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生命的尊严与临终护理
11811800000048

第48章 临终关怀社会工作(2)

(二)社会个案工作的原则

社会个案工作的对象是晚期病人、晚期病人家属和晚期病人家庭,不同于其他研究对象,因此,人的特殊性、人的尊严、人的隐私等问题被摆到了突出的位置。在着手开展社会个案工作时,尤其要注意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接纳原则

即无论对象的性别、种族和信仰,无论自己的好恶与否,社会工作者应一律平等地开展工作。

2.个体化原则

即时刻注意工作对象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仔细观察认真研究每个工作对象的思想和行为的差异性,防止模式化。

3.沟通原则 即强调个案工作者与案主的信任和交流,以便于社会工作者深入研究。

4.保密原则

随着工作的进展,必然会越来越多地了解案主的隐私,虽然这样做有利于分析案主,但必须做到绝对保密,这也是社会工作者基本的职业道德。

5.案主自决原则

社会工作者不能包办案主的行为,案主问题的解决最终还得通过案主自身。

(三)社会个案工作方法

中国的社会个案工作同西方的社会个案工作有一定的区别,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专业化社会个案工作,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

1.社会个案工作的模式

中国社会一直是家本位,家庭有责任承担有关家庭成员福利的所有责任,而每个家庭成员都有义务为家庭作贡献。对人的帮助有双重目标,一个目标是直接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另一个目标是通过帮助家庭来帮助有需要的个人。

2.社会个案工作的方法

中国社会个案工作,不是专业化意义上的社会个案工作,却有专业社会工作的某些性质。这些性质体现在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方法上。

(1)直接疏导法

当个人或家庭出现问题时,社会工作者首先是做“思想工作”,即从“认识”上澄清问题,这里的“思想”、“认识”,包括行为主义所指的认知(congnitive)层面。其背后的假设是人的“思想”或“认识”

直接影响人的行为及社会功能的发挥,解决了“思想”、“认识”问题,也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影响人行为的指导思想问题,从而为资源运用与环境改变等工作打下了基础。

(2)间接网络法、环境改变术及资源运用

社会个案工作所讲的网络是指受助者的社会支持系统,包括同事、亲戚、邻里和朋友,这些网络既能提供精神帮助,也能在紧急时刻提供物质帮助。社会工作者经常运用这种网络来帮助受助者。

环境改变术是间接介入受助者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网络,并与他们合作为受助者的改变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资源运用是帮助受助者的重要手段,这里既有受助者的自然资源网络(如晚期病人的家庭、朋友等)、社会网络所提供的资源,也有正式组织提供的资源。

(四)社会个案工作的领域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在临终关怀工作中,对社会个案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社会个案工作不仅要帮助晚期病人及其家属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还要帮助他们发展,为他们的人生发展(心理、生涯规划、晚期病人家庭的婚姻辅导、亲子关系、子女教育等)提供咨询与辅导。

二、临终关怀小组工作

社会小组工作又称为“社会群体工作”和“社会团体工作”。它以社会各种群体为研究对象,注重人类的群体特质,探讨在群体中人们互动模式及相互关系,引导个人与群体的协调,消除群体内个人之间的各种障碍,最后提高群体活动的质量,增强群体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临终关怀社会小组工作指运用社会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死亡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技术,了解社会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对濒死和死亡的认识和态度,并采取干预措施的过程。社会工作的群体从广义上讲包括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如社会团体和社会组织;从狭义上讲专指那些有特殊困难的群体,如临终关怀医院、养老院、老年社区等。

(一)临终关怀小组工作的功能

社会小组工作的定义是从社会小组工作的功能或目的来界定的。社会小组工作的功能有以下4个方面:

1.促进个体转变

晚期病人、家属等个体出现生存能力方面的各种问题或心理行为偏差时,通过小组过程可以恢复个体原有的能力。小组过程可以影响个体的价值观、态度及行为转变,使之成为家庭和社会负责任的积极角色;在小组中还可以通过不同经验的分享,丰富和扩大晚期病人经验和见识,改善晚期病人家庭内部的人际关系;小组工作可以使个体成员提高面对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适应危机情景,促进个体心理成长和心理康复,面对死亡有一个平静安详的心态。

2.社会控制

矫治性、教育性、治疗性是小组工作的特点,通过小组过程可以使晚期病人的家庭成员学习和培养对家庭和家庭成员的责任心,在晚期病人治疗和心理康复过程中担当起积极有用的社会角色。

3.用集体的力量解决问题

在小组中晚期病人的家庭成员必须学会共同思考,团结协作,共同面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这个过程既能增进晚期病人与家庭成员配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利用家庭的力量来共同解决问题。

4.再社会化

小组工作通过帮助晚期病人家属建立适应社会需要的新价值观、新知识、新技术,来改变以往的行为,使他们成为更适应晚期病人去世后家庭生活新的角色。

(二)临终关怀小组工作的原则

在进行临终关怀小组工作的过程中,可以依据晚期病人及其家属的不同需要选取不同的工作模式和方法推进工作的展开,但是作为专业性的服务,也应具有需要遵循的原则。

1.个体化原则

认可每个晚期病人及其家属的独特个性及行为的多样性。这就是对小组成员的个体化原则。社会工作者必须清楚地认识每个成员的独特差异,以及他们的不同需要和面临的不同问题。对每个成员的不同需要采用相应的介入方法,并制订有针对性的治疗计划和目标。

2.多样性原则

小组是多种多样的以及相关行动的多样性,这是小组的多样性原则。每个人的差异,使得由晚期病人和家属组成的临终关怀小组也具有差异性,因此不同的小组有不同的需要和不同的互动模式。社会工作者对不同的临终关怀小组同样要制订不同的治疗目标和计划。

3.价值观原则

真诚地接纳每一个人,社会工作者可以有自己的价值观,但他不应对临终关怀小组其他成员尤其是晚期病人的行为和品行表示态度,应该完整地接纳临终关怀小组内每一个人,包括他的长处与不足。

4.专业关系原则

在社会工作者和临终关怀临终关怀小组成员之间应该有目的地去建立专业关系,这有利于促进小组成员发生转变。

5.合作原则

鼓励及促使临终关怀小组成员之间实现有益的合作关系,社会工作者应鼓励和促进小组成员之间建立并发展有积极意义的关系,以促进临终关怀小组成员发生转变。

6.修正原则

社会工作者必须对临终关怀小组过程了如指掌,为实现临终关怀小组目标应及时修正和创建具有促进转变作用的支持环境。

7.鼓励原则

鼓励成员根据自身能力参与小组活动,社会工作者必须认可并接受每个临终关怀小组成员的能力差异,帮助和鼓励每个临终关怀小组成员按照自己的能力去参与临终关怀小组活动,不应该让他们感到压力和无所适从。

8.解决问题原则

促使临终关怀小组成员投入到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在小组其他成员面前不应高高在上,而要将自己置于能够增强成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中。

9.体验原则

社会工作人员应该帮助临终关怀小组成员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他们遭遇的冲突,使他们学习应用不同的技巧或策略去解决冲突。

10.机会原则

社会工作者为临终关怀小组成员提供各种新机会,使他们通过新的和不同的经历来考察自己的潜能,发展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人际关系技巧和体验在临终关怀小组中的收获,以满足重新融入社会的需求,并从中获得成就感,保持良好的自信心。

11.制约原则

明智恰当地运用制约因素和制约手段,帮助临终关怀小组成员认识他们的问题,识别制约因素和检验受制约的程度,并利用机构受到的各种制约来帮助临终关怀小组成员学习如何面对社会上的制约因素和制约手段。

12.区别对待原则

有区别地运作工作方案是指根据临终关怀小组成员的不同需要运作不同的方案。

13.评估原则

对个人和小组的进步不断进行评估,社会工作者应该在临终关怀小组成员的参与下定期对临终关怀小组的进步进行评估,以保持临终关怀小组的目的性和有效性。

14.自律原则

社会工作者要做一个真诚、热情和具有同情心的人,而不是一个冷酷的人;要严于律己,不能利用小组来满足个人的私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