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糊涂学的智慧
11807400000041

第41章 尽量不要与人结怨

宋朝郭进任山西巡检时,有个军校到朝廷控告他,宋太祖召见了那个告状的人,审训了一番,结果发现他在诬告郭进,就把他押送回山西,并给郭进处置。有不少人劝郭进杀了那个人,郭进设有这样做。当时正值兆汉国入侵,郭进就对诬告他的人说:“你居然敢到皇帝面前去诬告我,也说明你确实有点胆量。现在我既往不咎,赦免你的罪过,如果你能出其不意,消灭敌人,我将向朝廷保举你。如果你打败了,就自己去投河,别弄脏了我的剑。”那个诬告他的人深受感动,果然在战斗中奋不顾身,英勇杀敌,后来打了胜仗,郭进不记前仇,向朝廷推荐了他,使他得到提升。

容忍别人对自己所犯的过错,不记仇,别人必然以自己的一技之长来酬答你。宽大自己的仇人,仇人会良心发现,必会找机会以死相报。原因在于你不记他的过错,给他以希望,他要报恩的感情存于胸中,所以一旦人的能量、才技被发挥出来,就能干一番大事业,对己、对人、对社会都是一大贡献。那些专门去收集别人的过错,去寻找仇人的人,与郭进不杀自己的仇人相比,不是太愚蠢了吗?

东汉时有个叫苏木韦的,他的父亲苏谦曾做过司隶校尉。李皓由于和苏谦有隙,怀着个人私愤把苏谦判了死刑,当时苏木韦只有18岁。他把父亲的灵柩送回家,草草下葬,又把母亲隐匿在武都山里,自己改名换姓,用家财招募刺客,准备刺杀李皓,但事不凑巧,没有办成。很久以后,李皓升迁为大司农。

苏不韦就和人暗中在大司农官署的北墙下开始挖洞。夜里挖,白天躲藏起来。于了一个多月,终于把洞打到了李皓的寝室下。一天苏不韦和他的人从李皓的床底下冲出来,不巧李皓上厕所去了,于是只能杀了他的小儿子和妾,留下一封信便离去了。李皓回屋后大吃一惊,吓得在室内布置了许多荆棘,晚上也不敢安睡。苏不韦知道李皓已有准备,杀死他已不可能,就挖了李家的坟,取了李皓父亲的头拿到集市上去示众。李皓听说此事后,心如刀绞,心里又气又恨,又不敢说什么,没过多久就吐血而死。

李皓只因一点私人恩怨,则置人于死地,而苏不韦一生之中只为报仇,竭心尽力。李皓不忍小仇,结果招致老婆孩子被杀,死了的父亲也跟着受辱,自己最终气愤而死,被天下人笑话,实在是太愚蠢了。

只因为一点小事,就把别人的过错牢牢记在心上,这是不能忍仇的行为,这样做只能让人看到其心胸的狭隘,不足以共事罢了。

西汉人李广,曾经担任汉朝将军。有一次,他因兵败关进狱中,罪当处死,后交纳赎金免死,成为老百姓,隐居蓝田县南山中,以狩猎为生。一天晚上和别人在田间饮酒,回来时路过霸陵亭。霸陵亭的守官喝醉了酒,喝斥李广停下来。李广的随从说:“这是原来的李将军。”守官说:“现在的将军都不准晚上行路,何况以前的将军呢。”守官阻止李广,让他住在亭子里,到天明才放他走。过了不久,匈奴人打过辽西,杀了太守。后来李广又被任命为右北平郡的太守。李广把霸陵尉召到军营并杀了他,然后上书皇上谢罪,但是皇上并没有怪罪他。皇帝没有怪罪李广的原因,并不是他没有错误,只因为别人执行公务时,阻止了他的行动,他就记恨于心,实在是气量太小了,而一旦得势就报复他人,皇帝不罪于他,只不过是暂时要用他罢了。这样不能忍怨,枉为一个大将军。

天下还有一种更可恶的仇,那就是罗织罪名而置人于死地,为了达到个人目的,挖空心思诬陷无罪之人所结下的仇恨。

三国时,吴国有个中书郎叫吕壹,吴王孙权让他掌管各级政府文书,吕壹因此作威作福,玩弄文字以罗列罪名,诋毁朝中大臣,排斥无辜的人。太常潘浚担心吕壹会搞乱国家,每次说这事就痛哭流涕。当时吕壹向孙权告丞相顾雍的状,孙权大怒,训斥顾雍。谢闳对吕壹说:“顾雍如果被撤职,潘太常可能会取代他吧?”吕壹说:“差不多。”谢闳说:“潘太常曾对你恨得咬牙切齿,现在他取代顾雍,恐怕明天就会攻击你了。”吕壹很害怕,马上又转过来为顾雍解脱。后来吕壹因为故意治罪左将军朱据,典军吏刘助替朱据告知皇上,孙权才醒悟,彻底查清吕壹的罪行,吕壹最终被杀。

诬陷无辜,自己没有获得益处,别人也受到了损害。所以人应该是以宽怀待人,否则总是害人,最终也会害己。

唐朝李林甫,是玄宗的丞相。他妒贤嫉能,排斥压抑那些胜过自己的人。他性格阴险,人称“口蜜腹剑”。若他当晚独自坐在偃月堂沉思,肯定第二天会有人被杀。他做丞相十几年,暗中残害许多忠良之臣,因此结下许多仇怨,所以总担心会遇刺客,出门有100多人的卫队保护,执金吾清道净街,前驱可达几百步之外。住所里加固房屋,设多重墙,就像防大敌一样。睡一晚上,要迁徙几个睡处,连家里人都不知他到底住在哪儿。

李林甫实在是不知忍受妒嫉,而由妒生恨、由恨害人,害人则结仇,以至于吓得日夜不宁,最后也没有好下场。

确实,天下最难的事,莫过于以德报怨,不记前仇,宽怀待人。这需要很大的毅力和勇气去忍受他人对自己的伤害、对自己的背信弃义,没有大志、没有高尚修养的人是做不到的。

西汉人韩安国,曾在梁惠王手下做大夫,后来犯罪入狱,狱中的小吏田甲侮辱他。韩安国说:“死灰难道不会复燃吗?”田甲说:“真是这样,我就用尿熄灭它。”过了不久,梁国内史一职空缺,汉朝派使者韩安国为梁孝王内史。田甲知道这个消息后很害怕,就逃跑了。韩安国说:“田甲不回来就职,我就诛灭他一族。”田甲负荆请罪,韩安国笑着说:“你这种人还值得我去报复吗?”

唐代李吉甫,凭着祖上的功德,补了一个太常博士的缺,他很精通典章制度,所以李泌、窦参都很器重他,待他很优厚。当时陆贽怀疑他们是一党,就奏明皇帝,让李吉甫出任明州长史。后来陆贽遭贬到忠州,宰相想加害陆贽,起任李吉甫为忠州刺史,以图让他惩办陆贽。李吉甫到任之后,把以前的怨化置之脑后,反而与陆贽结为好友,当时人们因此都很称赞李吉甫的气度。

仇恨越积越深,仇争不忍,则会以仇报仇,无休无止,这样对个人、对事业都没有益处。要忍仇不争,做到以德报怨,确实需要有宽广的胸怀。只要能认识到仇争的害处,相信大多数人都能尽量地化解矛盾、团结共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