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个为什么”的提出与科学回答有利于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原则,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理论研讨会上,为扎实推动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中央领导同志明确要求要深入回答六个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这“六个为什么”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时代性与极强的思想性、理论性,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中国现实情况和时代特征的紧密结合,蕴含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经验的认识与总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具体阐释。因此,科学回答“六个为什么”,有助于我们丰富和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更好地学习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与外延,是对当前社会中存在的一些疑惑和杂音的有力回应,是推动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理论基础。
第二,“六个为什么”的提出与科学回答是确保人们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现实基础。“意识形态领域是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斗争的重要领域。”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国内国际形势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趋势,一些深层次的社会矛盾日益显露,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加尖锐复杂,包括新自由主义、西方宪政民主、“普世价值”等一些西方错误观点和社会思潮干扰和影响了许多人的正确判断,国内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性以及社会主义理论正确性的疑问仍然存在,“资本主义化”论调时有所闻、“纯而又纯”公有制理论仍有市场。面对这些关系到党和人民利益的原则性问题,“六个为什么”斩钉截铁地说出了当今中国的“六必须”
和“六不能”,明确地向世人宣示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决心和信心。它们的科学回答,推动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是对各种错误思潮的有力回击,是维护主流意识形态的现实保证,有助于澄清人们各种模糊认识,增强干部群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帮助人们在重大原则问题上自觉划清界限,形成思想共识。
第三,“六个为什么”的提出与科学回答能够帮助中国各族人民以及国际社会更加了解中国的发展模式的必然性和正确性,增强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感,促使人们更加积极地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中。“六个为什么”从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国内和国际的结合上,全面准确阐述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发展道路、政治制度、政党制度、经济制度、发展方向等六个当代中国理论和实践中的重大问题,着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到社会实践中,使理论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因此,科学回答“六个为什么”,有利于不同层次文化水平、实践经验、认知能力的人民群众进一步了解中国发展模式的历史必然性与深刻内涵,深刻领会我国现行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是符合我国民意国情的正确抉择,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必由之路和理论指导,由此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认同感,坚定各族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并给予国际社会关于中国发展道路的系统、正面的回答。
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六个为什么”的关系分析
1.3.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回答“六个为什么”提供理论依据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概念,指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它既反映社会主义基本的、稳定的社会关系及其价值追求,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又反映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历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并指导社会主义健康发展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观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社会等领域属性和功能的高度概括,是我们民族长期秉承的反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规律的根本原则和价值观念的理性集结体。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概念内涵,可以为“六个为什么”的科学回答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价值导向。
第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决定了“六个为什么”的正确政治方向。在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同志针对我们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明确提出并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就旗帜鲜明地告诉世人当今中国要“举什么样的旗”。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居于首要位置并决定“六个为什么”的性质和基本方向,是由其科学性和发展性所决定的,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结合使其更好地发挥了指导实践的作用,也更具旺盛活力。因此,真正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才能从更深层次科学回答和搞明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元化指导地位,决不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当今世界和中国实际,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政治制度、政党制度、经济制度、发展方向等各方面的深刻内涵与发展规律,促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健康发展。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决定了“六个为什么”的现实价值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只有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结合起来,才有其现实的价值。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就是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结合在一起的。因此,科学回答“六个为什么”,必须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现实价值基础。其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建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知的基础之上,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一切科学理论的现实基础和出发点。其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党领导各族人民对祖国及民族美好未来的价值追求,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政治制度、政党制度、经济制度的未来目标与方向引导,具有最大广泛性、包容性、代表性,是一切科学理论的落脚点。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从现实的角度为科学回答“六个为什么”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科学回答“六个为什么”的根本要求和精神内核,为“六个为什么”内涵的不断充实提供力量源泉。理想的顺利实现依赖于持续不断的精神支持。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早已深深融入我们的民族意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之中,成为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紧密相连,贯穿于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过程之中,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品格与中华民族开拓进取精神的完美结合,也是中华民族不断进步的持续动力。事实证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二者相辅相成,共同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各个方面,无论是在抗击敌寇入侵、赢得民族独立的时代,还是在改革开放的当代,都需要依靠这两种精神的支撑。“六个为什么”的科学回答无疑必须建立在中华民族自身发展特色基础之上,必须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实践,紧密联系中国的历史进程;同时,“六个为什么”的科学回答还需要紧密联系国内外发展形势以及思想领域的深刻变化,并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而日臻完善。概括起来说,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科学回答“六个为什么”的根本要求和精神灵魂,为“六个为什么”内涵的不断充实提供力量源泉。
第四,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科学回答“六个为什么”确定了根本目标与归宿点。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优秀中华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它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提倡和抵制什么,是我们这个13亿人口、56个民族的中华大家庭中的每个公民必须遵循的根本道德行为规范,也是确立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六个为什么”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各个方面,是与人民群众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根本性问题。科学回答“六个为什么”,就是让人们从关乎自己切实利益的实际生活出发,搞明白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及科学性,弄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正是“为谁建设”“靠谁建设”,由此而更加深刻认识我们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现实必要性。应该说,社会主义荣辱观以人为本并把人民群众作为价值主体的思想为科学回答“六个为什么”确定了根本目标与归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