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世界地理与科学鉴定(新编科技知识全书)
11582000000011

第11章 欧洲(3)

斯德哥尔摩的最高点在市政厅。那是一座由合金钢、青铜、大理石、玻璃、金色的砖、粗削的石块构成的大厦;塔楼高达37.6米,顶端是灯塔,三顶象征瑞典的王冠金光万道,人们可乘电梯登顶观览全城。大厦内的金色大厅为诺贝尔奖金颁发处,那是世界科学家所追求的“宝塔尖”。

瑞典18世纪的铁产量占世界1/3,目前是欧洲第三大铁矿生产国。瑞典人利用丰富的铁矿和水力资源,从事金属的精加工,发明了提炼特殊钢的方法,如钢包梢炼法、水蒸汽代替氩气精炼法、雾化静压成型法,炼出了性能各异的合金钢、特种钢,将普通钢铁的价格提高了好几倍。它每年所产470多万吨钢铁中,特种钢占1/3,利用特种钢制造出世界第一梳的滚珠轴承、阀门弹簧、刮脸刀片、水轮发电机、船用发电机、大型油轮,越野汽车,使穷小国变成发达的工业国。

绿化最好的华沙

位于维斯瓦河畔的波兰首都华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惨遭战火的浩劫,全市85%的建筑被毁。战后,波兰政府发出号召,“华沙的建筑设计耍以机体,人和大自然,能够互不损害地共处为原则,把华沙建设成为绿色城市”。波兰人民决心复兴祖国首都,使维斯瓦河上的“明珠”重放光彩,40年来,他们在华沙建造有64座公园,绿化了12600公顷土地,平均每人占有了8平方米的绿地,成为世界上绿化最好的首都。全市有果林2700公顷。郊区还建有6.6万公顷的森林和防护林带。市内所有的道路都是绿树成荫。树下是绿油油的草坪,街道两旁设有活动花盆车,家家户户鲜花怒放,远远望去犹如一座座空中花园。

在这到处繁花似锦、绿草如茵的花园城市中,见不到“请勿摘花”或“禁止践踏草坪”之类的牌子。可见华沙公民都有爱护花木的好习惯。

陆地上的“百慕大三角”

波兰发现了一处陆地“百慕大三角”——华沙附近的一个三角形的公路中心。那里发生的车祸简直无法统计。发生车祸时,常常是风和日丽,视野广阔。失事的司机又并非酒后开车,但车一开到这里,不少司机便感到全身乏力,心神不安,头痛脑胀,失去自制能力。

经过探测发现,司机是受到了“地下水脉”辐射的影响。经过深挖果然发现了重叠交又的地下河流所组成的流水网。其辐射能量是宇宙射线能量的好几倍。

有趣的是,一些树木如枫树,榛树、柳树、常青藤等,在这里长得很快;另一些如杜鹃、棕榈、尤其是萍果树、杏树和樱桃树等,却枯萎、生斑,甚至不结果。猫、猫头鹰、蛇、蚂蚁在这里生活得很好,蜂蜜的产量比别处要高30%,但鹳不在这里筑巢繁殖,牲畜则不但不愿在此逗留,甚至对这儿割下的草也不感兴趣。

世界表都——伯尔尼

瑞士号称“世界钟表厂”,伯尔尼更被称为“表都”。在伯尔尼的大街上,有欧洲最古老的钟楼,钟楼从中世纪以来便是这个城市的标志。在它的方圆不算太大的市区内,开设有数以千计的钟表店,店里摆着各式各样的大钟小表。瑞士全国有近千家制造钟表的工厂,小作坊还不计算在内。每年生产的钟表达4000万只,平均每个瑞士人可分到8只。所以说,绐瑞土的首都一个“表都”的称呼,是恰如其分的。

瑞士号称“公园之国”,也是钟表之乡,璃士的能工巧匠把花卉之类同钟表制造巧妙地结合起来,还创造了著名的“花钟”。

“花钟”是一种装置在风景区供人观赏而又完全体现时钟功能的特殊钟。它的机械结构在地下,地面上相应的面积内种植各种鲜花,组成钟面和12小时的标志。钟的时针和分针和普通钟表一样,在钟面上自行移动,不过长度远非其它大型时钟可比。

当组成钟面的鲜花盛开期过了以后,们就改种另一种鲜花,使钟面形成新的图案。由于伯尔尼的气候温暖适宜,花卉韶长期吐芳,所以除严冬季节花木凋零、白雪覆盖大地外,这种“花钟”总是不断在改变钟面图案。

日内瓦

联合国在瑞士日内瓦设立“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或称联合国欧洲总部),各成员国向办事处派出常驻代表处(通常由各国驻瑞士使馆兼任)。日内瓦驻有150多个联合国附属的专门咨询机构和其他国际组织,每年举行700多个国际会议,每天有十几个国际会议同时进行,需要有专门机构来领导、协调。这些机构的办公地点是“万国宫”。

万国宫继承“国际联盟”(简称国联)的遗产,位于日内瓦东北角,背靠阿尔卑斯山,濒临莱蒙湖,风景极封。包括阿里安纳的公园在内,总面积25万平方米。这里原是一个家族的私产,辟园舍,养孔雀,1919年国联成立时赠给国联,建筑了一座长365.76米的类似凡尔赛宫的国联大厦。这座大厦已翻修一新,内部设备加以现代化。由于机构增加,会议繁多,1973年建成比国联大厦大几倍的高层大楼,有50个出入门户,总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不久又在附近建成国际会议中心大厦。

现存的万国宫由五个建筑群组成,即中央的大会厅、北侧的新大厦、藏书70万册的图书馆、南侧的理事会厅、稍远处的国际会议中心。周围花木扶疏,孔雀悠闲倘徉。大会厅前面广场上那颗模拟地球旋转大钢球,是20年代国联时期的遗物。

大会厅共六层,有1 800多个座位,每个代表团8座,可供120个代表团使用,另有可容800人的旁听席、记者席,翻译席。理事会厅专门举行中小型重要国际会议,如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1955年的四国首脑会议、1958年的柏林问题会议、中东会议、塞浦路斯会议……,都在这里举行。人们还记得1954年周恩来总理与杜勒斯对垒时的情骨,周总理发育被誉为“亚洲之声”,使美帝国主义陷于孤立境地。每当周总理驱车到达会场时,聚集在万国宫前的人群总是爆发出阵阵掌声,高呼:“周恩来,周恩来!”

日内瓦人口34万,外国人占1/3,它紧临法国,每年进入游客1000万人,湖滨全是旅馆、公寓、别墅,旺季连地下人防工事也暂作旅馆,全市70%以上居民靠旅游和国际服务业为生。日内瓦通向外界公路80多条,除了3条通国内外,其余都通向法国。由于住房紧张和昂贵,许多联合国职员住在法国,每天驱车来日内瓦上班。

世界快港——汉堡

汉堡港位于易北河一个数公里宽的河汊的两岸。沿易北河往南,可以进入欧洲腹地;向北,可以驶入北海;顺着运河朝东北走,还可以抵达波罗的海。它已同世界各地1100个港口通航。此外,还有四通八达的铁路和公路网。目前,港口的年吞吐量在6000万吨以上。其中转口货物占了1/3多。所以,它不仅是联邦德国“遗向世界的门户”,也是欧洲重要的货物集散地之一。

汉堡港已有700多年的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汉堡全市一半遭到了破坏,汉堡港更为严重,达到了80%。目前港区总面积有87平方公里,港口共有大小码头63个,全长65公里,共有500个泊位,每年迎送船只1.8万艘之多,是联邦德国最大的港口。由于使用了现代化的装卸设备和管理方法,船只装卸快,泊港时间短,在国际航运界赢得了“快港”的美称。

汉堡港装卸的货物品种繁多,从易碎的鸡蛋、易烂的瓜果,到成百吨重的整机或大型机件,几乎无所不有。面对着这种复杂的情况,他们在管理上一方面借助计算机,另一方面是把全港分为若干个专业化作业区。例如,在瓜果区盖起了冷库;在原油和化工产品停业区建起了储藏罐……。专业化的结果,不仅加快了装卸速度,蔓重要的是提高了服务质量,从而提高了港口竟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