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菜根谭全书(第三卷)
11845300000020

第20章 穷寇勿追 投鼠忌器

“原文”

锄奸杜幸,要放他一条去路。若使之一无所容,譬如塞鼠穴者,一切去路都塞尽,则一切好物俱咬破矣。

“译文”

要想铲除邪恶之徒杜绝投机取巧专走后门的小人,有时也要斟酌实情给他们留一条改过自新的途径。反之,如果逼得他们走投无路毫无立足之地,那就等于为了消灭一只老鼠而就堵死一切鼠洞,固然把老鼠的一切逃路都堵死了,可是一切好东西却也都被老鼠咬坏了。

“解说”

俗话说:“狗急跳墙。”孙子兵法中讲:“归师不遏,围师应阙,穷寇不追。”就是以防困兽犹斗,垂死挣扎。大宋军攻敌,三面包围,一面放开,炮箭齐发,进攻之时,立一列横幅,上写:“顽抗必杀,投降不咎,回家不追。”即有此意。同时,只要达到除恶惩奸的效果,不妨放他一条生路。

“例解”

投鼠要忌器 给主留情面

光绪六年,慈禧太后染上奇病,御医日日进诊,屡服良药,竟不见好转。此时,朝中尤为焦急,遂下诏各省督抚保荐良医。两江总督刘坤一、江苏巡抚吴元炳举荐江南名医马培之进京问诊。马培之,字文植,在江南被人誉为“神医”,吴巡抚在奏折上称“马培之素精医道,遐迩知名,各处就诊之人,往往目不暇给,临症既属繁多,脉理日益纯熟。”

于是一道圣旨从北京下到江苏,征召马培之进京御诊。马培之家乡孟河镇的人无不为马氏奉旨上京而感到自豪。可是年逾花甲的马培之却是欢喜不起来。他自忖:京华名医如云,慈禧太后所患之病恐非常病,否则断不会下诏征医,可见西太后之病乃非同小可。此去要是弄不顺,只怕毁了悬壶多年所得的盛誉,还可能会赔上老命,祸及子孙,确是吉凶未卜??

七月底,马培之几换舟车,千里跋涉抵达京都,即打探西太后之病况。其实,关于慈禧之病传说纷纭,有人传是“月经不调”,有人说是“血证”,还有一些离奇的传说。马氏拜会了太医院的御医,先作打探,却不得要领,心中不由十分焦急。后又连日访问同乡亲友,最后还是一位经商的同乡认识宫中一位太监,请这位太监向西太后的近侍打听慈禧患病的真实起因以及有关宫闱之秘。果然,从这条黄门捷径传出了消息,使马培之大吃一惊:慈禧太后之病乃是小产的后遗症。慈禧早已寡居多年,何能小产?马氏吃惊之余,心中已明白了大半,也自觉心安了许多。再打听,得知慈禧虽然守寡,却是难耐空床寂寞,周围伴男面首不少。有人传其与荣禄、安德海、李莲英之辈有私;有人说其与名伶有私??绯闻的确不少。

七月廿六早,马培之在太监的带引下,不知拐了多少宫巷,跨过多少条门槛,终于来到了金碧辉煌、侍卫森严的体元殿。只见 40多岁的慈禧太后,脸上虽然涂着很厚的脂粉,却难掩那血亏的面色。西太后先询问马氏的籍贯、年庚以及行医经历的一些细节。然后由太医院李卓轩介绍圣体病况。当时在场的还有京外名医薛福辰和汪守正等人,于是由薛、汪、马三医依次为西太后跪诊切脉。诊毕,三位名医又各自开方立案,再呈慈禧太后。只见老佛爷看看薛的方案沉吟不语,再阅汪的方案面色凝重,此时三大名医莫不紧张,无不沁出冷汗。但当太后看了马的方案后,神情渐转祥和,金口出言:“马文植所拟方案甚佳,抄送军机及亲王府诸大臣。”众人听罢,心中的石头落地,而马氏更是欢喜。马培之对慈禧太后的病因本来已心中有数,再切其脉,两寸虚细,两关沉小带滑,两尺沉濡,完全暗含产后血证。马氏在其方案上只字未敢言及妇产的病机,只作心脾两虚论治。而在药方上却是明栈暗渡,声东击西,用不少调经活血之药,此正中慈禧下怀。西太后本来对医药就素有了解,见马之方案,甚合己意,这是因为医生开的药方要抄送朝中大臣,所以必须能治好病,又可遮私丑、塞众口,马氏的药方正符合这两种要求。另两位名医薛、汪的方案虽然切中病机,脉案明了,在医术上无可挑剔,但免不了投鼠忌器而不中老佛爷的心意。

后来,慈禧服用了马氏的方药,奇病渐愈,一年后基本康复。马氏本人也深得慈禧信任,留京良久。但是无论是在京还是返归故里,马培之对慈禧的病始终守口如瓶,他撰记的《纪恩录》对此更是隐约其词。人们只是从其弟子之口才知道有这么一段宫闱绯疾的轶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