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昆虫记
11752100000011

第11章 螳螂的孵化(1)

螳螂卵的孵化时间一般是阳光明媚的六月中旬,大约会在上午十点钟左右。孵化出来的小螳螂会从螳螂巢中间的出口区出来,这是唯一的出口。呈半透明状的幼虫会从出口区的鳞片下缓慢地钻出来,随后便能看到两个像黑点一样的螳螂幼虫的眼睛。一个新生命的一半身体会慢慢地滑动出来。这其实只是过渡的形态,还不是小螳螂。新生的小家伙有一个乳白色的圆钝形的头,看上去有点浮肿,这可能是由它体液的涌动而造成的。而其他部分则呈现出一种黄中带红的颜色。它的眼睛是最容易辨认的,又黑又大,外表被一层物质覆盖着,因此看上去有些浑浊;另外,它紧贴在身前的嘴和向后折起的腿脚都可以清晰地被辨认出来。总之,刚刚孵化出来的小螳螂其实与刚刚脱壳的蝉的体态非常相像,只是它的腿脚特征要更为鲜明。

从这个观察中,我们又可以得到一个关于昆虫的知识,即一些昆虫在孵化出来到成为完整的幼虫之前,其间是要经过一个过渡阶段的,虽然这段时间很短,但是可以帮助新生儿从狭窄、困难的出口区顺利出生;不然的话,一个身体完全展开的幼虫是无法从狭窄的出口区出来的。蝉的幼虫也是如此,在它们从小口巢穴中爬到树枝上之后,其外壳便成为了它身体的一层襁褓,而幼虫就像一艘小船,在自己缓缓的滑动中从襁褓中挣脱出来。

小螳螂在挣脱襁褓的过程中与蝉的经历是相似的。它需要从巢中曲折、狭窄的通道中穿过,然后将自己在巢深处不能伸展的纤细长腿展开。而这条长腿和用来捕猎的弯刀,以及触须,都将是保证它生存的重要装备,但是这些装备无法在巢中完成蜕变,因此,这就成了螳螂出生后第一个极为艰苦的考验。因此,小螳螂从巢中出生之时不得不将自己禁锢在襁褓之中。

从对螳螂和蝉的观察所得中,我得到了新的启示。而且,我所总结的这条规律,其实也可以从其他很多昆虫身上得到印证,即:虫卵不见得是昆虫幼虫直接的出生源,在一些昆虫的出生过程中,有一些会在虫卵到成虫之间有一个过渡阶段。我将这个过渡阶段的幼虫称为“原始幼虫”,它正是不能自己解脱的小生命顺利出生的保证。

原始幼虫出现在了出口区的鳞片之下,能看到它的头部内有着很多体液,像是半透明的水泡。它正在进行蜕皮。已经出来的一半身体正在摇动,或者向前进,或者向后缩,缓慢地挣扎着。最后,它将自己的前胸拱了起来,然后用力地弯曲头部,裹在前胸的膜便被撑开了。这时小螳螂依然会一直扭动、摇摆自己的身体,直到腿脚完全摆脱自己的鞘壳,而它平行着的两根长触须也展开了。虽然还有一根细丝一样的细带子将幼虫与巢连在一起,不过,完全挣脱后,获取自由也变得轻而易举了。

真正的幼虫就是我们这时所看到的。它是自由的,不久之后也将是强大的。只有一个显得破旧的外皮和一条已不成形的“丝带”留在了原地。

我没能赶上灰螳螂的孵化过程。因此我所了解到的东西也是有限的:灰螳螂的巢的前端是由一些易碎的泡沫构成的白色无光的小点,它在巢的尖角上,很脆弱。而这个像泡沫塞子一样的东西的下面正是一个圆孔,它就是灰螳螂巢仅有的出口,除此之外,这个巢都是非常坚固的。如同普通螳螂巢上的出口区,此处正是小灰螳螂走向大自然的必经之路,它们就是从这里一个接一个地见到了大自然的。我没有看到这个过程,不过,我见到了它们出巢不久之后的场景。我发现在巢的出口处有一束白色但已经不成形的外皮,它是一层非常纤细的薄膜,如果被风一吹,大概就会被吹散。我想这肯定就是小灰螳螂出生前的外壳了,这个外壳是它们在巢中完成给养的保证,不然的话,它们将无法在狭小的巢中生活。因此,关于原始幼虫的状态,灰螳螂显然也是有的,它同样有一段包裹在外壳中的日子,而这是便于它们从艰难的出巢之路上走出来的。它们也是在六月份出巢,与普通螳螂一样。

继续说普通螳螂。处在同一个巢中的卵的孵化时间并不是一样的,可能是分批、分群的,甚至会有两天或者更久的间隔。虽然巢尖头一段的卵产下的时间最晚,可是最早孵化的正是这批。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时间颠倒的现象,其原因应该在于螳螂巢的形状。尖头这部分阳光很容易照射到,因此那里的卵能够更早苏醒,而圆钝一端则因为体积更大,所以需要更多的热量,因此也就会更慢一些。

当然也会有卵同时孵化的时候,几百只幼虫会从出口区同时出巢,这也是非常壮观的场面。刚开始时只有一只小虫子露出自己的黑眼睛,不过很快便有无数的黑眼睛出现了。它们就好像得到了一个苏醒信号并且很快将此信号传开一样,得到信号的幼虫一一走上了正轨。很快,巢中间的出口区便被小螳螂密密麻麻地占满了,它们带着兴奋从禁锢中挣脱出来。

幼虫不会在巢上停留很长的时间。它们对附近的绿色植物更感兴趣。大约二十分钟的时间,它们便都离开了巢。这个摇篮再次平静下来,或许在几天之后,还会上演这样的一幕,那是另一批幼虫出巢,直到巢中的卵全部孵化。

我看到过很多次这样的孵化过程,在我家园子中向阳的地方其实有着不少螳螂巢,这些都是冬天闲暇的时候我四处找来的。在我多次的螳螂孵化观察中,几乎每次都能见到屠杀的场面,这是以螳螂卵为美餐的其他入侵者干的。因此,面对这些吞噬者,就算一只雌螳螂能产再多的卵,也显得不够。

其中,蚂蚁是最执着的吞噬者。这些不怀好意的过客经常出入螳螂巢,我虽然想进行干预,甚至是进行严酷的措施,可是效果并不好,蚂蚁们对于螳螂卵的狂热没有任何改变。它们虽然无法打透螳螂巢那坚硬的外壳,可是对付刚刚出巢的娇嫩幼虫是非常容易的,它们一直在等一个时机。

我每天都会巡视一下,让我不解的是小螳螂只要一出现,蚂蚁们也会立刻出现。它们毫不客气地将小螳螂抓住,然后将它们从鞘壳中拉出来,绑架或者吞噬。很显然,幼小的新生儿面对的是残忍的对手,它们唯一的自卫手段就是无力的挣扎;战果也不出人意料,蚂蚁获得了丰厚的战利品。屠杀在很短的时间内便结束了,能够从中幸存的螳螂幼虫寥寥无几。

在未来,螳螂是昆虫界无可争议的屠夫和可怕的食肉者,可是,它们此刻只有任人宰割的份儿,而且是败在了小小的蚂蚁手中。虽然雌螳螂的繁殖量是很巨大的,可是蚂蚁的杀戮还是让螳螂的后代数量有限。幸运的是,这种屠杀不会持续很长时间。在小螳螂呼吸到了新鲜的空气之后,它的身体便会强壮起来,再想攻击它们就不再那么容易了。入侵的蚂蚁群不敢正面侵犯这位昂首阔步的巨人,那双锋利的前爪更是随时准备猎杀强大的冒犯者,蚂蚁们当然明白这一点。

有了力量的小螳螂也无法吓住所有的吞噬者。小灰蜥蜴就是这其中的一员。我不清楚它们是怎么知道了小螳螂出巢的消息,但是它们早已经准备好了细细的舌尖,将在蚂蚁屠戮中幸存的小螳螂全部卷到了自己的口中。虽然这对小灰蜥蜴来说只是少得可怜的一口食物,可这种食物是非常鲜美的。它似乎十分享受这一美食,当它吞下一只可怜的螳螂时,甚至会将自己的眼皮半闭起来,似乎心中满足得不得了。我将这个家伙赶走,但是很快它又回来了,这次,我不能再放过它了,因为如果我不进行干涉的话,小螳螂恐怕连一只也不能存活了。

螳螂还有其他的天敌。比起蜥蜴和蚂蚁来,这个掠食者更加可怕,虽然它要比前两者更小。它对螳螂的攻击早于之前的二位。它是一种膜翅目蜂科昆虫,有着钻孔器一样的器官,而这个工具让它可以把自己的卵产在螳螂的巢中。因此,螳螂的后代有可能遭受与蝉一样的厄运:寄生虫侵袭并蛀空了螳螂的卵。这种情况可以从我所收集的很多被蛀空的螳螂巢中得到证明。我的实验只能在那些屡次遭受屠戮并存活下来的螳螂幼虫中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