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糊涂学的智慧
11807400000062

第62章 要远离狐狸,免得惹臊气

有这样一则故事:

有个人在临终前交代他儿子务必替他报仇,儿子问是为了何事。这个人说:十年前在一个聚餐场合某人挟了我想吃的一块肉。儿子问他,当时为何不赶快挟起来吃?那人说,因为筷子上已有一块肉。儿子说,把那块肉赶紧吃掉呀!那人说,可惜我嘴里正吃着一块肉!

常言道:君子不念旧恶。这是对君子的要求,也是君子的标准。但事实上真正能做到“不念旧恶”的能有几人?有的人宰相肚里可撑船,有的人则不然,芝麻大的小事也会记恨在心,难以释怀。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常会不自觉地得罪这类心胸狭窄的“小人”,而且有时得罪了,自己也不知道。这些人不但“不忘旧恶”,而且会耿耿于怀,一有机会就要加倍报复“消消心头之恨”。

也许你不怕他们伺机报复,也许他们也奈何不了你,但你要知道,小人之所以为小人,是因为他们始终在暗处,使用的始终是卑鄙下流的手段,而且不会轻易罢手。你别说你不怕他们对你的攻击,看看历史的血迹吧,有几个忠臣抵挡得过好臣的陷害?

唐朝名将郭子仪和宰相杨炎对小人的不同态度恰恰说明了这一点。

郭子仪身为国家老臣,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卓越将帅。有一次,郭子仪正在生病,当朝权臣卢杞前来拜访。此人乃是中国历史上声名狼藉的奸诈小人,相貌丑陋,生就一张铁青脸,脸型宽短,鼻子扁平,两个鼻子朝天,眼睛小得出奇,时人甚至把他看成是个活鬼。正因为如此,一般的妇女看到他这副尊客都不免要掩口失笑。郭子仪听到门人的报告,马上下令左右姬妾都退到的后堂去,他独自凭几等待。卢杞走后,姬妾女侍们又回到病榻前问郭子仪:“许多官员都来探望您的病情,您从来不让我们躲避。卢中丞来为什么就让我们都躲起来呢?”郭子仪微笑着说:“你们有所不知,这位卢中丞相貌极为丑陋而内心又十分阴险。你们看到他一定会忍不住发笑的,那么他一定会忌恨在心,如果此人将来掌权,我们的家族就要遭殃了。”

郭子仪不愧有识人之明,他看清了卢杞的阴险面目,虽然位极将相,也不敢得罪他。

卢杞的爷爷是唐玄宗时的丞相卢怀慎,以忠正节俭著称,从不以权谋私,清廉方正,是位颇受时人尊重的贤相,他父亲卢奕也是一位忠烈之士。卢杞在平日里不注意衣着吃用,穿的很朴素,吃的也不讲究,人们都以为他有祖风。卢杞本人也善于揣摩人意,很有心计,貌似恭谨,容易取得别人的信任。俗话说,大奸似忠。卢杞靠一套左右逢源的本领很快就由一名普通的官员爬上了丞相的宝座。卢杞当上丞相之后,与其他奸臣一样,最先要办的就是巩固已得的地位,树立威权,打击异己。

当时,杨炎与卢杞同是宰相,但杨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理财能手,他提出的“两税法”为缓解当时中央政府的财政困难立下了汁马功劳。后来的史学家评论他说:“后来言财利者,皆莫能及之。”可见此人确实是个干练之才。受时人的器重和推崇。此外,杨炎一表人才,而且博学多闻,文词雄丽,精通时政,具有卓越的政治才能。然而,杨炎有宰相之才,而无宰相之度。尤其是在处理与同僚关系问题上,他恃才傲物,目中无人,嫉恶如仇。对卢杞这样的奸诈小人,他根本就没有放在眼里,缺乏政治家应具有的圆通处世韬略。

由于卢杞不仅貌丑,而且也没有什么真才实学,杨炎当然瞧不起他。唐代有个制度,就是几位丞相每天要在政事堂一起用一次餐,称为会食。杨炎看不上卢杞,多次借故推辞。每次上朝都托说身体不好,独自到别处休息,不齿与卢杞共商国事。卢杞也明知道他不愿与自己同桌进食,对杨炎切齿痛恨,必欲除之而后快,从此二人结下仇怨。可见在这一点上,杨炎与郭子仪相比确实要略逊一筹。

卢杞与杨炎结怨后,千方百计谋图报复。他深知自己不是进士科出身,又面丑如鬼,凭极尽阿议奉承媚主之能事逐渐取得了唐德宗的信任。

不久,机会终于来了。节度使梁崇义背叛朝廷,拒不受命。德宗命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带兵讨伐。杨炎不同意重用李希烈,认为此人反复无常,极力谏阻德宗,德宗很不高兴。李希烈受命掌握兵权后,正碰上连日阴雨,进军迟缓。德宗是个急性子,就去找卢杞商量。卢杞见机会已到,就趁势说:“李希烈之所以迁延徘徊,只是因为杨炎还被重用。陛下何必爱惜一个杨炎而耽误了大功呢?不如暂时免了杨炎的相位,使李希烈心情舒畅就会竭心尽力于朝廷了。事后再起用他,也没有什么关系”。德宗认为有理,就听信了卢杞的话,免去了杨炎的丞相职务。就这样,杨炎因为不愿与小人同桌就餐而莫名其妙地丢掉了相位。

不久,卢杞又进谗言害死了被贬的杨炎。他向德宗上奏,诡称杨炎建家庙的地点正是开元年间宰相萧嵩准备立庙之地,因为玄宗曾到此地巡游,看到此处王气很盛,就让萧嵩把家庙改建在别处了。如今杨炎又在此处建家庙,必有谋反之心。近日长安城内到处传言:“因为此处有帝王之气,所以杨炎要据为已有,这必定是有当帝王的野心”。德宗听后勃然大怒,下令诛杀杨炎。卢杞借助德宗之手,干掉了自己的一个政敌。

大书法家颜真卿是三朝老臣,在安史之乱中表现了崇高的气节,官至太子太师,在社会上名声很大。颜真卿为人忠贞,正直敢言,但不知在什么地方得罪了卢杞,总想把他排挤到外地去。若论书法和气节,颜真卿堪称为当世一流,但要对付卢杞这样的奸诈小人也是苦无良策。本来颜卢两家曾是世交,父辈曾携手并肩浴血沙场,为刎颈之交,但即便如此,卢杞也不放过。颜真卿是个直性子,也知道卢龙要整治自己,一天他特意赶到中书省对卢杞说:“我过去因遭小人憎恨,曾长期被排斥在外地。想当年安史之乱时,我与你父亲血战平原,当你父亲的首级被叛军传到平原时,我用舌头舔干净他脸上的血污,恩深情笃,今天你就那么忍心不念旧谊,真的不能容我吗?”几句话说得卢杞脸色排红,然而更痛恨他了。不久,节度使李希烈发动叛乱,叛军攻陷了汝州,卢杞见机会难得,就向德宗建议派颜真卿前去劝降。他说:“如果陛下派一位德高望众的老臣去劝说李希烈,他一定会改过自新,不费一兵一卒就可平息、叛乱。颜真卿是三朝老臣,名闻海内,如果派他前去,李希烈不久就会归顺朝廷。”这显然是蓄意陷害,但唐德宗对卢杞言听计从,竟信以为真,命令颜真卿去湾州宣抚李希烈。诏书下发之日,举朝震惊。结果颜真卿被叛军扣留,终于为其所害,卢杞借刀杀人又除掉了一个眼中钉。

由于小人当道,正直的官员虽然恨之入骨,但也只能在背地里发发牢骚,敢怒而不敢言。奸臣秦桧尽管祸国殃民,残害忠良,颇遭世人唾骂,但此人精通权术,在处置“小人”问题上倒是很有一套办法。这也许是因为他本人即为奸佞小人,小人之间臭味相投,混混一气。据说秦桧当权的时候,有个书生模仿他的笔迹,以他的名义写了一封信,去拜谒扬州太守。太守发现这是一封假信,就将那封信和他一起押送秦桧,由他处置。秦桧见了这人,就给他弄了个官当。有人大惑不解,问秦桧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说:“此人有胆量敢以我的名义写信,必然不是一般的人物。如果不用一官半职将他束缚住,他就会往北逃到胡人那里,或者逃到南方为越人效力。”乍听起来,一副深谋远虑为国为民的姿态。其实,秦桧内心还有不便言明的隐曲,假如此人为自己的政敌利用,对自己施出小人伎俩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岂不太危险了吗!

“不与小人结仇”,这是每个为政者都不能不记取的警世之言,除非你甘愿让自己的仕途布满坎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