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特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它是纳米泰人沙漠商队所建立的城市,是阿拉伯、埃及、叙利亚腓尼基之间的交通要塞。佩特拉一半突出,一半镶嵌在环形山的岩石里,到处是小路和峡谷,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考古遗址。古希腊建筑与古代东方传统在这里交汇相融。
兴衰佩特拉
佩特拉古城遗址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前后,是由居住在这里的游牧民族纳巴特阿拉伯人建造的。在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2世纪时是纳巴特王国的首都。公元前1世纪,纳巴特王国在国王阿雷特斯三世统治时相当繁荣,疆域曾扩大到大马士革。公元106年,被罗马帝国皇帝图拉真的军队攻陷,沦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这里作为商路要道曾盛极一时,3世纪起,因红海海上贸易的兴起代替了路上商路,佩特拉开始衰落,7世纪被阿拉伯军队征服时,已是一座废弃的空城。1812年被瑞士人伯尔克哈特重新发现。
峡谷中的城市
佩特拉是约旦的一座古城,位于约旦安曼南250公里处、海拔为1000米的高山上,隐藏在与世隔绝的峡谷中,整座城市几乎全在岩石上雕刻而成,周围悬崖绝壁环绕。佩特拉的地理位置极其特殊而神秘,唯一的入口是狭窄的山峡。此峡谷最宽处约7米,最窄处仅能让一辆马车通过,全长1.5公里左右,两侧雕凿有洞窟和岩墓。进入峡谷,甬道回环曲折,险峻幽深,路面覆盖着卵石。峭壁上的岩石,在风雨长期作用下变得平整光滑,似刀削斧砍。人行其中,顿感肌骨透凉。顺峭壁仰望苍穹,蓝天一线,壮观而又美丽。
玫瑰红石城
佩特拉的希腊文意为“岩石”,在圣经《旧约全书》中称其为“塞拉”。这座古城最独特的地方是它所有的建筑物都是在朱红或赭石色的岩石上开凿而成的,在朝阳和晚霞的照映下,闪烁着玫瑰红的光泽。所以,后人便称它为“石头城”或“玫瑰城”。公元19世纪,英国诗人威廉·伯根在其诗作里这样赞美它:“令我震惊的唯有东方大地,玫瑰红墙见证了整个历史。”
建筑风格
佩特拉整座城市高大雄伟的殿堂分布在周围山崖的岩壁上,门檐相间,殿宇重叠,十分壮观。佩特拉古城反映了纳巴特王国五百年繁荣时期的历史,古城多数建筑保留了罗马宫殿式的风格,表明古纳巴特人曾受到过罗马文化的影响,因此,透过古城的遗迹,人们可以了解古纳巴特文明,还可以从中了解到许多罗马文化,是研究罗马文明的重要参考和借鉴。
佩特拉的“宝库”
佩特拉“宝库”卡兹尼建于纪元初年,其建筑特色具有典型的古希腊后期建筑风格。这一建筑的设计风格与其说是纳巴泰式,不如说是古典式的。这是一座在岩石中建成的巨型建筑,其正面宽27米,高40米,入口高约8米,使得任何站在里面的人都显得分外渺小。
卡兹尼名为“宝库”是因为这里是传说中历代佩特拉国王收藏财宝的地方。整个殿门分两层,下层有两根罗马式的石柱,高10余米,横梁和门檐都雕有精细的图案。殿门上的3个石龛中,分别雕有圣母、天使以及带有翅膀的战士的石像。宫殿中有正殿和侧殿,殿内的墙壁上还留有原始壁画。进入宫殿后有一巨室,石阶尽头是一壁龛,存放过一位神的塑像。前面的空地是专门容纳前来朝拜的络绎不绝的人群的。卡兹尼“宝库”正殿顶部的瓮被认为曾是用来存放某位法老财宝的地方,以前许多人曾尝试用枪击中这只瓮以获取其中的财宝。
佩特拉的水道
纳巴特人是高超的水利工程师,在佩特拉崎岖不平的峡谷裂缝中,在两边如同刀削斧砍般的崖壁上,不仅雕凿有众多的洞窟和岩墓,还排列着两条为城池输送饮用水的水道,有的水道还用陶制水管连接着。史前时代的纳巴特人和后来的罗马人,就是将山上的穆萨泉水用这样的水道引到佩特拉城的储水池,而后供城里的居民饮用。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利弊相随。公元106年,罗马人决心进攻佩特拉,但要进入这座古城,除了这条高耸的狭窄裂缝,并无任何入口。罗马人久攻不下,后来竟意外发现,供给佩特拉城的水源在地峡的外面,于是便切断了该城的水源。这招“断水计”果然给了佩特拉致命的一击,当城内水源枯竭之后,佩特拉军民不得不放弃抵抗,最终被罗马帝国所吞并。
博物馆
穿过幽谷,爬上曲折的山道,便是佩特拉的博物馆,它负责对佩特拉遗迹进行发掘和保护。佩特拉博物馆里陈列着在佩特拉遗址上出土的令人赞叹的纳巴特人和罗马人时代的陶器、铜、铁和玻璃制品,而馆内的人兽雕塑更是美不胜收:盛气凌人的壮硕武士、绰约多姿的顶水坛少女、温顺的绵羊、咆哮的雄狮,每一尊都栩栩如生,展示了古都昔日的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