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糊涂学的智慧
11807400000015

第15章 知足者常乐

如果能够登上万仞之巅极目远眺,任美景尽收眼底,那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人生极境,而倘若无力攀顶,则与其在枝叶障目的层次上徘徊犹豫,倒不如挑一个适合的地方更能一目了然。

世事如浮云,瞬息万变。不过,世事的变化并非无章可循,而是穷极则反,循环往复。《周易·复卦·彖辞》说:“复,其见天地之心乎!”“日中则昃,月盈则食”,中国人从周而复始的自然变化中得到心灵的启示:“无来不陂,无往不复”,老子要言不烦地概括为:“反者道之动。”人生变故,犹如水流,事盛则衰,物极必反。生活也即如此,要把握分寸,该进时则进,该退时也应毫不留恋,抽身而出,那才是一种大气派大风度。

俗话说:“知足常足,终身不辱;如止常止,终身不耻。”宋人李若拙因仕海沉浮,作《五知先生传》,谓做人当知时、知难、知命、知退、知足,时人以为智见。

君子好名,小人爱利,人一旦为名利驱使,往往身不由己,只知进,不知退。尤其在中国古代的政治生涯中,不懂得适可而止,见好便收,无疑是临渊纵马,自寻绝路。

任何人不可能一生总是春风得意。人生最风光、最美妙的往往是最短暂的,“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人生如牌局,也许一副好牌之后往往会是坏牌的开始。因此,见好就收方是最大的赢家。与人相交,不论是同性知己还是异性朋友,都要有适可而止的心情。君子之交淡如水,既可避免势尽人疏、利尽人散的结局。同时友谊也只有在平淡中方能见真情,越是形影不离的朋友越容易反目成仇。因此,古人告诫说:“受恩深处宜先退,得意浓时便可休。”即使是恩爱夫妻,天长日久的耳鬓厮磨,也会有爱老情衰的一天。更何况人生之事,并不像夫妻之间那样亲密简单呢。

“水满则盈”、“过犹不及”更是告诉我们,哪怕自己可以去争取到的东西,最好也是留点分寸、留点余地,以防万一,而不至于在不测情形出现时,没有一个回旋的余地。一般来说,人一旦处于非常极端的地步或状态,往往会使自己反而处于比较被动的境地。有一些人常常喜欢抓住机会,充分地展示自己。这也许无可非议,但是,这种表现一旦过头,则往往会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在人们的衣食住行方面,在待人接物、工作生活等方面,也是如此。常常听到有人这样说:“哪怕是再好、再美味的佳肴,尽管非常合自己的口味,也最多只能吃个七成饱。”这个道理是同样的。

中国人常说:“做人不要做绝,说话不要说尽。”廉颇做人太绝,不得不肉袒负荆,登门向蔺相如谢罪;郑伯说话太尽,无奈掘地及泉,遂而见母。俗话说得好:“凡事留一线,日后好见面。”凡事都能留有余地,方可避免走向极端。特别在权衡进退得失的时候,务必注意适可而止,见好便收。

聪明的女子懂得适度打扮自己,成熟的男子知道恰当表现自己。美酒饮到微醉处,好花看到半开时。明人许相卿说:“富贵怕见花开”,此语殊有意味。“言已开则谢,适可喜正可惧。”做人之妙也即如此。

老子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即是说:始终保持丰盈充满的状态,不如停止它;不停地磨砺锋芒,欲使之光锐,却难保其锋永久锐利。满屋的金银珠玉,很难永恒地守护住它;人富贵了就会产生骄奢淫逸的心理,反而容易犯错误,功成名就则应隐退,此乃天理。

它提醒人们功成名就、官显位赫后,人事会停滞,人心会倦怠,业绩也不会进展,应立即辞去高位,退而赋闲。否则,说不定会因芝麻小事而被问罪,遭到晚节不保的厄运。

战国时代的范雎因向秦昭王献远交近攻的策略,深得昭王赏识,被升为宰相。后因他所推荐的郑安平与赵国作战失败,使他意志消沉。按秦国法律,只要被推荐人出纰漏,推荐者也要受连坐处分。但昭王并没问罪范雎,这使他心情更为沉重。

秦昭王为刺激范雎再振作起来,为国效力,便忧虑地对他说:“现在内无良相,外无勇将,秦国的前途实在令人焦虑呀!”

范雎心中一震,他误会了秦王的意思,感到非常恐惧。

恰好辩士蔡泽来拜访他,对他说道:“四季的变化是周而复始的。春天完成了滋生万物的任务后就让位给夏;夏天结束养育万物的责任后就让位与秋;秋天完成成熟的任务后就让位与冬;冬把万物收藏起来又让位与春天……这便是四季的循环法则。如今你的地位,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日子已久,恐有不测,而应让位他人,才是明哲保身之道。”

一席话启发了范雎,便立刻引退,并推荐蔡泽继任宰相。蔡泽就职后,也为秦国的强大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当他听到有人责难他后,也明智地舍弃了宰相宝座而做了范雎第二,保全了自己的晚节,这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风度。有时候哪怕你内心有一万个不愿意,但引身而退,却是一种最明智的选择。

与范雎形成鲜明反照的是另一历史人物文种。文种是越王勾践的重臣,为打败吴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功成名就以后,仍然继续仕于越王。其间范蠡曾写给他一封信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的长相,颈项细长如鹤,嘴唇尖突似鸦。这种人只可以与他共患难,却不能同享乐,你现在不离去,更待何时?”后来文种称病返乡,但做得不彻底,他留在越国,其名仍威慑朝野,于是有佞臣陷害于他,诬称文种欲起兵作乱。越王也有“走狗烹”之意,故而以谋反罪,将文种处死。

人人都希望过着幸福富裕的生活,但又有几个是范雎呢?只知进,不知退,遭“文种之祸”者,又何止一人?

得休便休,当机立断;犹豫留恋,了时无了。做人,退一步海阔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