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告诉你一个安徒生的故事
11808800000020

第20章 荣誉市民(1)

凡是能冲上去的,能散发出来的焰火,都是美丽的。

——安徒生

(一)

1855年4月2日,在50岁生日这天,安徒生完成了30万字的自传《我的一生》。

其实在这部自传之前,安徒生的很多作品都带有明显的自传色彩,如长篇小说《OT》和 《只不过是个小提琴师》、童话《丑小鸭》等。而且,早在27岁时,安徒生就开始写自传了,只是一直没有发表。这部自传的原稿直到安徒生去世后的50年,即1926年,才被人们发现,现在这部稿子就保存在丹麦国家图书馆中。

1847年,安徒生写了《我的一生的童话》,就是他的自传的第一个版本。后来,他在1853年出版的第二部《故事集》中,收入的童话《柳树下的梦》也有一些自传的成分在里边。

这部童话写的是一对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故事,是一篇用白描手法写成的童话故事,但事实上,这篇故事已经没有太多的幻想和想象的成分了,而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真实体验。从这篇童话中,读者也能发现安徒生自身经历的一些影子。

《柳树下的梦》受到欢迎,也让安徒生产生了这样一种感觉:凡是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为素材创作的作品,不论是小说、戏剧,还是童话故事,都可以引起读者的共鸣。

看到自己在国外很畅销的《我的一生的童话》,安徒生心动了,他想在国内也出版一本传记。于是,从1853年秋天开始,安徒生就开始在《我的一生的童话》的英文版和德文版的基础上,着手创作回忆录《我的一生》。最终,这部作品在1855年安徒生50岁生日这天完成。

毫无疑问,《我的一生》是安徒生又一部相当重要的作品。整部作品共分为十五章,记录了安徒生50年坎坷曲折的人生经历,为读者准确地了解安徒生、研究安徒生提供了第一手权威的资料。同时,这部作品也生动详实地记录了安徒生在欧洲各国游历的经过,尤其是他结识了一大批世界著名的文学巨匠和艺术大师的情况,为人们研究欧洲文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更加可贵的是,在这部自传当中,安徒生并不是简单地回忆自己的传奇性经历,而是十分自觉地将他的自传作为他创作的全部作品的注解。因此,在这部自传当中,安徒生也充分地谈到了他的创作历程及心路历程。

在《我的一生》的开篇第一段,安徒生写了这样一段话:

我的一生既幸运又坎坷,它本身就是一个美好、曲折的故事。当我作为一个贫穷的、孤苦无助的孩子走向世界的时候,纵然有一个好心肠的仙女遇见我这么说:“现在选择你自己的生活道路和奋斗目标吧,我愿根据你的智力的发展,在必要时引导和保护你去达到目的。”我的命中也注定我不会受到更恰当、更稳妥或者说更好的指导。我一生的历史将向全世界表明——有一个亲爱的上帝,是在指引着万物去攫取美好的一切。

从上面这段话当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安徒生的人生态度和信念追求的一个基本视角——对上帝的信仰。而这种对上帝的信仰与崇拜,在安徒生的孩童时期就已经根深蒂固了。

当童年时期的安徒生与母亲一起因为在别人家的田里捡拾麦穗而遭到追打时,面对即将落在头上的鞭子,他大声说:“你敢当着上帝的面打我吗?!”

14岁时,当安徒生离开家乡,前往哥本哈根寻找梦想时,他也相信自己一定是受到了上帝的眷顾。

……

这样一种坚定的信仰,给予了安徒生拼搏下去的信心,让他一生都坚信:人生到处都会有爱、美好和善良。于是,每每在人生的紧要关头,他都会祈求上帝给予他勇气和希望,并深信自己是特别蒙受上帝垂爱的孩子,也深信在任何痛苦与艰难的背后,都会有美好的结局。

这种信念,也让这个敏感、内向,甚至有些脆弱的诗人,对人生与世界的未来时刻都充满了信心和期盼。因此,安徒生最后用下面这段话结束了他的传记:

我的一生到目前为止的经历,如今就像一幅浓艳、美丽的油画展现在我面前,激励着我的信仰,甚至使我坚信好事从不幸中诞生,幸福从痛苦中产生。这是一首我所写不出来的思想无比深邃的诗。我感到我是一个走运的孩子,在我一生中那么多最高尚、最好的人都曾深情、诚恳地对待我。我对人们的信任很少受到欺骗!那些心酸、悲惨的日子本身也带着幸福的萌芽!我以为自己受到的不公正待遇,那些不断伸进我生活中的手,也仍然给我带来过若干的好处。

当我们向上帝前进时,辛酸与痛苦在消失,留下的是一片美景,人们把它看做是阴暗天空中的彩虹。愿人们恰如其分地评价我,像我从心中评价他们一样!生命的自白对一切高尚、善良的人来说,都有一种神圣的忏悔的力量,因此,我在这里没有顾虑,坦率地、大胆地随便说:好像坐在亲爱的朋友们中间一样,我叙述了我大半生的经历。

的确,安徒生的一生都是坎坷的,所走过的道路也是曲折的。这种经历充分反映在《我的一生》这部长达30万字的自传当中。

可以说,安徒生的自传有后人不能杜撰的思想含在其中。他的一生就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童话故事。这篇自传的字里行间,还隐约流露出一种单相思的苦涩,以及对极其微小的刺激所表现出来的神经质的敏感。不过,这些并不影响安徒生在人民心中的地位。

(二)

安徒生在作品不仅在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美国也拥有大量的读者。他时常都会接到美国读者的来信,邀请他到美国去访问。

以前,安徒生去过的国家都离丹麦不太远,但要去美国,却要横渡大西洋。安徒生有晕船的毛病,所以尽管他十分想到美国去,最终也只能望洋兴叹了。

1860年,安徒生再次去了德国和罗马。次年,他出版了新《故事集》的第五集和第六集。其中,第五集中包括《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新世纪的女神》等五篇童话故事;第六集中则包括了《冰姑娘》、《蝴蝶》、《蜗牛和玫瑰树》等四篇童话故事。

1861年,安徒生又到日内瓦、里昂、罗马等地旅行。次年,他发表了童话《古教堂的钟》,并又一次前往西班牙旅行。

1863年,安徒生又由西班牙到巴黎旅行,之后创作了游记《在西班牙》。

1864年对于丹麦人民来说,是灾难深重的一年。这一年,丹麦政府对什列斯维希和霍尔斯坦两个公国采取的沙文主义政策被普鲁士首相俾斯麦所利用。于是,普鲁士军队进攻丹麦,并占领了两个公国,随后将两个公国变成为普鲁士的两个省。

这让安徒生的心情非常沉重,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战争中的种种惨像,以至于好长时间都无心写作。

战争的阴云终于过去了,但安徒生却感到一种莫名的疲劳。死神已经带走了他很多亲爱的朋友,他自己也常常感到老之将至,感到死神总在窥视着他。莫非,一切都要过去了?

不,安徒生要用自己创造性的劳动与衰老和死神斗争。很快,他又开始创作童话故事。1865年,安徒生出版了新《故事集》的第七集,其中包括《风车》、《育婴室》等七篇。

到1866年的圣诞节,安徒生又出版了新《故事集》的第八集,也是最后的一集,其中有《看门人的儿子》、《姑妈》、《癞蛤蟆》等六篇。

1867年1月的一个晚上,安徒生应邀到哥本哈根大学做客。这里的大学生联合会组织了一个盛大的晚会,在晚会上,安徒生为大学生们热情地朗诵了他的几篇童话故事。朗诵完毕后,大学生们对安徒生的朗诵报以长时间热烈的掌声,他们为安徒生童话的精雕细刻、幽默风趣和戏剧性而感到敬佩不已。

这年4月,安徒生前往法国巴黎,在那里举办他的生平著作展览。为了这次展览,巴黎市民还专门为他建造了一座带有花园、运河和喷泉的展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