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风雨雷电与气象学(新编科技知识全书)
11551900000058

第58章 21世纪人类改造气候的构想

半个世纪以来,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为了摆脱恶劣气候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出过不少大胆的设想,为人类改造气候描绘出一幅幅美好的图画。

建造“卡特拉人工湖” 由埃及科学家巴尔奈斯提出的《卡特拉低地蓄水造湖发电计划》,已被埃及政府采纳,并成立了“卡特拉低地工程局”,具体负责实施该项计划。地处尼罗河入海口附近的卡特拉低地,面积2万多千米2,低于海平面120米。只需修一条100多千米长的运河,便可使地中海的海水源源不断地注入洼地,形成一个约3万米2的湖泊,深度达60米。湖水蒸发出的大量水汽,将使周围沙漠地带的自然景观和气候条件发生显著改变。处于人工湖下风方的东北地区年降雨量可增加5%~10%。“卡特拉湖”建成后,利用水位巨大的落差,可驱动600万千瓦的发电装置,每年可发电80亿千瓦·时。

拖运南极冰 当今世界,淡水匮乏,严重困扰着世界经济的发展。长期困扰阿拉伯半岛的缺水问题更是用金钱所无法解决的。法国科学家提出:把南极巨大的冰山拖运到红海,用于解决人畜用水和农田灌溉。长此以往,不但可以解决阿拉伯半岛淡水奇缺的问题,而且还可以调节当地的气候。

人造太阳 西伯利亚地区的气候是寒冷的。提高西伯利亚地区的气温,使广阔的苔原地带变为农业区,是俄罗斯几代人的梦想。科学家提出:发射一颗巨大的地球同步卫星,用反光镜把太阳的热力反射到西伯利亚的地面,形成一个人造太阳,可以逐渐提高西伯利亚地区的气温,改善当地气候。

开凿大运河 以色列计划把地中海的海水引入死海。死海的海水低于地中海海面392米,只需修一条运河,便可将地中海的海水引入死海。这样不但400米的落差可用来发电,而且湖泊的水面将因此而扩大,从而增加水汽的蒸发,使当地干旱的气候条件得到改善。

“乍得海”的造海计划 德国科学家塞尔格耳提出:在非洲刚果河流域斯坦里丘陵的最狭窄地段(宽约1700米,位于扎伊尔首都金沙萨附近)筑一个高坝,使年径流量达12600千米3的世界最大水系之一的刚果河不再流入大西洋;用3~4年时间在辽阔的刚果河盆地蓄成浩瀚的“刚果湖”;当其水位相应提高后再加以人工疏导,与撒哈拉沙漠腹地原本存在的乍得湖连通,建成大型人造海——“乍得海”。这一设想如能全面实现,包括“刚果湖”在内的“乍得海”,大致相当于非洲大陆面积的1/6~1/5,总蓄水量可达130万千米3。浩瀚无垠的“乍得海”建成后,配上各种相应的水利工程设施,可灌溉海域周围的大片干早土地,扩大农田耕地和营造沙漠草原,从而大大改变非洲的干旱状态。

修建“白令海峡大坝” 俄罗斯西伯利亚与美国阿拉斯加之间的白令海峡,最窄处只有85千米宽,深约40~50米。为了排除、减少北极的海冰,前苏联气候学家提出在白令海峡筑坝截海的设想。大坝建成后,将以500千米3/天的速度,使楚科奇海的冷水海流入白令海,让北冰洋的水位每年下降20米。长此下去,发源于北大西洋的墨西哥湾流将从现在的挪威北岸、科拉半岛和新地岛一带逐年向东延伸,影响范围将扩展到北冰洋的辽阔海域。大约10年后,就能使北冰洋的全部冰层融化。随着冰层融化,北冰洋表面的反射率将大大降低,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则相应增强。据估计,那时整个北冰洋每年吸收的太阳辐射能约相当于全球每年消耗煤、石油、天然气总热量的75倍以上。最终将导致高纬度地区气候变暖:西伯利亚地区冻土带消失;莫斯科冬季平均气温升至6~12℃;俄罗斯北部、美国阿拉斯加以及加拿大的北部地区均可以种植温带植物。同时,俄罗斯还打算把向北流入北冰洋的叶尼塞河、鄂毕河、伯朝拉河等3条大河的河水南调,使它们不再流入北冰洋,而是注入正在逐年缩小的咸海和里海,并用它来灌溉中亚和里海低地干旱土地。

这项计划公布后,立即招致许多科学家的非议。英国著名气象学家拉姆指出:北冰洋海温提高,将引起世界气候带北移,高纬度地区降水可能增加,从而使高纬度地区可耕面积增加;但中纬度地带特别是北纬40~50度之间的欧亚大陆地带降水将会减少,而蒸发量将增大。这意味着中亚沙漠将进一步扩展。同时,北冰洋作为地球的一个巨大的“天然空调器”被破坏后,必将产生灾难性的后果,给现在人口稠密和工业发达地区带来意想不到的气候失常和自然灾害。