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思想理论与社会思潮,使得社会上一些人尤其是青年学生,在缺乏理论修养和社会实践的条件下,很容易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困境之中。同时,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发展又为西方敌对势力传播其思想价值、政治模式、文化理念以及文化产品,传播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带来了便利条件。应该说,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以及科学技术革命浪潮迅猛发展,已经构成世界形势发展的新特点。如何纠正国内外关于“中国模式”
或“中国经验”、“中国道路”的片面认识,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对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的不良影响,使中华民族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始终坚持以独立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等等,这些都是时代发展对确立“六个为什么”提出的新命题。
第二,从国内环境来看,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是“六个为什么”
确立的时代背景。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一方面,新中国成立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全民族思想观念和道德水准也有了明显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得到了我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支持,也受到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另一方面,我们还应该看到,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人们的思想观念及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增多、日益凸显,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这种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给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想道德带来了空前的冲击。
当人们面对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面对各种甚嚣尘上的“资本主义化”论调时,这些腐朽没落的价值观念难免会让一些人产生疑惑、误解,甚至迷失方向。为了统一思想认识,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战略任务。“六个为什么”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的。
1.2.2“六个为什么”的科学回答
1.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
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它是完全被实践证明了的符合我国国情的科学真理。首先,马克思主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科学分析了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并把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社会历史发展的归宿,是发展着的科学体系。其次,在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程中,先进的中国人曾经尝试过西方各种思想理论,如改良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等等,但都没有能够解决中国的问题,直至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一经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就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并根据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产生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丰硕成果,无不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是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指导思想。再次,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国家性质及经济基础决定了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与支配地位,决定了我们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我国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理论指导,引领社会思潮的发展方向,而不能搞指导思想多元化。最后,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我们应该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把马克思主义从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中以及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的实际国情相结合,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正确方向,认清新自由主义、西方宪政民主、“普世价值”等一系列错误思想观念的本质,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2.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而不能搞民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
邓小平指出:“中国搞现代化,只能靠社会主义,不能靠资本主义。历史上有人想在中国搞资本主义,总是行不通。我们搞社会主义虽然犯过错,但总的说来,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回顾近代以来中国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中国之所以走上社会主义的道路,是由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时代条件所决定的。一个半世纪以前,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屡遭帝国主义列强的欺凌,许多爱国的仁人志士历经千辛万苦,向西方寻找救国图强之路,进行了多种尝试,保皇与变革的斗争、革命与改良的斗争,以及中体西用与西体中用之争,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以及各类变革斗争最终都未能使中国人民走向革命的胜利。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改造旧中国、开辟新道路的政治、经济主张以及当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金融危机中坚挺的表现都使得社会主义的吸引力日益增强。而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当时革命的领导者,必然将革命引向社会主义方向。可以说,是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使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伊始,我们党就进行了艰辛探索。在深刻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30多年来,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昂首阔步,彻底改变了我国经济社会比较落后的状况,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不断提高,经受住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严峻考验,成功举办了奥运会、残奥会、世博会,沉着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战胜了汶川、玉树等特大自然灾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赢得了中国人民的高度认同和世界各国的密切关注。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提出并深刻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思想,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内涵。
3.为什么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搞“三权分立”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同我国国情与国体相适应的组织形式,是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保证。邓小平指出:“我们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关键看三条:第一是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第二是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三是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相同的,但13亿人民不可能直接管理国家,因此,必须借助于一定的组织形式来实现对国家的管理,这就是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完善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形成,人大监督的工作体制也更加规范化、程序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具广泛性与有效性。西方“三权分立”、两院制的国家政体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它们是适合资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国体要求,维护的是资产阶级的权利,西方的国家政体从参加人员、组织形式到国家机关间的关系都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同,搞“三权分立”必然动摇人民民主政治的根基。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上,我们要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决不照搬西方的那套政治制度模式,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
4.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
辛亥革命后,中国曾效仿西方,实行多党制和议会制度,但最终党派之争导致社会矛盾激化,政治动荡,国家陷入纷乱之中;随后,国共两党也曾进行过两次国共合作,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曾多次主张实行多党政治协商,但由于蒋介石推行“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的政策,最终在经历反复的探索实践后,各民主党派和中国人民选择和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可以说,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领导是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斗争以及反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中做出的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选择,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稳定与发展也必须依靠中国共产党这个坚强的领导核心,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新时期党赋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的新的时代内涵,更是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的保障。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既亲密合作又互相监督,长期以来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政策。人民政协成立60多年来,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社会阶层、人民团体的民主积极性,促进执政党决策民主化,推动了社会政治民主的发展。
历史证明,西方的多党制在中国行不通,经济是政治的基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与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不同从根本上决定了我们应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西方的多党制不可能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也不可能在我国发展的黄金期、改革的攻坚期、矛盾的凸显期形成全体人民的共同意志。因此,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必须牢记:
“中国由共产党领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由共产党领导,这个原则是不能动摇的;动摇了中国就要倒退到分裂和混乱,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
5.为什么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而不能搞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
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属性和我国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首先,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非公有制经济共存是历史的选择。无论是旧中国的多种私有制经济并存,还是新中国成立后片面追求的“一大二公”、“纯而又纯”的经济制度,都没能使中国的经济走向繁荣昌盛。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逐步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相结合,有效地增强了市场资源优化配置的能力,防止了垄断的出现,使社会主义经济充满活力。其次,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非公有制经济共存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由社会主义制度决定的,没有公有制就没有社会主义,许多国家的实际也证明私有制并不是包治百病的良方。同时,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决定现阶段实行单一公有制是不符合我国国情的,不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经济保持了9%的增长速度,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20%。此外,我国还积极寻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集体企业改制的有效途径,创新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都得以迅速发展,逐步形成公有制、混合所有制、非公有制经济三位一体的所有制结构。实践证明,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立足于生产力发展水平,是符合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的。积极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是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一项重要任务。
6.为什么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而不能走回头路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之后,我国广大干部群众强烈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彻底扭转十年内乱造成的局势,但这一愿望受到了严重阻碍,而与此同时,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使落后的中国必须做出历史的抉择。在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支持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决定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伟大决断,标志着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党带领各族人民开始了有步骤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党和国家领导体制以及国家各项事业得以逐步健全和蓬勃发展。30多年来,我们党在实践中及时了解新情况,认真解决新问题,不断总结新经验,始终坚持“十个结合”的原则,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经历和战胜了各种严峻考验和挑战,通过不懈努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13亿中国人民的生活奔向富裕安康。虽然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值得我们注意和重视,但改革开放的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坚决不能走回头路。走回头路,就意味着回到封闭僵化和停滞落后,意味着离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意味着死路一条。
习近平同志强调,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因此,我们应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伟大道路,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在改革开放的深化中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局面。
1.2.3“六个为什么”的现实意义
“六个为什么”是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六个重大问题,涉及我们党和国家的命运和前途。从思想认识的深层次上深化对“六个为什么”的理解,对我们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在社会转型期形成统一认识,并使全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