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糊涂学的智慧
11807400000049

第49章 要学会化敌为友

所谓和气生财、“和为贵”,商场上很忌讳结成仇敌,长期对抗。

商场上很容易为了各自的利益争执不下,甚至争吵不休。或者因为一笔生意受到伤害,从而耿耿于怀。

但是,无论如何,都没有反目成仇、结成死敌的必要。

有位商界成比者说过:“商场上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朋友。”

今天可能因为利益分配不均而争吵,或者为争一单生意搞得两败俱伤。然而,说不定明天携手,有可能共占市场,互相得利。

所以,有经验有涵养的老板总是在谈判时面带微笑,永远摆出一副坦诚的样子,即使谈判不成,还是把手伸给对方,笑着说:“但愿下次合作愉快!”

因为,商场上树敌太多是经营大忌,尤其是如果仇家联合起来对付你,或在暗中算计你,你纵有三头六臂,也是难以应付的。

况且,做生意的主要精力是要应用于如何开拓市场,如何调动资金,如何作广告宣传等方面,要是老在对付别人的暗算与报复,难免会顾此失彼。

中国有句老话:生意不成人情在。商人一般都较圆滑,这也是经验使然。

人与人之间,或许有不共戴天之仇,但在办公室里,这种仇恨一般不至于达到那种地步。毕竟是同事,都在为着同一家单位而工作,只要矛盾并没有发展到你死我活的境况,总是可以化解的。记住:敌意是一点一点增加的,也可以一点一点消灭。中国有句老话:冤仇宜解不宜结。同在一家公司谋生,低头不见抬头见,还是少结冤家比较有利于自己。不过,化解敌意也需要技巧。

与你关系最密切的同事,心底里原来对你十分不满。他不但对你冷漠得吓人,有时甚至你跟他说话,他也不理不睬。有些关心你的同事,曾私下探问过,为什么你的好友对你如此不满?

可是,你究竟在什么时候得罪了对方?连你自己也没有一点头绪。

你实在按捺不住了,索性拉着对方问:“究竟有什么不对呢?”但对方只冷冷地回答:“没有什么必要。”到了这个地步,如何是好。

既然他说没有必要,你就乘机说:“真高兴你亲口告诉我没事,因为万一我有不对的地方,我乐意弥补。我很珍惜我俩的合作关系。一起去吃午饭,如何?”

这样,就可让他面对现实和表态。要是一切如他所言的没事,共进午餐是很礼貌的行为。或者,邀他与你一起吃下午茶。在你离开办公室时碰上人,开心地跟他天南地北聊一番。总之,尽量增加与他联络的机会。友善的对待,对方怎样也拒绝不得!

你另有高就,准备递呈辞,你心想:“那几个平日视你的痛苦为快乐的同事,一定很开心,如果趁这时,自己地位超然,乘机向老板告他们一状,就太好了!”奉劝你三思而行!

所谓世界很小,若今天被你捉弄的同事,他朝也成为你新公司的职员,你将如何面对他?这岂非陷自己于危险境地?要是对方的职位比你更高就更不妙,所以何必自制绊脚石?还有,所有上司都不会喜欢乱打小报告的下属。试问终日忙于侦察人家的缺点,还有多少时间花在工作上呢?

此外同行虽如敌国,但同业间的往来仍是有的,你旧公司的上司大有可能跟你新公司的上司是好朋友,一旦将你打小报告的恶习相告,你以为你在新公司的前途会怎样?

奉劝你留下一个良好印象,不要做“小人”,所谓“少一个敌人等于多一个朋友”,开开心心的去履行新职,又与旧公司保持良好关系,才是上上之策。

“如何化敌为友”,在办公室的战场上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他曾经与你为一个职位争得头崩额裂,不过,今天你俩已分别为不同部门的主管,虽然没有直接接触,但将来的情况又有谁晓得?所以你应该为将来铺好路。

如果你无缘无故去邀约对方或送礼给他,太唐突,也太自贬身价了,应该伺机而动才好。例如,从人事部探知他的出生日期,在公司发动一个小型生日会,主动集资送礼物给他……记着,没有人能抗拒好意。

要是对方获升新职,这就是最佳的时机了,写一张贺卡,衷心送出你的祝福吧,如果其他同事帮他搞庆祝会,你无论多忙碌,也要抽空参加,否则就私下请对方吃一顿午餐吧,恭贺他之余,不妨多谈大家在工作方面的喜与乐,对过往的不愉快事件绝口不提,拉近双方距离。

在工作上造成了一次严重的冲击,例如跟某同事大吵大闹起来,对你的专业形象和信心会有无形的坏影响,因为这显示了你对控制人事问题有欠成熟。

可以怎样去补救呢?以下是一个比较普遍的例子。

你与某同事在某事上持不同意见,又互不相让,以致言语上有冲突,你自问是过分坦白累事。而你最失败的一点是,曾列写了过去三个月来,这位同事做过的所有错事。如今,你感到后悔不已,希望把坏情况扭转,并愿意向对方道歉,可是,同事似乎仍处于极度失望和困恼当中,使你歉疚更深。

其实,最佳和最有效的策略是,向他简单地道歉:“对不起,我实在有点过分,我保证不会有下次。”

要是你重提旧事,企图狡辩些什么,只会惹来另一次冲突。同时,显得你缺乏诚意,人家日后再也不会相信你了。记着,你的目标是将事情软化下来,与同事化敌为友,所以,最好静待对方心情好转或平和些时,正式提出道歉。

所谓冤家路窄,你的死对头,或者曾经结怨者,被调派到你的部门来,且和你工作关系密切。事实既然摆在眼前,你必须好好处理之。要你忘记怨恨,是没有可能的事。但有几项原则,是你必须要遵守的。

勿论那一次结怨,谁是谁非,也不要介入工作的讨论范围里,从此只字不提,以免双方公私不分。要是对方先触着疮疤,请平心静气,紧盯着他道:“我不会记着过去不愉快之事,尤其是在工作时间内,避免影响自己情绪。”

冤家宜解不宜结,主动表示友善,露出诚恳之态,没有人会拒人千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