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青少年超级右脑开发
11803100000069

第69章 怎样开发儿童的创造力

有人以为创造、发明是学者、专家、教授的专利,其实这种观念并不对。学者、专家虽然满腹经纶,学富五车,但终生无所创造的不在少数。知识相对贫乏的后来者常能超过前人。创造力、智力、学业成绩三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高智力者,学习成绩并不一定优秀,只要具备了中等偏上智力的人,其智力与创造力就没有明显的相关。创造力是需要开发,是能够开发的。世界一流科学家在学校里大多有痛苦的经历:牛顿曾被视为愚笨儿童,达尔文曾被校长断定为不可造就的人,爱迪生上学不到6个月就被学校开除,爱因斯坦两次考大学未被录取,李比希曾被校长、同学们嘲笑,历史学家司格特,在学校曾是成绩最差的学生。要想培养创造型人才,就需要转变观念,转变教师的学生观。创造力人人都有,并不神秘。由于儿童少受思维定式约束,在儿童嬉戏玩耍的游戏中,在儿童恶作剧的活动中,常常蕴藏着创造的火花。

创造力起源于好奇心。好奇心是神圣的,是科学发明的巨大动力。牛顿夏日乘凉,微风吹来,熟透了的苹果落下来砸在他身上,他忽发奇想,苹果熟了怎么往地上落,不向天上飞呢?由此引起了他的兴趣,从此他潜心研究,终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居里夫人说:“好奇,是人类的第一美德。”瓦特小时候看到壁炉里壶开了,热气冲击壶盖“咔、咔”直响,他尖声怪叫。奶奶听到叫声急忙从阁楼上跑下来,瓦特指着壶对奶奶说:“壶盖乱跳!”气得他奶奶七窍生烟。壶开了,热气冲得壶盖跳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历来如此。这件事引起了瓦特的好奇心,从此他潜心研究,终于改进了蒸汽机,导致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家之所以对人类文明做出巨大贡献,起源于他们在别人习以为常的时候问了个“为什么”。儿童的天性就是好奇、好动。所以,我们要加倍爱护儿童的好奇心,珍视儿童的求知欲,促使儿童创造的天性得以张扬。

成功,是靠失败推动的,“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是很有哲理的,也是科学家、发明家不可或缺的重要品质。但这是有条件的,只有失败是暂时的,成功是有很大把握的时候,失败才能成为推动人锲而不舍的力量。小学儿童还不具备由未来规划现在的能力。在儿童心目中,任何失败都是永恒的,是灾难性的。让儿童遭遇失败,是不人道的,是残酷的。一个心理学家说得好:“成功,是靠失败推动的。”教师应该成为儿童成功的源泉,教师应竭尽全力,创造一切机会,让每一个儿童都能享受到成功的欢乐,让孩子们在成功的一片欢歌笑语中迈向更大的成功。

开发儿童的创造力,一要培养儿童对科学的好奇心,二要培养其创造的人格,发明创造的意向。爱因斯坦说:“科学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人格的伟大。”科学偏爱有准备的头脑。三要教给学生创造发明的方法,帮助他们勤于思索,善于思索,从小就接受创造发明的训练。创造性才能(发散思维能力),创造发明的技巧方法、创造发明的意向,是创造性人才赖以成长的要素。

六、用“无限制的自由讨论法”

开发青年人的创造力1939年,阿历克赛·F·奥斯本发明了一种用无限制讨论法开发青年人的创造力。其做法是:召集一些人在一起开会,要求与会者提出新思想。与会者要遵循四个原则:

1.废止批评;

2.畅所欲言,欢迎随心所欲;

3.想法越多越好;

4.相互补充,参加者对小组其他人的想法,尽可能提出如何改进的建议。

奥斯本认为,参加者的理想人数是5~10人。小组里有一人主持,由他来解释会议应遵循的原则,并按原则主持讨论。

奥斯本的“无限制的自由讨论法”,都是围绕实际问题展开的,比如他曾提到一个月里就开了七次这样的讨论会。在一次会上,为询问家用电器的顾客,提出了45条建议;在另一次会议上,为一次筹款运动,想出了56种办法;再一次会议,又为如何卖掉更多的毛毯提出了124条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