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糊涂学的智慧
11807400000028

第28章 要学会礼尚往来

礼尚往来是一种进退之道、处世之方。善此道者,可在人生奋斗的旅途上减少失败,在开创美好人生时得到较多的帮助。所以说,礼虽不大,用途可大。

我们生活在一个讲“礼”的环境里,如果你不讲“礼”简直就寸步难行。送礼还要讲“心机”,如果送礼的功夫不到家,就收不到预期的效果。要成大事,不得不学习和把握送礼的技巧。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在复杂的社会里,要求有立足之地,就必须通晓人情世故,而要懂得人情世故,首先就要学礼知“礼”。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

在交往礼节的范畴里,送礼就是最能表现人情的方式。逢年过节送给长辈、老师、上司一份礼物,恭贺他们节日愉快,对方必定欣然接受,并会在内心称赞你的有“礼”;朋友结婚、生子,备上一份礼,并附上几句祝贺之词,必给对方带来无比的温馨,在感念你的体贴周到之余,彼此友谊也会因而增进;夫妻之间,妻子的生日或属于你俩的纪念日,一份别出心裁的礼物,尤其能使爱情加深。

做事有“心计”的人知道送人情不仅要懂得分寸,更要懂得艺术。

送得恰到好处是人情,送得不当是尴尬。不管是无意中送的人情,还是有意送的人情,都有一个让对方如何感受、如何认识的问题。而送人情最重要的不在于你送的情分是否轻,而在于对方感受是否重,所谓“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访问日本时,有一项访问NHK广播电台的安排,接待人是NHK的常务董事野村中夫。野村接到这个重大任务后,便收集有关女王的一切资料,仔细研究,以便在初次见面时能引起女王的注意,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打算送一份最好的礼物给女王,可是他绞尽脑汁,也没有寻到适当的礼物。

偶然间,野村中夫发现女王的爱犬是一种毛狗,于是灵感随之而来。他跑到服装店特制了一条绣有女王爱犬图样的领带。在迎接女王那天,他打上了这条领带。果然,女王一眼便看到了这条领带,微笑着走过来和他握手。他所送的礼物就是让女王对他所打的领带感到认同。

野村送出的礼物是无形的,却非常艺术贴切,“礼”轻得非同寻常,但却使女王体会到了他的用心,感受到了他的情意,并欣然接受,可谓是地道的“礼轻情意重”了。

西欧人送礼,往往是一束野花、一本书、一小篓水果均成敬意。也许在这一点上,我们要学习外国人。

送礼,本身是一种礼貌、尊重、感谢的表示,它本来要求是“礼轻情意重”。礼物应是小巧玲珑,不必价值过分,又不是给对方的物质援助或经济补贴。

制茶很有名的伊藤园社长本庄正则,时常送乌龙茶给朋友,据说此茶对降血压有很大的功效,很受中年以上的人喜爱,如果送的是日本茶,就不会受到如此的欢迎了。日本茶到处都买得到,乌龙茶就不容易买了。

中国人送礼,最讲究面子,似乎只有礼物值钱,才能体现主人情意重。

多数人通常出于面子的需要,觉得一件小东西拿不出手,要送,就得送货真价实的大礼。要送水果就称它10斤,要送香烟就送上两条进口的(更有甚者,黄金首饰、家用电器都敢送),钱虽然花了不少,但效果却未必好。特别是第一次见面,你一下子提了那么多礼物,依常人的惯性思维定会认为你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如果主人不肯收,你的处境就尴尬了,提走不是,不提走也不是。最后,难下台的还是你。

人对金钱的标准,往往因状况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有“心机”的人更懂得“雪中送炭”远比“锦上添花”更有意义。

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在担任自民党干事长时,一面忙着主持自民党选举事务,一面却不忘派人将慰问金送到落选的议员家中,并且勉励他们不要气馁,下次重新再来。

对落选的议员来说,田中角荣的勉励是难能可贵的雪中之炭。在此之后,拥戴田中的人越来越多,竟形成了一个“田中派”。

如果田中在此时将相同的金额或礼品送至当选的议员家中,那些礼品、礼金无疑只能算是锦上添花,一点也不特殊,更不能取得效果。只有在别人困顿中伸出援手,才能得到真正的友谊。田中角荣毕竟是真正吃过苦头的人,非常了解人们奥妙的心理。

在别人的婚礼上或荣升宴会上大肆破费,不如在人病痛或朋友有难时,伸出援手,雪中送炭的作用远远大于锦上添花。

人对雪中送炭之人总是怀有特殊的好感。

三国争霸之前,周瑜并不得意。他曾在袁术部下做一名小小的居巢长,相当于一个小县的县令。

这时候地方上发生了饥荒,兵乱使粮食问题日渐严峻起来。居巢的百姓没有粮食吃,就吃树皮、草根,有的人甚至被活活饿死,军队也饿得失去了战斗力。周瑜作为父母官,看到这悲惨情形,不知如何是好。

有人献计,说附近有个乐善好施的财主鲁肃,他家素来富裕,想必囤积了不少粮食,不如去向他借。

周瑜带上人马登门拜访鲁肃,一番寒暄后,周瑜直奔主题:“不瞒老兄,小弟此次造访,是想借点粮食。”

鲁肃一看周瑜丰神俊朗,显而易见是个才子,日后必成大器,哈哈大笑说:“此乃区区小事,我答应就是。”

鲁肃亲自带周瑜去查看粮仓,这时鲁家存有两仓粮食,各三千斛,鲁肃痛快地说:“也别提什么借不借的,我把其中一仓送与你好了。”周瑜及其手下见他如此慷慨大方,都愣住了,要知道,在饥饿之年,粮食就是生命啊!周瑜被鲁肃的言行感动,两人当下就交上了朋友。

后来周瑜发达了,当上了将军,他牢记鲁肃恩德,将他推荐给孙权,鲁肃终于得到了干事业的机会。

别小看这“一炭之热”、“滴水之恩”,这样的人情可得倾林相送,涌泉相报。

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些需求,有的急有的缓。而我们急需时遇到别人的帮助,则内心感激不尽,甚至终生不忘。濒临饿死时送一只萝卜和富贵时送一座金山,就内心感受来说,也迥然不同。有某种爱好的人遇到兴趣相同的人则兴奋不已,以为人生一大快乐。两个人脾气相投,就能交上朋友。所以要落入情,便应洞察此中三味。

送礼虽然表面上是“施”,实际上却是“受”。因为亲朋好友都接受了你的情意,你在他们的心目中已投下了“富有人情味”的印象。有人情味的人,必然受到人们的欢迎。

有位画家,年轻时过了一段非常困苦的生活,经常三餐不继。有一次,他把一幅连自己都没信心的画拿到画商那儿,画商看了半天,付给他一笔当时他认为很多的钱。

就画家来说,画商并非买了这幅画,而是给了他前途。此后他终于成功地熬出了头。

那笔钱金额是否很高呢?其实不见得,但在那位画家心中,这却是一笔巨富,人在困厄消沉中,有人向他伸出的援助之手,那就是给了他最大的面子,可以使人产生长久的感恩之情。对画家来说,画商的钱的确成就了他的前途,因此,这位现在已成名的画家若有满意的作品,一定会交给那位画商,并且以普通价钱成交。

对身处困境的人仅仅有同情之心是不够的,应给以具体的帮助,这种雪中送炭、分忧解难的行为最易引起对方的感激之情。一个农民做生意赔了本,他向几位朋友借钱,都遭回绝。后来他向一位平时交往不多的乡民伸出求援之手,对方却毫不犹豫地借钱给他,使他渡过难关,他从内心里感激。后来,他发达了,依然不忘这一借钱的交情,常常给对方特别的关照。

有心之人在赠送他人礼物时,会考虑别人的情形,千篇一律或是委托别人赠送的方式,就显得没有诚意。既然要送,就该送对方喜爱的礼物。凡事谨慎的话,成效自然会高。在成大事的过程中必然少不了送礼这个环节,把礼送得既实惠又有面子,只有这样才能打动人心,达到预期的目的。

平凡出版社会长岩堀喜之助到年末时,一定赠送日历给朋友,而且是本公司出品的,不可思议的是,每年的日历都比以前的漂亮,唯一不便的是不能带回家,所以只好分赠给未结婚的单身汉。

“没有比这个更好的礼物了……”单身汉们由衷地感谢着。

礼在某些时候起的作用令人不容忽视。当你有了困难、介入纠纷或工作无着,需要有力人士调解、帮忙时,一份礼往往可化解很多困难。在商场上,懂得送礼的人,公共关系必然极为良好,可想而知,他必生意兴隆、财源滚滚。至于一般人想要促成某事,虽然要靠自身的努力,但要是有“礼”来推波,则可助长其成,捷足先登。

“礼”的魅力很难抗拒。希腊哲人苏格拉底说:“最有希望的成功者,并不是才干出众的人,而是那些知道善用方法去发掘开拓的人。”要想与人和谐相处、事业成功,“礼”是最有效的利器之一。如果你能巧于施“礼”,则已经迈向了成功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