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萧何的奋斗笔记
11744500000032

第32章 开国首功:坦然面对利益来袭(1)

1.皇恩浩荡,萧何见证开国大典

萧何依然清楚地记得那个日子,公元前202年2月28日。

萧何、张良、樊哙、夏侯婴、周勃、曹参这一群大汉的高层精英们,簇拥着领导刘邦,凯旋于荥阳。大家欢聚一堂,把酒话刚结束的战事,激烈地讨论着大汉建国的大事。

萧何浅笑着,看着大家笑作一团,这个问刘邦讨要功劳,那个八卦刘邦干掉项羽的心情。刘邦也是无限感慨在心头,他煽情道:“在战火弥散的战场上,踩在尸山血海中,我们终于成功干掉了项羽,才在这里笑谈胜利。整整七年啊,我们真的不容易,哈哈!”

萧何的眼里氤氲着一层雾气,他的心比刘邦更感慨。七年,仅用了七年时间,他一直力挺的领导就率领着大汉政治集团,一统江山,完成了从一介布衣到一代帝王的华丽大变身。当初去咸阳送壮丁偶遇秦始皇时那“我必取而代之”的梦想终于成真。萧何自己也因领导的成功,而心中欢喜。

韩信联合其他受封的诸王联名上书,请求刘邦称帝。

韩信代表众王发表请求演说。他说:“汉王,您虽然和末将们一样,都起于微末,皆布衣之身,但您却领导我们众兄弟,踏上了反秦的漫漫征途,带领我们推翻了暴秦,打败了项羽,扫平天下,汉王您劳苦功高,盖过了底下的诸位大王,今天我和战友们一起一致推举您做老大。”

韩信这一开口,大家伙都异口同声要推举刘邦做领袖。大家呼声一片,再一次演绎了萧何和众位文臣武将们,当初在沛县推举刘邦为县令时的情景。刘邦先是习惯性地端着,假意推辞一番,然后把范儿装足了,腕耍得够了,戏演得差不多到点儿上,就顺坡下驴,满心欢喜地答应了。这不,他谦卑地说:“既然诸位都这么看,认为这也是有利于天下臣民的好事儿,只要这江山社稷需要,黎民百姓需要,那我就勉为其难,按大家说的办吧。能为普天下的臣民谋利益,做一个人民的好公仆,我刘邦义不容辞。既然大家伙儿把我推到这建设大汉的风口浪尖儿上,我就拉起锚撑起船,这辈子做一个最优秀的舵手,和大家一起同舟共济,共创辉煌。”

萧何、张良为首的谋臣和那帮以樊哙、夏侯婴、曹参为首的兄弟们率先跪下山呼万岁。

领导与属下之间有时候互相吹捧,也会共同进步,推动集团向前发展。这些年刘邦为理想为事业执着追求,军事上一路飘红,政治上呼声高涨,民心所向,于是他戴着楚汉战争胜利者的美冠,有些“勉为其难”地坐上了大汉第一把交椅。

说到底,这“勉为其难”是一个绝妙好词儿,亦是一种表演技巧,几乎是历朝历代的天子们荣登九五走马上任前的重头戏。刘邦,也是“被逼”无奈做皇帝的。

萧何忙活筹备的刘邦登基大典终于华丽丽地拉开序幕。

金碧辉煌的洛阳南宫里,刘邦借着登基大典的喜庆,大宴文武百官。

那晚,这位开国皇帝发表了一篇精彩绝伦的即兴就职演说,内容是这样的:“众位爱卿,朕爱你们,这些年你们跟着朕东征西讨、冲锋陷阵、九死一生,真的不容易。你们才是真正的英雄豪杰,你们都是朕的传奇。真正的男儿,你们选择了军旅,历史不会忘记,老百姓不会忘记,朕,同样也不会忘记。你们的名字将会镌刻在大汉的煌煌史册中,你们的功绩将会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同在。千古兴亡多少事,如今,且看大地茫茫,是我们汉家春秋。多少帝王天子恋繁华,到头来盛衰成败不由他,笑看那始皇大业千秋梦,如今秦砖换汉瓦,哈哈,诸位爱卿,在这个有着特定历史意义的辉煌时刻,让我们君臣共同举杯,祝愿大汉基业长青,万世长存。”

萧何率先跪地,群臣一同高呼:“祝我大汉国运昌隆,洪福齐天。”掌声、欢呼声、万岁、万岁、万万岁的呼喊声,雷鸣般地回响着,久久不息。

新皇上任伊始,自然要分封有功之臣,赏赐百千强,选贤任能。恰逢初登圣坛,刘邦春风得意,他手执玉杯,敬天敬地敬群臣:“众位爱卿,朕先敬你们一杯,感谢你们与朕共度这美好的夜晚。在座各位,大多是从沛县就跟朕一起走过来的,有的是半路邂逅追随的,也有跳槽过来的。大家不必争来争去,这天下如今能为我们所拥有,你们大家功不可没,朕心里自有论断与封赏,我们大汉的功劳簿上一定会镌刻着你们每一个人的名字。”

刘邦的目光缓缓拂过萧何、张良和韩信,他们无一不是心潮翻滚。刘邦的话十分煽情,是肯定也是总结。

萧何的眼里闪着泪光,这些年他见证了他亲手培养的领导把集团一步步做大做强,见证了大汉的诞生。如今领导终于变身为天子,美梦成真,他这个做丞相的,也尘埃落定。

笑拥江山同祝梦,醉看满朝文武影朦胧。几杯薄酒入肚,刘邦是感慨万千,他煽情道:“这一路枪林弹雨尸山血海,朕亲眼见证了你们的成长,眼下呢,你们且干了这一杯酒助助兴,趁着酒意正浓,咱们君臣也开个民主座谈会,大家嘛都不必拘泥,都和朕说实话,请众位爱卿回答朕一个问题,朕为何能夺取天下,而项羽却一败涂地失了天下呢?”

台下一片喧嚣。有人高声说:“是陛下您威武英勇,每每身先士卒。”有人说:“陛下您比项羽有才干,有实力。”有人说:“陛下统帅大军,转战大江南北,每每攻下一座城池,就会安抚百姓并把得到的土地分派给他们耕种,让他们安居乐业,这样深得民心,符合了天下大多数人的利益。可是您的老对手项羽却不一样了,他远没有陛下您这样爱民如子,总是霸道地杀害有功绩的人,他心胸狭窄、嫉贤妒能,所以他败给了陛下。”大家七嘴八舌,众口不一。

萧何沉默地看刘邦拈杯而笑。

“大家的说法纵使有道理,但是依朕看,你们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看到了表相,没看到内里。朕从一介布衣混起,从最底层的一个小吏到今天荣登九五,全仰仗着在座的各位诸侯和将领们全力支持,如果没有你们……”刘邦欣赏地眼神掠过萧何的脸,他微微停顿了下道:“如果没有萧何,也许朕还在沛县混吃等死,直到终老。朕感谢丞相的知遇之恩,没有你就没有朕的今天,这些年你跟着朕颠沛流离不容易。人生难得一知己,丞相于朕,不仅是知己还是伯乐。你支持朕,帮衬朕,全心全意力挺朕,你为我们大汉朝所做的一切,朕一点一滴都不敢忘记,全都铭刻在心底了。如若这茫茫九州,有谁能有丞相你治理国家的能力?朕相信,朕的爱卿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朕也相信在座的各位都有目共睹。萧爱卿安抚百姓,给前线将士提供长期、全方位的支持,军饷充足。仅这一点儿,朕就自愧不如。萧爱卿,朕的后勤部长,朕的大掌柜的,这杯酒,朕先干为敬,你随意!”

刘邦这安抚人心的手段果真非同一般,这段话说得是掏心掏肺,入情入理。他继续说:“大汉政治集团之所以能在残酷的战争中,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也不是说明朕多有本事,是上苍体恤朕,让朕于危难之中屡得贤才。打个比方,在营帐中出谋划策,在千里以外的战场上和楚军一决胜负,朕真的不如子房。能够统帅三军,在前线与敌人浴血奋战,于箭羽中攻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者唯有韩信是也。你在还定三秦、开辟北方战场以及垓下大决战中展示的杰出军事指挥才能,令朕刮目相看。”

传说刘邦知识水平低、底子薄,也不善带兵,在和项羽博弈的过程中,从没有完整地下过一盘棋。韩信为刘邦打下了半壁江山,在长达四年半的楚汉战争中,攻城必克,出手必胜,而刘邦却没有亲自拿下过一座城,没有亲自策划过一个计谋,没有亲自指挥过一场战斗。

作为集团的领导,他不需要是个琴棋书画、刀枪剑戟样样精通的多面手。他是草根出身也好,胸无点墨也罢,只要他有脑子、有能力把天下的精英都招揽在自己的麾下,把每一个人才都安插在适合他的工作岗位上,他就成功了。难怪着名的管理学大师彼得杜拉克说:领导人的主要职责是能为属下搭建舞台。他一定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有笼络人才、使用人才的手段,才能让每一个人才在自己提供的舞台上炫出最亮丽的风采。

恰逢开国大典,成功的喜悦在心海如浪花翻卷,刘邦妙语如珠侃侃而谈:“诸位爱卿,朕今天心情爽极了,其实你们刚才说得都有道理,但你们也真的没有说到点子上,萧何、张良、韩信这三个,都是人中豪杰,要文能文要武能武,要计策有计策,个个能抵百万兵。朕虽不才,但却能重用他们,所以朕能于漫长的拉锯战中反败为胜,干掉项羽,这才是我巧夺天下的真正原因。说到项羽,不,说到朕这位曾经结义的兄弟,他虽有旷世之才,但却不懂得用人,他身边儿就一范增,奈何范老前辈一门心思追随于他,愿意为项氏集团献囊献计,却遭项羽猜忌,病死他乡。”

刘邦从一个帝王、一个大政治集团领导人的高度肯定了“汉初三杰”的地位和他们无与伦比的功劳,也浅析了他和项羽在这场大对决中他胜出的根源。其实,全国人民都知道,邦哥真的是很聪明的。此时他是骄傲的,是成功的,他指点江山,甩出了经典性的总结,这就是着名的论天子得天下之道:“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比子房;镇国家、抚百姓、供军需、给粮饷,我不比萧何;指挥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不比韩信。”

2.兴修水利,万事民生为先

自刘邦登基的这一年起,萧何真的日理万机。作为刘邦最得力的干将和近臣,又手握重权,朝中诸多事务都需要他来处理,繁忙的公务让他像上足了弦的发条一样不敢松动半秒。

大汉开国这一年,萧何和刘邦虽说都已过了知天命之年,可对于一个男人来说正是年富力强的好时光。刘邦本身就是一个拼命三郎,跟随在这样的领导人身边为相,萧何,这位国家管理模式地创造者,并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眼下江山未稳,新的政权还没来得及巩固,军队也还没有及时削减和整编。国家的局势并不容乐观。战后的古都长安一片萧条,连年征战,百姓田园荒芜,民生凋敞。并非建国就万事大吉,战争的烽烟散去,新的建设大任在肩。

自从灭秦以来,加上楚汉战争这几年,连年的征战消耗了过多的民力,社会经济遭遇巨大的破坏。关中地区,本来土地肥沃,一直是大汉前线的后勤保障地,如今也因常年干旱少雨,大片土地荒芜。

萧何给刘邦建议:“陛下,如今国家安定,我们的军队可以适度削减,把兵器改造成农具发放给农民,让他们安心劳作,休养生息。富民才能强国,改善民生,发展经济才会扭转国家财政的窘迫局面。”

“你办事,朕放心,爱卿深谋远虑,对我大汉倾尽全力,朕一定力挺你。”

萧何本身就是一个多面手,除了没上前线带兵打仗,这太平年月大搞国家建设的事儿,他更是没有不通的,律法、税收、工商、经济样样玩得转。他不仅忙于制定汉律,还要协调高层要员把各自分管的工作搞好。萧何本身就是从基层起来的干部,如今变身宰相,百姓的生活情况更是刻在他心头的首要任务。

这不大早上他抓了樊哙当壮丁,两个人一起奔长安北郊来了。

彼时,刘邦凛然而坐,殿堂下大家正襟危坐,没有一个说话的,惟有空气在暗涌着。

刘邦冷着脸在训斥夏侯婴:“今天怎么又来晚了?这才不打仗了,一个个抽筋断骨地奢靡开来,是不是以为搞好国家建设就没有你们武将的事儿啊?”

夏侯婴小声委屈道:“臣不过才晚来,他们都还没来呢?”

刘邦转头对张良道:“子房,一会儿给太仆加点餐,对了,樊哙怎么也没来?还有萧何呢?众位爱卿,这国安享太平了,咱们不能都懒散成性掉链子啊?你们都是咱们大汉和平建设时期的栋梁,这建设新型大汉还需要在座的各位勇挑重担,这大事小事堆叠在一起,你们不能让朕一个人承担啊?昨天朕和丞相微服去了北郊,今年大旱,土地干涸,老百姓都快吃不上饭了,古人云食君禄,报君恩,你们得想想办法,先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才是重中之重,不要让黎明百姓骂咱们政府不作为。”

刘邦被这帮武将搞得头都大,放下刀枪剑戟,就百事不做了,吩咐张良给他们进行政治教育,普及建设新大汉的思想,又一个个对牛弹琴的无辜模样。他真是恨不得把他们集体回炉重新锻造成钢。

“陛下,您记……不记得,在南郑时,丞相为了改善汉中百姓的民生问题,和平阳侯协手一起引褒水灌溉农田,为当地百姓修建了汉中最早的灌溉工程山河堰?老百姓粮食年年丰收,才会有余粮支持当年税收工作,缴纳粮米,支援了前线将士。”夏侯婴结结巴巴提醒刘邦。

刘邦一听这话眼前一亮,他果断地吩咐道夏侯婴:“备马!既然你们都不愿意学知识学文化,朕带你们去北郊观光去?”

彼时,萧何疾步行走到长安北郊的田埂上,樊哙把马车停在小路边,马拴树上。他一路小跑跟在后面,扯着嗓门喊着:“萧丞相,您等等我,这是唱的哪一出,您堂堂一国之相竟然徒步乡间地头?早知道,让那个结巴太仆跟你来走街串巷,这什么路啊,车子都快颠碎了,以后您得赔我辆新车啊。”

“这么多怨言,我看你还是愿意回去宫里听张良给你们科普文化吧?”萧何笑着回头揶揄道。

“不,不,不,一让俺听那帮文化人讲课俺就头疼,俺还是愿意跟您视察民情的,哈哈。对了,丞相大人,咱们又忘了开晨会了,回去不会被陛下抓了当典型吧?”。

樊哙还没看过来,萧何已经挤入熙熙攘攘的百姓中去了。

县城北,美丽的湑水河卷着欢快的浪花一路吞溪会涧滚滚东流。

岸边,黑压压跪了一地人,萧何问:“各位老乡,你们这是在做什么?”

“这位官爷,你不是本地人吧?我们这里连年干旱,已经快一年没下一滴雨了,您看整片田地都干涸了,所以我们在求雨,心诚则灵,您也快拜天地吧,老天爷一定会护佑我们的。”

“父老乡亲们,求雨只是一种精神安慰,天不下雨,能奈何?”萧何凝视着脚边奔流不息的河水说:“湑水河养育了这一方土地上的人,也不会眼看着我们饿死,但是自古天助自助之人啊,我们可以一起修建沟渠灌溉农田。”

一群衣衫破旧的男男女女全都把希望的目光投向萧何。

此时,微服的刘邦率众文臣武将也已经到了北郊,他们站在人群外面。夏侯婴突然眼睛一亮,拴好马跑过来:“陛……陛下,你听,萧何,萧丞相在讲话?”

张良、曹参、周勃等跟在刘邦身后,一起向着人群里探头张望。

“修建沟渠说起来简单,可是需要钱啊!”一位村干部模样的老汉问萧何。

萧何朝老百姓深深鞠躬:“乡亲们,你们受苦了,这些年我们的将士在前线打仗,是你们节衣缩食,给我们供应钱粮,我代表大汉政府感谢你们。在这里我不想多说什么,我只想告诉你们,人定胜天,我们将在这里修建沟渠,协助你们灌溉农田。另外,如果你们因为没有钱购买种子而延误了播种,而使田地荒芜,政府可以借贷部分款项给大家,等到秋后有了收成,再用粮食还贷款,你们说这样合不合理,好不好?”

“这位官爷,听您谈吐不凡,您是宫里出来的吧,不知道您说了算吗?这样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啥时才能解决?”那老者又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