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风雨雷电与气象学(新编科技知识全书)
11551900000059

第59章 “南水北调”

我国的大西北,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西北地区温度、日照、风能等自然条件相当优越,但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成为西北大开发战略实施中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因此解决淡水资源问题就成了开发大西北的关键。

为什么我国西部地区缺水?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高山阻挡了海洋吹向内陆的暖湿气流,使夏季风难以深入到西部地区。来自热带海洋的水汽,被高山阻挡后,在山的迎风面形成了云雨,只有一小部分能随高空气流进入我国西部地区。

在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过程是:海洋蒸发的水汽被夏季风带到内陆地区形成降水后,一部分汇入河流,回到大海;一部分落入土壤中渗透到地下,或者蒸发到空中形成云雨再降落到地面。实际上,大自然就是以“空中南水北调”的方式,年复一年地向内陆地区输送着淡水。

那么,怎样才能改变我国西北地区水资源不足的现状呢?

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中,有这样一个场面:—班长在和他的战友值勤时,遭到突如其来的暴风雪袭击,被活活冻死在自己的哨位上。“杨排”悲痛至极,朝天连开3枪。声波在山谷中回荡,接着就发生了震耳欲聋的大雪崩。这个悲壮的场面感人至深,同时也使人们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我国西部地区的许多高山峻岭上蕴藏着丰富的冰雪资源,黄河和长江都发源于西部高原地区。那里,不仅有许多山脉终年积雪,而且有不少高原湖泊。但是,这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纯洁的白雪积存在山上或渗透到地下或蒸发到空中。因此,当务之急是利用遥感技术,通过资源卫星查清西部地区地表、地下和空中水资源状况。同时,还要查明降水到达地面后,有多少水渗漏到地下,有多少水被蒸发掉,又有多少水被污染。把这笔账算清楚,措施也就呼之欲出了。

我国西部地区同样存在水资源污染问题。在西部地区大规模开发过程中,从一开始就应该保护好水资源,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先恢复生态后再开发。要强化节水意识,用道德、法律和科学来保护水,使纯洁的天然淡水免遭污染和流失。

尽管如此,从西部地区的年总降水量和蒸发量来看,要摘掉干旱地区的帽子也是很难的。过度开发高山积雪,必然会产生新的环境问题。现在有人提出在西北地区能不能也来个“南水北调”工程。不过,要在高寒缺氧、人烟稀少、地形崎岖的青藏高原修建规模空前的引水工程,不仅耗资巨大,而且所遇到的困难也将是难以想象的。退一万步说,假设这个工程真的修成了,也许还没有投入使用就会因山体大范围垮塌而导致河道堵塞。那时,该如何处理?山体垮塌在高原地区是常有的事,看来这个办法是肯定行不通的。

当今世界,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有想不到的问题。

印度阿萨姆邦的乞拉朋齐,曾创造年降水量26461毫米的世界记录,有“世界雨极”之称。那里,有时一天的降水量比成都市一年的降水量还多。因此,只要把乞拉朋齐山炸开一个缺口,给印度洋上空的暖湿空气开辟一条空中通道,让水汽穿山越岭,顺利北上,就能达到“空中南水北调”的目的。“空中南水北调”工程完成后,由于空气中的大量水汽随气流北上,不仅解决了我国西部的干旱问题,而且使印度阿萨姆邦的洪灾大大减轻,从而给两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