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四大名石故事
11790900000009

第9章 四大名石在今天

玉石乃自然之物,是大自然对人类的美好馈赠。作为“玉石之国”的子民,我们对玉石的喜爱和敬重,对玉石的浓厚情感,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无法比拟的。人们常说“乱世藏金,盛世藏玉”,和谐社会,玉石自然备受青睐。“中国四大名石”在国内外拥有巨大的市场,其地位和名声如日中天,身价也“与时俱进”,人们对它们的认识不断丰富,爱好日益浓烈,名石与世人的生活联系日益亲密。

收藏石头是祖国文化的一部分,它把雄奇的大自然风貌与精美的石品意趣融为一体,既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又有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石头收藏是祖国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

近些年来,人们过分看中石头的经济价值,而忽视了其自身的局限性。毕竟石头是不可再生资源,这些珍贵的石材穷尽属于自然规律,也是早晚的事。所以人们应该保护自然,有节制地开采这些宝贵资源。就在前不久,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公布了这样一个坏消息:“最新的《全国工艺美术行业普查报告》显示,目前中国大多数传统工艺美术原材料资源都濒临枯竭。‘四大名石’中的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的储量均已告急。”以巴林石为例,巴林石自1973年建矿开采以来,身价已由1985年的每吨1200元,飙升至眼下的每吨2500万元,由于日渐稀少,这个价格还在上涨。按现已探明的储量测算,最多只能再开采50年。巴林石是四大名石中开采最晚的,它的情况尚且如此,可以推知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的价格也是在一路走高。据调查,青田石制成的印章,普通品在近几年涨了五倍,精品足足涨了二十倍;而寿山石中的田黄石,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每50克售价1000元,2000年涨到5万元,现在则是25万元至50万元。

价格的持续飙升,更加促进了采石者的疯狂开采,导致资源更加匮乏,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国家已经采取措施逐步实现对四大名石有节制地开采。例如,寿山地方政府已经把寿山石的开采严格管制起来,福州市国土资源部的地质勘探队,已经开始对整个寿山矿脉进行全面勘探。勘探一直持续至今,在此之前,任何个人或组织均不能上山采石。与此同时,巴林石的开采也被国家规定限制,每年只限开采10吨原石,而且时间限制在5到8月份。但是目前,青田石、昌化石的命运,仍在无节制、无规范的开采中飘摇不定。

的确,就目前来看,限制开采确实是当务之急,可是,像寿山石、巴林石的根是保住了,对于工艺美术行业来说,某种材料源的断绝,则几乎是致命的。沿袭了千年的雕刻工艺,虽然可以更换新材料,但也难免陷入尴尬境地。拿寿山石来说,寿山石没了,技艺人员可能改为雕刻长白石,但是长白石与寿山石在石质、文化概念、艺术价值上大有不同,雕刻的手法也不同。从某种程度上说,到了那一天,与“寿山石”直接关联的雕刻技法,实际上也将不存于世。就像象牙和牛骨,虽然都属于骨质,但是在雕刻技艺上还是不同的。象牙有韧性,它的纤维长;牛骨没有纤维,里面是蜂窝状的,很脆,容易断。如果同样雕刻一条飘带,用象牙就能雕出飘逸的感觉,但用牛骨就可能碎掉,难以实现。资源的保护是必需的,而技艺的传承也是不能忽略的。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使我们的后代能够看到这些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国家工艺美术协会建议在未来的开采中,国家只授权一家正规单位进行开采,开采出的石料,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散落到大大小小的工艺品作坊或工厂里进行加工,也不能再制作成普通的小挂件或旅游纪念品,进入市场销售。有关部门应该把这些宝贵的资源,交到各地工艺美术协会推荐的、比较有水平的工艺品大师或工艺团体手中,让他们雕刻出可以传世的佳作,并放进国家级的博物馆陈列与收藏。这种做法,一方面可以断绝与滥采直接挂钩的利益驱动,使珍贵石材逐渐退出商品市场的暴利炒作;另一方面也可以真正实现这些艺术品的艺术价值,让这些传统的雕刻技艺可以流传下去。

人们常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在四大名石的资源日益匮乏的今天,这或许可以称为最科学的解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