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说服所有人
11724100000026

第26章 说服术的应用——生活中的10个说服场景(1)

这个世界每天都在上演无数说服与被说服的剧情:商场里的讨价还价、法庭里的原被告双方的辩论、父子之间关于人生观的分歧……

如果你不想被他人说服,那么你就要想办法去说服他人。

1.面试:让考官为你心动

几乎所有的人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都至少经历若干次面试。在应聘面试时,说服考官是一项最基本的工作。

细节决定成败

经过精心的准备策划,西蒙·福格信心十足地来到英国著名的《泰晤士报》总经理办公室求职。

他问:“你们需要一位好编辑吗?”言下之意自己当然就是“好编辑”。

“不需要。”拒绝得那么干脆。

“那么,好记者呢?”

“不。”拒绝还是那么干脆。

“那么,排字工、校对员呢?”依然是坚忍不拔。

“不,都不需要。我们现在什么空缺都没有。”看来是没戏了。

“那么,你们一定需要这个了。”说着福格从包里掏出一块精制的牌子,上面写着:“额满,暂不雇用。”

总经理被福格新颖独特的求职方式所打动,破格给他安排了一个职位。25年后,福格成了这家报社的总编,名扬世界。

福格通过设计一些合理的细节让对方感动,变被动为主动,福格成功地说服了报社总经理。

细节之中往往表现出一个人的素质和风格,同时也能让人感动。决定面试的成败,除了自身的成绩、能力等条件外,各种细节同样不应被忽视。聪明的应试者懂得重视每一个细节,牢牢地把握住机会。例如,面试中,有应聘者捡起地上的纸团,给主考官留下了好印象;在人多拥挤的招聘会能遵守面试的秩序,能为自己增添有利的因素。

面试的主考官会留意应聘者的细节,当求职者出现在面试的房间门口,主考官就在审视你。你打招呼时的眼神、进门的姿势、拉凳子的动作以及你的坐姿,主考官都看在眼里。如果注意了面试中的这些细节,就能给考官留下好印象,也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机会。

准备面试的几条原则

在准备你的面试时,以下几点重要原则应该能对你的面试成功有所帮助:

①向潜在老板说明你能为他们做什么。

不要问你的老板能为你做些什么,而应该问你能为你的老板做些什么。不要向面试考官介绍你的简历,因为他们早就看过了你的材料。相反,你应该告诉他们,你做这项工作会怎样优于其他候选者,使他们意识到雇用你的老板有多么过人的眼光。换言之,你应该推销你的优势而不是你的特点。要做到这一点,你就应该多介绍你的知识和技能:你在本领域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关系网以及你开拓事业的能力。

②表现出归属感。

招聘者招聘职员的目的,是寻求工作上的合作者或者“好帮手”。只有那些对单位怀有强烈的归属感的人,才能与单位荣辱与共、同甘共苦。因此,在面试中,求职者应多从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方能使招聘人员心怀好感。

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结婚后,夫人想请一位佣人,她询问几位应试者有没有什么要求,那几位姑娘有的说要有休息日,有的说要单独的卧房,有的问能否和主人一起上桌吃饭,只有一位姑娘悄声说道:“我希望成为家庭中的一员。”

弗洛伊德夫人听后大为感动,当即决定聘用这位姑娘。

③保持坦诚的态度。

坦诚是面试中取得成功的关键。不要让拘谨抑制了你的坦诚,你应该充分表现自己渴望得到这份工作的热情。一家公司在报纸分类广告栏上刊登了一则招聘秘书的广告。广告在列出一系列文秘工作技能要求之后专门指出:“工作必须认真负责。”然而在众多求职者中只有一个人说:“顺便讲一句,我于工作向来都认真负责。”于是,她得到了这份工作。

求职者常被问及为何会失去过去的职业的,有些人回避问题,大谈理想抱负或过去的工作学非所用,往往给人以虚假不真实的印象,倒不如如实地回答,因为“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是人们的共识。

面试中最令人反感的就是求职者夸夸其谈。“这事没问题!”“只要有我,一切都好办!”等大包大揽的话,平时可以说,但是不适合在面试时向主考官说。因为主考官在谈话中一直是在对你的能力评估,他一直对你抱着谨慎的态度,你吹得越厉害,他的戒备心越严,别幻想把考官“侃”晕。

④顺其自然的态度。

不要在面试中总是抢着表现自己,不要在考官说话的过程中插嘴,更不要把面试谈话变成争论或争辩。一个应聘者在谈话中老用一种争辩和反驳的语气:“为什么不是这样!”“我有我的见解,不管你怎么想。”如果在辩论会上,你或许能表现出你的才智、机灵,推理能力和说服能力,但在面试过程中,这只能引起人的厌烦。一位主考官很伤脑筋地谈到一个应聘者:“天哪!他像一台测试机那样难以理喻,我每说一句话,他总接着纠正:‘不,这不对,应该是……’我觉得他根本不是来找工作的,而是有意来找茬的。”面试的目标不是在谈话中取胜,而是要得到工作。赢得一场争辩而失去一份好的工作,可谓是“因小失大”。

⑤表现出智慧

招聘者有时会出一些尴尬情景中的难题,看应试者怎样回答。应试者如果表现充满智慧,就能赢得招聘者的好感。

一家旅馆老板测试三名男性应试者,问:“假如你无意推开房门,看见女房客正在淋浴,而她也看见你了,这时,你该怎么办?”

第一个应试者回答:“说声‘对不起’,然后关门退出。”这个对答虽简洁,但不符合应试者的职业要求,而且也没使双方摆脱窘境。

第二个应试者答道:“说声‘对不起,小姐’,然后关门退出。”这个称呼准确,但不合适,反而加深了旅客的窘迫感。

第三个应试者回答:“说声‘对不起,先生’,然后关门退出。”

结果,第三个应试者被录取了。为什么呢?因为他这种故意误会的说法,维护了顾客的体面,非常得体、机智,表现出一个侍者应该具有的职业素质和应变能力。

⑥表现出理性

在遇到两难问题时,最好能选择折中的语言,不偏不倚是较为理想的回答办法。

德国汉堡银行在招聘公关人员时,没有专门考核业务知识,而是提出了一道别具匠心的判断题:“当国家的利益和银行的利益发生冲突时,阁下采取何种对策?”显然,这是一个两难问题,维护哪一方的利益都是不对的。

三类不同的应聘者回答问题迥然不同。

第一类人回答:“我会坚决站在我们银行的立场上。”银行认为,这样的人将来准会捅娄子,不能聘用。

第二类人回答:“我做为国家的一员,应该坚决保护国家的利益。”银行认为,这样的人适合政府部门的工作,也不可取。

第三类人则回答说:“当国家利益和银行利益发生矛盾时,我要尽全力淡化矛盾。”银行方面认为这类人才是最需要的。

公关人员做为企业与公众之间的媒介,只有善于注重社会整体的协调性,才有可能妥善处理好企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公关人员既要消弭双方的分歧,又要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这样才能保证公司顺利发展并与其他组织维持平衡和谐的关系。

⑦多问问题。

提问题是一个了解情况的过程,在接受求职面试时,你肯定需要像公司需要了解你一样了解公司的情况。

老板们会敬重那些主动就公司的情况提出高水平问题的人。这表明你拥有两个最具说服力的特质:你做了充分准备,你办事非常认真。

千万不要问一些幼稚的问题。如果你问:“办公室内是否有卫生间?”“你知道汤姆住在什么地方?”这些很可能使很好的面试砸了锅。

⑧懂得倾听

良好的面试有一半要靠倾听。倾听并非单用耳朵,还包括所有的感官:不仅用头脑,还得用心灵。倾听常与说话同等重要。在谈话较为沉闷之际,你常常会发现自己心不在焉,错过了重要的关键字句,肢解了听到的话,甚至先入为主,而忽略了哪个观点,与你想的完全不同,这都是反应迟钝的表现。

面试者应该懂得什么时候该认真倾听,什么时候又该接上对方的话题,什么时候回答对方所想了解的问题,不失时机地推销自己。

真正的雄辩在于说所有应当说的,且只说应当说的,否则,一切都将废话。

——拉罗什富科

2.调解:一碗水要端平

调解纠纷是常见的说服场景,人们在生活、工作中难免会发生这样那样的矛盾。夫妻子女、亲朋好友、左邻右舍……都会有些矛盾,有时还会因矛盾激化而吵架。这时就需要旁人及时调解。

调解纠纷必须公正

王一新正坐在办公室里处理文件,一阵激烈的争吵打断了他的思路。他等了一会儿,可是争吵不但没有停止,反而变得更加激烈,甚至还夹杂着一两句辱骂。

王一新实在听不下去了,他略带气愤地拉开了办公室的门,看见他的两个部下李刚和谢林涛正脸红脖子粗地嚷嚷着什么。

“别吵了!”王一新大声打断了他们,“告诉我究竟是怎么回事!”

“我实在不能忍受李刚了”,谢林涛说道:“他老是出错,这一次更是错得离谱。我看他这个人一贯对工作不负责任。”

“胡说,我是有一两次出错,可是问题不在我,是电脑统计时出的错。你凭什么说我对工作不负责任!再说你不也经常出错吗?你有什么资格对我指手画脚。”

“行了,李刚”,王一新说话了:“我的确经常发现你出错,我不知道这和电脑究竟有多大的关系,但是我感觉你的工作态度确实存在问题。现在你先去把这次的错误纠正过来,今天晚些时候我就要结果。”

李刚和谢林涛停止了争吵,但很明显,李刚并不服气。没过几天,李刚就向王一新提交了辞职报告,跳槽去了竞争对手那边。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微妙的,尤其是当双方存在利害关系时,很容易发生大大小小的摩擦。在调解各类纠纷时,必须做到公正处理,不可凭借权力去偏袒一方。假如处理不公,虽然有可能平息争吵,但很容易成为埋下恩怨的种子,恐怕在日后的就会成为难以解开的结。

在调解纠纷时,最重要的一点是公正,不偏不倚,一碗水端平。否则可能会使冲突激化,还可能使冲突发生转移,因为受到不公正对待的一方或许会把矛头指向你。这会使局面更不好收拾。还有就是要就事论事,不要上纲上线。上纲上线表面上看来显得很公正、很合理,其实这是一种最愚蠢、最幼稚的做法,它只能反映出调解者的无能。

调解纠纷应把握的原则

一般说来,在调解各类纠纷时,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①要了解情况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盲目调解,讲不到点子上,非但无效,有时还会引起当事人的反感:“不了解情况,瞎说什么?”而弄清情况再讲话,效果就较好。最好能了解纠纷的起因、经过、现状和趋向,又要了解各方的观点、理由、要求和动向。通过调查分清纠纷是是认识上的分歧还是利益上的对立。经过分析,抓住纠纷的本质,以便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绳结就要看清绳结的形状,解除心上的疙瘩,更要把疙瘩看透。

②客观公正

调解纠纷,忌带私心。调解者扮演的是仲裁者的角色,仲裁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公正。因此,在调解过程中,应该实事求是,既不能偏袒一方,也不能无原则地“和稀泥”,不分是非各打五十大板。

③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处理纠纷之前要充分听取双方的意见,只听一面之词而武断地仲裁往往会造成错误的后果,留下更为复杂的后遗症。

④要分清主次

矛盾有主次方面,调解纠纷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对措辞激烈、吵得过分的一方重点做工作,就比较容易平息纠纷。如果不分主次,平均使用力量,效果肯定不佳。

⑤好言相劝

调解纠纷时不要纠缠于吵架人的某些过激言辞,要多用委婉的话语,注意不要触及当事人的忌讳。一般情况下,尽量不用激烈尖锐的语句,避免火上浇油,而要好言相劝。用一两句风趣幽默的话,就像清凉油、润滑剂,可以“降温”、“放松”,缓和紧张气氛,吵架人想发火也发不起来了。

有一对结婚10年的夫妻,两口子也挺恩爱,但最近为了一些小事吵架,双方都不服输,最后竟闹起了离婚,拉拉扯扯来到司法办公室,调解员了解情况后,看了看他俩说:“看你们一个英俊潇洒,一个美玉无瑕,真是挑水的娶了卖茶的——如此般配,我敢说,天上的牛郎织女都羡慕你们,你们倒为点小事要离婚,你们不觉得太轻率了吗?”

进来时气鼓鼓的夫妻被调解员的一席话,说得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调解员趁火候继续劝道:“你们的孩子还小,他需要得到父爱和母爱,如果都胳膊肘往外弯——只顾自己,孩子长大了,知道他们的父母为点小事赌气,抛弃了他,会怨恨你们一辈子的。”

夫妻俩面面相觑,欲言又止。调解员站起来笑吟吟地说:“都回去吧,以后再不要跨进这门,进这门可不是闹着玩的。”一场风风火火的离婚就这么劝住了。

这位调解员用诙谐幽默的歇后语来调和那对夫妻间的紧张气氛,从而成功地化解了一场婚姻危机。

当然,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吵架的双方矛盾白炽化,甚至拿刀使棍动起武来时,就要用高声断喝,使当事人清醒,阻止他下手。如大喊:“不准打人!有话好讲!”“不能这样蛮干!把棍子放下!”“谁敢动刀,我就去报告派出所!”

⑥适当冷处理。有时候双方的矛盾属于一时意气用事,或是争强好胜所致,这时候就没有必要去追查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调解者要做的事情只是告诉摩擦的双方就此打住,不要把事态扩大,而要以工作为重。然后是“冷处理”,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冷静后,冲突的双方会不计前嫌,原先的摩擦也许就会烟消云散了。

做为调解者,记住一定要做一个公正的裁判,不要试图改变哪一个人,这样对他不公平。

做事必须公正,不可掺杂自己的好恶,而且不可被一时的情势左右而犹豫不决。

——松下幸之助

3.推销:激发顾客的购买欲望

业务员在推销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就是尽管我们说得“天花乱坠”,演示得淋漓尽致,引起了顾客的注意及兴趣,但冷不防被对方的几句话给“鸣金收兵”。如:“让我们考虑考虑”,“让我们研究研究”,“你们公司不是有电话吗?等我们决定了,就马上打电话给你”……诸如此类,莫不是推托拒绝之借口,而事实上也是,顾客走后往往就没有了下文。

顾客的心理令人难以捉摸。如何使顾客“下定决心,付诸行动”也就成了推销过程中的极重要的一步。而能让顾客“付诸行动”的很重要的手段便是:激发顾客的购买欲望。

如果你想叫某人去做某事,在你开口之前,最好先静心想想,“我该如何使他心甘情愿地去做呢?”而事实上,真正能对别人产生影响的,最主要的,还是得先弄清楚他需要什么。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发现并激发他的这种欲望,然后帮着他去获得满足。

把自己变成一个买方助手

我们不能莽莽撞撞地,完全按着自己的需要来要求别人,这样只会招致对方的怨言与责备。纵观时下,有多少推销员忙碌一整天下来,却始终一点成绩也没有,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满脑子想的,只是他们自己需要卖什么东西,而不想想人家究竟需要买什么东西。

每个人都需要满足自己内心的某种需要,如果推销员能够了解到这一点,这时说出来的话就会产生相应的效果。因为你使顾客了解到你的服务,是在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当然会掏钱买你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