罢,复于崇政殿决事,常常将至中午,尚未进膳。孜孜求治,始终不敢有所懈怠。他在总结唐末帝王专委臣下,导致天下分裂的教训时说:“朕虽德愧前王,然于政事,靡敢怠惰。天下事急若奔驷,日日听断,尚恐有照烛不至者。而况唐末帝王,深处九重,民间疾苦,何尝得知!每一思之,诚可警畏。”因此,他坚持自己躬决万机,臣下只是奉行圣旨而已。

他在留心政事之暇,坚持披览前代史书,总结安危治乱、兴废之由,以为鉴戒。命儒臣门类群书,编为《太平御览》,凡一千卷。宋太宗日读三卷。因事或阙,则暇日追补。大臣宋琪曾上言:“陛下好古不倦,观书为乐,然日阅三卷,恐至疲倦。”宋太宗回答说:“朕性喜读书,开卷有益,每见前代兴废,以为鉴戒”,“不以为劳也。”

宋太宗在勤于政事的同时,还深以畋游声色为戒。尽放鹰犬,外罢畋猎。深夜观书,内避六宫之惑。

至道三年(997),宋太宗逝世。当时的翰林学士承旨宋白在其所上《帝谥议》中,对宋太宗“求贤审官”、“置详刑之曹”,“下考课之令”等政绩,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是“映后而辉前”。

经过宋太宗二十余年的经营,宋朝终于避免了再度成为短命朝代的厄运,奠定了两宋三百余年的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