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星星诗库:山中随笔
11692000000005

第5章 山中随笔(5)

我已经开始上课了。时下走上三尺讲台还不是我的职业,说到底,我仍然还是一个在大学城里连人心买卖和尔虞我诈都还不清楚的学生。说起来徒伤悲啊,不亲近物质,却又不得不为物质为钞票而操劳,彻彻底底的无奈!只是稍稍有所不同的是,我拥有足够的良知,年青和我那个家族所具有的轻利与仁慈的良知,我办班找钱也是尽心尽责,以本事求取报酬的。不是我的,我分文不取;是我的,我自然应该得到。我有时非常羡慕那些家道殷实的学生一到假期便轻松地出外游玩,看文物,观古刹,消磨时光;他们无忧无虑,在相当程度上他们过着毫无拘束的生活,生活向他们掀开的自然是暖衣饱食,鸟语花香的一面。他们幸福吗?我又一次从内心深处寻求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不敢妄断,我明白仁智的见解,阿鲁耶达,你不也是他们中的一分子吗?你快乐,你幸福吗?这个酸酸的问题让马边河冲走吧,我的生存方式是由我来决断并主宰的。你和我,都需要一把“刀”,一把“剑”,为自己的生存开路,寻求生活与灵魂依托的空间……学生大部分是彝族孩子。出乎我意料的是,彝族学生和汉族学生没分界,他们相处得极其融洽,如一家人。这再一次证明孩子们的心灵比成人的机心纯正美丽,他们机灵聪慧,却不像成年人那样自作聪明。成人的假老练和假智慧在孩子面前是无力的,滑稽的,残忍的,堕落的,虚伪的,无耻的,甚至是极端下流的。在这儿,我无意诽谤我们那些担待家中俗务、担待天下大事的成人的心思,但在他们已失去梦失去游戏失去想像的时候,他们无疑就老了,保守了,“谋略”充满的大脑使他们焦虑,城府深深。我们常念念不忘“孩子是我们的未来”,这“未来”只不过是一个时间的过渡,再产生结果,即自然进化而已。我理解的“未来”应该是一种榜样,一种模式,一种规模。大同世界是孩子的,平等互尊是孩子的,利他主义是孩子的,无邪无恶是孩子的,好奇天真是孩子的,张扬正义是孩子的,该哭就哭该笑就笑是孩子的,刨根问到底是孩子的等等。我们的成人们,有谁能挺胸站出来说,随着岁月的流逝他们保存了这些财富?即使有,他们敢拿出来使用,为生命增加色彩和力度吗?斥骂孩子无知,不懂事,正是成人在孩子面前的无能和尴尬。成人可以用枪跑、核武器摧毁或装修我们这个星球。而孩子一个微笑,甚至一句话就可以使这个世界在道德和教育方面发抖,难堪,甚至毁灭。听听几十年前鲁迅先生的呐喊!“救救孩子”这声呐喊在现在还有充分的现实意义。救救孩子,其实就是拯救我们人类本身,拯救我们的道德,人品,教育,也就是拯救我们这个苦难深重,物质与精神的战争如此频繁的世界。大学生对孩子们来说,无疑是神秘的,至高无上的,从他们亮亮的眼睛里你就能发现一些疑问:你怎么知道得那么多?哇噻!就因为你是大学生,现在是他们的老师啊!他们的心事,你读懂了,你就有了感怀,就有了激情,有了活力,也就有了责任。另外,我感到吃惊的是,彝族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在口头和书面两方面都不输给汉族学生,而汉族学生则很难说上几句彝语。汉语对彝族学生来说,应该是外语,他们长期与汉人的交往中,已经能够准确流畅地使用汉语。感性思维的强大使彝人具备了比汉族人更好的语言天赋,但使人费解的是,彝人的数理化又远不及汉人。我粗粗地观察了一下他们的肢体运动,基本的体操动作,舞蹈动作,他们做得都非常到位,极具美感。莫非所有的少数民族都具有这个特征?是不是可以这样说,这种先天优势造就了大多少数民能歌善舞这一独特的民族文化景观?我曾留心过,舞蹈家不说,单就校园文艺表演来看,除去那些天赋极佳,从小就在练功练声的学生外,通常情况下,歌唱得棒舞跳得美字写得好,也多是少数民族的学生。我之所以特别喜爱民族民间舞蹈,民族民间音乐,除了其本身的艺术魅力,就在于我常常乐此不倦地思索感性这个问题。以歌舞来陶冶情操,充实灵魂,乐观地直面生命与严酷的生存环境的民族,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尊重他们,没有理由自以为是,他们杰出的艺术天赋为世界文化艺术提供了一个又一个的依据。舞台上,真正懂得艺术及其历史的人,怎能忘记才旦卓玛、曲比阿乌、德德玛、克里木、杨丽萍等一大批艺术家和他们所展现给我们的艺术价值及其永恒的记忆!通俗歌坛的山鹰三人组合(彝族),腾格尔(蒙古族),那英(满族)等优秀歌手,不也将流行音乐推向了另一个境界吗?这里,我想说说那个从美妙绝伦的瑞丽飞出来的美丽的金孔雀的杨丽萍,“身段处处皆可怜”的女子,她对舞蹈独特而深刻的悟性之一在于:她冲破了传统舞蹈首先要求在面部表情上传达情绪的老套,尽其所有在肢体上淋漓尽致地表现美,她的每一个关节,每一个细胞都在舞动。那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肢体演绎,那是生命的韵致,生命的宣泄,生命的张放,梦的流动,梦的喃喃细语,那是灵魂的最佳表现形式。可以这样认为,她理解人生,理解生命,理解美,从而以女人的方式将舞蹈的美发挥到了极致。看看《雀之灵》吧,也请抛开一切杂念看看《两棵树》吧……民族艺术的魅力也深深地感染了大批汉族艺术家,他们借鉴、学习得从容自如,丰富了自己的创作素材,激发了他们无尽的灵感。这方面的代表应该是著名音乐家雷振邦。让我们拂去历史厚厚的尘埃,回到几十年以前,看看《冰山上的来客》,看看《五朵金花》,你首先一定会被片中的人物故事多吸引,而无疑,你同样会被片中的音乐和歌曲所感动。感谢雷振邦先生,感谢他的创作,正是他在深厚的音乐素养的基础上融入了民族音乐的营养,才使我们在今天喧嚣不已的时代仍然能够倾听那些真正的声音。感谢所有的艺术家们,他们使艺术不朽,他们的名字同艺术本身一样不朽!感谢我们的民族民间艺术和那些在泥土中传送生命之美的人,他们的劳作和他们的灵魂,将同他们的美一样被永远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