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战争的艺术
11682800000031

第31章 大战术(1)

关于交战的定义可以总结为对在重大的政治和战略问题上相互竞争的两军有决定意义的冲突。战略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使军队有赢取胜利的机会,预先影响双方交战的战局,但是,若想最终取得胜利,离不开战术和勇气、天才和幸运。

所以说,大战术可以巧妙组织和指挥交战,堪称一种艺术。大战术和战略的组织指导原则如出一辙,也是将自己的主力用于能保障获得最大战果的决定点上,只对付敌人的一部分。

有些人将交战归结为战争的主要和具有决定性的行动,这种论断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尽然,因为有些军队的溃败,往往是受到一些战略行动的影响,只进行了一些小规模的战斗,而并没有进行交战。但同时也的确存在另外一种情况:不需要采取任何大规模的战略行动,也可使我军获得同样的结局,那就是整个具有决定性的胜利。

各种非战争艺术范围的原因,很多时候能够决定一次交战的结果。例如,若想获得或多或少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并决定这些胜利的结果,很大程度取决于采用的战斗队形和种类,执行措施时表现的才智,全体军官对最高统帅的衷心和与之合作无间的精神,斗争的原因,部队的冲力、比例和素质,以及炮兵和骑兵的优势和巧妙的运用等因素,但更有决定性因素的却是军队和民族的士气。由此看来,克劳塞维茨将军在这方面的论断就是一种诡辩。

总体来讲,交战划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军队占领有利阵地等待敌人而进行的交战,称之为防御交战;一种是军队攻击处于已知阵地的敌军的交战,称之为进攻交战;还有一种是不预期的交战或双方在行军中遭遇的交战。接下来,我们就逐个分析与这些交战相关的各项内容。

防御阵地和防御交战

一旦军队预计将进行战斗时,就一定要占领阵地,同时构成战斗线。关于“战斗线”和“战斗队形”这两个术语,存在一定的相似性,直到现在都往往被人们混淆,至于两者之间的区别,我在本书开头对作战的一般定义中就已经指明了。

我认为,战斗线就是在无预定目标的情况下,军队为占领某一营寨或地区,准备战斗而确立的阵地,这种阵地有可能是展开的,也有可能是由营强击纵队构成的。这部分内容我会在中详细叙述。而战斗队形,和战斗线恰恰相反,它指的是军队在具有一定动机时所采取的配置,例如平行队形、斜形队形和垂直队形(在侧翼)。

如果打破常规,不完全遵循所谓的阵地战体系作战,军队就可以在等待敌军来攻之前,抢先处于一个有利的地点。这种地点的特征是有天险屏障,是为进行防御交战而预先选定的。如果军队的作战目的是要掩护类似首都、大仓库或可控制周围地形的战略决定点时,就可以预先占领这样的有利位置。还有一点,为了掩护攻城战役,也可以预先占领这样的有利位置。

阵地(位置)又有多种不同类型,一种叫作战略阵地,在我已经谈到过;除此以外,还有一种我们称之为战术阵地,这种阵地类型又可以细分为三类:

(1)设防营地,是构筑有连续性工事的筑垒阵地,用来掩护,等待敌人进攻,我在中谈到了它与战略行动之间的关系;

(2)地形险要的阵地,是为了争取几天的时间而扼守在这里;

(3)暴露营地,是指预先选定用来进行防御交战的营地。

根据预期的目的不同,阵地的选择标准也相应发生变化。很多人认为将阵地选在敌人难以接近的陡坡上就是最好的,这里我要强调的是,不要过于相信偏见。难以接近的陡坡固然有它的好处,可能很适合临时宿营,但是对于作战并一定最有利。那么什么样的阵地才是真正坚固的阵地呢?是不仅仅占有地理优势,难以接近,还要符合占领它的既定目的,最有利于主力兵种行动,除此以外,还要保证我军和敌军相比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就像马塞纳在阿尔卑斯占领的坚固阵地,使用兵力的不同,就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像这种坚固的阵地,如果他使用的兵力以骑兵和炮兵为主,那么他可能会犯下一个非常大的错误,而他恰恰使用的是精良的步兵,这样的形势下这个阵地的选择就非常适宜了。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威灵顿选择滑铁卢阵地也是恰到好处,因为他全部的兵力所依靠的都是火力,而滑铁卢阵地正好可以满足低伸射击从而控制所有的接近路。因此,在阿尔卑斯的阵地,可以归结为战略阵地;在滑铁卢的阵地,可以归结为战术阵地。

战术阵地的选择,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概括起来应遵循如下八项准则。

(1)要保证我军在选择时机向敌军发动攻击时拥有便利的通路,而这通路同时也能阻碍敌军接近我军战斗线。

(2)发挥炮兵优势,保障其在防御中能发挥全部效力。

(3)在地形的选择上,要考虑到方便部队人员的调动,尽可能地把主力集中使用在有利的点上。

(4)要易于观察敌人的移动情况而不暴露我军位置。

(5)要保证有便利的退路。

(6)要保证我军阵地两端有良好的依托,使敌军只能向我中央或正面进攻,而无法从两侧夹击。

在实际作战中,这个条件是很难完全符合的,假使一支军队在选择阵地时以一条河川、一个山脉或者一片不能通过的森林为依托,那么任何一个哪怕是极小的失利都可能会导致全军覆没,原以为可以作为防御屏障的障碍,往往可能就是被突破的防线。正是由于存在着这样不可争辩的危险,我们才总结出,易于防守的工事,相对不可逾越的障碍来说,在交战中更有价值。因为一旦交战,能有几个工事保证小部队支持数小时,就绰绰有余了。

(7)由于第六条准则很难达到,导致在侧翼缺乏适当的依托,根据这种情况可以在后方设立一个钩形阵地。但这种体系是危险的,因为战斗线是与钩形阵地相连的,这样就会有碍于部队的移动,一旦敌军将炮设在两条线延伸的交角上,我军就极有可能遭受巨大的威胁。如果想避免钩形阵地的这种危险,可以考虑在预防敌人攻击的翼侧的后方,成纵深序列配置

双倍的预备队。这可能比采用钩形阵地更易于达到作战目的。当然,采用哪种办法,还是要根据地形条件来决定。

(8)马尔普拉凯之战和滑铁卢之战证明了一点,在防御阵地中,除了两翼要尽量有依托以外,正面的部分延伸也应有种种障碍,以迫使敌人向我中心进攻。可以说这样的阵地才是对防御最有利的。若想达到这样的有利局面,障碍的设置未必一定需要大型障碍物,即便是一个地势起伏不大的地形,有时也足够了。像帕佩洛特这样的小河就是典型的例子,它的存在使内伊不得不改变向左翼进攻的命令,转而去攻击威灵顿的中心位置。

要引起注意的是,在这样的阵地进行防御时,应保证有这样掩护的两翼部队能够随时调动,及时参加战斗,防止他们成为失去战斗力的旁观者。但是归根结底,以上这些方法都只能使部队安于一时,与其做好防御

等待敌人进攻,不如利用有成功希望的时机夺回主动权。

在阵地选择应遵循的准则中,我们提出要保证有便利的退路。这样才能便于退却。依据这一点我们来探讨滑铁卢之战提出的一个问题:如果有一支军队背靠森林,后方中部和两侧有良好的道路,一旦交战失败,真的会像拿破仑所断言的那样会遭受损害吗?我的观点截然相反,我觉得类似背靠森林这样的阵地比起暴露的开阔地形更加利于退却,因为军队一旦退却,如果要经过平坦开阔的平原,就必然要冒很大的危险。当然,如果退却成为一种混乱的溃逃,步兵、骑兵和其余炮兵像沿着平原那样行动仍然可以成功退却,只是森林前面阵地上的火炮可能就会完全丧失了。而如果退却能够有序地进行,那森林就是掩护退却最好的障碍物了。当然,这要满足几个条件,比方说在后方要保证至少有两条良好的道路;部队既要有退却的保障措施,又不能被过于逼近森林;退却时,军队尽量不要过于密集;最后一点,万万不能在我军撤出森林之前让敌人在我军翼侧做任何能超过我军的行动。在霍恩林登就发生过这样的情况。如果森林能在中心位置的后面构成凹形线,就像滑铁卢那样,便极有可能形成一个真正的基地,便于集结军队,同时赢取时间,保障部队逐次撤出森林通向大路,有了这条凹形线,退却就会更加安全可靠。

部队实施防御和进攻中的各种可能性,我们在谈到战略行动时已经指出了,我们认为,交战双方谁能够处于极大的优势地位,就看谁握有主动

权。因为一旦握有主动权,就可以将主力用于它认为最有利的地点,从而突击敌方阵地。相反地,如果谁只是选择等待敌方进攻,那么谁就会陷入被动局面,往往被敌人牵制,不能随意行动,可能就会遭到敌军的突然攻击。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否认,如果从战术上看,即便掌握了主动权也未必就那么有利。因为此时作战的地域往往很局限,一旦采取主动进攻,进攻者就很难隐蔽自己的行动,而作为防御方却能够及时察觉进攻军队的行动,从而利用精锐的预备部队及时进行调整补充。除此以外,为什么说对进攻者不利,还因为作为进攻方,如果想到达防御方阵地,就必须克服一些地形障碍。即便地形很平坦,也总会有高低之分,也会存在小沟、小树林、栅栏、庄园、村庄等障碍,其中有些需要进行攻占,有些需要迂回,除了这些天然障碍,还有必须攻占的敌方炮兵连阵地,再加上部队如果受到敌方枪炮的射击时间较长,很容易出现混乱状态,如此种种,使得我们必须承认,在战术上进攻和防守的利弊相差无几。

以上论述的真理虽然意义不大,但是从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中我们能够总结出另一条更加重要的真理。那就是不管什么样的军队,只要它在阵地不动,一直处于防御状态,那么它早晚会被敌人击溃。相反地,如果它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的防御利弊,将进攻方的优势转变为自身的优势,如此一来,它就很有希望取得最大的胜利。一位将军固守阵地,一味地等待敌人进攻,不采取任何主动,虽然在阵地上英勇抵抗,但是只要敌人对其发动进攻,他终究会被敌人击败。另一位将军就和他恰恰相反,他在防御敌人进攻的同时,坚决对敌人采取大胆机动,从而取得精神优势;只有通过进攻去推动,坚信主力将在最重要的点上行动,才能获取这种精神优势,而这在完全采取防御战术的交战中是绝对不可能的。

实际上,作为防御的一方,如果经过选择,占领着能保障军队自由运动的良好阵地,那它就很容易观察到敌人的行动。而且由于防御部队根据阵地地形预先做好了部署,同时配置了能发挥最大效力的炮兵连,有了这样的有利条件,敌人在通过两军的中间地带时,往往会遭受巨大威胁,代价惨重。作为进攻部队,眼看着即将胜利却在这时遭到攻击,损失巨大,那么就很难再保持原来的优势,而之前被认为已经被击溃的军队趁势转为进攻,那么它的精神状态足以让最勇敢的军队溃败。

不难发现,在交战中,一个将领不管采取的是进攻还是防御,都有可能获取成功,但若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1)不单凭防御,还要善于及时转守为攻;

(2)目光要犀利,头脑要冷静;

(3)指挥他信得过的军队;

(4)如果在交战伊始采取攻势,在交战过程又重新取得攻势时,一定要记得应用有关其战斗队形的基本原理;

(5)及时对决定点实施突击。

这些真理在拿破仑在里沃利和奥斯特利茨、威灵顿在塔拉韦拉、萨拉曼卡和滑铁卢的战役中都有充分的验证。

进攻交战和各种战斗队形

在交战中,一支军队对另一支防守阵地的军队的进攻,我们称之为进攻交战。防守方和进攻方是会随时发生变化的,比如一支军队被迫进行战略防御,它也常常会采取攻击,而一支即将被击溃的军队,也有可能把握时机再次掌握主动权,重新具备原有的优势。类似这样的战例在历史中不计其数。在上一节当中,我们已经谈到过等待敌人进攻的利弊,在这里,我们就主要研究一下与进攻部队有关的问题。

我们必须承认,多数情况下,进攻方总是要比防御方更占有优势,因为作为进攻方,通常信心很强,士气也较高,特别是目标和行动都很明确。在下定决心向敌人进攻时,就必须确定适应这个决心的攻击序列。我

认为这种序列应该称之为“战斗队形”(交战序列)。但是,通常也会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就是在交战伊始,对敌军的阵地还不能准确地了解,也就没有明确的计划,不过不管怎样,在交战中,都必须预先明确,只要战争原理得到适当的应用,就总有那么一个决定点,比其他点更能赢得胜利。所以,必须尽量把力量集中用在这样的决定点上。

在之前的章节中我们已经提到过,战场上决定点的决定因素有三个:

一是地势;二是地形条件与军队战略目的的结合;三是双方兵力的部署。我们举个例子简要说明,假使当敌人以将要交战的高地作为一个侧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