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国电影的起源
11723500000005

第5章 初始的模仿与选择

连集侦探长片、爱情剧情片和喜剧短片构成在华放映的欧美影片的基本格局。它直接影响了中国早期电影的试制。最早拍摄的《阎瑞生》、《车中盗》、《海誓》、《红粉骷髅》等片,尝试了侦探片和爱情片,在此期间及稍后一段时间,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和明星影片公司在欧美喜剧片的影响之下,尝试拍摄了喜剧短片《饭桶》、《呆大捉贼》、《滑稽大王游沪记》、《劳工之爱情》等。中国电影以模仿欧美电影的方式开始了本民族电影的探索之旅。当时的电影创作人员,绝大多数没有系统学习电影的机会和条件。影院成为他们的启蒙学校,欧美电影成为无声的教员。

(一)侦探片

翻开当年的《申报》,我们不难发现在20世纪20年代初,美国的连集侦探长片以“冒险、侠义、艳情”招揽观客,占据着放映市场的中心。中国电影在这样的观影氛围中开始自制探索,难免会受制于看客的趣味,因此,首先试制侦探片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1920年,发生在上海的一桩命案成为街谈巷议的焦点。洋行职员阎瑞生借钻戒赌马未中,后偶遇佩带贵重饰物的妓女王莲英,遂起歹意而谋财害命。之后他逃亡在外,先后遁迹于松江、上海、青岛、海州,最终在徐州车站被俘。此案哄动一时,《申报》刊出了阎、王的照片,文坛戏坛都以此为题材,推出大量作品,应时出版的书籍就有《阎瑞生谋害莲英》、《枪毙阎瑞生》、《阎瑞生在监牢叹十声》、《阎瑞生惊梦》、《莲英被害记》、《莲英惨史》、《阎瑞生秘史》等十几种。受这股“阎瑞生热”的鼓舞,比较具有商业头脑的洋行职员陈寿芝、施彬元、邵鹏、徐欣夫联合热衷影戏的顾肯夫和陆洁,起意将阎剧搬上银幕。为了获取技术设备和专业人才,他们与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合作,因此,杨小仲、任彭年和廖恩寿及助手周诗穆也加入到创作队伍中,分别出任该片的编剧、导演和摄影。该影片1921年 7月1日公映于夏令配克影戏院,虽票价不菲,“正厅一元,登楼一元五角”,但具有相当强大的号召力,连映一星期,共赢利四千余元,这无疑大大刺激了刚刚起步的电影业,跟风之作频出,侦探片的风头一时无两。

虽然从普通观众的欣赏角度看,侦探片由于动作性较强,因此容易带来观影愉悦,但是受刚刚起步的摄影技术和剪辑技术所限,当拍摄打斗和惊险场面时,难免会捉襟见肘,漏洞百出。而且剧情千篇一律,大同小异,往往以承袭遗产开场,以结婚团圆收束,剧中的人物及细节刻画常常前后矛盾。在经过初期的辉煌之后,从1921年底开始,这种单纯的侦探电影开始不断受到舆论界和知识界的批评,票房也因观众的审美疲劳而大幅下滑。

(二)爱情片

侦探片是华人观众的所爱,而醉心于爱情片的观众则以外侨和文化层次较高、通晓英语的华人看客为主,从1922年开始,随着侦探片的式微,票价较高、设施比较完善的大型影院如上海大戏院、夏令配克影戏院、卡尔登大戏院和维多利亚影戏院更是以爱情片等剧情影片为主打正片号召观客。当时美国当红影星的爱情影片,大多与中国观众见面,这无疑为有志于拍摄中国电影的先驱提供了学习与借鉴的良好条件。

中国爱情片的试制始自但杜宇的《海誓》,创作者精益求精,拍片用时六个月,胶片素材达二万一千余尺,但杜宇从中选出六千余尺,分为六本,1922年l月开映于夏令配克影戏院。《海誓》讲述的爱情故事颇具代表性:摩登少女殷福珠与青年画家周选青邂逅并坠入情网,两人盟誓如若负约当蹈海而死。后福珠在表兄重金聘礼的诱惑下,答应表兄的求婚。在举行婚礼时,福珠悔悟,寻画师不见后独自至海滨践约;周选青得知悔婚消息后追至海滨,一对有情人最终团圆。如果说,“五四”的启蒙与解放着力于冲破封建礼制的约束,而欧美爱情片则让观众体验到自由之后的情感烦恼。此故事主题虽然是中国人熟悉的有情人终成眷属,但它的主要内容是女主人公自由选择的痛苦,在恋爱选择中所面临的诱惑与痛苦。对于当时大多数的观众来说,由于他们的实际生活仍停留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方式之中,这样的内容使影片无疑带有非常新派、洋化的色彩。

1923年但杜宇拍摄了另外一部爱情影片《古井重波记》,该片讲述了嫣妇陆娇娜与李律师的爱情悲剧,情节较《海誓》更为曲折,人物关系更为复杂,颇受时评美誉。但从整体上看,但杜宇仍未跳出欧化的窠臼,剧中的男演员,除一个乡人之外,全部身着西装,一举一动亦非我国国人之真性,因此很难使观众建立与人物形象的认同感;此外,园林及房屋这些环境设置的欧化更增加观众与银幕表现的距离感。更由于过多使用欧美习俗如抱腰接吻之类,而无法使观众获得真正的认同。爱情片虽然一直受到知识界的青睐,但相对于普通观众,还是处在一个相对尴尬的位置,直到后来本土的鸳鸯蝴蝶派文学被归入到爱情影片的创作当中,这才使得通过银幕传播的西式爱情找到了落地生根、融入中国社会生活的渠道。

(三)喜剧片

1922年,投资失败的张石川用手中仅剩的资金,跟郑正秋、周剑云、郑鹧鸪、任矜苹一起创办了明星影片股份有限公司,接连拍摄了一系列的滑稽短片,像《滑稽大王游沪记》、《劳工之爱情》、《大闹怪剧场》等等。这三部电影,其内容大多是通过模拟著名的滑稽大王卓别林、罗克的肢体动作、面部表情来制造噱头,比如追汽车、掷粉团、踢屁股、和胖子打架、坐通天轿……应有尽有,这些都是承袭了亚细亚影戏公司时期的滑稽短片样式。

在早期喜剧片探索中,成就最高的当属三本长的《劳工之爱情》。编剧郑正秋,导演张石川。此部影片不再单纯以打闹情节或夸张的表情和肢体语言为噱头,而是通过幽默的故事,寓喜剧性于合理的情节之中。故事架构上《劳工之爱情》讲述的是从南洋归来的郑木匠通过帮助某医生生意,从而获准迎娶其女的故事。虽然在故事架构上依然未能摆脱欧美电影的影响,但整个影片具有浓郁的本土风格。再加上情节设置合理自然,噱头自然,一些喜剧效果都紧紧地与剧中人物身份联系在一起,使整部影片形成了含蓄隽永的艺术风格。

1925年由徐卓呆和汪仲贤创办的开心公司,以创作喜剧片为主,1925年出品了《临时公馆》、《爱情之肥料》和《隐身衣》三部短片,1926年拍摄长片喜剧《神仙棒》、《雄媳妇》以及短片《怪医生》、《活招牌》和《活动银箱》。也许是受到罗克形象的影响,“开心”影片中的男主人公一副文弱书生的造型,但影片多以市井男女、夫妻之间的误会来编排喜剧情节,讽刺意味更浓,与罗克喜剧表现青春少年勃勃向上的精神还是有很大差别。

在20世纪20年代,喜剧片虽然数量很多,但属于不受重视的“小剧”,大多数只能以短片的形式出现在正片之前,长片喜剧很难被市场接受,尤其当明星影片公司的《孤儿救祖记》(1923年)等家庭伦理情节剧创下国产电影票房新高之后,滑稽短片的市场前景就显得十分黯淡了。喜剧片的再度较具规模的尝试,要等到1934年天一公司根据漫画拍摄的《王先生》以其随后的王先生系列影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