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糊涂学的智慧
11807400000073

第73章 借刀杀人

《兵经·借字》中说道:“艰于力则借敌之力,艰于诛则借敌之刀……吾欲为者诱敌役,则敌力借矣;吾欲毙者诡敌敌歼,则敌刃借矣……令彼自斗,则为借敌之军将。”意思是说,两军交战之中,一时难于力取的,可以借敌人的力量;一时难于歼灭的,可以借助敌人之刀刃。我想夺取的地方,可以借助敌人力量为我代劳;我要歼灭的力量,可以定计,骗得敌人为我歼灭。

这段话用成语来概括就是“借刀杀人”。这在古代的军事斗争中用得相当广泛。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对这个“借”字的文章就做得颇为老道。

正当诸葛亮忙于出师南征之际,探马飞报“孟获大起蛮兵10万,犯境侵掠,边境上新降的几位太守雍凯、高定等趁机结连孟获造反”,诸葛亮立即率兵迎敌。当雍凯、高定兵分两路偷袭蜀营时,被蜀军杀得大败,许多雍、高将士被蜀军生擒活捉,诸葛亮在这些战俘身上打开了主意。

他把雍、高被俘的将士分别囚禁,然后暗地叫本部军将撒谎传谣说:“高定的人免死,雍凯的人尽杀。”接着诸葛亮传令提取雍凯方面的战俘到帐前问话,人人都怕杀头,都谎称自己是高定的部下,而不敢说是雍凯的人马。诸葛亮听他们冒称自己是高定的人,证明他们相信本部传出的谣言谎话,也就佯装糊涂,均按高定部下对待,并“与酒食赏劳,令人送出界首”,全部放归。

这些“送出界首”的人跑回雍凯部队后,都说高定暗中背叛了雍凯,投靠了诸葛亮。诸葛亮在营中,又设宴招待高定的真正部下,并编造谎言说,雍凯已派人前来联络投诚,欲献高定、朱褒二人“首级”。战俘回去后,以讹传讹,替诸葛亮当“小广播”。于是诸葛亮利用放回去的俘虏在雍、高中间播下了互相猜疑的种子。紧接着,诸葛亮又把捕获的高定派遣的密探,故意错认为是雍凯的部下并“修书一封”,信中密令雍凯“早早下手,休得误事”,交给“密探”带回送给雍凯。

“密探”回去把信交给高定后,他信以为真,拍案而起,大骂雍凯是忘义之徒,决心先下手为强,率领精兵连夜偷袭雍凯营寨,割了雍凯的脑袋,直驰诸葛亮营寨敬献首级,讨好诸葛亮。当高定提着雍凯的头会见诸葛亮时,诸葛亮明知道是真心诚意来投诚的,却谎称是高定诈降而来,喝令左右推出斩首,并对高定谎称“朱褒已使人密献降书,说你与雍凯结生死之交,岂肯轻易反目杀掉他,我知道高定是借人头诈降的。”这番谎话又激得高定在诸葛亮面前立下军令状:“誓擒朱褒来见丞相”。诸葛亮佯装给他立功赎罪以表真心投诚的机会,准予前去。果然,高定乘朱褒不备,偷袭了朱的营寨,杀了朱褒,提着朱的头,带领全部叛军投降了蜀营。

到此,诸葛亮的一连串的挑拨离间,挑起敌军内部矛盾,借敌人之力量,借敌人之刀剑,借敌人之将士,诱骗敌人自相残杀,而杀掉了自己想杀的人,达到“不必亲行,坐享其利”的目的。诸葛亮这次借刀杀人中的“借”字文章是做得超群出众的。

不仅军事斗争中,有许多借刀杀人的事例,在纷繁复杂的政治斗争中,有些玩弄权术的人,既想达到杀人的目的,又要逃避法律的惩治和世人的唾骂,常常也采用借刀杀人的手法设下骗局,利用他人的力量去实现自己杀人的意图。此类小人要注意防备。

唐高宗时,皇后与武则天争宠,互相在皇帝面前诋毁对方。高宗虽然比较偏向武则天,但还没有打算要废黜皇后的意思。武则天为了登上皇后宝座,丧心病狂地策划了一场阴谋。

武则天有一个女儿,高宗、皇后很喜欢这个婴儿,常来看望。一天,皇后来看孩子,武则天借故躲避,皇后独自一人逗孩子玩了一会,就离去了。皇后一走,武则天马上进屋,把自己的亲生女儿活活扼死,再用被子原样盖上。隔了一会,高宗来看孩子,武则天假装和他说说笑笑,等皇帝要她抱孩子时,她拉开被子。惊叫一声,立即大哭起来,高宗上前了看,原来他极其喜欢的这位小千金早已手足冰凉,死去多时了。高宗龙颜大怒,叫来宫女、太监询问有谁来过此地,他们只得说皇后不久前来过,高宗于是认定是皇后与武则天不和而下此毒手。这时,装得悲痛之极的武则天又把平时收集的皇后过失,一一向高宗诉说,高宗因此有了废黜皇后的打算。

就这样,武则天借刀杀人,嫁祸于人,为自己登上皇后宝座扫清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