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萧何的奋斗笔记
11744500000033

第33章 开国首功:坦然面对利益来袭(2)

萧何笑笑:“是,我是朝廷里一名普通的打工仔,就是为咱们老百姓来解决问题的。乡亲们,你们不必再为赋税的问题纠结,把精力和心思都用到劳作上吧,我们的新皇登基,恩泽天下,严禁各级政府向百姓乱摊乱派,我们会认真调查每一户百姓的生活状况,经济收入状况,量力而收,能征多少就征多少,对于实在有困难的百姓,可以暂缓征收或者不收。”

又是一阵潮水般的掌声和欢呼声。那位老者一挥手全体百姓不跪天了,直接朝着萧何就跪了下去:“清官啊,我代表全村的百姓感谢您。”

樊哙捅了捅萧何道:“您这样做,倒是惠及百姓了,可是咱们领导会不会同意,这样可是影响政府税收的啊,您的政绩考核呢?会不会因此受影响?”

“哈哈,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只要能改变这个地区守着大河却靠天吃饭的状况,只要老百姓最基本的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只要能为陛下分忧,没有政绩又如何,只要百姓欢迎,生活水平能恢复,我个人的得失又算得了什么?”

“好,好!”刘邦一迭声叫了两声好。

萧何回眸看到了刘邦,他穿越人群正要给刘邦行大礼,被夏侯婴拽住。夏侯婴示意萧何看刘邦是微服。萧何浅笑冲刘邦拱手小声道:“臣失礼了。”

“哈哈,是朕把大事都忘了。”刘邦冲萧何笑着,却回头重重地点了点曹参:“将军,这一回连杀狗的樊哙都进步了,跟着萧爱卿跑前面了,你可是落他们后面了。”

“湑水河在城固县集流面积大,河的上游山高林密,涵养水源,下游河面平缓,河面开阔,水利蕴藏量大,我们可以不靠天,靠自己,推土截留湑水灌田,以保障整个地区的灌溉问题。只是经费问题嘛……”萧何胸有成竹侃侃而谈,浅笑望着刘邦。

刘邦笑得合不扰嘴,欣赏地望着萧何:“朕就说嘛,朕的丞相怎会置民生于不顾,每天躺在功劳薄上醉生梦死呢?不辞劳苦,下基层亲自视察民情,访贫问苦,倾听百姓的呼声。吏称其职,民安其业,为百姓解决最根本的问题才是真正的务实啊!好吧,朕的水利专家,朕就知道你一定跑到这里来。讲讲你的想法。需要钱需要人,朕帮你解决。”

深入一线调研,并及时拿出方案,说干就干,雷厉风行是萧何一贯的工作作风。为了鼓舞士气,萧何和老百姓打成一片,他身先士卒亲临工地第一线,率部下跟着老百姓一起运输土石,在修建五门堰的浩荡工程中大显风采。

开国以来,萧何风尘仆仆体察民情,兴办教育,此处督办兴修水利,彼处指导排涝救灾,抓经济搞生产。他以丞相之尊,在百忙之余,身兼数职,涉足于各个不同的工作领域,热衷于这些大力改善民生的工作,赢得了百姓的尊重和爱戴。

难怪刘邦在行赏分封大会上吼那些为一点蝇头小利就争得不可开交的臣子们:“大家瞧瞧,某些人还躺在战争年代的功劳薄上吃老本儿的时候,咱们的丞相他在做什么?不用等不用靠,所有的工作都是自主、自发、主动,凡事想在朕前面,并且做得一丝不苟。这样的好干部,朕就是要给他最好的待遇和奖赏,如果你们都能这样万事民为先,朕一样封你们万户侯!”

3.至高荣誉“开国第一侯”

汉初的分封制度实行军功封爵制。有人欢喜有人忧,人分大才小才,功分功大功小,这一群武将便各自拿着自己的小本本和他们的领导刘邦秋后算总账。如今这江山就踩在脚下,刘邦欢天喜地做天子,把这浩荡皇恩撒给每一个为大汉的建立做出过杰出贡献的人。说直白点儿就是偿还战争时期欠下的人情债。

说做就做,马上张贴皇榜,先公布了第一批荣登皇榜在大汉建国大业的刀山血海中走出来的武将。除了韩信、彭越、英布等被封王的人,曹参、周勃、樊哙、夏侯婴、灌婴等这些战功赫赫的武将都被首批重封。这一举动完全顺应了功臣们的诉求,他们无一不是为了大汉的建立浴血奋战,立下汗马功劳。

萧何和曹参,都是大汉的元老,是刘邦政治集团最初的奠基者,创业的领路人。都说好汉不提当年勇,可是当年勇却明明白白就摆在那里。当年在一帮混混圈子里,萧何和曹参可都是身份最高的朝廷官差,一个是大秘书,一个是大捕头,是大秦的正式干部。

本来,这萧何和曹参,一个文臣一个武将,一起追随刘邦,协助刘邦从沛县白手起家,是一起干事创业的同事。打拼的年代,萧何在大后方经营,曹参在前线征战,彼此间也没有啥大的利益冲突。可是战争结束了,也要论功行赏,论资排辈,打江山,武将功不可没,文臣没有战功,可也有功劳。都是奋斗在不同工作战线的同事,只是岗位不同而已,都为大汉的建立无私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热血,做出了卓越的共献。所以,建国之初,萧何和曹参之间的利益冲突便凸现出来。

大汉朝堂之上战争的气氛慢慢散去,政治气氛却日趋浓烈。自古以来,名利场上纷争不断,也在情理之中。因为两个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的背后,是以萧何为代表的文臣和以曹参挑头的武将两支实力强大的派系之间的利益争夺。人,皆有私心,无论官职大小,身份高低贵贱,一旦牵扯到自身利益,便各自都有自己的小算盘。终身当会计,没有不为自已打算的。以萧何、曹参为代表的文臣和武将的明争暗斗如冰下的河水,潮来潮往久了,便破冰而出全面爆发,演变成汉室文武大臣的利益大比拼。每一个功臣的封赏对这两个大派别来说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就这么拖来拖去,汉室封赏功臣的工作,是“岁余不决”,也没争出个子丑寅卯来。

刘邦不是糊涂天子,他心里跟明镜似的。手心手背都是肉,文臣能治国,武将能安邦。萧何与曹参争功的辐射效应,随时可能蔓延到大汉政治集团的边边角角。功臣的问题一旦处理不当,到时真乱了朝纲,他这个布衣天子,就得脱下皇袍成丐帮弟子了。要这两派较真拧巴起来,无论哪一派得胜都会打破他大汉帝国的政局平衡。

都说秤杆子里挑江山,到那时他这颗定盘的星,能不能稳住大局,能不能平衡格局都很难说。

萧何和曹参之间更是疏离已久,变得貌合神离起来。原因赤裸裸,若不为自己手下的兄弟们争利益,兄弟们也感觉自己的领导无能。萧何熟读经史,他虽然被拖入争斗的深水里,可是他却清楚自己的分量,任凭手下的弟兄们,吵糊了耳朵,再三劝说和撺掇,他依然不肯去和刘邦讨要封赏。一来,国家利益装在心里,二来,他明白,无论什么东西,别人主动给,是一回事,自己伸手要,是另一回事。

这不,萧何接到通知急匆匆进宫例行朝会。他卷帘而入时,正听到刘邦在殿堂上煽情演讲。

刘邦那高亢自信的声音贯穿耳鼓:“众位爱卿,光阴似箭如流水啊,转眼我们的新国家已经建国一周年拐弯儿了,恰逢新春,朕想在这新的一年开始之际,再给你们一个惊喜。第一批以曹参为首的功臣都已经获得丰厚的封赏,这第二批的受封功臣名单已经下发到在座的每个人手中,请大家认真阅读,并在你们同意的人员名字后面打个钩,并按照你们的意愿给这三个人排个序。”

萧何小跑着进殿,大家把目光都集聚到他身上。夏侯婴在座位上冲他直挥手,示意他快就座。

刘邦停顿住,朗声道:“萧爱卿止步。朕封你酂侯,采邑八千户,再拜为相国。大家给点个赞。”

萧何呆住了,就站在殿堂下,眼里再次涌满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