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菜根谭全书(第二卷)
11830500000036

第36章 只畏伪君子 不怕真小人

“原文”

君子而诈善,无异小人之肆恶;君子而改节,不及小人之自新。

“译文”

一个伪装心地善良的正人君子,和无恶不作的邪僻小人并没有什么区别;一个正人君子如果改变自己所操守的名节,他的品格还不如一个毅然痛改前非而重新做人的小人。

“解说”

古代称地位高的人为君子,如果这种人伪善或操守不一,其危害极大。“窃国大盗”袁世凯,诈善改节之事俱做尽。戊戌变法时,以维新派自居,答应谭嗣同以新军维护变法,转身却向荣禄告密,毁变法大业,出卖变法义士。辛亥革命后,窃取革命果实,就任总统,不日却宣布登基称帝,逆潮流而动,终为国人唾弃。

“例解”

李斯心嫉恨 韩非入狱亡

韩非是战国时期韩国的贵族。他是诸子百家中法家代表人物,他主张用严厉的法律来治理国家。他的学说思想至今仍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但这样一位杰出的人物,却因为遭嫉妒而死于非命。

韩非见韩国国势一天天衰落下去,几次向国王陈述自己的强国之策。韩国国王都不加以采纳。因此韩非对国王不修明法制,而是以势压人;不求人任贤,而任用一些吹牛拍马之人的做法十分不满。韩非认为,文人往往用文章来搞混法律,武将常常自挟武功而违犯禁令。和平时期,任用那些徒有虚名的人,战争到来又重用那些武夫。国家供养的人都是些无用之人,真正有才能的人得不到任用。眼看着那些刚直廉洁的大臣遭到那些谗媚之人排挤和陷害,韩非感到十分痛心。他总结历史经验,写出了《孤愤》、《王蠹》、《说难》等文章来述说自己的思想和主张。

有人将韩非所著的书传到秦国。秦王读了这些书,感慨地说:“唉!我如果能见到这个人并与他交往,就是死了也没什么遗憾的了!”李斯说:“这些文章是韩国的韩非写的”。秦王为了得到韩非就立即攻打韩国。韩国国王一向不重用韩非,到了这时情况紧急了,才派韩非出使秦国。秦王见了韩非非常高兴,谈了几次话以后,秦王更加钦佩他。秦王还没有完全信任他就任以要职。丞相李斯和韩非是同学,他们都是著名的唯物论思想家荀子的学生。李斯深知自己的才能远不如韩非,深怕秦王信任韩非,对自己的地位构成威胁。于是就联合另一个权臣姚贾陷害他。他们二人在秦王面前诽谤韩非说:形象。

秦王觉得李斯、姚贾说的很有道理,便下令司法官员治韩非的罪。诬陷韩非是韩国的奸细。李斯派人给韩非送来毒药,让韩非自杀。韩非要求亲自见到秦王当面陈述自己的意见。但是,看管刑狱的人都是李斯的亲信部下,他们硬逼韩非喝下毒药。后来秦王后悔了,派人去赦免韩非。然而韩非已经死了。

韩非虽然死了,但他的思想却流传下来。后来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应用韩非的法制思想来巩固中央集权,结束了长期的分裂混战局面。这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稳定。

错立皇太子 杨坚空遗恨

隋代享国仅三十七年,两代而亡。文帝从北周的孤儿寡母手中夺取天下,励精图治,进而一统天下、结束南北分裂局面,功劳可以说很大了,但他未详太子之优劣,误信晋王杨广的矫饰,传位给他,终于导致天下大乱,隋朝就此终止,又不能不让人叹息。

隋文帝有两个儿子都比较讨自己喜欢,大的叫杨勇,小的叫杨广,其他子弟则年岁较小,对文帝的事业帮助不大。杨勇年岁稍长,所以是太子的合适人选,加上他为人比较忠厚少机变,颇结纳了一批官员,处理日常政事也较稳妥,于是文帝将其立为太子,打算在自己百年之后将位传给他。

而杨广被封为晋王,杨广很有野心,对杨勇的忠厚表示蔑视,认为他懦弱无能,不能成气候。杨广善于权谋机变,表面和善实藏奸诈。他对杨勇被立为太子心怀不满,加上自己当年曾率贺若弼、韩擒虎等大将为平灭南朝陈国立下大功,拥有精兵猛将,坐镇扬州,何等威风,却位居杨勇之下。杨广便打定主意夺取太子之位,要夺取太子之位,只有想尽办法赢得父皇文帝和独孤皇后的欢心,尤其要在皇后面前表现出自己的优点,因为文帝立嫡大受皇后影响。于是杨广便派人侦察杨勇的行为,发现杨勇当上太子之后,十分好色,养了不少姬妾,这件事曾引起独孤皇后的反感,便开始假装对声色犬马深恶痛绝,姬妾数量只够王爷的法定标准,而且他只和正妃萧氏来往,以示自己洁身自好。独孤氏了解到这些情况,对文帝开始夸赞扬广的德行,指责杨勇。文帝也点头称是。杨广自扬州朝拜父皇,来到长安,故意减少车马随从,而且粗衣淡食,表现自己体恤下情,不搞铺张浪费,接待拜见自己的朝臣,不惜恭恭敬敬,贬低自己,以此来收买人心,很快名声传扬开来。独孤皇后对他更是刮目相看。文帝也十分高兴,觉得这位儿子比杨勇太子可爱多了,对国家恐怕会贡献更大,便与独孤皇后相商,动了废杨勇立杨广的念头。杨广临别皇后,对她说:“臣儿在远方镇守,对您问候不周,实在于心有愧,来到京城才能见上您和父皇一面。一旦离开京城,又不能侍奉您和父皇了,下次拜见,又不知什么时候?”说完留下泪来。皇后也说:“我已经年纪大了,你在外要自己照顾自己。”杨广趁机进言:“我一向识见低下,对兄长尊敬孝顺,却不知什么原因得罪了太子,他对我怀有忌恨,我怕被他害死。”皇后大怒:“我还在他况且要加害你,我死之后,一定不会放过你。这个杨勇,怎么能当太子呢?”于是她便把这些情况向隋文帝说了,文帝听说杨勇居然想“韩非是韩国的公子,现在大王要兼并天下诸侯、统一六国,将来一定会同韩国作战的,到那时韩非终究会帮助韩国,而不会帮助秦国。现在大王既然不用他,但久留在秦国然后再放他回去,这是自留后患。不如现在找个罪名,按法律杀了他。”

害死亲弟弟以稳固自己的太子之位,十分生气,他把杨勇叫来怒气冲冲地训斥一通。不久,文帝便在朝堂之上告知群臣想要废掉杨勇,更立杨广为太子。老臣们劝隋文帝在大是大非上要三思而行,更换太子实是国家大事,杨勇也并没有什么大的罪过,阴谋没有暴露便不能听信杨广一面之辞。但一些被杨广收买的大臣却赞成立杨广为太子。文帝便下定决心立杨广太子,替代杨勇,杨勇被打入冷宫,行动受到限制。

杨广当上太子之后,性格狭戾的种种弱点便有所暴露,常常气得文帝半死,但总的来说,杨广还是隐藏得很深,轻易不表现出来,沽名钓誉的事倒做了不少。直到文帝病重,杨广还亲自喂药,问候起居,一副孝顺的样子。但当宣华夫人来告诉文帝一件事时,文帝才气急败坏,毁恨自己误信杨广。原来宣华夫人在寝殿中受到杨广太子的污辱,死死不从才脱身。文帝见到哭诉的宣华夫人时已经悔之晚矣。但最让他遗恨地下的是,杨广派亲信张衡侍候文帝于寝殿之中,文帝暴崩,杨广于是登上皇位。

宋理宗失察 贾似道得志

南宋到了理宗执政时,已经衰落不堪了。理宗本是个昏庸之人,他在位年头己久,早年尚有些作为,后来渐渐松懈下来,溺于酒色宴乐,不理朝政,以致象贾似道这样无才无德的人也少年得志,握有大权。

贾似道字师宪,父亲当过制置使,但家道中落。贾似道也不会养家糊口,少年时便流落在外,靠父亲的门荫当个小吏。后来他的姐姐被理宗选入后宫封为贵妃,贾似道才发迹,当上了太常丞,但他行为不检,常常眠宿于青楼之上,引起官员非议。理宗却不以为然,反而听信大臣史岩之说其才可用的鬼话,派贾似道去当湖广地区的总领。贾似道到了当地,无非是干些敲诈百姓、聚敛财富的事,以此来博取理宗的欢心。理宗对他比较满意,加上贵妃的进言,贾似道居然混上了户部侍郎,让很多进士出身有些才干的官员感到寒心,把和他共事引以为耻。但理宗并不理会这些,反而常常称赞贾似道,命贾似道侍奉自己举行大宴,贾似道本是个酒肉出身的小人,对户部大事一窍不通,侍宴游乐倒是行家里手,因此这项才能也被理宗看中。贾似道时年不过二十余岁,已是贵官显达之人,还常出入街巷游乐,晚上在西湖画舫中宿妓饮洒,引为人生快事。理宗曾经有一次登高远眺,见西湖上灯光闪烁,歌声缭绕,隐约可闻,理宗对身边侍臣说:“一定是贾似道在享乐?”可见皇帝也对贾似道的游乐了如指掌。

贾似道又以端明殿学士身份镇守淮河地区,但他不理政事、治绩全无,竟然很快又被理宗加同知枢密院事、临海郡开国公,当上了宰相,当时也不过三十余岁。理宗却在宫中享乐,让贾似道专掌朝政,贾似道还假惺惺地点起兵马北上抗击金兵,不料被打得大败,把军国大事视为儿戏的奸佞怎么可能担负北伐的重任?理宗胡乱拔才实是不明是非,自毁长城,故宋朝不久便灭亡。

“原文”

家人有过,不宜暴怒,不宜轻弃;此事难言,借他事隐讽之;今日不悟,俟来日再警之。如春风解冻,如和气消冰,才是家庭的型范。

“译文”

如果家里的人犯了什么过错,不可以随便大发脾气乱骂,更不可以用冷漠的态度进行冷战而不管他,如果他所犯的错你不好意思直接说,就要假藉其他事情来暗示让他改正;如果没办法立刻使他悔悟,就要耐心等待时机再殷殷劝告。因为谆谆善诱,就好像春天温暖的和风一般,能消除冰天雪地的冬寒,同时也像温暖的气流一般能使冬天冻得如石块的冰完全融化,这样充满一团和气的家庭才算是模范家庭。

“解说”

家庭关系的好坏,常常影响着一个人的情感活动。当一个家庭的成员互起矛盾时,双方都会受到伤害,而一个家庭和睦时,家庭成员都相处愉快,如此便能促进身体的健康。

不好的家庭是造成情绪波动的重要因素,也是危害身体健康的直接原因。因此,怎样搞好家庭关系,怎样治理好家庭,是养生者必须关注的。

调和家庭的矛盾,要讲究一定的方法,以免反将矛盾冲突激化。若是在处理家庭矛盾时只凭自己的主观意志,那样,只会将家庭关系搞得更糟,致使自己更为神伤。

“例解”

唇亡齿寒

晋出公重臣智瑶联合、率领魏韩两大家族军队将赵军围困在晋阳。为迫使赵的崩溃,他决晋水堤岸灌淹晋阳。城内军民困于水淹,在树上悬锅支灶,生活、作战都十分困难。

赵襄子一筹莫展。他的家臣张孟谈讲:“事态发展到燃眉的地步,非收拾不可;国家存亡,危在旦夕,此不能不挽救。臣去魏、韩伺机策反,合力图晋。”

张孟谈就出城见韩、魏两个君主。他问两个诸侯说:“你们听到过唇亡齿寒的道理吗?嘴唇在牙齿的外面,牙齿在嘴唇的里面,两者互相依存而发挥作用。如果嘴唇没有了,牙齿固然还在,可是得不到嘴唇保护,存亡也是迟早的事。现在晋国智伯瑶率领两位君主伐赵,如果赵国真的被智伯瑶攻取,他的领土欲望更会膨胀,魏、韩两家也势所难免。如今天两君不图良策,大祸很快殃及魏韩。”

两个君主听听颇有道理,又怕事情不好办,便说道:“智伯瑶暴戾而寡情少义,万一我们的计划泄漏出去,事情反而糟糕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