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说服所有人
11724100000015

第15章 这样说服最有效——说服大师教给你的24个绝招(6)

⑤故事要简洁有力,去掉一切无关紧要的内容,只保持它的精华部分,不要让那些无关的细枝末节转移了听众的注意力。

⑥坚持用推动故事发展的简单词语。

⑦向听众传递清晰的、确切的连珠妙语。

“再也没有比好例子更容易让人接受了。”

——马克·吐温

16.请教式说服

请教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起到拉进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作用。譬如想向上级表达自己的意见时,可以先用请教式的语气,向他征求指示:“你的话我觉得很有深意,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这时上级自然会有所指示,你再顺着他的意思说出自己的看法,这样就具有了针对性,说服变得更为容易。即使暂时不能说服他,也不会得罪他了。

请教取得对方的信任

在与人说话时,如果你主动以一种请教式的语态和对方说话,如:“我想知道……”“请您给我指点……。这种方式往往能满足对方的自尊心,也更容易得到对方的信任,尤其是在就对方一些极擅长的问题请教时更是如此。

有一位汽车商人,曾利用请教的技巧,成功地说服了一位顾客买下一辆二手货汽车。

这位商人带着顾客看过一辆又一辆的车子,但总是不对劲。这不适合,那不好用,价格又太高。在这种情况下,他就停止向顾客推销,而让他自动购买。几天之后,当有位顾客希望把他的旧车子换一辆新的时,这位商人就又打电话给这位顾客,请他过来帮个忙,提供一点建议。

顾客来了之后,汽车商说:“你是个很精明的买主,你懂得车子的价值。能不能请你看看这部车子,试试它的性能,然后再告诉我这辆车子别人应该出价多少才合算?”

顾客的脸上泛起笑容,很高兴地把车开了一圈又转回来。“如果别人能以三百元买下这部车子,”他建议说:“那他就买对了。”

“如果我能以这个价钱把它卖给你,你是否愿意买它?”这位商人问道。果然事情出奇的顺利,这笔生意立刻成交了。

请教的说服方法运用起来很简单,效果也是非常好的。

有经验的推销员对打消客户的疑虑,取得客户对自己的信任都有一套独特的方法,他们会巧妙地利用请教的方法来消除消费者的心防。例如:

推销员:“先生,您好!”

客户:“你是谁啊?”

推销员:“我是××公司的××,今天我到贵地,有两件事专程来请教您这位附近最有名的老板。”

客户:“附近最有名的老板?”

推销员:“是啊!根据我打听的结果,大伙儿都说这个问题最好请教您。”

客户:“哦!大伙儿都说我啊!真不敢当,到底什么问题呢?”

推销员:“实不相瞒,是……”

客户:“站着不方便,请进来说话吧!”

就这样过了第一关,达到了接近客户的目的,是不是轻而易举?

每个人都渴望别人的重视与赞美,只是很多人把这种需要隐藏在内心深处罢了。因此,只要你说“专程来请教您这位附近最有名的老板”时,几乎百试不败,没人会拒绝你的。

意想不到的说服

在遇到一些难以说服的对手时,真诚地请教对方,有时能起到意想不到的说服效果。

有这样一位杂志社编辑,他对说服那些作家们很有一套。不论那些人如何繁忙,他也有办法使他们答应为他写稿。在同事眼里,这位编辑的口才并不好,但奇怪的是,那些作家在他面前,都无法拒绝他的要求。

据这位编辑说,他在给作家打电话时,开场白一般都是这样的:“当然我知道你很忙,就是因为你很忙,我才无论如何请你帮忙,那些过于空闲的作家写出来的作品,也不见得会比你好。”这种说法屡试不爽,从未有过失误。

一般说来,当对方已有很充分的拒绝理由时,想让他接受你的请求是十分困难的。如果你事先也知道他们会用这些理由来拒绝你,你反而裹足不前的话,则更增强了他对抗的意念,于是当时的气氛就更加紧张,也别谈什么说服了。但若能运用前述那位编辑先生说的那套,以一种低资态向对方请教,巧妙地给对方来个高帽戴,会使他无法拒绝。

王一新是一所中学的学生,纠集同学20余人,在校内横行霸道,被称为“混世魔王”。很多老师做了工作却丝毫不见成效。他们反而变本加厉地对抗老师,连校方也感到无可奈何。

当一个新学期开始时,从另一所中学转来一位胡老师担任教导主任,据说他对学生的教育和生活指导有相当的成效,学校便安排他着手指导王一新。胡老师知道李刚和谢林涛两位学生是王一新的同伴。这次,他没有正面责备王一新,反要他去劝导李刚和谢林涛。于是这位新任的老师某日便对王一新说:

“唉!老师现在想麻烦你一件事,我对李刚和谢林涛两位同学感到伤脑筋,可是又没人能予劝解,思前想后的也惟有你最恰当,否则他们两位以后可就麻烦了。”

王一新这家伙没想到自己竟然得到教导主任的信任。于是他便开始对李刚和谢林涛进行说服,不到几天的工夫,李刚和谢林涛终于改邪归正,不再闹事。几天后,王一新也面有愧色地向教导主任说,他要重新做人。

请教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向对方求助或征求意见。比如,你可以问对方:“我请您帮忙”“我想麻烦您一件事!”“您认为如何?”“我该怎么办?”这是属于一种间接的称赞。你或许认为他不能达到和直接称赞相同的效果,但是,如果你能运用得当,它绝对能够产生比直接称赞更大的效果。

你要是能使一个人感到他重要,他就会欣喜若狂,就会发挥出冲天干劲儿,小猫就会变成大老虎。

——玫琳凯·艾施

17.沉默的力量

小道理可以用感觉传达,大道理却只有用沉默表示。

沉默的力量大过千军万马

朝鲜战争期间,中朝人民携手打得美国人被迫坐下来谈判。毛泽东派李克农坐镇板门店,这位著名的“隐蔽战线的英雄”便曾在谈判中运用沉默的力量,与美方代表针锋相对。

在谈判中,当谈到交换战俘时,美国提出无理要求并采取拖延手段。双方互相目视、对峙、沉默。在这种高度紧张的意志力、忍耐力、克制力的对抗中,双方代表的眼神里也透出焦躁。

中方首席代表悄悄离席去请示李克农。李克农眼皮不抬地在一张纸上写了三个字:坐下去。纸条在中、朝代表手中默默地传递。他们一个个挺直腰板,稳坐不动,双眼里透出冷冽逼视对方。

沉默持续了132分钟。这大概是世界谈判史上沉默时间最长的记录。主持会谈的美国人顶不住了,宣布休会。轮到中、朝代表主持。宣布会议开始,双方代表刚坐下,短暂得只有几秒钟的沉默。又宣布休会。前后只用了25秒钟。美国人连声叫道:“NO!NO!”惊讶莫名。这一拖一快,运用得出神入化,美国人开始敬畏这位中国将军了。

长时间的沉默会给人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因为人生性是排斥黑暗和沉默的,沉默使人感到没有依靠,有的时候真的可以让人为之疯狂,所以人常常会沉不住气。

李克农在重大谈判中运用的沉默,表现出来的对抗力远远超出唇枪舌剑的论争。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多言不如多知。多言是浮躁的象征,因为口头慷慨的人,行动一定吝啬。保持适当的沉默,你的力量将大过千军万马。

大家都认为既是说服,当然就得凭借好口才。其实,偶尔采取沉默战术同样可以达到说服的效果。沉默可以让你不必说话而使你自己被别人理解。

一些涉世不深的推销员常错误地认为:沉默意味着缺陷。可是,恰当的长时间的沉默不但是允许的,而且也是受顾客欢迎的。因为这可以给他们一种放松的感觉,不至于因为有人催促而做出草率的决定。顾客保持沉默时,就是他在考虑是否该成交了。

巧用沉默达到说服效果

有经验的业务员会利用沉默来达到他的说服效果,如当他正在给一个重要客户进行介绍时,有人问是否值得冒险去接受他的推荐,业务员什么也没说。他只是直视着他们。一分钟在沉静中过去了。非常有效,因为业务员的沉默迫使这个客户不得不做出决定。

沉默可以引起对方注意,使对方产生迫切想了解你的念头。比如说,我们在开着电视做其他事时,这时我们其实并没有关注电视里的内容。可突然电视没动静了,便会想“怎么了”,接着就朝电视望去,其实此时正是节目结束的画面。

王一新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他有个坏毛病,每当与人交谈感到无趣或厌烦时,会边说着话边瞅搁在一旁的报纸。这样做让采访的记者们很不高兴。记者李明想了个办法,一遇到这种情况,便故意停止说话。王一新顿时惊诧起来:怎么啦?随即从报纸上移开眼睛,催问:“后来呢?”此时李明才接着谈。

一般说来,人们一旦习惯了某种连续而稳定的刺激,就会逐渐分散注意力。谈话时也会出现同样的情况。所以为了吸引对方分散了的注意力,不妨试着顿一下。这样对方一定会对突然的短暂沉默产生“疑问”,从而关注开始这个戛然而止的讲话。

几年前,美国有家大汽车公司的汽车厂正在安排订购一年中生产所需要用的坐垫布。这是一笔数目可观的生意,价值达160万美元。不少生产坐垫布的厂家都在力争拿到这笔订单,但只有其中的三家可能性最大。这三个厂家都已将自己的样品提供给了汽车厂。汽车厂检验过这些样品后非常满意,只需再了解一些有关细节,就可以决定把订单交给哪个厂家。于是,汽车厂给这三个厂家发出通知,约定在某一天,由各厂家派代表来做申请合同的面谈。各厂家都明白这次会议对于能否拿到订单非常重要,因此都做了充分准备。其中一个厂家,为了在会上夺标。安排了特殊对策。他们选派的代表培森先生举止文雅,气度不凡,但正患着严重的喉炎,几乎不能说话。然而就是这位几乎不能说话的培森先生,出人意料地拿到全部订单,击败所有对手。

约定面谈的那天到了,三个厂家的代表都准时到达汽车厂。他们被引进洽谈室,与该厂的总经理、采购经理、行销主任等人面谈。

在会上,另外两家的代表为了给汽车厂一种先入为主的印象,抢先发言,努力陈述他们产品的优点何在,以及各种生产服务的特点。

轮到培森先生发言了。他站起来,向大家致意,但没说一句话,然后坐下来在纸上写道:“诸位,实在对不起,我突然得了喉炎,说话不方便,恐怕影响大家的情绪。我已经准备好了贵厂所需要的有关我们厂情况的材料。如哪位能替我介绍一下,我将不胜感谢。”写完把纸条交给了总经理。

总经理看过纸条后,又把它向与会者读了一遍,然后说:“那就让我替你介绍吧。”

总经理边看材料边介绍培森厂家的产品和有关其他情况,还不时地称赞它们所具有的优点和特色。这种做法立刻使在座其他人活跃和讨论起来,那位总经理在讨论中一直在替培森的厂家说话,而培森先生则一直保持沉默,只限于谦虚地点头微笑和做一些必要的手势。

这次特殊会议的结果是培森所在的厂家订到了合同。为什么呢?因为总经理在替培森发言的时候,就已经详细了解到培森厂产品了。这次取胜,培森先生的沉默迫使总经理替他发言,这一招起了很重要作用。因为这样一来,就产生了把培森的厂家与汽车厂划为一家的效果。

雄辩之中有艺术,沉默中也有。

——西塞罗

18.“最后通牒”说服法

有些人做决定时非常慢。对于说服大师来说,加速这个过程非常重要。明智的做法就是牢牢记住稀缺法则:“当一个人认为自己想要的某种东西数量有限时,他相信自己可能得到的东西的价值要比大量供应的情况下大得多。”

“最后一次”的力量

在人的潜在意识里,总认为还会有“更好”的存在。如我们常会听到有人说“时间还没到”、“还没有达到满意的程度”等等。这时,要让他采取决定性的态度就非常困难了。

但如果能让对方了解到“只有一次”时,他就会变得更为大胆,且其大胆的程度异乎寻常。他会在没有丝毫抵抗的情况下采取行动,因为人类对于“只有一次”、“最后一次”总是特别畏惧和没有抵抗力的。

这点可以从拍卖的广告词中得到证实。如果广告上面写着“这是最后一次机会”,一般人看了会觉得,如果不去买就会错失良机,甚至有所损失。

如何使用“最后通牒”法

事实上,这种最后通牒法则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例如,你需要买一台冰箱,你走进一家商店。在一通讨价还价以后,你走到售货员面前对他说:“你想卖这台冰箱吗?我想买,但是,我只能出2000元。行不行,不行就算了。”然后你转身离去,这时,如果你的价钱还算合理的话,售货员会跟出来,然后拉你回去,完成这笔交易。

要想成功使用最后通牒,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①你能确定对方绝不会轻易放弃这笔交易,与你相比,该笔交易对对方来说更为重要。这是运用这一策略的最基本的条件。

②提出最后通牒时,应镇定自若,毫无掩饰,不让对方存在幻想。同时也要做好对方真的不让步的思想准备。

③最后通牒只有在谈判行将结束之时才能使用,而不是刚刚开始就贸然摊牌。

④讲话要温和,绝不能使用轻视或强硬的语气来侵犯对方,婉转的语气总是比较容易接受的。强硬式的最后通牒,如:“卖还是不卖!”是绝对不可取的。

⑤千万不要将对方逼进毫无选择的死胡同。你可以向他们提供两种选择,但其中一种选择明显是不可取的,而另一种选择则是合情合理的。要尽量让两种选择之间产生鲜明的对比。下面这个例子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

1977年8月,克罗地亚人劫持美国环球公司从纽约拉瓜得亚机场飞往芝加哥奥赫尔的一架班机。在僵持期间,飞机兜了一个大圈,飞过蒙特利尔,纽芬兰,伦敦,最后降落在巴黎市外的戴高乐机场。在这里,法国当局击穿了飞机的轮胎。

飞机在跑道上停放了三天三夜,最后,法国警察向恐怖分子下了最后通牒,“喂,伙计们,你们可以做你们想做的任何事情,但是美国警察已经到了,如果你们现在放下武器跟他们一起回去,你们将会判处最多不过二到四年的监禁,这就意味着你们也许在十个月左右被释放出来。”

法国人等待片刻,好让劫机者把这些话听进去。然后接着说,“但是,如果我们不得不把你们逮捕的话,按照法国的法律,你们将被判处死刑,你们愿意走那条路呢?”

劫机者决定投降。

⑥最后通牒的威力是很大的,一旦说出,再作悔改,不仅有失信誉,自己面子上也会过不去,对方兴许还会趁机反咬一口。因此,在使用最后通碟的时候必须做好“万一对方不接受” 的思想准备和应对策略。

“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重。”

——《战国策》

19.懂得利用“工具”

说服不仅是语言表达的工作,有的时候还是肢体表演的工作。有一句话说的很好,“耳听是虚,眼见为实”。这句话很清楚地说明了人们对实物的认知程度要高于人们的口头表达。所以一名说服高手要善于利用好说服工具,会使用说服工具的人事半功倍。

提供说服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