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萧何的奋斗笔记
11744500000008

第8章 官途漫漫:萧何送刘邦去当兵

1.不管幸与不幸,徭役都摆在那里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咱先表一表沛县之外的大环境吧。

公元前221年,六国中最后一个国家,齐终于被秦二世嬴政的千军万马疯狂踩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嬴政褪下马甲,摇身一变,成为一统天下的始皇帝。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嬴政黄袍加身,大手一挥指点江山万户侯。

一个皇帝在他一统天下之后,都要大兴土木来彰显皇家的富贵和权势,显摆一下他至高无尚的地位和权力。嬴政统一六国之后,为了彰显自己的赫赫权力,让普天下的老百姓都知道他这个大秦的始皇帝可不是泛泛之辈,因此要折腾出个样儿来给天下人看,可真是炫富有过之而不及。

众所周知,举世瞩目的万里长城就是出自这位奇葩皇帝的大手笔。秦始皇的丰功伟绩和为后世做出的卓越贡献咱且不说,单说他搞的这座规模宏大的烂尾工程阿房宫吧。万里长城永不倒了,抵挡得住北方匈奴的入侵,先喘口气儿,咱还要再建一个富丽堂皇的宫殿。

挥天下之民膏,筑宫殿之辉煌。这举世的宫殿阿房宫可不是一口气吹出来的。这本身就是一项劳民又伤财的活儿。每天几十万的百姓泪洒咸阳,如沧海一粟。依如那年去修长城的范喜良,一去无回,饥寒交迫,不堪劳苦,吃不饱,穿不暖,劳病交加,葬身于长城底下。每天都有十几万劳工被拉上前线,一时间搞得是老百姓叫天天不应,入地地无门。三百里阿房宫,掩埋了多少百姓的累累白骨。“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里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后世的诗句可以作证,漫漫黄沙湮没了黄尘古道,绵延的烽火荒芜了边塞小城,一个王朝的兴衰和着百姓多少心酸的长泪啊,是低空有断云,近泪无干土。

像戍边、从军、修万里长城、建阿房宫这样的军中大事,覆盖面之广泛,从城市漫延到乡村,普天下的百姓无人能逃过。沛县离皇都不近,但是不管你隐于何处总得让你为国家光荣一次。说得冠冕堂皇些,这是刘邦任泗水亭长来,第一次外出公干,出长差。说得直白些,其实是送那些被抓的老百姓去咸阳服劳役,刘邦自己也是这劳工队伍中光荣的一分子,只不过他是他们的头儿。

老百姓被鱼肉习惯了,但也知道这不是什么好差事。这还算是说好听的,说不好听些,刘邦被应征去美丽的咸阳服劳役,像累死的范喜良,这一去,是凶多吉少,十有八九有去无回。

按大秦的兵役、徭役法规定,男子年满十七周岁,都要光荣入伍。彼时,兵役和劳役并没有太明确的界线,都是混在一起的。符合这个年龄条件的男子在户籍所在地当义务兵一个月,还有两年集中在本地或外地服役。本地嘛,不必多说自然是在本县城或是县城附近的州县。这外地嘛,范畴广了去了,好比大秦的首都啊,或是去边疆城市戍边啊等等。

这是一个成年男子一生中最悲催的事情。在秦朝官府的暴政压迫下,百姓如太阳底下被炙烤的涸辙之鱼,只在水深火热之中徒劳地挣扎,奄奄一息,苟延残喘。这在本地服役,再苦再累,离家近一些,还有生还的可能。这要去外地服役,那就难说了,千里关山重重,背井离乡,此去经年,不知道何时能回还?年年战骨埋荒外,征战地,鲜见有人还,是最真实的写照。

话说,刘邦虽然入仕做了官儿,可实在是一个渺小卑微的官职。这场徭役骤然来袭,他逃都逃不掉。大龄老青年,抓住青春的尾巴上前线奉献一把。或许,刘邦就是天生做大事的材料,说去当兵人家眼睛都没眨下。

不论是幸与不幸,徭役都摆在那里。这未来大汉的开国皇帝,现在要投入到为秦始皇修建阿房宫的伟大建设事业之中去,尽自己为人臣民的一点儿绵薄之力,为了大秦皇帝的天下第一宫添砖加瓦。

2.伤离别,众人相送

刘邦能摊上去咸阳送壮丁这趟美差事,可不是萧何给扒拉的,萧何怎会把刘邦往深水里推,他一门心思想托他到更高处还来不及呢,这一切都拜那位沛县的县太爷所赐。当日,刘邦就一不入流的小破亭长,一穷二白就抢了县太爷相中的妞,县太爷表面上不动声色,背地里还不整双玻璃小鞋给刘邦穿穿啊。俗话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嘛。真巧,治作刘邦的机会来了,变着法儿把刘邦给踢蹬走了,这县太爷的心里就舒坦了。

估计这县太爷使这一损招把刘邦给支出去,压根儿就没打算让他再回来。至于是死是活,凭他个人的造化吧。如若刘邦当年真的能成为建设阿房宫的一员,实干一番的话,指不定这千年的烂尾工程还能胜利竣工,那大汉的历史将是哪一个版本呢?

沛县县城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连天的芳草都沾着晶莹剔透的雨滴,那是离别的眼泪。刘邦正率一大队衣衫褴褛的百姓,被一群老乡和朋友围着喝壮行酒,大人、孩子、老人们抱着哭成一团。

一起跟随刘邦多年的兄弟们在海誓山盟,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无非就是:“大哥,跟随你多年,此去咸阳,俺们一定和你同甘苦共患难,和你生死与共,永不分开。”

刘邦好在也做亭长这么久了,人缘混得蛮不错的,都说在官场中混得出彩的人,大都很有脑子,刘邦就是这样一个人,有头脑才能混得好。混得差能做皇帝吗?只要做人成功,不成功也是暂时的。

送行的同事们都前来握手道别,并塞给刘邦份子钱。大家同县为官这么久,又乡里乡亲的,别看同事是天生的仇敌,也窝里臭,有利益冲突时会争得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可这一旦要分开,反而感觉到了彼此间的情谊变得亲厚起来。这个说:“刘亭长,要出发了,这点小钱不成敬意,拿着路上花。”那个说:“大哥,钱不多,一份心意,出门不比在家,和众兄弟路上买碗水喝吧。”刘邦堂堂七尺男儿被这群同事搞得心里瞬间柔软起来,未免心里发酸。

刘老爹和刘邦的几位兄长也在送行的人群里,刘老爹拉着儿子的手,老泪纵横,饱经沧桑的老人更清楚这次远行的结果,沧桑的皱纹里都写着担忧:“三儿啊,这是你哥哥们给你凑的盘缠,带上吧,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如今要离家了,这公家给安排的差事,咱不能不去做,远是远了些,爹别的不指望,就盼着你能平安回来。”老人是一千个一万个不放心,刘邦的哥哥也一个劲往刘邦手里塞钱。

这送礼随份子一事,古来就有,孩儿生日娘满月,婚丧嫁娶,盖屋垒墙。这男人混在官场,同事之间人情往来更是人之常情。随份儿的不在钱多钱少,随的是人情,随的是人缘,随的是场面儿。混官场最忌讳的就是不懂人事,不懂人事就不懂交际,没有交际就没有人脉,没有人脉就没有财脉和机会。

古道边马蹄声声催人行,夏侯婴的马车稳稳地停靠在路边,萧何第一个从车上跳下来,曹参、夏侯婴紧跟着都跑了过来。这个亲热地搂着刘邦的肩膀,那个熟稔地踹刘邦一脚,二人照例给刘邦塞银钱,并嘱咐刘邦有事吱一声,兄弟们一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3.另眼相待,聪明人适时表现自己

兄弟们之间的情谊,自从刘邦光荣地一进宫、二进宫时就拉开了序幕。大家因为萧何的关系都与刘邦熟悉起来,日子久了,也都培养出感情来了。纵是心有不舍,又能奈何。萧何最后一个拉住刘邦的手,把一个信封塞到刘邦的衣袋里,并递刘邦一个红包,未曾开口,心却发酸:“兄弟,这是哥的一点点心意,不多,咱穷家富路,别舍不得用。命运的签,让我们遇见,现在又让我们分离,你去受罪,我心已碎。此去山高水长,如果你有什么困难千万别怕麻烦我,被你麻烦我很快乐,记得一定托人捎信回来。”

萧何拉着刘邦的手是千嘱咐万叮咛,一千个一万个的不放心和不舍得。刘邦的脾气,他比以前更了解了,刘邦做亭长的岁月那是萧何最幸福的时光。生怕他惹事,得罩着他,宠着他,护着他,在沛县这一亩三分地上,即使刘邦再整出点儿事端,谁又能动他。可就要远行了,此去天高路远,山一程水一程,他就要离开他的视线了,此番风餐露宿,谁陪伴他风雨兼程?漂泊异乡,何时才能梦回故园呢?萧何倒先柔肠百转起来,惹得刘邦也几度泪湿。

其实说确切些,萧何这位未来大汉的丞相从现在起就开始做起刘邦的管家婆了,不过是在见习期的管家婆,还是自主自发自愿的。他们兄弟之间早已彼此性情相投,刘邦本人骨子里有绝世的才华,萧何又是个绝帅的超级官场搭档。萧何一路作陪,帮他找工作,帮他娶媳妇,帮他策划反秦起义,帮他治理大后方,一直奔到轰轰烈烈的天下大洗牌,萧何都不曾离过刘邦,和他同甘苦共患难,当然这是后话了。

彼时,兰舟催发,暮霭沉沉楚天阔。刘邦一只手拉着萧何,一只手安抚地拍拍萧何的肩:“大哥对我的情谊,兄弟都刻在心里了,既然离别难免,别送了,回吧。”萧何执意把刘邦他们送出十里长亭。

萧何、夏侯婴和曹参站在马车边上,远望着刘邦和众人慢慢远去的身影,依稀看到刘邦策马几度回首,那骏马引颈长啸着在原地转了几圈,刘邦牙一咬,长鞭一挥,身后是长长的劳工队伍。萧何才怅然地上了马车。

刘邦率众人浩浩荡荡地走出沛县县城,上了通向咸阳的国道上。城内城外两重天,这里和沛县城里却是截然不同的景象,路边草枯叶落,秋色已尽,刘邦掏出萧何的信,他那飘逸俊秀的小篆平铺眼前:“当你背上行囊要远行,我唯有把泪留在心底,面带微笑用力地挥挥手,祝你一路顺风,家里的老人、嫂子、孩子我都会照顾,等你归来。这漫漫征程,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若不安好,我自横刀向天笑。”刘邦轻抚着萧何送的红包,礼金是别人的两三倍之多,不免百感交集。萧何并非世俗到只会用金钱来表达自己的情义,这是出于对刘邦的另眼相待。这一生他与刘邦深厚的私人交情,如泗水河的水澄澈又透明。

刘邦是有胆有识的男人,他忽然得上这烫手的美差事,心里多半也明白,是县太爷对他的特殊安排。但他也明白,有一个道理不用讲,战士就该上战场。咱刘邦倒真有了大风起兮云飞扬的豪情与大气。他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遇上事儿,就往最坏处想往最好处做,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萧何下了班儿是刘邦的兄长,是哥儿们,上了班,是刘邦的顶头上司。秦时明月,悬挂在那年的树梢,挥洒着满地银辉。正是刘邦身上这种不向命运屈服又敢于担当的优秀品质,才让萧何坚定无比地跟着他。这个时期的萧何只是单恋着,一个人的自给自足,一厢情愿的付出。

这是萧何对刘邦的感情投资,把刘邦打造成乱世之中新复合型的领导,这充分显露了萧何独特的眼光和过人的胆识。官场中的机遇,如流星划过苍穹,机会一闪而逝,不会平白无故地给那些凡事讲求稳妥的人。萧何做事稳重,为人小心谨慎,就这一件事,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冒险和押宝。人家萧何,不玩儿就不玩儿,要玩儿就玩儿大的,玩别人没有玩儿过的。恭喜萧何,他赢了,他一路高歌笑到最后。如果他真的输了,大汉的历史将是另一番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