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糊涂学的智慧
11807400000063

第63章 出手时要迅速,不要错失良机

常言道:子系中山狼,得志更猖狂。小人一旦得志将会祸患无穷。为了根除后患,最好能在他尚未得势时便得而诛之,该杀则杀,绝不手软。一位伟人曾经这样说过:对敌人心慈手软就等于对人民犯罪,这话确有几分道理。

小人如果没有过人的才干,就不足以危害国家。关键在于这些人心术不正,不愿意接受君子的驾驭,而且往往巧言善辩蛊惑人心。正人君子与之共事迟早会受其害。

少正卯和孔子是同时代人,都在办学校。少正卯的学校人丁兴旺,而孔子的学校却三盈三虚。后来孔子当了鲁国的大司寇,就将少正卯杀在宫门外华表台下。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自从孔子做了鲁国的大司寇以后,就同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三家大夫商议铲除家臣的势力。孔子说:“家臣的势力一大,大夫反倒受他们的压制。必须把他们的城墙改矮,家臣才不敢随便背叛大夫。”

三家大夫都表示赞成,于是便通知三位家臣,让他们将城墙矮下三尺。三位家臣闷闷不乐。正在这时,他们想起了鲁国名人少正卯,请他出出主意。

少正卯极力反对孔子的主张,说道:“为了保卫国家才把城墙砌得又高又结实,不应当改矮。孔先生这种办法不太合适吧”。

由于少正卯在背后教唆,三个家臣就壮大了胆子,对主人的命令不再理会。

三家大夫见状,便发兵围城迫使家臣就范。由于三家大夫联合行动,讨伐叛臣,季孙氏和叔孙氏的家臣被打败,狼狈逃走。

盂孙氏的家臣公敛阳见势不妙,急忙找少正卯出生意。少正卯趁机煽风点火,说道:“你把守的成城是鲁国北面的要塞,千万不要把城墙改矮,要是城墙不结实,万一齐国打过来那就守不住了”。

公敛阳受了少正卯指使,态度立即强硬起来,扬言:“我为鲁国的安全宁可丢掉自己的性命,也不会听别人的话拆去城墙一块砖。”

孔子听了这话,便让孟孙氏将这件事告诉鲁定公,鲁定公召集群君商量此事。

会上,意见不一。有的主张拆,有的反对拆,各有各的理由。

一向反对孔子的少正卯这时不仅故意顺着孔子的心意,声言赞成孔司冠的主张,应该把城墙矮下三尺去,还乘机挑拨说三家大夫是培植私人势力。

孔子及时识破了少正卯的奸计,立即反驳说:“这太不像话了,三家大夫都是鲁国的左右手,难道他们是培养私人势力的吗?少正卯明明是在挑拨是非,让君臣上下互相猜疑怨恨。这种挑拨是非,扰乱国家大事的人应判死罪。”

大臣们觉得孔子的话有些偏激,都纷纷为少正卯说情。

孔子说:“你们怎么知道少正卯的奸诈?他的话听起来好像很有理,其实都是些坏主意。他的一举一动,看着令人佩服,其实都是假装的。象他这种心术不正的虚伪小人,最能够颠倒是非诱惑人,非把他杀了不可。”

孔子最终杀了少正卯。

孔子的弟子子贡事后曾问孔子:“少正卯是鲁国的知名人士,先生诛杀了他,恐怕得不偿失吧?”孔子说:“人有五种恶行,而盗窃还不包括在内:一是通达古今之变即挺而走险;二是不走正道而坚持走邪路;三是把荒谬的道理说得头头是道;四是知道很多丑恶的事情;五是依附邪恶并得到恩泽。这五种恶行沾染了一种,就不能避免被君子所诛杀,而少正卯是五种恶行都兼而有之。他是小人中的雄杰,岂有不杀之理!”

孔子狠下毒手,诛杀奸佞小人在当时起到了杀一儆百的作用。倘若姑息迁就,让少正卯等奸诈小人得势,恐怕孔子也难保不为其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