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部韩国电影,叫做《春逝》。我喜欢看。
我喜欢电影中流水的声音,下雨的声音,竹林在风中飘动的声音,以及女主角李英爱在小溪边哼唱的声音。
这些声音让人安静,让潜藏在内心深处的很多词语跳跃出来。我喜欢在写字的时候听到这些声音。
有一阵子,我喜欢上一本叫做《艺术世界》的杂志。很喜欢看里面的一些照片,艺术兮兮的。大幅照片将正在进行的热闹反复的日常生活彻颠覆。或是嘲讽,或是赞美,均有摄影者自己站在高处的思考。日常生活中轻浮热烈的我们在照片里变得安静、沉默,当所有的陌生、嘈杂被时间过滤,生活就像从地下打出的水,经过了沉淀,变成清凉的水。
初看到那些照片的时候,我听到了照片里的声音,不是声音,是音乐,从一个陌生人的眼睛里流出来,从街道里流出来,从夜晚的路灯下流出来,这些音乐,瞬间把内心的空洞填满,那么舒适。
一开始喜欢女性,也是和声音有关的。我的一个老师,她声音好听。就喜欢她。
还有电台里一个声音幼稚的女主持人,也喜欢,还私下里打听过她,这些已经是工作以后的事情了。
后来接触过不同声音的女人,觉得女人是最接近音乐的动物,她们的哭是音乐,笑是音乐,连抱怨也是音乐。若形而下一些,女人的叫床声更是音乐。
因此,习惯把女人从音乐类型上分类,我喜欢通俗的声音,美声的和民族的都过于专业了,可偶尔听,却不能常相伴随。
我喜欢生活气息的音乐,在厨房里,在公交车上,在下雨的夜里,在某个电影院的门口,在陌生城市的公用电话亭里,在这些场景里,女人的声音都是音乐。
我喜欢听《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中秀景的声音,我喜欢听《上海滩》中冯程程的声音,我喜欢《鹿鼎记》中双儿的声音,我喜欢听某某音乐专辑中刘若英朗诵诗句的声音。
这些女性的声音像铺开在我眼前的花园,色彩斑斓,像蝴蝶,像季节快要转换时的一片落叶或者是一声叹息,让人听以后回到自己的内心,回到某一个事件的出发点。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必须听音乐才能写字。
曲目及格调皆并不固定。听到的歌声关乎情爱,便写了大量的爱情文字,若关于亲情,便会念及自己的亲人。
还有一次,当着众人的面,我唱流行极了的一个曲子,到高音处,竟然流泪了。后来我很莫名其妙,觉得自己挺没有出息。再以后,复又唱此曲,同样,又流泪了。
仔细忆想,方知,有一次,我在电台里听一个观众边哭边唱给自己的母亲,她的母亲死了。
内心里虽然忘记了这样的情节,可当我发出声音,到了内心的某一个刻度,像是时钟的定时一样,大堆的已经发酵好了的情绪已经就位,只等我叫喊出来,便会泪流满面。
那天去理发。洗发液的泡沫灌入耳朵,外面的世界一下安静起来。
那么多么怪异的安静啊,和大雨夜的安静不同,和竹林里风声不同,这种安静因为缺少音乐而变得呆滞、麻木和黑暗。
真是庆幸。我时常能听到声音,它们都是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