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生命的尊严与临终护理
11811800000047

第47章 临终关怀社会工作(1)

社会工作在西方作为一个学科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经过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和完善,社会工作学已发展成为一门拥有一定的理论、方法和专门技术的实用性社会科学,并成为一项具有广泛就业基础的专门职业。

在社会工作被引入我国之前,我们一般将自己承担的本职工作之外所从事的社会团体事务和党派工作称为社会工作,这和真正意义的社会工作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临终关怀作为新兴的医疗卫生服务项目,在中国兴起只有短短的近20年的时间,临终关怀的一个重要分支——临终关怀社会工作,却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

临终关怀社会工作概述

一、社会工作概述

(一)社会工作的起源与发展

1.西方社会工作的兴起和发展

人类的互助和救助,自从人类产生以来就一直存在着。人们总是期望通过群体的力量来减轻或者摆脱贫病交加的生活困境,然而由于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制度的种种限制一部分人总是未能如愿。无论在中国古代的奴隶社会,还是在欧洲中世纪,在宗教信念的驱动下,救济贫民的慈善事业一直不间断地进行着。欧洲中世纪的教会慈善活动,尤其是社会在赈灾活动中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慈善活动,被一些社会学学者认为就是社会工作的初始。

1604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颁布了一项济贫法令,史称“伊丽莎白济贫法案”。1884年,英国出现了历史上首家社区福利服务中心——伦敦汤恩比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有系统的服务体系,即服务人员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并追求服务效果的现代社会工作体系逐步形成,社会工作内容的扩大和社会工作组织及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的剧增,使社会工作教育日益成为一项重要的事业。

欧美相继出现了一些由慈善组织开办的社会工作人员训练班、训练学校,开设社会工作基础课程。在20世纪初,美国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等大学陆续建立了社会工作系。至此,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应用社会学,获得了学术界的认可,并成为社会科学中就读学生最多的学科之一。

2.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

在中国,社会工作涉及的基本内容古已有之,但是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特征是以生活和生产相重合的家庭为单位,家族亲友形成了日常生活的共同体,对他人无所求助,因此,在中国古代和近代并没有产生专业意义的社会工作,也没有形成系统的事业。到了20世纪20年代,一些受西方社会科学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开始在我国开展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活动。如北京协和医院社会服务部的社会福利服务工作,晏阳初的华北平民教育运动,陶行知的师范教育活动,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以及李景汉的社会调查工作,都为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加速了社会工业化的进程,并加强了对社会的组织动员能力。国家实行计划经济,并实施“单位体制”,形成了靠行政框架解决社会问题的模式。政府致力于发展生产,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在城市大面积推广公费医疗和实行离退休制度,残疾人事业也有长足发展,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服务体系。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同于以往的社会问题大量涌现,使得人们重新认识到开展社会工作理论研究与实践的重要性,经过近30年的努力,形成了以往的行政性社会工作与现在的专业社会工作相结合的发展格局。

(二)社会工作的功能与价值

社会的发展使人们越来越多地关心经济增长后的社会和谐,以及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社会工作的功能与价值恰恰体现在增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上。

1.社会工作的功能

在谋求社会和谐发展的进程中,社会工作的功能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1)恢复功能

天灾、人祸和人的自身原因造成了社会上有一部分人不能正常地参与社会生活,并进一步影响他们自身的发展。恢复这部分人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是社会工作应当承担的主要任务。恢复包括直接给予帮助如医疗和康复救助,间接地创造条件如形成有利于残疾人的社会环境,其中包括生理功能的恢复和心理功能的康复以及社会关系的改善与调整。

(2)协调功能

一般说来,一个社会发展的各项指标,往往是以那些身体和智能各方面较为健全的人为参照对象制定的,因而社会生活往往有利于健全人而不利于身心受到某种损害的人。因此,社会工作就要义无反顾地发挥作用。社会工作者要反复地提醒政府和社会各界注意到未受到损害和受到损害的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上的差异,通过国家立法和社会服务来保证受损害人的利益得到一定的照顾和补偿。

(3)稳定功能

社会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是社会各阶层各群体的利益分配不平均,尤其是某一群体利益受到严重的损害时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将会加剧。在现代激烈竞争的社会中,受到某种利益损害的人往往处于劣势,如果社会不给予他们一定的照顾和帮助,长此以往会严重损害他们对社会的信心,甚至会产生某种反社会行为。社会工作把工作重点放在这部分人身上,借助社会的力量,帮助他们提高社会生活能力,使他们与整个社会融合在一起,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

2.社会工作的价值

社会工作作为一门科学和职业具有深厚的社会价值基础。现代社会工作的价值可以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体现人的价值

现代社会工作高度重视人的价值,认为人的生存权、发展权和人的尊严以及人人平等都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准则,社会工作就是把人的价值放到具有一定高度的位置,努力去帮助那些受到损害的人恢复本应属于他们的权利和尊严。

(2)体现社会的价值

社会应是一个和谐的有机体,当社会中有一部分人的权利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政府和社会团体应主动给予帮助,使得社会更加趋于完善。以达到繁荣、和谐、发展的社会发展总目标。

二、临终关怀社会工作的概念

临终关怀社会工作是指社会和临终关怀团队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物质、精神和服务等方式对那些晚期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帮助,使他们能够恢复生活能力,改善互动关系,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晚期病人家庭能够重新运行和达到新的协调的过程。临终关怀社会工作是社会和临终关怀团队为了增进社会和谐与社会进步而展开的一项非营利性的社会公益活动,临终关怀社会工作以那些不能维持正常社会生活而又需要他人帮助的晚期病人及其家属为服务对象,临终关怀社会工作以社会整体利益和个体利益、社会各方面协同发展和家庭的和睦作为基本目标。

(一)社会工作的主要对象及内容

1.临终关怀社会工作的主要对象

一般说来,临终关怀社会工作的主要对象是指那些由于疾病的折磨身心等方面受到严重损害的晚期病人和那些承受着巨大心理和社会压力的晚期病人家属。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有些国家将老年服务和临终关怀服务纳入了社会福利体系,老年社区成为临终关怀社会工作的延伸,因此,临终关怀社会工作的主要对象除了晚期病人及其家属还包含了老年社区和老年人群。

2.临终关怀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临终关怀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是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和积极性,为晚期病人及其家属、老年社区和老年人群提供社会支援。

社会支援是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范畴,也是临终关怀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指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向个体或群体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支持与帮助。社会支援是人与人之间传达关心、爱护与尊重信息的社会互动(socialinteraction)过程,它具有维护和促进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功能。

社会学研究表明社会支援的实现及其质量,与支援者和被支援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强度,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的内在特征的相似性,关系极大。置身于或提供一种社会互动关系,只是向社会支援迈出了第一步,关键的另一步是在这种关系之中,发现和利用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有效的社会支援关系必须包含支援者与被支援者之间的信任与团结,以及相互间内心深处的思想交流。

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有关社会支援在维护人的身体与精神健康方面的社会动力学研究,日益深入并已经取得很多研究成果。一些研究通过将社会支援因素与“应激—疾病模式”(stressorillnessmodel)相联系,证实了社会支援在维护人的身体和精神健康方面具有积极作用(Eaton,1978;Gore,1978;House&;Well,1978;Larrocco,1980;Turner,1981)。

1985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林南(NanLin)等在《健康与社会行为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重大生活事件之后社会支援的缓冲效应》的研究报告。该项研究通过确定个人所经历的重大“丧失性”生活事件,并追踪在这一事件中(或之后)是否得到社会支援,以及支援者的个人特征、支援者和被支援者的关系类型,以检验社会支援对重大丧失性生活事件中个体应激的缓冲效应。研究结果表明:

(1)经历过重大丧失性生活事件的人,平均抑郁水平明显高于未经历过重大丧失性生活事件的人,两组之间的平均抑郁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经历过重大丧失性生活事件的人,如果曾经得到由“强关系”和“同特征关系”提供的社会支援,其平均抑郁水平明显低于那些未曾得到社会支援者,二者比较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对晚期病人及其家属的社会支援服务内容

对晚期病人及其家属的社会支援是临终关怀服务的基本项目之一。一般是由经过社会学或临终关怀专业培训的临终关怀工作人员承担该项服务的组织、协调和具体实施工作。临终关怀中的社会支援服务包括下列基本内容:

(1)社会心理需求评估(psychosocialassessment)临终关怀的社会心理需求评估,是指对影响晚期病人及其家属当前各种不适应状况的社会心理因素,以及晚期病人和家属各自对有关因素的反应,进行调查了解和作出具体分析。这是组织有效的临终关怀社会支援的前提和基础。

(2)个别咨询与支持(individualcounseling&;support)个别咨询与支持是指采取同晚期病人或家属个别访谈的方式,针对具体情况,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咨询和有效支持。

(3)群体咨询(groupcounseling)

群体咨询通常是指由临终关怀机构组织的各种类型的“社会支援小组”(socialsupportgroup)利用晚期病人及其家属社会网络中的“强关系”和“同特征关系”,以实现社会支援的“缓冲效应”。

(4)寻求社会资助(ascertainingfinancialresources)临终关怀是一项崇高的社会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与合作。因此,寻求社会各界的支持包括寻求“第三者”(thirdparty)和其他社会经济资源对临终关怀项目或晚期病人及其家属的专项资助,例如,出资雇用专业临终关怀工作人员对晚期病人进行专护,或承担晚期病人的某项费用开支,是临终关怀社会支援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

(5)向有关方面提供信息(providinginformationtoadditionalresources)

根据晚期病人及其家属的需求,由临终关怀社会服务人员向有关方面,例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晚期病人和家属工作单位、亲戚、朋友等,提供有关晚期病人和(或)其家属情况的信息,以及晚期病人和(或)家属希望获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的需求信息。必要时,临终关怀社会工作者还需作深入细致的说明,以获得有关方面和人员的支持,满足晚期病人及其家属的各种基本需求,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6)居丧照护(bereavementcare)

居丧照护是临终关怀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本书的将专题讨论居丧照护的有关问题。

临终关怀社会工作方法

经过长期的实践以及对实践的总结,临终关怀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有3种:社会个案工作、社会团体工作和社区工作。

一、社会个案工作

(一)社会个案工作的概念

社会个案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以晚期病人、晚期病人家属或晚期病人的家庭为工作对象,运用现代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基本知识,在与工作对象沟通的过程中,了解其在社会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其发掘自身解决问题的潜能,调适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环境的关系,增强个人适应能力。社会个案工作是临终关怀社会工作最基本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